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营销毕业论文范文(通用7篇)

时间:2024-01-01 12:23:59 作者:admin

超市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第1篇

当国外零售企业带着生鲜经营的概念进入中国之初,在经营生鲜产品方面也曾面临着不少难题,例如:缺少适销的、标准化的农产品;在生鲜初级产品经营上无法与农贸市场相抗衡;没有完整的冷链供应和配送系统;也缺乏满意的供应商配合;更没有深加工冷链食品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市场,所面对的是以鲜销为主的非标准化生鲜商品,以及如此复杂的东方鲜食消费方式和习惯,而外资超市所熟悉的西式生鲜经营方式并不为中国消费市场所认同,可想而知当时外资超市面对的是一个怎样艰难的生鲜市场环境,国内外生鲜经营环境和成熟程度的反差巨大!

回顾1996年连锁超市在我国开始经营生鲜商品的时候,生鲜经营的诸多难题是平等地摆在外资超市和内资超市面前,当时两者在生鲜经营的市场环境方面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对东方鲜食消费习惯的理解和适应性上,国内超市生鲜经营者们还略占先天优势,这时的主要差距反映在对生鲜经营的基本认识和观念上,比如生鲜经营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上如何保持这些标准等。

五、六年之后的现在,随着连锁超市生鲜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进入连锁超市销售的生鲜产品日益

丰富,经营方式更加贴近顾客消费,生鲜采购渠道逐步形成,连锁超市生鲜供应商阶层已经产生并逐渐壮大,生鲜经营在连锁超市销售格局和经营战略中的作用为经营者充分认识,但此时基于生鲜经营基本理念不同所导致的整体经营技术差别逐渐显现出来,它直接反映在外资和内资超市生鲜经营整体经营效果的距离正在明显拉大。面对不菲的前期投入,一些内资企业未能从生鲜经营中得到应有的起码回报,投入与产出失衡,甚至对于以生鲜经营带动关联商品销售的“集客”作用这个基本目的看上去都显得那么令人生疑。

有鉴于此,国内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者有必要冷静地对自身生鲜经营现状、差距和盈利能力做出客观的分析评价,对生鲜经营核心管理技术完整性及其后续提升势头予以充分重视,并对未来生鲜经营“竞技赛跑”中的优胜劣汰及其对连锁超市整体经营力的影响保持清醒认识。 二、生鲜经营“过三关”——从精细化管理中获取现实的“第一桶金”

就目前中国连锁超市生鲜区近几年的发展轨迹来看,生鲜经营乏力的主因有三:生鲜经营的完整性和商品集合性不够;销售力和盈利能力不强;管理和培训体系不健全。因此,生鲜经营的集客和盈利等预期效果未能有效展示出来,直接导致了连锁超市未能从中收获相应的果实。

连锁超市要在生鲜经营管理上过好三关(管理关、经营关和物流关),才能取得应有的回报,这三关中的每一关都有不同的目标和工作内容,也反映出连锁超市不同的管理境界和层次水平。

首先是管理关。

现在一些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效果不佳,在基本管理环节上问题频发,关键在于未能有效地建立高效运作的生鲜经营管理体系(如图),这个体系包括管理标准体系、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培训体系三个部分,无论构建这个管理体系的管理平台技术含量如何,它都是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企业的管理水平说到底就反映在这个体系的系统性、健全程度和运行状况上。

目前的实际运作情况,只有部分外资和少数内资连锁企业通过努力,已建立起这样管理体系,得以基本达成生鲜经营的初衷;而多数生鲜经营企业无论是在基本认识程度还是实际管理水平上都存在着差距,其核心是围绕着高品质商品和严格管理标准上的认识不到位,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管理技术水平的落差,它势必在生鲜经营的未来竞争中影响到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经营关。

连锁超市生鲜区所经营的是顾客购买频率非常高的、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要求生鲜区的核心经营管理者要对顾客消费需求和自身经营的适应性有深刻的体会及高水准的认识,作为一个出色的“生意人”应该注重并有效地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灵魂,并体现在生鲜经营的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经营者悉心研究如何在合适的季节卖合适的商品,运用正确商品的组合策略,辅以适当的促销活动,并在生鲜制成品的组合变化和创新经营上做足文章,只有这一系列“攻于心计”的经营手法都能到位,才可能出现预期的销售业绩和利润回报,才能使生鲜经营不再仅仅停留在聊以自慰的“集客”目标之上。围绕企业的盈利目的,一个经验老道的“生意人”是会从生鲜经营空间及其利润空间中获得相当的经营回报的。

