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论文3000字(优选10篇)

时间:2023-12-05 11:06:38 作者:admin

养生论文3000字 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养生之道;养生学

中图分类号:B0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226---02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文明生活的日益丰富,健康与长寿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

如何确保人类的健康?怎样延长人类的寿命?二千多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中华养生学。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对延缓人类的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养生艺术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明珠

养生,又称摄生。在中国是一门传承久远的生活艺术,可以称作“生命自我管理艺术”。几千年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受其影响。尽管各自的条件差别很大,但在重视养生这一问题上,则是古今相传,上下一致的。

中国古代的养生学,是一个极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知识体系。从现有文献来看,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对摄生就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浩瀚的古代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养生内容,为我国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历史上,不仅各朝代都有许多专门从事养生学研究和实践的学者,而且几乎所有卓越的思想家也都为丰富它、发展它而做出过贡献。因此,除了历代保留下来的大量养生学专著之外,象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儒家的《周易》、《论语》、《孟子》,宋明时代的理学、心学,无一不从自我身心立论。中国古代的医学,从它的最高经典《黄帝内经》开始,直到清代,几乎没有一人一书离开过摄养而谈治疗。中国古代宗教,其本质内容就在于养生,它的社会贡献亦在于养生。道教的《道藏》和佛教历代高僧的经论,大量的是关于心性修养和气功方术方面的论述。道教的最高目标就是修炼成仙,其实质就是追求长生不老。追求延年益寿。

二、中国传统养生之道具有六大突出特征

一是注重整体性。认为人身是个小天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局部都紧密地联系着整体,局部的状况反映着整体的状况,局部的安危影响着整体的安危。所以,中国养生学讲爱护牙齿、保养耳目、按摩脚掌。就绝不仅仅是牙齿、耳目、脚掌的局部保健问题,而都包含着灌溉全身、补益性命的深刻意义。

二是注重心性修养。认为在人身这个小天地中,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而在新型修养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中医提出的这种“形神合一”的生命观,特别重视情志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认为人应当时刻注意调养精神之道,学会调摄不良情绪的方法。

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追求。不断地要求改善自身、改善自己生活的环境条件、社会地位,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不过,达到目的的手段,不是目的本身。人们在这中间常常容易迷失。欲望过多、追求太甚,七情煎迫、六欲交缠,只会使人的心气不顺,机体不和。小则有损健康,大则招致灾祸。所以,中国古代的养生家们告诫我们一定要区分内、外。所谓“内”就是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所谓“外”就是名利等一切身外之物。我们创造物质财富,只是用来养护身体和生命的,千万不能为了追逐外物而使身体和生命收到损害。有追求而不贪婪,能进取而不自伤,因时势之宜顺自然之性。经常保持着心安气畅、体泰神清的状态,自然就会身体康强、青春长葆。这样他对社会的贡献或许也就不可限量了。一个人没有过多的欲望,没有太甚的追求,结果倒能大有所成;如果营谋不息、奔竞不休,结果反而健康事业两失之。这种“无而有,有还无”的辩证法,正是中国养生学说中所反复论譬的精粹思想。

三是注重天人调谐。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曾象中国的先贤这样最早、最全面、最深刻地认识和强调天人调谐的意义。人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天地自然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气候的阴晴变化,四季寒暑的循环,朝夕晦明的更替,地理区域的燥湿寒温,土质水质的成分差异,生活环境的幽旷雅噪,以及远一些的月亮圆缺、太阳黑子活动乃至更远一些的星系星象变化,所有这些。无一不对人体的腠理开合、气血趋向、阴阳消长、脉象沉浮、情志郁舒的影响。

四是调摄养生活化。中国养生学认为,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因此,养生之术无须远求,只要在饮食、起居、行住坐卧之间,时时留意调摄,就会收益无穷。得来迅速的东西,消失也会迅速;得来缓慢的东西,消失也会缓慢。养生勿求速成,只有用岁月积累起来的强健体魄,才具有稳定的基础。

五是强调一溉之功。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身体的损益存亡。很多养生学家都提醒人们要“慎微”,不要觉得益处小就忽略不做,不要认为害处小就任意而行。干旱的禾苗,每多浇一瓢水便能多延一线生命;身体虚弱的人每惜得一份精神便可多增一份生机。

六是强调大道自然。养生可以有千法万法,但最根本的是要合于自然。不要拘守陈法,不要强求效应。大道以自然为宗,以无心为心。古人千经万论,不过皆为引导人们心通大道。三、中国传统养生之道的思想根源与具体实践

中国人传统的养生之道的产生与形成,是与中国人传统的哲学观念紧密相连的,是与中国人对生命认识的传统医学观紧密相连的。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人的生命是“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阴阳是生命之源,精气是生命的核心。生命的基础在精、气、神。生命与五脏有关系,生命与经络有关系,人的体质有差异,差异形成有原因。中医还把人的体质进行了科学的分类,还指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特点。人如果能够很好地养生,那么生命就可达到“天年”,否则则会很快地“衰老”,达不到“长寿”的目的。

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中,中国人提出应该注意“四时养生”、“环境与养生”、“睡眠与养生”、“饮食与养生”、“音乐与养生”、还要注意“保健”、“劳动养生”和“运动养生”。

四时养生,就是在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养生方法。而环境养生则是要注意“地理环境与健康”、“居住环境与健康”、“居室环境与健康”这样几个方面。睡眠养生则包括起居调摄、起居有常、口腔保健与养生、浴身保健、衣着与养生、健脑、养生法、颜面保洁、头发保健、耳目鼻卫生保健、手足卫生保健、二便与养生这样几个方面。

睡眠养生:睡眠养生讲究睡眠的时间、睡眠的方位、睡眠的姿势、睡眠与床铺、睡眠与枕头、睡眠与环境、睡眠的禁忌、睡眠与做梦以及失眠的防治等方面。保健指出节制 的意义和不节的危害,还有节制的方法与禁忌。

饮食养生: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所构成,一切事物(包括菜肴的色、香、味)无不与这五种物质相关联。鉴于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原理,人们常通过饮食来进行新陈代谢,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人们很重视“五昧调和”,以此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使身心在五味调和中得到和谐的统一。此外,有些食物是相宜的,有些食物是相克的,应科学搭配,防止饮食导致疾病,注意饮食营养与健康。

音乐养生:音乐是养身全性的手段,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传统养生学中,音乐与自然、与人体是相互谐调相顺的,这就是“乐与人和”,通过音乐来达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晋代的阮籍在《乐论》中说,音乐是使人精神平和、身体康健的重要保证。平和的音乐与心境相交融,能使人心安体泰,对人的全性保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中国这个宗教不占统治地位的国度里,音乐负载了人们的精神寄托,使躁动不安的灵魂得以宁静地栖息,成为人们心灵的港湾。古人认为,音乐能“养生”和“疗疾”,就是因为音乐能将人体的阴阳两方面相互协调,并与宇宙自然的阴阳变化相统一。

休逸养生:古人在生活中还提倡注意休逸养生,提倡琴棋书画的畅情抒志作用,认为旅游漫步能让人开阔胸怀,花木草鱼能让人怡养性情,读书看报可以消遣娱乐。劳动中也要注意养生的方法,有劳有逸。气功能让人身体康健,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散步、远足等都是可取的保健方法。中国人还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通过服食延年益寿的药物可以起到健康长寿的功效。

由上可见,中华传统养生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可谓内容丰富。方法具体。有顺四时、节阴阳、调精神以及环境、起居、饮食、针灸、按摩、导引、气功、药饵、运动、音乐等。贯穿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由此亦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保健”,保健大致仅仅是对肉体的呵护,而养生则包含有身心和谐的高远目标。保健仅仅是一门“技术”,而养生却绝对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是确保天地所孕育的一个个独特的生命能够更和谐地立于天地之间的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和无比的优越性。

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因此,大家通常形容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的爱护生命。而要实现延年益寿的美好理想,就必须懂得养生。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早就指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余时之人,年半白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从而指出了能否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关键,是在于人们是否能够懂得养生之道。上古时代的圣贤人由于掌握养生之道,年纪到了一百多岁,而形体、动作并不显得衰老,但现在的一些人,因不注意养生,往往活不到五六十岁,形体就衰老了。这充分说明了养生的重要。人不可能不死,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后天调养,逐渐增强体质,提高康复力、抗衰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和民族,都是大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刘占文,等,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_:3―11.

