民宿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论文(热门4篇)

时间:2023-12-17 14:29:36 作者:admin

民宿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新闻报道 地方文化 《宿迁晚报》

一个地方要展现自己的底气和风范,就要充分发挥本地文化的强大力量。作为地方文化最重要的叙事载体的地方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笔者以宿迁晚报文化报道为例,介绍地方媒体如何用新闻报道方式来助推地方文化发展。

一、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底蕴

所谓地方文化是长期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积累而成的共同文化体,表现形式多样,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地区不可多得的无形资产,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鲜明的地域特色。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文化也成为一个地方的底气和风范。本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不仅能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也能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提到大连,人们就会想起“大连国际服装节”;提起盱眙,人们自然想起“盱眙龙虾”;提起,苏州,人们会说“江南园林”;提起杭州,人们会说“西湖”;提起洛阳,人们会知道“洛阳牡丹甲天下”;提到山东潍坊,人们会知道那是风筝故乡等等。

而宿迁,这座位于江苏省北部的城市既年轻又古老。说她年轻是因为宿迁市是1996年7月经_批准成立的地级市,说她古老,是因为宿迁是楚汉文化的的发祥地,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宿迁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湖”(洪泽湖和骆马湖)、“两河”(古黄河、大运河)的地级市,被誉为“华东的一片净土,江苏的一座氧吧”。宿迁地方文化内涵丰富,有以西楚文化为核心的史文化、以河湖湿地为核心的水文化、以洋河美酒为核心的酒文化、以杨树花木为核心的林文化、以全民创业为核心的创业文化、以运河文化城、泽达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载体的产业文化。这些厚重的无形财富对于增强地方文化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承和支撑作用。

二、助推地方文化大发展本地媒体有优势

作为地方媒体,必须紧紧抓住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质和本地文化品牌,发挥媒体的独特作用,将本地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因为媒体本身具有文化生产传播功能。地方媒体是地方信息、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在地方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

其次,在地方上成长发展起来的地方媒体更熟悉和了解本地文化的特质,更有利于宣传推介本地文化。

第三,地方媒体通常有一大批高素质的采编人才。这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与文化特质提供了专业人才队伍,同时,通过他们的引领与带动,也能将地方上一些热爱文化事业的零散人群组织起来,从而为文化大发展培育一批文化人才队伍。

最后,地方文化大发展归根到底,是文化产业发展。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来讲,发展一项产业,包括地方文化产业,就要摆脱其自生自灭的自然发展状态,遵循其市场规律,抓住研发、生产、营销三个关键环节。这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而又相辅相成的,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品牌推介和品牌建设。作为本地媒体来讲,在文化产品推介及文化品牌建设中更能发挥自身优势,因而在助推本地文化发展上更加责无旁贷。

三、媒体报道地方文化要策划先行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地方媒体有助推地方文化大发展的自身优势和责任。媒体该怎样做才能宣传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笔者认为必须要策划先行。这个策划可以是短期的“小战役”,比如对当地文化节、文化活动的宣传等;也可以是长期的“大战略”,比如对地方品牌文化产业的推介宣传等。无论是“小战役”还是“大战略”,媒体一定要紧紧抓住地方文化鲜明的地域性这个特点做“新闻点”,将地方文化最具魅力的、最具特点的风俗人情、人文景观或文化产业推广宣传出来。

在2011年,宿迁晚报与宿迁市组织部联合推出的“猎猎党旗红――我和我的入党介绍人”大型系列报道,通过讲述不同年代入党党员与他们入党介绍人之间的故事,来展现_的先进性,从一个侧面记录我党的发展历程。该组报道刊发后,许多读者都致电本报称“身边党员故事,更震撼人心。”该组报道最后作为党员教育读本结集出版。

四、巧用各种报道方式助推地方文化发展

媒体可以巧用各种报道方式展示地方文化魅力,助推地方文化大发展。

1、用系列报道,系统挖掘地方文化历史底蕴

每一个地方文化的历史底蕴都是丰厚的。如何将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示出来?媒体可以采用系列报道形式,一一展示和推介地方文化历史。因为“系列报道这种报道方式就是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多个独立报道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2011年宿迁晚报推出“宿迁文化乡村行系列报道”就是以时间为线索,以散落在乡间村落里的遗址、古井、街巷、故事、传说、建筑为切入点,多角度、全方位、成系统地梳理宿迁有史以来到建国后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一个南北文化交汇之地――宿迁的地方文化底气和风范。去年,宿迁晚报又推出了《宿迁村(居)名故事》系列报道,深入挖掘每个村(居)名背后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让人们了解了各个村(居)名背后的故事,同时也将宿迁村(居)名身上依存和值得收集的有价值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留存下来。