第三是物流关。

超市生鲜经营的完整性和商品集合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发展有着密切关联,所有的生鲜初级产品(蔬果、禽肉和水产品等)都无法回避商品采购环境及其保鲜配送问题,规模化连锁生鲜经营要与生鲜供应链上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形成有效“链接”,这也是“菜篮子工程”与超市生鲜经营对接的根本问题。其中,产销结合是关键之一,生鲜物流配送规划和适时建设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关键之二。由于生鲜产品的特殊性,它比一般常温物流配送的管理要求高得多,业务复杂得多,在关键问题上的突破,会有效地改善超市生鲜经营的农产品采购环境。

超市生鲜经营目前的困难根本上还是超市内部管理问题,如果生鲜经营企业能够潜心于超市生鲜经营的“精耕细作”,过好这三关,就一定会取得生鲜经营投资应有的“第一桶金”。 三、生鲜经营“过三关”的新诠释——从生鲜供应链管理谋求战略性“第二桶金”

在超市生鲜经营中时常会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例如:来自超市外部的农产品标准化问题、生鲜产品成本核算和定价依据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放在连锁超市局部经营来看,会认为是供应商或者是供应商关系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放在中国农业生产和流通这个产业链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它实际上反映出生鲜商品身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整条供应链方面问题,是生鲜商品的采购环境的问题,连锁超市作为下游环节是在一个既不完整也不顺畅的农产品物流和产业链的现状下经营生鲜商品,而农产品产业链和生鲜供应链上的断点、盲区和落后的运行机制直接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超市生鲜经营是不可能脱离中国农业现状这个大背景而独立存在的。

当以超市生鲜经营内部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经营和配送工作得到改善,生鲜经营的销售和利润潜力会得到有效提升,但在未来的生鲜经营“竞技赛跑”中,如何从有限的超市生鲜经营及其关联销售额中,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毛利率将是生鲜经营者将要面临的深层经营问题,这就要从生鲜供应链管理上寻求解决方案,以谋求生鲜经营的远期战略性回报,即超市生鲜经营的“第二桶金”。

生鲜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组织生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通过对相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组织,使各环节的参与者之间由原来的单纯买卖关系变为以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准绳、相互联系起来的新的互惠共同体。在此基础上,生鲜经营者若以新的视角来分析超市生鲜经营所面对的三关,将会得到新的启发。

超市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第2篇

本文以当前我国“农超对接”中最具代表性的“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为例,利用在山东省、海南省和浙江省579户西兰花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合作社和超市的访谈材料,分析了“农超对接”进程中农户、合作社、超市之间的合作绩效和合作剩余分配情况.从理论和实证上回答了“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4个关键性问题:(1)“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如何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创造合作剩余(2)“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是否使农户收入增加(3)“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导致农户行为发生哪些变化(4)“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能否在供应链中建立一个既公平、又有效率的合作剩余分配方案对上述4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本文的主要结论:

(1)在“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中,农户、合作社和超市三者通过有效的合作,成功实现了对西兰花的质量提升和成本控制,进而提高了西兰花的市场价值.另外,“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还通过产品品质创新、生产方法创新、产业组织创新、销售市场创新,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创造了大量的合作剩余.

(2)销售渠道对西兰花种植户的销售净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参与“经合作社卖给超市”销售渠道(即“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农户获得的销售净收入,显著高于参与小商贩渠道、批发商渠道、加工企业订单、“合作社未卖给超市”等渠道的农户获得的净收入.此外,户主年龄、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户主每年接受培训的次数、西兰花种植面积、市场需求信息的可获得性、完成销售所需的运输距离等因素对农户的销售净收入具有显著影响.

(3)尽管“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约束了农户自由调节生产要素使用的权利,导致其技术效率有所降低,但该模式中的农户通过安全生产和对西兰花的质量加工,有效提高了西兰花的市场价值,使得“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经济效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因素包括销售渠道、西兰花种植面积、全家务农总人数、农药购买方式、农药成本、化肥投入量等.此外,销售渠道、户主每年接受培训的次数、全家务农总人数、对加工价格的预期、对加工方式的认知、产品加工配套设施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对西兰花的质量加工行为.