养生论文3000字 第2篇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科学运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重在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注重起居保健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合理饮食;遵循规律;有益健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经验。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只有物流畅通人体的血液才将促进代谢,发挥卫生保健的作用,加强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该坚持锻炼,要适时适量的运动,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坚持锻炼,适量的锻炼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我们的意志力。运动的形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对运动的形式、运动模式有一个合理的选择,如散步、慢跑、体操、骑自行车、广场舞等。

3 要保持情感和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和情绪的波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抑郁的情绪,和极端的心理波动会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人的健康。由中医养生原理我们学习到,人的喜、怒、悲、忧、恐等极端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身体上与他们相对应器官的健康。因此,中医的这些情绪和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因为极端悲愤而一病不起的事例,所以中医早就总结出“百病生于气”的说法。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遇事要平心静气的去分析,而不是极端的不良情绪,这样一来,必定会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4 合理搭配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是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人类饮食的调整基于科学营养、卫生、饮食禁忌,合理平衡摄入的食物,科学的方法加上传统的中医理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不合理搭配食物,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后果。所以要想让机体有强大的抵御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必须严格的搭配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充分的说明了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饮食中,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这样机体才会吸收到所需的营养。中医饮食养生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科学合理的搭配饮食,可以让机体得到充足的所需要的营养,这时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食物提供何种不同的营养成分。科学的搭配饮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预防疾病。如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中医认为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寿的关键是科学的饮食。医书中曾记载“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使要有的放矢。在日常生活中,切记不可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这样一来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饮食要有所节制,要定时定量,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大有好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是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物质形式,他也在有节奏的运动着,同时也遵循着自然之道。所以,我们的起居是否有规律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大致不同,身体的结构也略有差异,因此,我们要因人制宜,合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起居生活。

总之,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注重养德,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享受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注重有规律的运动,坚持锻炼,预防和治疗疾病,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意志力,促进身体健康长寿。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科学营养,避免不当饮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影响健康。合理搭配饮食既强身又防病,合理搭配饮食既益寿又防衰。注重起居保健养生,要养成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北京: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教育,2010(11).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健康大视野,2009(07).

养生论文3000字 第3篇

1、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

2、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

3、一日一枣,长生不老

4、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5、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养生不健康

1、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2、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3、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

4、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很管用

1、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2、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3、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4、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5、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1、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2、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3、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4、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5、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1、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2、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3、常吃素,好养肚

4、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5、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1、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2、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3、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4、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5、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1、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2、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

3、先睡心,后睡眼

4、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5、饭养人,歌养心

1、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2、笑一笑,十年少

3、一日*,人生难老

4、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5、哭一哭,解千愁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 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3、鸡的臀部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

6、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时不要吃蕃茄,最好饭后吃。

8、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9、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

10、少喝奶茶。因为高热量。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1、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12、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会来。

1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为得花5~7小时去消化,并使脑中血液*到肠胃。易昏昏欲睡。

18、下午五点后。大餐少少吃,因为五点后身体不需那么多能量。 20、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须八小时睡眠,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21、最佳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清晨6点。

22、每天喝酒不要超过一杯,因为酒精会抑制制造抗体的B细胞,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23、服用胶囊应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个吃), 睡前30分先服药。忌立即躺下。

24、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青春永驻;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25、掉发因素:熬夜,压力,烟酒,香鸡排。麻辣锅。油腻食物。调味过重的料理。

26、帮助头发生长:多食用包心菜。豆类;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27、每天一杯柠檬汁,柳橙汁。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淡化黑斑。

28、苹果是机车族、瘾君子、家庭主妇的常备良药,一天一颗,才能让自己有个干干净净的肺。

29、抽烟又吃维他命(B胡萝卜素-A维他命的一种),会致癌,尽早戒烟。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30、女性不宜喝茶的五个时期:月经来时,孕妇,临产前。生产完后,更年期。

31、抽烟,关系最大的是肺癌,唇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与膀胱癌有关。

32、饮酒导致肝硬化。引发肝癌。

33、吃槟榔会导致口腔纤维化,口腔癌。

34、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胆固醇会引发胃癌。

35、食物过于粗糙,营养不足时导致食道癌,胃癌。

36、食品中的黄曲毒素。亚硝酸类物皆具有致癌性。

37、不抽烟。拒吸二手烟。

38、适量饮酒,不拚久。不醉酒。

39、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的食物。 40、每天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41、每天摄取富含高纤维的五谷类及豆类。

42、每天摄取均衡的饮食,不过量。

43、维持理想体重。不过胖。

44、保持规律的生活与运动。

45、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46、正确饮食习惯: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1,凉水洗脚有损健康。 2,夏季多吃苦味有益健康。 3,多喝水能防肾结石。 4,夏季不宜光着上身睡觉。 5,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 6,冬季洗澡次数不宜多。 7,冬季不宜长期待在温暖房间。 8,不宜长时间停留在冬季雾气中。 9,冬天不宜把围巾当口罩用。 10,冬天早晨不宜洗头。 11,健身前热身活动很重要。 12,运动损伤应“冷”处理。 13,步行适量能使大脑更年轻。 14,步行最有利于中老年人健康。 15,深呼吸不利老年健康。 16,老人晨练应先进食。 17,运动后应喝杯牛奶。 18,睡眠充足才有益健康。 19,情绪不畅会导致胃病。 20,手机贴膜会伤害眼睛。 21,员工不宜在办公室吃午餐。 22,午睡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23,不宜用沸水煎中药。 24,服中药不宜加糖。 25,不能用95%的酒精消毒。 26,日照每天过三小时才算健康住宅。 27,破损瓷砖辐射较大。 28,卧室窗户留缝有助于睡眠。 29,清晨不宜开窗通风。 30,热水袋比电热毯更益健康。 31,不宜用塑料袋保存果蔬。

