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作环境的评价范文(最新3篇)

时间:2024-03-17 13:53:36 作者:admin

对工作环境的评价范文 第1篇

金融生态环境是借用仿生学的理论,认为作为生物群体,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动态关系、相互影响的并且互为生存条件的关系。这里所说的金融生态环境,则是指的是由居民、企业、政府和国有企业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在金融生态系统中,金融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也是相互依存和彼此影响的。所以,金融生态环境包含银行工作环境,但不等于银行的工作环境;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既要改善银行的工作环境,更要改善个人和企业的融资环境,和社会金融服务环境。

因为金融者,资金的融通也。保证资金通畅运行有两个目的:一是保证企业资金的融通健康运行,正常的资金需要基本上能得到解决;二是使金融资产质量受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如果我们把构建金融生态环境的目标仅限于第二条,金融资产的质量显著改善了,而企业的贷款却是难上加难了,我们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目的意义又何在?一方面把有限的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手中,另一方为了信贷资金安全,把贷款的范围收缩了,把民间借贷“取缔”了,银行的日子好过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却发展了!(实际上银行的贷款质量也不见得好)这那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雷和平、林之诠在2005年6月4日《金融时报》上,题为“对陕西部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调查》一文中说,周至县去年年底全县存款余额20。9亿元,贷款余额7。6亿元,存差达13。3亿元;去年除农村信用社较年初新增贷款4210万外,其它工、农、建三家没有一分新增贷款。去年一家生产饮料的企业,因为在当地得不到三家银行的贷款,只得将总部搬到杨凌,从西安市争取到一笔科技扶持贴息贷款。如此,对当地来说,银行存不存在又有多大价值?具有发人深省的是同一个陕西省澄城县渭南市曾经是金融风险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环境恶化,在金融机构的存款上升的同时,各家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却在萎缩。2000年底,县内国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不良贷款占比很高,县内四家主要金融机构全部亏损,总额达3335万元。而这个县的一个农信社的马百党,从事信贷工作34年累计发放贷款5000多万元,却仅有2万元因群众受灾而逾期。另一个雷家洼乡信用社近两年,由于积极支持全乡产业结构由过去的单纯种植作物向经济作物、养殖业、运输业、商业等多种经营方向发展,全乡信用户共达到2890户,占农户总数的71。4%。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200万和62元的幅度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信用社的每年存款净增都存200万元以上,去年存款净增300万元,贷款收回率达96%,利息收回率100%;2000年,信用社扭亏为盈。在这些地方农民的贷款难和银行的难贷款这对老大难矛盾就这样解决了!是在帮助农民发财致富中解决了!金融生态环境在帮助农民致富中重新建立起来了!两种做法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营营理念。想用一年不贷一分新贷款来迫使这些地方政府用行政手段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不会取得满意的结果的。澄城县的做法还说明,银行和信用社在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中都是大有可为的,改革金融生态环境中许多工作还要银行来做,银行要先做。

一是体制环境。金融体制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金融主体结构合理了,金融资源配置有效了,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充满活力。犹如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为了增加粮食生产,毁林开荒,围涂开荒,把自然生态环境都破坏了。我们现在的金融体制是否也在走这条路?体制环境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体制与经济体制、特别是与政治体制的关系。金融活动的干扰主要来自这两个方面。据悉,央行在2003年完成的一项对2001年~2002年我国不良贷款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调查分析中说,由于行政干预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要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80%,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资产仅占总额的20%。这种说法有值得推敲的地方。虽然由于我国体制和制度的特殊性,要将金融行业与政治以及其他体制完全脱离开是不可能的,但不可否认,经过近几年的改革,金融行业受行政方面干扰是大大减少了,特别是银行实行了垂直领导以后,许多贷款审批权又上收了,说现在不良贷款80%是由行政干预造成的,未免言过其实。我认为这阶段信贷质量受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倒不少,但不是通常都是如此。我认为当前信贷资产质量差,银行的责任是推卸不了的。银行需要考虑的是三方面问题:一是银行行长有没有私心杂念,说句老实话,按照现行的制度,企业的贷款贷与不贷,推托的方法多得很,干吗把不该贷款放出去?二是银行干部的知识结构有缺陷,据我所知,现在银行干部不大喜欢研究经济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问题,在贷款审批时往往只注意企业的眼前情况,后来大环境一变,企业垮下来了,贷款也陷进去了!因为银行一旦与企业发生贷款关系以后,不是说不贷就不贷的;三是银行内部制度不健全。贷款是银行调查,银行审批,银行发放的,明知不能贷,也贷出去,是银行本身问题吧!如果银行法中有一条法律规定,凡是不该贷的贷款,银行批了,贷了,银行行长要负法律责任,情况可能会好多了,可惜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有这条法律,可能行政部门也不喜欢有这条法律去把这条路堵死。