(4)在“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中,信息获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决定了不同行为主体对合作剩余的分配.其中,农户获取西兰花销售中的价格溢价;合作社获取其社会网络资源的经济租金;超市拥有市场营销活动的剩余索取权,并获取超额利润.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农户认知、销售渠道、政策环境.此外,影响农户的风险控制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身份、购销合约、市场信息、政策环境.

总体而言,本文将理论与实证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从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同主体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合作绩效与合作剩余分配.本文在以下方面拓展了经典理论的适用范围:首先,通过将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在农产品中具体应用,建立了农产品市场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其次,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为农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和质量加工行为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基于Barzel的产权理论,从信息获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剩余分配机制.

超市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生鲜食品;网络营销;问题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并追求着更高层次、更高品质的生活,对于生鲜食品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的。生鲜食品的传统营销策略已经不能有效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求,而通过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可以让人们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加之社会环境的多变,生鲜食品网络营销在实施中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就对其整体效率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二、生鲜食品网络营销内涵及主要特征

(一)生鲜食品网络营销内涵分析。生鲜食品主要是蔬果以及肉类和水产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相关保鲜技术的缺乏和落后,加上物流发展落后,周转周期长,生鲜食品的保鲜期都很短。但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相关保鲜技术不断的革新发展,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新的物流方式较之前的传统物流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网络营销的出现和运用,颠覆了传统的物流形式,为生鲜食品的长途运输和保鲜提供了重要保障。生鲜食品的网络营销主要是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将互联网作为重要的营销技术,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和声音等信息载体,和需求客户进行直接的沟通,从而来实现生鲜农产品的销售目的。这一营销方式的信息反馈比较及时,也能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需求[1]。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二)生鲜食品网络营销主要特征。从当前我国的生鲜食品网络营销的发展特征层面来看,经过不断的应用发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征。从生鲜食品网络营销的一般特征方面来看,网络营销的模式能够使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从而就有效减少了市场信息和现实谈判中交易费用的付出,减少双方在成本方面的支出。网络营销模式的应用需要信息流作为重要的依托,通过互联网实施双方信息的有效沟通,然后通过网上金融手段的方式进行付款,极大的节省了双方交易时间,提高交易效率[2]。从生鲜食品网络营销的物流特征层面来说,最为主要的就是得保障相关生鲜品的质量和新鲜,这就对物流运输效率和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网络营销让人们的传统购买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网络营销中的生鲜食品的质量和新鲜是最为重要的,退换货的花费时间比较多,所以在物流方面就得根据订单情况高效的安排相关配送以及退换货处理。在这一过程中的客户服务体验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服务到位、贴心、周到,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进而让顾客认可我们提供的服务,提高用户忠诚度,减少客源流失率。物流配送的分散性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的比较显著,所以也对物流的技术以及设备的要求层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生鲜食品网络营销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一)生鲜食品网络营销问题分析。我国生鲜食品的网络营销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生鲜食品的网络营销成本比较高,从实际的调查情况来看,这一块的成本有20%以上是用在生鲜食品的物流配送上。生鲜食品的配送过程中,主要是对冷链物流的应用比较重视,这就对整个物流的系统化要求比较高,同时让对应的物流成本投入也较高[3]。由于生鲜电商都是居住在一二线城市中,虽然交通便利但是不能避免的交通拥堵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物流配送成本。再者,当前的生鲜食品在品质方面很难得到有效保证,主要原因在于:对生鲜食品的品质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很难对每种类型的生鲜食品的品质下定论,从而就不能有效的让生鲜食品的颜色以及口感等品质得到保证。在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对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强要求的背景下,生鲜食品的网上专业检测手段也比较缺乏,一些生鲜食品的电商只是将产品的图片放在网络上,消费者在进行购买中也只能参照图片,而不能明确知道实际的生鲜食品其品质究竟如何。另外,生鲜食品网络营销过程中的仓储问题也比较突出:生鲜食品在运输管理中需要进行储存,但其保质期都比较短,要求在采摘及运输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合适温度的保持,大量的生鲜产品的仓储就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果此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对该产品的网络营销品牌效应造成很大的影响[4]。(二)生鲜食品网络营销优化策略探究。加强对生鲜食品网络的营销优化策略的实施,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完善网络营销第三方物流平台的运行机制建设,还需要加强对大量的生鲜物流资源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有效的组合,提高整体的生鲜食品物流保障水平。此外,需要强化相关大数据的汇总处理、分析、预测,存储社会可用的物流信息数据以及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信息数据。在按需索取和及时供给的能力方面以及监管整合第三方物流能力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并且要能结合实际对生鲜产品物流的模式加以优化,正确的把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生鲜食品网络营销过程中,要能充分注重品牌效应。对生鲜食品的品牌要能在营销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强,这是生鲜食品网络营销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消费者进行选择生鲜食品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根据以前购买者的评价,对整体的店家的服务水平以及产品质量进行了解[5]。所以只有在品牌方面能得到优化树立,就能增加固定的客户,提高顾客忠诚度,壮大购买者的队伍,减少顾客流失。对网络营销中的物流功能要能进行促进。生鲜产品的网络营销,最终要落实到物流的配送,所以要能将物流的功能得到高效的发挥,这样才有利于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要加强物流功能运作额可靠性,物流功能的失效对网络营销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物流的技术以及运输条件方面也都要能够保持可靠性。并要能够在物流信息的传递能力方面进行加强,信息的有效透明对网购者也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对网络销售就能起到促进作用。可以将仓储配送中心集成功能得以充分利用,也可对物流配送节点加以科学的规划和调整等。生鲜食品的网络营销需要重视产品购买的便捷性,经过实际的调研发现,网购生鲜食品的基本是工作相对比较繁忙,并在生活水平比较高的群体。这些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购买便捷性以及网站页面的体验比较重视,所以网络营销中要将这一方面得到充分重视[6]。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的应用,也可创建APP的方式加强网络营销的便捷性良好提升,这样就能为客户提供一个比较方便的营销平台,提升用户体验,进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减少流失。