2、用专题报道,扩大本地品牌文化影响力

专题报道,是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和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人物、事件、问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评述等。

地方媒体可用专题报道这种形式对地方品牌文化集中进行宣传。比如宿迁初九皂河龙王庙庙会,是宿迁最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庙会文化,吸引苏鲁豫皖四省商贾云集。宿迁晚报从2001创刊之后,每年都不惜版面进行宣传。以今年为例,前后刊发了6个版面,专题报道庙会盛况以及庙会的民俗风情。

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宿迁地方文化,推动文化宿迁建设,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举办西楚文化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宿迁晚报作为地方媒体也浓墨重彩对西楚文化节进行宣传报道,也是采用专题报道方式,将西楚文化节上推出的锣鼓、舞龙、健身、武术、霸王举鼎、骆马湖渔舟、楚汉争雄对弈、民间工艺瑰宝、楚风戏韵等10项赛事活动全部采用文图形式报道出来,推介给读者,为全市人民奉献了一道宿迁本土文化精神盛宴。

江苏・泗洪梅花掰手节,在2004年举办首届掰手节时候,只是一个乡镇农民运动会,宿迁晚报作为首发媒体就不惜版面进行推介宣传,以后的历届梅花掰手节,宿迁晚报都进行了专题报道。现在江苏・泗洪梅花掰手节已经办出了影响力,每届掰手节都吸引国内外众多游人参与,也都成为推介地方农副产品的绝好时机。据了解,在掰手节期间,直接销售农副产品达到千万元。

3、用舆论监督,规范地方文化发展

新闻媒体的核心功能是舆论引导。地方媒体作为地方文化叙事方式的载体。也只有通过媒体的报道分析评论,地方文化才能在受众中传播和再现。特别在地方文化建设上,制度是否更改?上级好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愈发凸显出来。

去年7月30日,一位读者拨打本报热线报料称,他在泗阳县城区的一个废品收购站买到了大量的盖有“江苏农家书香工程赠阅”等印章的崭新图书,价格仅2元/斤。大家都知道,农村文化建设一直是国家战略。2006年江苏省就开始发起并组织实施以建设“农家书屋”为重点的江苏“农家书香”工程。该工程被纳入《江苏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的十大文化工程。竟然有人置上级精神和群众利益于不顾,将“农家书屋”的新书当废纸卖?记者第一时间深入一线进行暗访,掌握了确凿证据。报道了相关责任人将盖有“江苏农家书香工程赠阅”、“江苏省三送工程办公室”、“泗阳县农家书香工程”等印章的崭新图书卖进废品收购站的事实。同时还梳理了“农家书屋”从省到地方行政村的建设运作流程,深入分析了“农家书屋”新书流入废品收购站的原因,并对此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刻剖析。

报道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副市长作出批示。市、县文化主管部门立即进行调查。泗阳县还对全县16个乡镇文化站的图书室和“农家书屋”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此次舆论监督报道,对如何加强“农家书屋”乃至农村文化建设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4、用动态消息,报道最新惠民文化信息

地方媒体可以用动态消息这种报道方式将地方上最新的文化惠民信息迅速及时传播出去。比如,地方媒体可将地方最新的考古信息报道出去,让市民了解本地最新的考古新闻和本地悠久的文化历史故事。宿迁晚报文化考古新闻报道的最好,2004年轰动全国的泗水王陵考古报道,宿迁晚报作为首发媒体全程进行追踪报道。最近,宿迁又考古出土了一组战国编钟,宿迁晚报也是首发媒体,并进行了全程追踪报道;地方媒体可将本地的文化惠民政策、文化制度建设或文化产业发展动态或者文化稽查信息及报道出来,为地方百姓提供第一个的文化信息。

地方媒体参与到本地文化建设中去并助推地方文化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为地方百姓提供贴近、有用、好看的信息;就是要不断创新报道手法,拓宽报道领域,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为促进地方文化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媒体独特作用。