。 32,筷子最好半年换一次。 33,牙龈出血要尽快更换牙刷。 34,正确刷牙比选择牙膏重要。 35,起床不宜马上叠被子。 36,晒被子不能拍打。 37,空腹不宜喝蜂蜜。 38,喝蜂蜜可解酒。 39,中医讲究早喝盐水晚喝蜜。 40,素食为主更适合中国人。 41,海带可预防高血压。 42,凉水洗脸好处多。 43,刷牙宜用温水。 44,洗脚宜用热水。 45,脚寒容易感冒。 46,干嚼食物可防止大脑老化。 47,上午晒太阳有利于冬季健康。 48,翘二郎腿会影响健康。 49,戴帽子不宜过紧。 50,常梳头有益健康。 51,长时间微笑和利健康。 52,强忍泪水等于慢性自杀。 53,小便时咬紧牙齿有益健康。 54,打喷嚏时不能捂嘴。 55,早晨一杯水很重要。 56,白开水超过三天不能喝。 57.每天一杯咖啡好处多。 58,咖啡要趁热喝才好。 59,酒后喝咖啡易发高血压。 60,喝下午茶有益增强记忆。 61,绿茶有益防治肝炎肝癌。 62,胖大海泡茶不宜长期饮用。 63,感冒不宜喝苦丁茶。 64,不应用保温杯喝茶。 65,晚饭后两小时饮用酸奶最佳。 66,不宜空腹喝酸奶。 67,喝完牛奶应喝口白开水。 68,常喝豆浆更健康。 69,豆浆不应与红糖鸡蛋同饮。 70,白酒不宜代替料酒做菜。 71,吃海鲜不宜喝啤酒。 73,鱼刺卡喉不宜醋疗。 74,胆固醇高者少吃鱿鱼。 75,海蜇皮能治高血压。 76,食肉过多对身体有害。 77,骨折初期不宜喝骨头汤。 78,炖鸡汤不要先放盐。 79,发烧时不宜食用鸡蛋。 80,茶叶蛋不宜多吃。 81,馒头比米饭更益补锌。 82,煮粥和烧菜不能放碱。 83,粽子的营养全面。 84,饭菜不宜“趁热吃”。 85,多吃黑色食物可补肾。 86,多吃玉米好处多。 87,不宜吃开口的糖炒板粟。 88,多食核桃有益心脏。 89.花生具有抗衰老作用。 90,常吃花生可预防胆结石。 91,常吃生花生可治胃病。 92,醋泡花生可以软化血管。 93,西瓜不宜长时间存放冰箱。 94,吃葡萄有利于护肝。 95,吃草莓有助于防止辐射。 96,甘蔗被称为“补血果”。 97,苹果营养全面。 98,苹果可降血压,降脂肪含量,保护前列腺,预防肺癌。 99,红枣有增强肌体免疫力的作用。 100,山楂易致胃结石。 101,肾病不宜食杨桃。 102,香蕉是廉价减肥药。 103,菠萝可以护胃。 104,芒果保健作用大。 105,烂水果不烂部分也有毒。 106,水果不如蔬菜有营养。 107,木瓜可增加胃肠动力。 108,芦荟能缓解亚健康。 109,胡萝卜有降血压作用。 110,胡萝卜下酒会中毒。 111,萝卜白菜不应混吃。 112,人参和萝卜不能一起吃。 113,西兰花营养价值高。 114,香椿浑身是药是宝。 115,香椿需用开水烫。 116,多吃番茄可防晒伤。 117,泡发干长香菇最好使用温水。 118,吃饭应先吃青菜后吃肉。 119,常吃大白菜好处多。 120,韭菜可补肾助阳。 121,茄子有益降低胆固醇。 122,洋葱可保护血管。 123,做菜勾芡有助保护肠胃。 124,黄瓜,西红柿不能一起吃。 125,豆芽一定要炒熟吃。 126,饭前不宜吃西红柿。 127,山药是冬季滋补佳品。 128,豆腐吃多对身体有害。 129,油炸臭豆腐不利健康。 130,红薯叶是宝。 131,红薯有了黑斑不能吃。 132,日常饮食应少吃胡椒。 133,多食味精影响视力。 134,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 135,干海带长时间浸泡才能除砷。 136,海带不是越“绿”越好。 137,黑木耳补铁效果最好。 139,香油更适合中老年人吃。 140,腐竹在豆制品中营养价值最高。 141,枸杞能“强精壮体”。 142,当归能增强肠胃吸收。 143,天麻炖鸡不可取。 144,男人不宜趴着睡。 145,饭后吸烟危害更大。 146,孩子厌食多吃醋。 147,儿童常吃面包好。 148,使用筷子能促进幼儿神经发育。 149,学生不宜补偿式晚餐。 150,儿童不宜多用鱼肝油。 151,果味维C不能让儿童当糖吃。 152,早餐吃燕麦有助于记忆。 153,鼻子出血时不要抬头。 154,儿童开灯睡觉患癌率增大。 155,打乒乓球可预防儿童近视。 156,儿童不可多吃山楂片。 157,儿童吃糖多了爱发脾气。 158,儿童喜食甜食容易体弱。 159,幼儿不宜经常服用止咳糖浆。 160,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很重要。 161,白天需要让宝宝运动多一些。 162,幼儿服药时要多喝水。 163,给孩子喂药不能用牛奶。 164,彩色T恤更能抵挡阳光。 165,浴后不宜立刻化妆。 166,晒后不能用热水洗脸。 168,束腰过紧可引发痔疮。 169,吸烟也会伤胃。 170,不含尼古丁的香烟仍有害。

1、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2、心血气不足,桂圆煨米粥。

3、萝卜小人参,常吃有精神。

4、常吃萝卜,不用医生开药方。

5、常吃萝卜常喝茶,不用医生把药拿。

6、吃萝卜,喝热茶,郎中改行拿钉耙。

7、九月九,大夫抄着手,家家吃萝卜病从哪里有?

8、萝卜抗癌,降福消灾。

9、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连。

10、萝卜、干姜、梨,治咳有效又便宜。

11、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喊得应。

12、黄瓜鲜脆甜,常吃美容颜。

13、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14、多吃紫茄煮米饭,黄疸肝炎好得快。

15、多吃番茄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16、胡萝卜,小人参,常吃长精神。

17、红萝卜,显神通,降压降脂有奇功。

18、韭根韭叶,散瘀活血。

19、盐醋防毒消炎好

20、青龙白虎汤,喉病保安康。(俗谓橄榄是治喉病的“青龙”,萝卜是治喉病的“白虎”)

21、包饭用荷叶,清香又解热。

22、鲜藕止血,熟藕补血。

23、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24、红枣芹菜根,能降胆固醇。

25、红枣黄芪汤,补血养气好效方。

26、酸枣加白糖,安眠帮大忙。

27、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28、常把核桃吃,润肤黑发须。

29、早晨喝杯淡盐汤,胜过医生去洗肠。 30、一日不吃姜,身体不安康。

31、姜开胃,蒜败毒,常吃萝卜壮筋骨。

32、冬天一碗姜糖汤,去风去寒赛仙方。

33、冬有生姜,不怕风霜。

34、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35、晨吃片姜,赛过人参鹿茸汤。

37、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38、平常绿豆芽,通便催奶下。

39、赤豆利脏腑,祛毒又滋补。 40、热天一块瓜,强如把药抓。

41、一天吃点枣,气壮身体好。

42、一天吃三枣,终生不显老

养生论文3000字 第4篇

饮食营养与健康养生的论文

姓名:张雨婷

班级:z环艺092班

学号:200905023205

内容摘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认为不仅要吃饱,还要兼顾营养,吃出健康和品味。对于一日三餐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高,食物的营养成分越来越精细化。

伴随着我们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每日运动量的减少,导致了越来越多 肥胖症人群、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等的出现,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合理 的饮食。蔬菜,鱼、肉类,菌藻类食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合理地进行营养补 充,有益于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要,今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怎样吃才能养生长寿。