四、结语

总之,生鲜食品网络营销的开展,需要注重市场的发展情况,将市场作为发展的导向,还需要积极的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保证生鲜食品的网络营销取得一个好的效果,提升相关效率。通过此次对生鲜食品网络营销的问题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究了网络营销策略,希望能对生鲜食品的网络营销的良好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费威.基于销售商利润的生鲜食品最优变异度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一财.生鲜食品电商攻城掠地[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32)

[3]李一凌.国内超市生鲜食品供应链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23)

[4]筠如.网上买菜:新的过年模式[J].运输经理世界.2015(Z1)

超市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第4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我国的猪肉质量普遍存在着安全隐患,导致猪肉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既影响了国内猪肉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又制约着_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不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环节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各个环节.行为主体的质量行为不规范、质量信息不对称,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导致猪肉供应链的质量预防水平、惩罚与利益分配水平均不合理,最终导致猪肉质量链的不稳定、失控和断裂.在生猪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屠宰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质量行为协调,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机制,促进行为主体间的质量行为的配合得当,最终确保从生猪养殖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的猪肉质量安全,已成为我国政府、企业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研究.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文献、走访相关专家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提高猪肉质量安全水平和消费者满意度为切入点,以实现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屠宰加工与销售环节质量行为协调目标为目的,综合运用了系统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构方程计量模型分析、熵变模型分析、微分博弈分析和系统仿真等方法,从相关文献综述、系统全面认识研究对象、现状统计描述、影响因素识别、协调机制分析、对策建议提出等六大方面,对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屠宰加工与销售环节的质量行为协调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优质猪肉、优质猪肉供应链、屠宰加工环节与销售环节质量行为协调的相关问题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界定与阐释,从宏观层面上全面认识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系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表明,为实现协调状态目标和协调结果目标,优质猪肉供应链屠宰加工与销售环节质量行为协调是以认知为基础,以系统观为思想,以提高优质猪肉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动因的动态演化过程.