民宿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 宿舍检查 操作规范

一、大学生宿舍的性质

1.大学生宿舍不同于普通的居民住宅。

高校是主要提供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机构,为了体现教育的职能,方便管理,高校为学生提供了临时居住和学习的场所――大学生宿舍。而大学生宿舍,是否就是我们普通意义上所说的住宅或者民宅呢?显然不是。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宿舍是国家为了发展教育,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功能而修建的,具有公有制的性质。而普通住宅,无论是自有还是他有,都具有私有的性质,强调的是“私”的属性。而学生宿舍则具有“公”的属性,属于公共住房。可见不能算是法律意义上的“住宅”。学生公寓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包含两个方面要素:一是学生居住,二是学校管理。而“民宅”仅仅具备第一个要素(居住使用)。所以,从这个方面讲,学生公寓的集体宿舍不算法律意义上的“民宅”。

2.大学生入住学生宿舍不同于普通的租赁关系。

大学生入住高校提供的学生宿舍,每年向高校交纳一定的住宿费用,学校提供相应的管理等服务,看起来似乎学校和学生之间成立了一种普通的租赁法律关系。其实不然。

首先,合同成立的首要条件,是当事双方坚持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而大学生入住校学生宿舍时,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没有权利选择住校或者不住校,或住学校哪间宿舍。显然这种法律关系的形成违背了合同法自愿的原则,租赁关系并不成立。其次,高校制定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给予违纪同学一定的处分,说明高校充当着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在这个民事法律合同中,显然当事双方都是处在一个不平等的地位,违背了合同法平等的原则,故租赁关系并不成立。所以,大学生入住学校提供的宿舍,并不形成法律意义上的普通的租赁关系,双方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也不一致。高校作为一个管理者,为维护大部分学生的利益,有权对学生的宿舍进行相关检查。

二、高校正常范围检查大学生宿舍与大学生相关权利并不冲突

1.检查大学生宿舍与大学生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从定义上来看,高校检查大学生宿舍,似乎“非法侵扰”了学生作为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但从法律上来分析,第一,学生宿舍不属于私人所有的住宅,它在很大空间上是一个公共所有的地方,不具有封闭性,这就使得高校在正常范围内检查大学生宿舍,不会导致大学生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被侵扰。第二,我国法律上对于隐私权并无明文条款规定,一般情况下侵犯个人隐私的侵权案件都是通过名誉权来救补。所以,大学生主张侵犯隐私权在法律上就不成立。当然,学生作为自然人,法律赋予他们的私权利也是不可侵犯的,高校在检查过程中如操作不当,超过了学生宿舍公共区域,就有可能对学生的权利造成侵犯。

2.检查大学生宿舍与大学生名誉权。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名誉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利,大学生也依法享有。高校检查大学生宿舍违规用电、卫生等情况,并对违规同学进行批评通报甚至公开处分,有学生主张学校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但是高校为管理学生宿舍,在正常范围内行使检查学生宿舍的权利,并按照宿舍管理规定对违规的同学进行批评处分,并没有侵犯大学生的名誉权。因为,构成侵犯名誉权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件:一是要有侵犯行为,一般是通过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方式来实现;二是造成了损害后果,当事人因为侵权行为造成了名誉上的损害;三是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或为故意,或为过失。从高校检查大学生宿舍来看,虽然学校对在宿舍违规的大学生予以公开批评和处分,事实上似乎对当事人名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但是其并不符合构成侵权的第一、第三要件。高校在正常范围内检查学生宿舍,是学校实施管理的一种权利,这种行为跟以“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侵权行为有着天壤之别,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作为一个管理者,在主观上也并不存在错过,故并不构成侵犯学生的名誉权。

三、相关法律、法规在此方面的规定与适用

高校作为一个承载教育功能的公共服务提供机构,不同于普通的商业服务提供者。为了使高校更好的发挥教育功能,规范学生管理,_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部针对高校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赋予高校在学生宿舍管理过程中相应的权利。

_教育部第10号令,《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卫生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卫生的管理。按此条规定,高校自己内部制定相应的学生宿舍卫生条例、检查学生宿舍卫生制度都是在行使法律赋予的管理权利,并没有造成侵权。高校为维护校园环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权不经学生允许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和评比。

_教育部第13号令,《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加强校园管理,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校园内的违反法律、法规、校规的活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住宿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学生宿舍和公寓的安全保卫工作等。按照以上规定,高校为维护学生宿舍安全,避免出现重大安全隐患,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有权对学生宿舍进行相应的纪律和安全检查,对学生宿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四、检查大学生宿舍应注意的问题和操作规范

尽管高校学生宿舍具有“公”的属性,高校负有管理的权力和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没有“私”的空间,高校在行使管理权时,还是应该切实尊重学生,以真正体现现代高校公寓化管理的人性化特色。