关键字: 饮食营养

健康养生

大学生饮食

• 大学生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交际等方面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选择与放弃、动力与压力、自我实现与社会适应等种种矛盾,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自己又不正确对待,便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里反应,引起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引导他们去怎样健康生活,因此,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一、调节身心。乐观、开朗、心胸宽阔,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劳逸结合,工作量适度。

二、加强锻炼。运动能增强体质及抵抗力,防止骨质疏松症及冠心病发生,但要“适当”,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散步、慢跑、做操、舞剑、打拳、跳舞等活动。

三、合理饮食。多食含钙、锌、磷、铁和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粗细搭配。限食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盐及糖。

四、加强自我监测。更年期是许多疾病的易发期,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 一 大学生营养需求 • 1 生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代谢旺盛,骨骼、肌肉等器官、组织增长迅速,大学生每天用脑时间最多(平均10小时以上),属于中偏重体力消耗。另外,大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体育运动。• ·二 对营养素和热能的需求

2热能

热能(以下均以中等体力劳动的l8~26岁,体重60kg的男生计算)每人每日需要热能。人体所需热能来源于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合理营养要求热能的来源中,蛋白质占10% ~14%,脂肪占20% ~25%,碳水化合物占60% ~70%,1g蛋白质、1g脂肪、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分别可产生热能。3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例如体内运输氧的血红蛋白是脑力劳动者的重要蛋白质),参与体内重要生理功能的调节(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也是一种能源物质。每人每日约需×1 000×(10% ~14%)/(相当于372~520g瘦牛肉)。4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从膳食中获得热能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神经系统只能靠碳水化合物供给热能。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基础。每人每日需×1 000×(60% ~70%)/(相当于584~682g大米)。5 脂肪

脂肪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份,也是机体能量贮存物质(含必需脂肪酸的脂肪更重要,其中富含脂溶性维生素A,D,E等)。每人每日需×1 000×(20%~25%)/(相当于73~92g豆油)。6 无机盐

无机盐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和转化,只能从膳食中摄取,并通过一定途径(如肾、皮肤)排出体外。它不仅是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的主要物质,是血红蛋白运输氧必不可少的物质。每人每日需钙800mg、铁12mg、锌15mg、硒50μg、碘150μg。

• 7水和膳食纤维也同等重要。在校大学生更加注重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养生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一、适应自然规律

“人与天地相应。”(《灵枢邪客》)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规律,主动地采取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例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种“顺时摄养”的原则,就是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进行养生,从而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二、重视精神调养

1、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不良刺激,主要包涵着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要尽量地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因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等,有利于精神的调养。因而,要积极创建这种环境和氛围,尽量避免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

其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躯体疾患既可给患者造成痛苦等不良刺激,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负担,其内源性刺激还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化,加重病情,影响康复,遂致早衰。

2、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过激、过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调节范围时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首先与人的“志意和”密切相关。亦即《灵枢本脏》所说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具体言之,“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从而表现在对情志致病的耐受性、敏感性、易发生性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而要求人们能通过养生活动善于自我心理调摄,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来转移情绪情感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 注意形体锻炼

形体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而,运动养生是养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对于形体的锻炼,一般要求运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并且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

养生-饮食方式

营养组合+巧选脂肪+三餐定量+凉吃有益+细嚼慢咽+多吃多动+少食多餐+摄足微量营养素=健康+健美

肥胖是人体健康的大敌。为保持身材的苗条、健美而过度节食,又能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营养组合:埃及著名学者努福尔经过长期研究指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对健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关键在于巧妙组合,即将富含油脂的食物与豆类蔬菜组合,尽量避免和米、面、土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吃。这样既能增加养分摄入,又有利于减肥。

巧选脂肪:完全不吃脂肪既不可能、又损害健康,兴利除弊的办法是巧妙选择。据营养学家分析,脂肪分三类:第一类可大量增加人体脂胆固醇含量,如各种畜肉及其制品,奶油与乳酪中的脂肪;第二类对人体胆固醇含量影响甚微,如鸡肉、蛋类和甲壳类动物脂肪;第三类是能够降低胆固醇的脂肪,如橄榄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等。

三餐定量:合理掌握三餐的进食量是保持健美的又一关键。不能因个人的喜好,而导致每天的进食量相差悬殊。据测算,青年男女一天的进食量大致如下:粮食500克,蛋1个,瘦肉100克,鱼150克,豆类200克,蔬菜500克,牛奶200克,植物油25克。

凉吃有益:热食可增加人体热能,吃冷食要先经过热化才进入消化过程,因而能消耗掉一部分热量。就是说,冷吃耗能,特别身体较胖者在炎热的夏季更应多采取凉食。但应注意凉食不能过冷,过冷的食物刺激胃肠。

细嚼慢咽:咀嚼能够消耗一定的热能,吃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比狼吞虎咽更有利于保持体重适中。据日本玛丽娜医科大学营养学教研室中村丁次观察,肥胖男子用8至10分钟吃完食物,瘦人需咀嚼13至16分钟;对同一种食物,肥胖者只咀嚼至次,瘦人却要咀嚼至次。限制胖人进食速度19周后,男子减重可达4000克,女子减重达4500克。

多吃多动:虽然暴饮暴食不利于体重稳定,但有不少人难以避免,怎么办呢?合理的办法是牺牲下一餐,以抵消上一餐摄入的过多热量。为了不影响健康,以牺牲晚餐为妥。一来偶尔饿一顿对人体无碍,二来晚上入睡后消耗的热量很有限。而最根本的办法是多运动,研究表明,胖人与瘦人在夜间消耗的热量大致相等。关键是在白天,胖子活动少,身体内部活动趋于缓慢,以至热能积存转化为脂肪。

少食多餐:将同样多的食物分成五次以上吃,比起一日三餐,养分摄取不受损失,但体内产生热量要少得多。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每天进餐少于三次者,患有肥胖病,胆固醇增高;进餐五次以上者,肥胖的发生率为,胆固醇偏高者仅为。原因在于,每餐进食量减少,可降低血中胰岛素水平,从而增加脂肪酸燃烧。摄足微量营养素: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肥胖与某些微量营养缺乏有关,如维生素B1、B6与尼克酸等,它是脂肪分解的“催化剂”。钙、铁、锌等矿物元素也是体内能量转化的必需物质。这些微量营养素主要分布于粗粮、野菜、绿色蔬菜及干果之中,故三餐宜多样化,坚持荤素搭配、粗细相间的搭配原则,餐外也可以吃一些富含微量元素瓜果、干果。

黄帝内经》有记载说:若想延年益寿,就要吃五色、五味、五香食物,这样才能五行合一。这五色中,白者入肺,青者入肝,红者入心,黄者入脾,黑者入肾。五色滋润五脏,强身健体。可见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黄帝内经》有记载说:若想延年益寿,就要吃五色、五味、五香食物,这样才能五行合一。这五色中,白者入肺,青者入肝,红者入心,黄者入脾,黑者入肾。五色滋润五脏,强身健体。可见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意识到饮食均衡的重要性。