本文利用山东省等9省(市)的982份问卷调查数据,从双方的认知协调与行为协调2个层面实证研究了双方在环境维护、投入品来源、检疫检验、设施配置、生产档案、员工培训、质量标准与追溯等7个方面的质量行为协调状况.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超市质量行为协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认知与行为均优于超市.并且超市的质量行为协调认知状况受经营特征、环境特征的显著正向影响,超市质量行为协调状况受认知特征和经营特征的显著正向影响.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优质猪肉供应链屠宰加工与销售环节质量行为协调的形成与演进机制模型,从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实现机制三大主导机制,以及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两大辅助机制方面深入剖析.然后,运用熵变模型深入系统地揭示屠宰加工与销售环节质量行为协调演进的过程、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得到结论:熵变模型视角的屠宰加工与销售环节质量行为协调机制表明,增加负熵流和减少正熵流是促进两环节质量行为协调逐步提高,实现质量行为协调效应的根本途径,并利用两环节的实地调查数据印证了理论分析.

在猪肉供应链质量行为及其协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一般供应链质量控制与协调问题的研究成果,运用微分博弈方法,深入系统地研究由单一屠宰加工企业和单一超市组成的二级猪肉供应链质量行为协调机制,考察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协同合作博弈情形下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的最优质量行为决策,结果表明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的质量行为以及猪肉供应链总体利润均严格优于在非合作决策模式下的相应值.然后通过证明给出了能够使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的个体利润达到帕累托最优,进而实现双方质量行为协调的供应链总体利润分配系数的取值范围.最后运用算例试算和系统仿真验证微分博弈得到的结论.

基于前文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屠宰加工与销售环节质量行为协调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政府应加强理念宣传,加大产业扶持政策,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立法与监管,维护良好的猪肉市场秩序;行业策略有健全行业组织培训与协调职能,推动信息共享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供应链策略包括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制定协调度评价体系;企业应作出坚定的信任与承诺,强化内部学习与责任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消费者应培养健康的消费理念,提高信息反馈与维权意识并积极参与社会监督.

超市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第5篇

随着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很多企业逐渐从传统的营销模式转向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的新的媒体营销渠道,即新媒体营销。_也在2014年提出“互联网+”模式,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的各种领域。而目前对微博营销在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的研究还不多,本文以Roseonly专爱花店的微博营销为例探讨微博在商业领域中的潜质,企业如何把营销与微博能够完美的结合,来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关键词:

新媒体;微博;微博营销;企业品牌价值

一、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营销——微博营销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出现了井喷式发展的态势。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只有亿,截止2013年12月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亿,移动网民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中国的微博是从2007年开始崭露头角,到2009年,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扫荡网络世界。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了春天,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微博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亿。中国的微博用户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并在较高的基数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

通过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商业活动已经开始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当今比较火爆的微博、微信,但是二者有显著的差异化,微博是面向大众的营销,而微信是借助于关系进行的关系型营销,显然微博营销的范围要比微信大很多。微博代表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商业发展的全新媒体力量。通过微博平台,帮企业的品牌打造一个与消费者实现沟通对接的平台,通过网络广告、实际事态、话题传播、活动传播、服务传播等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对粉丝进行舆论引导等,让消费者成为企业品牌主动的传播者,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二、微博营销的案例应用——Roseonly专爱花店

Roseonly专爱花店,成立于2013年1月4日,他卖出的不仅是故事,而且还卖出了价格,如今已成为天猫营业额第一的鲜花品牌。是蒲易找到“爱是唯一”这个品牌故事,把卖东西转化成了卖情感,品牌用滚雪球方式建立粉丝团,利用社会化营销引爆粉丝营销,定义了“高端鲜花私人定制”的概念。2013年2月14日,经过一段时间的预热微博,在情人节之际,本次营销传播的主角李小璐闪亮登场,她在自己的微博“Super璐”上晒出了一张抱着Roseonly玫瑰的照片。硕大的玫瑰,显眼的logo,还有微博中公然的@,都裸地说明了这是一次营销行为。此条微博仅在当天的的转发量就超过了3万,并连续两天登上了热门转发榜榜首。在紧接着的几天之中此条微博共吸引了7万多个粉丝的转发,覆盖了约8550万个微博用户,同时也为官方微博带来了达7万多的粉丝增长,各类互联网人竞相评论,店内情人节限量特供的999元玫瑰早已抢购一空,这得益于Roseonly利用名人微博营销的大胆尝试。