我们认为,高校检查大学生宿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正面宣传教育为主、检查为辅的机制。

在学生宿舍管理中注入新的管理理念。应改变过去学生宿舍管理中“以物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实行“以人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新管理理念。高校应当建立正面宣传教育的阵营,以学院网站、宿舍区、宿舍楼层宣传栏为正面宣传的阵营。定期组织宿舍区各项安全规范比赛,在学院网站上对宿舍的各项安全规范做最直接的新闻报道,给予指引。宿舍区、宿舍楼层宣传栏定期张贴宿舍各项安全规范的指引和安全用电、文明行为等漫画,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宿舍安全规范的重要性,配合日常宿舍检查,等等。

2.逐渐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

无论是采取学校统一管理和学生管理分离的方式,还是学校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始终是一个重要任务。如果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知识水平有限,客观上他们在管理学生时的自信心就显得不足,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等也会大大受到影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管理要求。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应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在处理各种问题与矛盾中本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的思想化解问题与矛盾;要及时修改不适合的规章制度和进行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更新,达到“物”、“制度”与“人”的合理要求相互协调与适应,从而降低管理难度和减少管理矛盾。

3.让学生参与到宿舍内务、安全、纪律检查中,逐步建立起学生自我管理的体制。

大学生宿舍管理干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比如目前很多高校为学生提供参与宿舍管理的机会,每幢楼都有部分学生担任楼长、层长等参与宿舍管理、监督教育。这样通过勤工助学形式,组织一批学习成绩优良、认真负责、乐于为同学服务、家庭困难的学生担任宿舍协管员,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验,增强主人意识,在自觉维护学生宿舍卫生秩序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自强、自律、自信的精神风貌。形成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学生共同参与的“导教、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宿舍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良性互动。

4.高校教师和宿舍管理人员检查大学生宿舍注意事项。

宿舍管理人员应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管“管理”初衷是不是真正为了学生之权益,但过度的管理意识,很容易导致被管理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所以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检查学生宿舍时,应尽量避免上课时间和学生休息时间。高校检查学生宿舍,应体现人性化管理。如果在学生上课宿舍没有人和学生休息的时间进行检查,势必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给学生学习、休息造成一定的影响。

(2)检查学生宿舍时需两个人以上同时检查,并佩戴工作证件。为避免校外人员有机可乘,促进宿舍管理者之间相互监督,检查学生宿舍时,应当两人以上同时进行,并且佩戴好工作证件,告知学生自己的身份。

(3)检查学生宿舍时只应就宿舍公共区域进行检查,不能对学生私有空间进行检查。学生宿舍虽然是公有性质,不具有完全封闭性,但是并不代表学生在宿舍里面就没有自己的私有空间。学生的柜子、抽屉、床铺等,都是学生私有空间,检查学生宿舍时,对于这些属于私有空间,高校并没有检查的权力。否则就会构成侵权。

(4)检查违规物品,除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限制性物品交由公安机关处理外,其他物品一律不能没收,但可以先暂为保管或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否则就对学生的财产权构成了侵犯。

(5)检查结果应及时告知学生时告知学生申诉程序。在检查学生宿舍时,由于主管等因素,难免会出现人为差错等,所以,高校在制定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应该完善相应的申诉程序,给予学生相应的申诉权利。

(6)检查时应尽量心平气和,避免矛盾激化。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检查学生宿舍时,检查人员应注意礼貌,遇到不配合的情况,也应尽量心平气和,避免矛盾激化。

大学生宿舍管理与大学生权益之间的矛盾放在法律的视野下审视,并不是相对应的矛盾关系,只有高校在管理中行使了超越管理权限的情况时,二者才构成矛盾。对于此种情况,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大学生宿舍管理的人性化管理,兼顾“公”“私”。

参考文献:

[1]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753-758.

[2]__公室._合同法注解与配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01-05.