五色蔬菜即白萝卜叶(青)、胡萝卜(红)、牛蒡(黄)、白萝卜(白)、香菇(黑),五色分属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行蔬菜汤从五色属五行入五脏,通过对五脏的调理来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红萝卜、香菇、牛蒡,都是可以抗癌的蔬菜,特别是白萝卜好处很多,有丰富的维他命,能分解淀粉和一氧化碳,特别适合那些常吃肉或喜欢高脂肪厚味的人,帮助他们把体内废物排掉。

我们从市场上了解到,蔬菜汤的用料比较容易在菜市场找到,唯独牛蒡不是常见的品种,它的根部瘦长达80公分,长有非常茂盛的菜叶,是用来煮汤的配料之一。在“五行蔬菜汤”的五种配料中,可能对“牛蒡”比较陌生。据专家介绍,牛蒡,别名东洋萝卜,中医称大力子,中药以其籽入药。其地下根茎(黄色)为菜,肉质根营养丰实,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强身功效,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蔬菜。据了解,牛蒡菜目前在国内的种植还不十分普遍。不过,专家认为,如果实在买不到牛蒡菜,在制作“五色养生蔬菜汤”时,不妨用另一种黄色蔬菜取代,也未尝不可。

其实最值得惊喜的,还不是说这汤在传说中的神奇功效,而是这具有健康营养的食物居然如此普遍,都是大自然中最朴素的东西,随便在哪个菜市场或者超市都可以买到。价格更不用说,普通人都可以接受。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养生,其中大部分人常常将目光投放在昂贵的补品上。殊不知,这样不但耗费了大量的财力,收效不一定可以与付出划等号。而这五色的食物,物美价廉,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啊 五种原材料及营养成份

※ 超强解毒功能————白萝卜 ※ 营养价值惊人的———萝卜叶 ※ 大自然的红宝石———胡萝卜 ※ 防治癌症的_——香 菇 ※ 东洋の参——————牛 蒡 ◎ 红萝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维生素B2、B1,维生素A的含量是所有食物之冠,可维护眼睛与皮肤的健康。其中叶酸、木质素、indol素均是抗癌物质,尤其木质素更能使人体免疫能力提升2~3倍。红萝卜是钙质的最佳供给来源之一。

◎ 白萝卜:含有“indol”及“酶”物质,能分解致癌的“亚硝氨”,而且“indol”更有抑制癌细胞作用。消化淀粉酶对修复胃黏膜、促进消化机能效果很大。所含的淀粉和氧化酶等酵素,能够防止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对抑制细胞老化效果也很高。

◎ 萝卜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B、C及钙,维生素A的含量是肝脏与鳗鱼的3倍,维生素B1比豆豉多6成,维生素B2是牛奶的两倍,维生素C更是橘子的2倍多、是柠檬的10倍之多。钙的含量是菠菜的四倍。

◎ 香菇:含有“多醣”物质,是调节人体免疫反应T细胞的促进剂,能活化巨噬细胞,并对癌症的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的效应。并可升高胆固醇与血压,促进肝功能正常。对抗癌抑制作用达70﹪功效。

◎ 牛蒡:其食物纤维含量最多,可使乳酸菌更活泼,彻底发挥改善便秘的功效。所含的木质素能抑制癌细胞发生。

含有维生素A、B,对癌细胞抑制达90﹪功效,有促进血液循环去瘀的功能 另有一朋友赠健身养生歌谣: 一杯酸奶一碗浆,四杯绿茶保健康; 天天喝杯葡萄酒,有益心脏气血旺; 常饮蘑菇骨头汤,增强免疫不寻常; 多食木耳血不稠,大蒜切片抗癌王; 还要长吃西红柿,炒蛋做汤驱病狂; 玉米当作黄金物,卵磷亚油高含量; 荞麦燕麦与小米,降脂降压又降糖; 加上南瓜与苦瓜,红薯山药亦逞强; 长期食用胡萝卜,准保健美脸放光; 时常服用螺旋藻,多种疾病可消亡; 食鸡食鱼又食虾,动物越小越营养; 搭配青菜与水果,有氧运动不能忘。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对于身板的各个地方有很多对应的食疗养生粥,肺是人的呼吸过滤器,每天接触的有害物质多,应该多加保护,这搭就先容几款养肺润肺的食疗养生粥。

中医以为,“肺为娇脏”,“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是最容易受到外来有害物质损害的脏器。这是由于,正凡人24小时吸入空气约1万升,而空气中含有各种微有生命的物质、过敏原及其他有害物质,敬服身板、预防呼吸道风行症毫不能少了对肺的养护。中医一贯讲究药食同源,很重视通过调节饮食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通过保养肺来达到提高免疫功效的食疗效果是必定的。萝卜荸荠等养肺食品很多

专家先容以下几款清肺、润肺、养肺的是食疗养生粥,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食疗养生粥1:清肺汤一是雪耳、莲子、百合、排骨汤:原料雪耳75克,百合100克,排骨500克。做法:将上述选料洗濯之后加水一起放入煲内煮沸,煲3小时。二是桑百皮、百合、排骨汤:原料桑百皮50克,百合75克,排骨500克。做法:将上述选料洗濯干净后加水,然后一并放进煲内煮沸,煲一个半小时。

食疗养生粥2:鸭肉粥:原料鸭肉150克,糯米250克,料酒、盐少许。做法:先将鸭肉切丁;糯米加水煮粥,然后加入鸭肉、少许料酒和盐,煮至粥熟。

食疗养生粥3.养肺的火腿冬瓜汤:原料火腿片,冬瓜片。配料葱丝,姜丝,虾皮,盐,糖,麻油。做法:锅内放净水煮沸,将冬瓜片及配料下锅煮10分钟后加入火腿片,2分钟后便可出锅;出锅前加入切碎的葱花、麻油、盐、糖。

食疗养生粥4.润肺的有银耳羹:原料:银耳5克,冰糖50克。做法:将银耳放入盆内,以温水浸泡30分钟,待其发透后摘去蒂头、拣去杂质;将银耳撕成片状,放入洁净的锅内,加水数量适宜,以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1小时,然后加入冰糖,直至银耳炖烂为止。

食疗养生粥5.豆乳粥:原料豆乳1000克,糯米100克,白糖数量适宜。做法:将糯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数量适宜,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熬煮,煮至米的颗粒开花时倒入豆乳,继续熬10分钟,加白糖数量适宜便可。

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对健康的渴求显得越来越强烈,健康将成为新世纪人们的基本目标,追求健康成为所有人的时尚。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高质量的生活。的确,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挑起生活的重担,才能为人民服务,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才能享受生活带来的幸福。生命是宝贵的,俗话说:“长江一去无回头,人老何曾再少年”,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回程票。要做到身心健康,养生之道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时下有不少人辛辛苦苦为了美好的未来而拼命工作,惟独把自身的健康而不顾。假若你是一位豪富、知名人士,一旦失去健康,这些荣誉、财富、地位、权力、成就能伴您有多久?生命一旦结束,你拥有的一切就随之消失。人生的所有财富和名誉是无数个“0”,只有身体健康才是“1”,如果没有这个“1”,人生也只是一个“0”,健康应成为大家安身立命之本。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健康遵循“短板效应”。今天健康了,但由于不遵循健康的四大基石,明天健康就会滑坡。当您疏忽了健康,健康也疏忽了您。身体是生活和工作的本钱,人人都期盼健康。但如何做到不生病或少生病,每个人的做法就不一样了,有的舍得花大钱购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有的肯在住院保险上一掷千金,却不愿花几百元钱做一次体检,注射一针疫苗;许多疾病的发生,是与我们的愚昧、无知有着密切相关性,是由我们的不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饮食嗜好和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在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以后,常缺乏健康生活观念的指导,忽视诸多的致病因素,导致被称为“富贵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上升,使老年病提早患病、提早衰老,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生命之树过早地枯萎。生活当中有许多有益于健康的科学常识,认识不到位就会酿成苦果。养生之计在于人,每个人的健康靠自己去争取。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恳请各位朋友,平常花一些时间学习一些保健知识,多懂一点医学道理,提高养生与保健意识。珍惜自己,珍惜健康, 珍爱生命, 活得舒心畅意,为社会、为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世界上有些东西,当你拥有它时往往并不珍惜,而一旦失去了它,你就会感到它无比珍贵。俗话说:“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防患于未然”总比落雨收柴效果好。健康的人们,要有“防未病”的观念,不要待到生命将结束时才体会到享受生命的味道。我们衷心祝愿人们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拥有健康的体魄,享受现代社会的繁荣、祥和、文明、进步、幸福与快乐的生活,让人们的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养生四季》 康维主编