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了一个综艺栏目《爸爸去哪儿》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其大部分粉丝观众都是年轻人,Roseonly见机行事利用微博进行了精准的社会化营销。天天:_爸比,今年圣诞节我们去哪儿?”张亮:“今年圣诞节,老爸要带上你,做Roseonly专爱花店的“爱心使者”,去给大家送鲜花。”这是Roseonly联合张亮父子,在圣诞节期间做的一次微博营销。转发量达14184,评论数达17382,大大增加了品牌曝光量。

Roseonly不仅利用名人效应赢得了粉丝的关注,而且也充分迎合了目标客户群,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价值形象。Roseonly把自身网站平台与微博平台充分结合起来,适时推出一些引起客户极大兴趣的营销活动,不仅抓住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与需求,同时也树立了Roseonly在年轻人心目中高端浪漫的品牌形象。其微博营销如此成功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内容的附着力。对于鲜花这种情感附加值很高的产品,一定要有品牌故事。Roseonly将品牌故事跟爱情对应起来,爱情推崇的是“唯一性”、“排他性”,所以Roseonly要求用户送花一生只能送一个人。这个品牌故事,对一些女性用户是很有杀伤力的,女网友一在微博上看到他们的鲜花礼盒,就会@给自己的爱人,无形之中口碑就这样传播起来。第二,关键人原则。蒲易说产品第一批用户很关键定位很重要,在一开始他就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预售99盒情人节玫瑰,搜狗的王小川、新希望的刘畅、世纪佳缘的龚海燕等人都积极地进行转发,结果一售而空。都是绝对的“高富帅“人群,这为品牌Roseonly打上“高大上”的烙印,赢得了广大的粉丝团,从此贴上了“高端鲜花私人定制”的品牌标签。第三,环境威力。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品质和个性化,许多明星和成功人士在社交网络上为Roseonly摇旗呐喊,送爱人一束这样的鲜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对于那些收到Roseonly的妹纸在网络上晒出幸福,无形之中就为Roseonly做了宣传。

三、结论与建议

虽然Roseonly专爱花店的微博营销对于企业品牌的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目前企业的微博营销仍存在着问题,企业开展微博营销时应该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微博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营销,提升品牌价值。目前微博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自身微博定位不明。微博营销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粉丝量和转发量,企业如果定位不明就会使得消费者的反感,企业的被关注度就会逐渐降低,Roseonly专爱花店做的是非常不错,很好的赢得粉丝的共鸣。

2.微博的表现形式略显单一。虽然微博有很多信息的方式,但都没有短微博那么直观,普及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进行微博营销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从而直接影响企业营销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3.微博营销的盈利模式不明朗。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微博营销虽然具有低成本的特点,但目前微博盈利模式还不明确,特别是,企业在短时期内难以衡量和测度微博营销的效益而难以制定一个具有长远性的微博营销战略。企业在选择微博进行营销活动的时候应该做好话题导向、情感导向、信任导向、目标导向四个方面的工作,维护好粉丝群,做好精准化营销,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郑亚琴、郭琪.微博营销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影响[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7).

[2]张中炎.品牌营销中微博的角色和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1).

[3]_青、刘嘉莹.论如何有效进行微博营销[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

[4]孙擎.浅析国内微博营销面临的挑战[J].陕西师范大学,2011(3).

[5]冯月.微博营销的风险探析[J].物流技术,2012(5).

[6]陈舒、周威、胡曦明.微博营销在企业品牌传播推广中的利弊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3).

[7]纪成成.基于微博的企业品牌营销研究[J].湖南大学,2011(4).

[8]王睿.企业微博营销影响因素与短期效果测量[J].北京邮电学,2012(5).

[9]王菀.论企业微博营销[J].中南民族大学,2012(4).

[10]朱伯伦.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品牌价值提升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8).

超市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第6篇

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竞争焦点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对于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快速消费品行业而言,制造商不仅要比拼产品质量,更要抢占高效的销售渠道.产业实践表明,大型超市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快速消费品的主要场所,并成为制造业企业扩大市场销量、增加盈利的关键.基于此,大型超市在渠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市场力量也不断增强.它们不仅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通过采购量和对批发价的谈判影响上游企业的利润,还可以充分利用零售价制定权,通过不同的货架陈列方式和多样化的促销活动影响消费者决策以及最终福利.总之,大型连锁超市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间的矛盾也在升级,其中最重要的争端在于大型超市向制造商收取通道费的合理性问题.2003年媒体爆出上海炒货业协会与家乐福因通道费引起工商关系紧张,更引起了舆论及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与热议.有人认为通道费是众多商品竞争有限货架空间的结果,有利于效率改进,而有人则认为通道费是超市发挥市场力量的体现,通道费的收取会提高批发价以及最终的零售价,从而损害消费者福利.对此,各国政府态度也不尽相同.