民宿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布局调整 问题 对策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农村学龄人口持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布局调整规划不合理,农村学生受教育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对当地农村的地理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等实际情况并未做审慎的实地调研,制定的布局规划不合理,部分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被盲目撤并,导致边远地区和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上学难”“上学远”。由于上学远,很多学生需要寄宿,家长需要额外支出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以及家长陪读的租房费等相关费用,农民的经济负担加重。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失学率、辍学率上升,农村学生受教育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校际间教育差距大

布局调整过程中,由于教育经费短缺等原因,很多地方政府采用“效率优先”的教育资源配置原则,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先投入到了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学校,同时偏重集中办学、忽视分散办学,大量兴办寄宿制学校,忽视了那些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造成校际间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寄宿制学校条件差,管理不完善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食宿卫生条件差,营养健康问题也堪忧,厕所不足、澡堂缺乏、床铺紧张、食堂膳食标准过低、学生营养摄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学生文娱活动少,承受着超负荷的学习压力,心理状况不良。同时学校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普遍缺乏专职生活教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工作,又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工作负担沉重。

(四)农村学校撤并,造成农村文化断裂和民族文化危机

学校是农村的文化中心,和村民、当地文化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群落。布局调整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量撤并村校,割断了农村文化传承的根基,导致了农村文化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乡村文化日趋式微。同时合并后的学校忽视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流失,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危机。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改进对策

(一)实地调研、科学预测、合理规划和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

运用社会学、统计学原理,“对农村现有适龄儿童、留守儿童、外出暂居儿童、在孕婴儿、育龄妇女及夫妇、儿童分布等基本数据进行普查并作动态分析,建立农村地区生源预测机制”,准确预测学龄人口变动趋势,审慎地对待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撤留问题。同时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就近入学、确保安全的基本原则,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地方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历史文化特点和民族状况等实际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反复比较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切实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权利。

(二)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减轻农民教育负担

首先,制定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贫困生补助梯度与力度。主要资助他们的伙食费、寄宿费、交通费等,特困生可全额补助。其次,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确保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再次,因地制宜推行校车制度,避免学生因路程遥远而失学。最后,积极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和绿色教育通道,援助贫困学生接受教育。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采用“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资源配置原则,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校际差距。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措施加大对农村学校投入,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或问责制确保农村地区教育资金的落实。同时,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保障及激励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学生食宿卫生条件,配置完善的学习、生活和运动设施,确保寄宿制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标准。放宽寄宿制学校的教师编制,配备专业的生活教师和必需的后勤保安人员,强化食堂、卫生与宿舍管理,切实落实学生营养餐计划,保障学生饮食营养和生活安全。

(五)有效发挥农村学校的文化功能

尽量保留那些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乡村老校并充分彰显和发扬它们的历史文化风采。鼓励农村学校配合国家课程,开发具有乡村与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组织开展丰富有趣的民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对农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自信与热爱。学校还应主动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通过促进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系统的相互补充与深度融合,有效激发农村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民宿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第4篇

斗宿、斗建与星纪

斗宿六星,全属于西方人马座,最亮的是斗宿四(人马座σ),星等达等,而星等只有等的斗宿三(人马座υ)则最暗。与北斗七星相似,斗宿也呈勺子形,因此称为斗宿,简称为斗。它与北斗相对应,称为南斗。所不同的是,南斗的斗柄只由3颗星连线组成,而北斗的斗柄有4颗星。由斗宿二(人马座入)和斗宿三连线所形成的那一部分斗柄,古人又称为杓,杓被黄道大致平分,因此太阳每年有一次“穿行”斗宿的机会,较著名的一次发生在武王伐纣时。《国语》记载当时“辰在斗柄”,“辰”字在此处的字义是阴历初一日月相会合朔,其位置正在斗柄。太阳和月亮当然不会运行到北斗星的斗柄那儿去,所以这里所说的斗柄只能是斗宿的柄。

斗宿位于银河以东,其西南方相距不远处为箕宿,箕宿与斗宿问的这一段银河,被古人称为析木之津,尾宿和箕宿对应析木星次。因为古人觉得,太阳“行经”这一天区时,就像在津渡过河一样。《国语》还记载,在“辰在斗柄”之前若干天内,还有天象“日在析木之津”。至于为什么名叫析木,陈久金先生认为由上古西南少数民族“析木人”而来。这个氏族由越析人和摩些人通婚而形成,合称析摩,后来由于音近转写成析木。笔者则认为,尾、箕二宿同属东方苍龙,对应五行中的木,析木与此相关的可能性较大。但无论如何,紧接着析木的下一个星次是斗、牛二宿所对应的星纪,其含义应无太大争议。因为这两个宿都曾经是天文计算的起点,行星运行从这里开始被纪录。