《养生必读》 邱幸凡等编著

《黄帝内经》

《中国医学食疗养生网》

养生论文3000字 第5篇

【关键词】 疗养院;治未病;中医

【Abstract】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represents the mainstream awareness and direction of new view on health and is a subject and direction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this paper,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sanatorium was of implementing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from such aspects as function,characteristics,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of sanatorium were discussed and the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were communicated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our sanatorium.

【Key words】 Sanatorium;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TCM

“未病”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继《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不断丰富了对“治未病”的认识。现代医家更加重视“治未病”思想的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众多医家发表文章阐述“治未病”理论。综合文献记载,可将“未病”概括为4种状态:即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1]。2008-01-25,全国“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医将被纳入保障全民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中。疗养院作为特殊的医疗服务单位,在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本文仅就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实践和理论作一些探讨。

1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优势

疗养之终极目的与“治未病”的核心高度统一疗养的终极目标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疗养,进行适当休息和锻炼、营养等疗养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通过必要的治疗和疗养措施,使已发生的疾病转向康复、健康。而中医治未病之核心有二:一是无病早防;二是有病防变,促进健康。传统的“治未病”与现代疗养,在理念上是异曲同工。中医治未病从文献记载来看至少有2 000余年了,而我国疗养院的建立和发展就是从预防疾病和疾病康复角度着手的,而且更多的是从预防疾病考虑的,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如太极拳、温泉、海滨、景观、饮食、针灸、推拿、按摩、气功、导引、武术、保健等,用以调节体内阴阳气血,疏通经络,强筋健骨,调节情志,缓解精神压力等,这些手段和措施几乎在我国所有疗养院被广泛使用,并且在预防疾病和疾病康复中疗效肯定,即使现在,疗养院的核心技术仍是自然康复疗法(中医养生核心技术)和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辨证施治。由此不难得出结论,疗养康复纳入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体系并不存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困难[2]。

疗养院的功能是实施“治未病”原则的继承国内正规疗养院的功能现阶段大致包含了疗养、体检、康复和亚健康调治。纵观“治未病”的理念和内容,应该说目前国内疗养院都已基本具备,是轻车熟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治未病”的原则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3]。这些原则疗养院是一直在实践的,如常规的健康体检和咨询、保健宣教及康复疗养、健康评估、危险因子的确定、保健处方的设计、健康档案的制作等,并在传统的基础上,介入了心理、运动、营养等等[4]。

疗养院的人才、技术资源是实践“治未病”的可靠保证疗养院集多学科专业为一体,集健康保健功能为一身,既摆脱了治疗医院单一治疗模式的束缚,又在围绕健身、强体、康复等“以健康为本”方面开辟了新天地。目前国内正规疗养院大多延续了治疗医院的编制模式,专业科室设置门类齐全,各学科人才济济,医疗设备配置精湛,积累了多年健康体检和疗养康复经验,对健康鉴定与指导不良生活习惯的矫正及亚健康调治是熟门熟路,对健康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已初具规模,完全达到“治未病”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要求。疗养院在中医和物理治疗方面更具人才优势,与“治未病”工程完全可以无缝衔接。

疗养院的环境是实施“治未病”的理想平台疗养院大都处在风景区,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基础,充分利用空气、日光、景观、负氧离子、有机矿物质等自然疗养因子,结合“治未病”的手段,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对控制危险因素,恢复健康体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使身心得到极大调整,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治未病”场所。同时,随着各疗养院陆续对外开放,到疗养院体检、疗养不再是时尚和地位的象征,疗养院的经济效益逐步攀升,由此带来疗养院的硬件设施、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完善,软越来越到位,再加上超前的健康理念,专业的健康管理,综合的亚健康调治手段,疗养院已成为调养身心的不二选择。疗养院只要搭建好“治未病”的平台,展示自己的管理特色和管理能力,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

2我院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实践和设想

基本思路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理念,切实有效地为客户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干预、保健、治疗等健康服务,探索“治未病”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和昆仑健康保险公司、炎黄东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建“KY3H‘治未病’中心”,以系统工程的观念考察人的生命运动,以传统的中医学和养生学为主,融合现代医学和医学工程技术形成以辨体质、鉴状态、识未病、干预调理、评估效果等为主要环节构成的个性化健康保障技术和服务体系,以传统健康文化理念为主导,以未病、已病为主体,从改变其观念入手,进行顺势调理,实施互动性健康管理,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构建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KY3H”健康服务。

“治未病”中心组织结构中心开设KY3H辨识体检、健康干预、康复保健、名医工作室、综合服务部、贵宾接待室等场所(图1)。

“治未病”中心工作流程(图2)

“治未病”服务模式建立“KY3H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集采集、录入、分析、评估为一体,为客户进行常规体检以及KY3H体质辨识服务,提供体检报告、“知己”报告、“求己”方案和“求医”指南等(图3)。

3我院实施“治未病”的服务内容

1)依托我院现有的高级干部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健康体检服务。

2)依托五脏相音辨识检测系统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为客户提供脏腑及经络功能状态测评,经络穴位、饮食、音乐、情志综合调理方案,及配套的经络调理磁疗贴。

3)依托“KY3H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智能系统为客户建立健康状态信息库。

4)依托现有工作基础为客户提供9项特色技术服务:①中医养生健康宣教。②膏方药膳。③冬病夏治。④针灸减肥。⑤推拿保健。⑥理疗驱病。⑦养身药浴。⑧小针刀。⑨常规中医中药。

“治未病”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和方向,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在从“重治轻防”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转变中,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方法、手段的优势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疗养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实践中积极摸索和探讨,形成自己的特色,

为疗养院的转型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力,薛晓琳,徐雯洁,等.“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08,27(1):76-77.

[2]魏素丽,范竹雯,徐江雁,等.对疗养行业管理归属问题的再思考[J].光明中医,2008,23(11):1849.

[3]宋为民,罗金才.未病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3.