体制环境才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和改造金融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二是信用环境。它包括信用观念、社会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银行应该把自己摆进去。信用观念差有广泛的社会因素。如果我们把追溯时间放得长一点,就会追到10年动乱时期,社会秩序乱了,人的思想乱了,接着我们就步入了商品经济年代,因为“免疫”能力差了,许多人陷进了“利”坑,于是假货、假广告、假合同、假话充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信用观念也越来越淡薄了。90年代后几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企业大批倒闭,而这个时候,新的民法、刑法、担保法开始实行,动用法律手段讨债之风骤起,欠债的企业和个人牵连的范围非常之广,逃债之风盛起;上个世纪末办了15年的基金会全部关闭,不管贷款已到期的还是未到期的,统统要归还,逃债之风又推上一浪。信用观念、信用担保体系都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官德不正,银行干部失信的也不少见。在需要时讲改革、创新,过一回会儿,又斥之为非法;为鼓励更多新股东入股,以支持信用社改革,部分地方政府曾经出具股份分红补贴的扶持承诺,但扶持资金往往难以到位。显然,目前各地政府承诺对亏损信用社的新股东提供分红补贴也打上了问号。所以刷新信用观念需从政府和银行做起。政府、银行以身作则了,社会正气上升了,政府办事公正了,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来;银行自己守信用了,群众才能守信用;只有贷款难的问题比较好地解决了,信用信息网建立了,群众才会珍惜信用。为什么上文提到的被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差的陕西省澄城县渭南市马百党 同志所在的信用社,信用观念就很好,因为他为群众解决了困难,帮助群众致富了,所以群众也十分珍惜信用。那种想用卡贷款的办法来建立信用观念,我看此路可能不通。

三是金融工作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外部金融工作环境。诸如为实现利益和规避风险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客户企业改革、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中介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法制不完善,一些企业就利用破产法的不完善,以破产逃避还债,从而导致大量坏账产生;由于信用资料的收集和共享不足,银行在通过借款人信用对贷款风险做出合理评估方面就会出现困难;由于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不高,就会让“骗贷”现象屡不止;由于相关的中介行业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不高,一些中介机构屡屡被买通作假,以至银行被骗上当。而以上列举的这些工作中,许多要寄希望社会改革,寄希望政府能起主导作用。社会信用环境的形成,有赖于政府的示范和动员其丰富的社会、行政管理资源予以强烈的支持,有赖政府的示范作用。在政府信用作用的带领下,就能建立起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从而保证经济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许多工作还要银行去做,银行应该抓紧做好。征信机制的建立在信用环境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这种机制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社会树立并实践这样的意识,守信才能获得利益,失信则寸步难行。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共享、宏观经济情况的积累和研究等,银行完全有可能做得很好。重要的,银行要有人去做,要改变思想,深入群众,努力掌握企业主的个人品德、个人信誉、消费特点以及创新能力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四是经济环境。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意识和金融制度的发育往往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经济基础差的地区,金融生存的空间也小。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支柱产业少,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金融生存空间狭窄。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比较效益低,自我发展能力差,又另一方面在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流动性还很大,金融服务无论在服务品种上还是服务方式上都应更多个性化特点、。我们现在吃亏的是采取的是一种信用形式,一种管理制度,一种调控办法,结果是经济基础差的地区管不了,经济基础好的地区和企业管不好。所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也要区别政策,区别对待,区别治理,不能“一锅煮”。对不同的经济地区,要有不同的金融制度、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方式。

浙江有一家台州市商业银行,1998年创办,从10万元办金融服务社起家,2001年与其它城市信用社合并转为商业银行,专门为小企业服务,规模已经达到100多亿元,2005年赢利达2。5亿元。是在原来的路桥城市信用社基础建立起来的。这个社原来基础好,,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在以下,合并进来城市信用社有几个不良贷款率长期居高不下。但是合并后,经营理念变了,管理方法变了,人事制度变了,整个商业银行的面貌变了。从1998年开始一直到2005年,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下。他的工作方法就很特别,但很能适应当前的台州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行长陈小军是信用社出身。他说,小企业的贷款跟大企业的贷款有很大的不同。小企业财务不健全,不透明,很难用正常的方式来了解它的财务。我们就改变方式,我们不需要他提供给我们任何报表,只要他提供给我们营业执照,你是合法存在就行了,然后我们自己去看。怎么看法呢,通过客户自己的介绍,通过他的邻居,通过他的合作伙伴,再加上我们平时对这些小企业的观察,有没有不良的记录,产品的前景如何,最后看他在我们银行的现金流,现金流是很难造假的。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金融生态环境,就要有不同的金融机构,不同的信用形式,不同的信贷政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同的治理结构。