笔者在《牛宿的故事》一文中曾提到,西汉天文学者计算行星运动时的起算点在牛宿,因为这是冬至点的所在。然而由于岁差而造成的冬至点西退,自东汉至元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起算点也跟随冬至点移至斗宿。牛宿与斗宿之间、黄道稍北又有一个星官——建星,所以古书常常斗、建并称。因而《宋史·天文志》说:“斗建之间,三光道也,主司七曜行度得失。十一月甲子天正冬至,大历所起宿也。”意思就是说,天文历家要向前推算一个日子称为历元,这一天必须是冬至,日的干支是甲子,日月和五大行星同时在斗宿、建星“起跑”,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运行周期数据,以及某时刻距历元的时间,就可以推算出该时刻日月五星的位置。

“维北有斗”是南斗

因为析木之津的关系,相距甚近的箕宿和斗宿常常并称箕斗。古人又把人的指纹称为箕斗纹,乃是簸箕形的箕纹和螺旋形的斗纹的合称。能继承祖先的事业,常被称为“克绍箕裘”,上古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一般人家里的簸箕和裘袍都是重要的遗产。虽然斗和箕一样是小物,但即使是现在,如果缺少了它们,我们也会感到极大的不方便。

坡《前赤壁赋》中的月亮

除了箕斗并称,斗牛并称也很常见,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说南昌是“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斗宿和牛宿的分野在古扬州,按《晋书·天文志》,当时的九江、庐江、豫章、丹阳、会稽、临准和广陵等七个郡都属于斗、牛二宿。晋朝著名宰相张华观察到斗、牛二宿之间经常有紫气出现,便派一个叫雷焕的人到其分野所在的豫章郡暗中调查寻访,果然发掘出了龙泉和太阿两柄宝剑,它们都是由春秋时著名的铸剑大师干将所铸造的。在两柄宝剑出土当晚,斗、牛问的紫气便消失了。王勃《滕王阁序》中所化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另一古典名篇苏轼《前赤壁赋》也提及斗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根据坡的描写,他泛舟游黄州赤壁的时间是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阴历七月十六,对应公历8月上旬与中旬之间。笔者利用天图软件推算出当时当地月亮的一些情况,从中可以知道,8月10日和11日两晚的月相最接近100%满月,可选择其中一天作为七月十五。但此时月亮已离开斗宿、牛宿,行至虚、危二宿,因此,这个月的既望,坡绝不可能看到月亮在斗宿、牛宿问“徘徊”的景象。如果说东坡确实看到了这一天象,那只能是当年的历法编错了,把七月十五日望定在了8月7日。但把缺少了十分之一的月亮当成满月,这种错误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东坡先生记忆有误,把8月7日或8日晚上月亮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的景象,当成是七月既望、游赤壁当晚的景象。从《前赤壁赋》可知,当晚苏轼与宾客喝了不少酒,过后才写了这篇赋,当中细节性情景发生时间的误置,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前人早已指出,苏轼所游的黄州赤壁,并不是当年周瑜破曹的赤壁,东坡故意误会,乃是借典故抒发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旷达情怀。而明月究竟是在斗牛二宿还是其它地方,他也不会深究,因为这毕竟不是赋的主旨所在。

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

《晋书》和《隋书》中的《天文志》都说南斗象征着“天庙”,这是天子举行丞相、将军册封仪式的场所,因此斗宿与褒赏贤土、授予爵禄有关。古代星占一般配合行星运动,而黄道大致平分斗杓,行星有机会在这个位置附近出现,因此占词进一步说:“北二星杓,天府庭也,亦为天子寿命之期也。将有天子之事,占于斗。”火星行踪难定,被称为“荧惑”,古代星占家认为荧惑行经斗宿,特别是“进入”到斗的开口之中时,更为不利。《开元占经》之中引用《河图·圣洽符》和《石氏星经》的说法,荧惑入南斗预示将有大将军或宰相谋反,《甘氏星经》则认为会天下大乱、兵戈四起。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东晋至南北朝间流传着一句“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的谚语,意思是火星运行到南斗那个位置,天子会因为祸乱而奔走躲避。公元534年阴历四月,北魏丞相高欢借口要清除皇帝身边的“谗臣”斛斯椿,从晋阳发兵,准备渡过洛水攻打都城洛阳。北魏孝武帝本来要让斛斯椿渡河,乘高欢军队立足未稳、劳累困乏时发动突击,但皇帝又怕斛斯椿成为另一个尾大不掉的权臣,中止了突击行动。

斛斯椿看到近来有荧惑入南斗的天象,认为孝武帝不用他的计谋,乃是天意。不久,高欢引兵渡河,孝武帝见形势不妙,便带领群臣弃城西逃至长安,在那里建立了史称为西魏的新_。但一年后即被另一位权臣、后被追尊为北周太祖的宇文泰所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