养生论文3000字 第6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科学养生和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人们面对“慢性病”和“现代病”的威胁,要强化自我保健意识,要在可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下,调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应对来自社会和自然各种各样的挑战。即使是遇到逆境、遭受挫折,都能够依靠自身的潜能,将矛盾一个一个地化解,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强健自己的人格,保证身心愉悦,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用美的生活旋律来丰满我们的人格、丰富我们的情怀、丰裕我们的生活、丰硕我们的成果并以此来真正实现精神上和现实生活上的年轻与健康长寿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首先从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和中等专业卫生学校的医学教师做起,进一步加强养生保健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工作,加强养生保健与康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认真思考关于医疗卫生和保健养生两者的定位关系,为社会培养既有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养生保健知识的技能型、紧缺型、复合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要以服务广大群众为宗旨,倡导健康的科学养生理念,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养生保健知识,尤其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中专学生和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呼吁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做出新的贡献,实现中医“治未病”的目标,造福社会。笔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科学养生与健康”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饮食、运动、用药、情志调整和全身各系统的养生保健知识,编撰了《科学养生与健康》一书,2010年11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实践运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2011年6月获濮阳市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笔者现就该教材的研究与应用谈几点体会,请同道商榷。

1《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的研究背景

开展科学养生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目前大众的追求,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要求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我国是人口大国,广大群众普遍缺乏科学的养生知识以及适合自身的养生方法,不知道如何调理身体、修养身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_发言人毛群安介绍说:“_2009年公布了我国首次居民健康素养的调查结果———在全国31个省市近8万名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中,仅有的人群具有基本的健康素养,而基本健康素养的内涵也仅限于会自测血压、会打急救电话等能力,调查项目中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毛群安指出,健康素养就是个体获得健康的能力,而我国国民亟须提高个人健康素养,这样在面对一些伪大师时,才能辨别其真伪。这就要政府与专业机构层面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构建权威信息平台,加强媒体培训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群众要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选择权威的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当今社会,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来看,已经进入到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时代。但是,在城乡社区、单位和农村不同的人群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有:在机关,人们的健康观念亟需提高,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尚未建立;在社区,全民健身的氛围仍未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在学校,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不良倾向还不同程度存在。在农村,养生保健知识贫乏,防病保健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在农村医生中,重治疗、轻预防,重用药、轻保健的现象依然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

当今社会的养生现状和人们的健康状况当前,从报刊、电视到网络,各种养生书籍、养生讲座和养生信息可谓无处不在,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所谓的“养生大师”或“养生秘诀”,这些社会现象说明养生保健行业鱼龙混杂,而且科学规范、质量可靠的养生保健服务供应严重不足,客观上给一些意在“趁浑水摸鱼”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养生理念和方法使人民群众获得了有益的知识,促进了人民群众健康的改善,但有些养生知识却使公众误入歧途,适得其反。不少养生观点违背常识,颠覆传统,引起了公众和医学专家的质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健康服也具备了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条件。现代化的生活导致人们被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所困扰,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因此,健康养生类图书恰逢其时,成为人发群众直接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

养生学是一门严肃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社会,人命关天,健康无价。2011年,大批养生类书籍被国家_收回销毁或禁止出版发行。因此,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养生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观点的提出,须有确切的科学依据,绝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养生学的科学价值在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达到无病预防,有病防变的目的。它的范围已经超越了保健的范围。

2加强养生康复保健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当前,各种慢性病、“八高症”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为养生康复保健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专家指出,目前全国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在开展养生保健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缺乏养生保健专业的教育人才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主要承担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责任,但是养生保健专业技能型卫生人才的培养却极度不足,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养生保健专业教育人才。因此,加强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养生保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长期以来,我们的医院、医生主要承担临床医学的责任,养生保健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缺乏。随着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学市场的扩展,在养生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中,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应发挥重要作用,医院的医生、护士也应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琦指出:“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不但要承担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责任,而且还要培养具有科学养生与健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卫生人才;我们的医院、医生不但要承担临床医学的责任,还要掌握养生保健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当今社会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需求。”

养生保健和康复专业缺乏系统教材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各级各类学校、各个专业除了应培养硕士、博士类高级人才,也应有本科、专科类专门人才及中专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广大城市、乡村、社区的需求。从而形成一个3级的梯队,使普及与提高双管齐下。发展养生保健事业也应如此,但目前教材缺乏。自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教学计划”后,一直没有相应的养生保健专门教材,有的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只好用自己编写的讲义来替代教材,致使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而且,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编写的《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也没有安排编写该专业方面的教材。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包括养生保健或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就目前现行的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没有执业中医养生康复医师或执业助理中医康复保健医师资格考试。因此,在各级各类医院中开设单独的康复保健科的医院也很少。学生毕业后没有相应的用武平台,只能进入各级各类保健休闲中心工作。而现代医学康复技术近几年发展极快,有许多部级的健康科普专家建议,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应设有单独的“养生保健指导技师”和“康复技师”资格考试,医院要开设“康复科”,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要开设养生保健、康复保健课程或设置相关专业。

3教材研究的基本内容

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研究内容包括科学养生与健康概论;科学养生的内容;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食品与保健;颈椎的养生及颈椎病的防治;眼睛的养生保健;“亚健康”“、八高症”与“慢性病”的预防;性生活与生殖系统的养生;科学合理用药与健康;科学健康养生要遵循规律;培养科学健康的养生习惯;科学养生须持之以恒;情绪、情志与精神的养生保健;养生与健康的最高境界是跟着感觉走;积极做好健康管理工作等。全书共十五章。

4教材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编写《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收集、借鉴和整理了有关教授、专家、学者关于养生与健康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全书以培养培训养生保健技能型、紧缺型、复合型卫生专业人才为创新点,填补了国内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没有养生保健专业教材的空白。

教材的指导思想正确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实用、贴近教学培训”的基本原则,既体现了科学养生的理念、内容、养生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本书又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读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创新性。

教材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教材运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在言而有据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出所涉及科学养生与健康的最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体现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尤其和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力求做到内容新颖、系统、实用。

教材始终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力求坚持定义准确、概念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在养生方法的运用方面坚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针对性强、科学实用、简便易行、没有成本的原则。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其中,旨在培养充实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养生知识,提高公众的自身健康素质。

教材的各章节教学目标明确教材为了使广大医学学生和读者更好的学习掌握科学养生与健康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每个章节还编写了知识目标检测。

可作为技能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教材本书可作为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专学生技能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的教材。供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临床医学、护理、妇幼保健、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医学、医疗美容、农村医学、眼视光、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多种专业使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人民群众服务。

可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书本教材也可作为临床医师、乡村医生、护士(师)的参考书,为患者提供科学养生与保健服务。

可在多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本教材呼吁医学院校、卫生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医院的医生与护士以及医学专家在养生保健、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扮演主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

5教材供广大群众养生保健和学校、社会开展健康教育使用,能够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素质

提供了一种科学养生与健康的新思路本教材倡导科学养生与健康的新理念,传播一些实用的养生保健常识,无成本的养生方法。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精神养生、情志养生和情绪养生,其宗旨就是要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心理平衡的目标。

提出了科学养生的三大原则和现代社会开展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一是自主性养生原则;二是平衡性养生原则;三是特殊性养生原则。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指导思想。

提出了“健康是福”的新理念本教材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健康观即:健康—活着—开拓进取、贡献社会、无私奉献。积极的健康观是健康的灵魂,也是养生的基础。“健康是福”“,福”于国“、福”于民“、福”于己。科学养生的目的是使人们健康、年轻、长寿、幸福。