事实上,通道费的产生和应用是有其客观原因和基础的,在产业实践中也有多种收费机制.不同的收费机制不仅会影响产品批发价、零售价,以及通道费与产品销售利润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通道费的存在条件、功能作用,以及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和福利效果.

本文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视角,以通道费的收费机制为核心,在把握超市市场结构和特征的基础上,利用规范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拍卖理论和信息经济学,构建合理的数量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收费机制下通道费的存在条件、功能、影响因素和社会福利等,集中研究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超市收取通道费的合理性问题,二是哪些收费机制更能改进社会效率.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可归纳如下:

(1)以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超市的发展为背景,界定通道费的收费主体——大型超市,通过与百货店、专业店、一般超市和便利店等其他零售业态的比较,讨论大型超市的特征,从产业现实出发,初步分析通道费产生的客观原因和基础,对通道费的收费内容进行了分类,阐述和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收费机制,为以后各章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2)引入网络效应和销售成本等因素,利用双重讨价还价模型,研究通道费存在的条件,并从渠道成员利润分配以及消费者福利的角度讨论了通道费的一般功能和影响,通过模型扩展,结合不同制造商的谈判能力和不同产品的销售成本,进一步分析通道费与谈判能力的关系,讨论通道费的具体作用,在销售成本对称的条件下,研究了因谈判能力不同而产生的制造商成本分担不均的问题.

(3)引入超市的销售努力和销售效率,研究事后返点的收费机制下返点比例对超市销售努力、市场价格、市场销量,以及各市场主体利益的影响,分析了返点机制下通道费的影响因素与一般功能,基于不同的定价主体讨论了返点比例的内生机制,通过比较不同收费机制下的市场均衡,分析了不同厂商对收费机制的选择.

(4)以货架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机制为基础,构建了相应的需求函数,分析了货架对零售价格、市场销量、厂商利润的影响,以谈判机制为基础,从制造商和超市的参与约束以及机会成本分担的角度出发,讨论通道费的可能性、存在的条件及其功能,在制造商成本和谈判能力不对称的情况下对模型进行了扩展,比较了收取通道费和不收取通道费时的货架分配结果,以及相应的消费者福利.

(5)以成本信息不对称为前提,从制造商竞争优质货架和超市合理分配货架的角度分析通道费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以优质货架对不同制造商的价值为基础,讨论二价拍卖的货架分配机制下各制造商的通道费报价,货架竞争结果及其有效性,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分析了基于谈判机制的优质货架分配结果,并从有效性出发与货架拍卖机制进行比较.

(6)利用部分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初步检验了理论研究的部分结论.以两个典型案例为背景分析了通道费争端的焦点,比较了主要国家的通道费政策,并对政策本身和政策效果进行了评述,根据理论研究结论和产业实践,初步提出了通道费政策的前提、原则和一些具体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

(1)以谈判机制为基础,引入网络效应和销售成本,构建双重讨价还价模型,研究了事前一次性收费机制下通道费的存在条件、功能与福利效应,得到了与传统市场力量理论不完全一致的观点:虽然通道费的应用是超市市场力量的体现,但是一次性收费机制下的通道费仅仅是制造商和超市之间的利润转移,对制造商而言相当于固定成本,不会影响价格和消费者福利.

(2)以返点机制为基础,引入超市销售努力与销售效率,构建返点比例的内生性模型,研究了事后返点收费机制下通道费的功能与福利效应,得到了与传统市场力量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在返点机制下,通道费的应用可以激励超市付出更大的销售努力,因此即使是制造商主导定价,它也会主动提供一定的采购返点.而且随着超市销售效率的改进,返点比例提高,市场销量扩大,消费者剩余增加.