“适应”也是改革。

对工作环境的评价范文 第2篇

(一)主题活动为契机,提升民众参与热情

一是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在行动”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生物多样性宣传资料和免费领取环保袋、餐巾纸等方式,向现场群众介绍“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普知识,呼吁全社会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

二是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为迎接“六·五”世界环境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广大群众更直观的了解“污水如何变清水”,于6月3日-6月7日组织开展了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云开放”转发集赞活动,本次活动共有2500多人参与。

三是开展“线上答题活动”,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作用。在6月5日至6月7日期间,在“环保”微信公众号开展“答题抽奖”线上活动,参与者只要全部答对随机抽取的环保知识题共5道者,即可参与抽奖,奖金共计1万元。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大家不仅踊跃答题还积极参与转发,本活动共吸引10000多人参与线上答题。

四是联合发改局开展“生态日”、“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6月29日上午,在县发改局的组织下,与国网供电公司、华润燃气等多家单位,在县沿海工业城嘉汇广场共同开展节能低碳宣传教育活动,对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现场发放《环保知识手册之绿色生活指南》、《企业环保管理工作手册》等宣传册,集中开展环保法律法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二)以目标责任为中心,提升民众环保意识

一是开展《_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学习培训工作。根据市局要求,组织近70家企业参加了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举办《_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法律视频讲座,对2020年9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的新《_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行学习,着重对新旧法条的修改进行讲解,进一步增强企业环保法律意识,将普法工作落实到企业。

二是开展《_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根据市局要求,积极组织单位工作人员观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_民法典》法律视频讲座,积极参加县司法局组织开展的民法典学习培训,并在微信公众号、单位楼下LED大屏进行宣传,对民法典新增的绿色原则重点宣传。

三是落实开展“四万工程”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在全县各乡村文化礼堂共开展40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环保活动,活动覆盖全县10个乡镇(街道),42个行政村,现场发放《绿色生活指南》、新《环保法》等生态环境宣传手册和生态满意度宣传折页1万余册,吸引乡镇群众观看环保公益宣传短片、生态满意度宣传视频和环保设施公众云开放宣传视频人次约2000人,使农村群众支持生态环境工作、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是加大生态满意度宣传力度,在本地电视台、单位大型LED广告墙、公交车载电视以及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广告进行投放环境公益宣传片,并在单位摆放宣传海报,向广大民众介绍家乡当前的空气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质量状况、绿色产业等,制作生态满意度宣传短信并群发20万条。

五是积极组织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2020年度联合教育局开展辖区内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本年度共申报市级绿色学校两所,省级绿色学校一所。

(三)以新闻媒体为平台,扩大环保宣传范围

一是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平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与县传媒中心签订“媒体宣传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在新闻综合频道、电台广播、新报、掌上微信公众号等众多媒体平台播放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及生态环保类公益广告;设置专职网络评论员1名,及时完成市局安排的网评工作;提升微博、微信内容质量,与去年2054粉丝人数相比,今年粉丝人数增加至6479人。

对工作环境的评价范文 第3篇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我乡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以王同志乡长为组长、经贸委主任商会民、纪检书记张立法、主管农业副乡长郜金花任副乡长,党政办、企业办等有关人员组成。下设办公室,由商会民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乡环境保护工作。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是环保宣传教育不断深入。以提高全乡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主要内容,通过集日发放宣传材料、制做宣传展牌等形式,开展了3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环保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提高了依法保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能力,保障和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

二是重点抓好夏秋两季秸杆禁烧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的原则,坚持秸杆禁烧与建设“文明生态村”相结合,严格管理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全方面防控与重点清查相结合,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相结合,扎实推进全乡的秸杆禁烧工作。实现了工作目标:全乡农作物秸杆得到有效利用,对积存在路边、地边、村边、渠边、坑边的农作物秸杆得到全部清理,焚烧隐患得到彻底清除,杜绝焚烧秸杆和烧燎地边、地头杂草现象发生,全乡达到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提高了环境保护水平。

三是集中整治榆底工业区污染问题。多次专题研究榆底新上企业污染问题,通过上设备消除污染和污染赔偿相结合,抓好污染整治工作。在个别企业没有达标的前提下,配合县环保局,对四家铁厂进行了关闭。

三、建立机制,长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