(3)以拍卖机制和谈判机制为基础,引入优质货架所产生的市场效应和竞争效应,构建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研究了谈判机制和拍卖机制对货架分配结果的影响及其福利效应,得到了与传统效率理论不完全一致的观点:在货架的竞争和分配中,谈判机制下的通道费并不能确保低成本制造商获得优质货架,相对而言,拍卖机制能够优化配置稀缺的货架资源,是更具社会效率的货架分配机制.

(4)通过对上述三种收费机制进行比较,本文得到了与传统研究结论不一致的观点:超市收取通道费的行为总体上并不会损害社会福利,有时甚至还能改进社会福利.但是从不同的收费机制来看,返点机制和货架拍卖机制相对谈判机制而言更具社会效率,即通道费的福利效果主要依赖于收费机制.这意味着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不是通道费该不该收,而是如何收.

超市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第7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产品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问题、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市场逻辑和政策实施已经证明:孤立和割裂式的从个环节(部门)无法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从农产品流通过程入手,采用创新方法,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农超对接”的实施为*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项目的实施,使销售端的现代零售企业与生产端的种养农户直接链接,利用现代零售企业的实力、经验和创新方法,带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升级改造.

由于中国“农超对接”的实践时间较短,本文主要是基于企业和农户的实践,从理论层面对我国的“农超对接”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本文在大量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农超对接”的产生、构建、实施、发展的运行逻辑为主线,围绕“农超对接”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农超对接”,“农超对接”怎样运行、如何推广,“农超对接”会产生哪些影响,又面临着哪些挑战等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首先从“农超对接”本质内涵出发,从物质载体与相关主体两方面界定“农超对接”构成.“农超对接”的本质在于“对接”,即生鲜农产品作为“农超对接”重要的交易载体,由农产品的生产端与销售端进行直接对接,摒弃中间环节.而超市、农户、中间层组织、消费者、政府等相关主体是“农超对接”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主要由农产品生产者、经纪人、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等构成.而作为传统流通体制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农超对接”节约了交费费用,提高了生鲜程度,成为一种创新性的制度安排,这是“农超对接”产生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必然.从超市经营农产品开始,“农超对接”也经历了超市生鲜自主自营、确保盈利为目标的出租联营、重新获取自主权的供应商供货,直至“农超对接”等的演化路径.

接着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农超对接”构建中运作模式选择进行分析.首先,从供应链整体的视角,按照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农超对接”运行模式进行总结,并且从模式特征、优势劣势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从超市的视角,分析不同分类模式的适用条件,并运用相关案例对提出的观点加以佐证.最后从农户视角,构建了“中间层组织——农户”收入模型,从实证角度得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中间层组织是最优的“农超对接”模式.

然后,论文分别从超市、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三方参与主体研究“农超对接”参与行为,并评价各主体实施效果.首先,对超市“农超对接”参与行为的研究,主要从对接伊始,产品生产、采购验收、质量追溯等方面,论述了“农超对接”实施的具体举措;通过超市的案例研究,表明“农超对接”对超市的综合效益、供货系统、企业竞争力、产品品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在农户参与主体层面,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户参与“农超对接”行为进行了分析,表明小农户更容易被排斥在超市采购体系之外,组织化、专业化生产更有利于“农超对接”的实现.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技术指导与安全培训能够促进农户达到超市采购标准,与批发市场的距离和经营年限也具有重要影响.运用多元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农超对接”参与效果进行评价的研究表明:“农超对接”对农户农业净收益的增加有显著影响,并且影响程度随产品供货超市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对接农户中,通过中间层组织供货较分散独立供货更利于农户收益增加;参与“农超对接”对于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的规范与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有正向积极的影响;最后,在合作社参与行为方面,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合作社参与实现和参与程度进行研究,表明合作社发展时间的长短,注册资本的多少,加工包装和物流配送能力的强弱,供货规模的大小,以及供货产品品种,对于是否能够实现“农超对接”具有直接影响;最后从市场销售、质量安全、技术管理、声誉效应等方面论述了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积极影响.

“农超对接”深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源于构建、运行、保障、制度四个方面,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在“农超对接”推行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各参与主体的正确认知,增强“农超对接”实施意向;搭建对接平台,减少农超双方信息搜寻成本,克服合作中的渠道障碍;加大政府扶持和政策落实力度,使对接意愿切实转化为合作行动;促进多种类型的中间层组织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注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促使“农超对接”切实增加农民收益.

这篇超市销售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超市销售引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