提出健康的核心是和谐21世纪倡导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健康是和谐,健康是节约,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发展。实现健康和谐的20字标准是: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提出健康人生标准快乐的健康人生必须从胎儿时期抓起、从婴幼儿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年轻人养生很重要,中年人养生是重点,老年人养生是关键。实现健康人生的标准是:健康、家庭、事业的平衡;时间、财富、精神的富足;个人、集体、社会的和谐。概括为平衡、富足、和谐三个要点。

提出养生与健康的意义重大对社会而言养生之道,不只是个人行为和家庭活动,还涉及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和谐程度;健康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健康问题是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对个人而言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

6教材在运用中强调要坚持科学养生,摒弃养生伪科学为有效抵御

某些“神医”、“神仙”的鼓噪,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惩处“造神运动”中的虚假宣传、无证行医、商业欺诈、超范围经营等非法行为。另一个方面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强化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和健全的社会人格,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形成科学理性、平实稳健的社会认知,在各种“养生神话”、“养生秘诀”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最终使“神医”、“神仙”失去市场。

7教材的实践运用和社会效益

养生论文3000字 第7篇

饮食和养生

开头语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我们从小到大听过无数次,身边关心你的人也常常不忘提醒及注意你自己的身体。但是我们只知道盲目地吃些有营养的东西,对于如何合理地搭配自己的日常饮食和来那个号的饮食习惯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可以说大部分人对健康养生却知之甚少。

从我个人来讲,高三开始,我便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每天从早到晚学习,常常熬夜看书,饮食也不太规律。从那开始便让我的健康打了折扣,上了大学我才渐渐发现自己的健康已经不如以前了,因此我开始重视养生,重视饮食。

为了解更多,我选修了《饮食与食品健康》这门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得我也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传统的养生观点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在《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次为“填补元气”,人的元气源于父母,藏于体内,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元气,故而用药食填补元气。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我们都知道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养生之术:养生的方法可以概括一下几个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选药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食养:而这其中与我们生活联系最紧密,也是我们最容易把握的就是“食养”。 所谓“民以食为天“。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也就是说,不但要吃,还救疾之速,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才会让身体健康。

平衡膳食是食养的根本。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我国古代先贤有如下精辟的论述: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 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 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140余种蔬菜可供选择食用,所以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结构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即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包括“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食疗观;“审因施食、辨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故大众遵循:“饮食清淡,素食为主”、“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无绿”等平衡膳食原则。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汇聚着中华民族人民伟大的智慧结晶,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并进一步地继承和发展它。

养神:养生之本是养神,心静神安福寿存。养神的观点出现得很早,春秋时期的庄子就曾提出‘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守形’,解释了静动结合以养神的观点。在以后的医学发展中也提出精神的变化对人体五脏六腑都有影响,如果喜怒无常、思虑太过都会伤神。调节人的情绪变化,在中医中称为“补神”。黄帝内经中说:“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即四季的作息制度与劳役的适度,以防止“过用病生”。适度的睡眠亦能养心神、添精力。在现代,我国医学也认为,养生重在养神,养神可益寿延年。

我国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第一调情致:人是有感情的,也是理智的。当感情冲动的时候,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做驾驭自己感情的主人。过喜要收敛与抑制;激怒要疏导与平静;忧愁宜释放与自解;悲伤应转移与娱乐。只有养成处事不急不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做到内心和谐,才能“心静神安,福寿永存”。第二重养性: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强调“养生默若养性”。养性,是指加强道德修养。做到“清心寡欲”,是说要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地清纯如镜,从而康泰延年。第三慎劳神 :《寿世青编·养心说》主张:“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乐,应以自然,任其自去。此养生之法也。”这是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非原则的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如果经常地焦躁不安,患得患失,便会伤神毁志,损精耗气而亡神。第四不贪得 ;老子《道德经·四十四章》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就是人们不受利欲的引诱,没有过分的奢求,这样做即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否则,为了享乐而千方百计、追名逐利,贪婪无度,只能是心劳日拙,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损神折寿。第五寻寄托:《寿亲养老新书》说:“凡人平生为性,各有所嗜之事,见即喜之。”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亦说:“诗书悦心,山林逸性,可以延年。”良好的心理影响生理,机体各种生命节律与自然相和谐,无形中提高了生命质量、生命活力,因而能益寿延年。 运动养生,健康长寿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国古代养生学认为; 天和人是一体的, 天体在不停的运动, 人体也要运动不止。所谓“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就是强调人要法则自然, 做到有节奏, 合乎规律的运动。运动能促进人的新陈代谢, 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体各器官糸统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健康发展,使人体生长发育的更健康、更完美。而不注意运动的人, 身体新陈代谢低下, 肌肉薄弱, 骨骼无力, 内脏功能就会衰退。运动可以减轻自已的体重, 改善血管弹性, 让血管变得年轻, 让心脏变得更有活力。而长期坚持运动的老人, 无论他的内脏还是肌肉等方面的机能指标都比不运动的同龄人平均高的多, 相当于不运动人群10一20年前的身体水平。

运动对改善心功能有好处。体育锻炼可以加强心肌收缩,改善心肌供氧,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运动能提高大脑功能。大脑支配肢体,肢体的活动又可兴奋大脑,经常锻炼可提高动脑的效力,提高回忆的效率,从而增强记忆力。此外,锻炼还是消除焦虑、镇恐压惊、缓和紧张情绪的灵丹妙药。运动能强壮肌肉,灵活关节,改善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运动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畅。人体在锻炼的时候会释放出许多有益的激素,能调节人的情绪和心境,增强抵抗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保持青春的妙方。古代医学家华佗非常重视人体的自身锻炼,创立了五禽戏。他对其弟子说:“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强调了生命活动中运动的重要性。更说明了运动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所以要做到全面地养生,我们就应该勤于运动。是自己的身体得到锻炼,人是有惰性的,常常不喜欢运动。我们英爱时常地提醒周边的朋友,有注意坚持运动。这对于我们养成健康的是身体是至关重要的。时时不忘运动,健康永驻。

保健食品——辅助作用、长、壮、老、死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然而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追求健康长寿,“长寿”的条件应该是“健康长寿”,而不是浑身病痛、生活不能自理,或像“植物人”那样活着。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品。《辞海》中对“保健” 一词的解释是:“对个人和集体所采取的医疗预防与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防疫皆是指病前的措施,而不是病中的治疗。古代相当“保健”的辞汇有“养生”、“道生”、“卫生”、“厚生”等,其涵义大都是摄养生命以延年益寿。保健食品是针对普通的“常人”(包括健康的人和失健的人)而设立的。

就人体生活状态来说,人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健康的人,指无病、心身健康者;一类是失健的人,也可以说是“似病非病”的亚健康状态的人,尤其指体弱的老年人和病后、产后康复期的人;另一类为病人,指不能从事正常生活与工作、需要接受治疗的人。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身体出现越来越多的毛病,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渐减弱。所以,对于健康的人和失健的人来说,他们应该采取一定的保健措施,选购一定种类的保健食品就是必需采取的保健措施的一个方面。目前市场上的养生保健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品。做到真正对自己的身体有益。

结束语

当然想真正做到养生,还要从饮食,运动,心理等各方面进行训练。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过自从上过这门课,我正在努力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并试着影响身边的人。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式,我的身体会越来越强壮,同时也望身边的同学都可以健健康康的度过大学四年以至以后漫长的人生

主要参考文献:

[1]_德,徐鹏编著。食品营养与计算。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2002. [2]中国营养学会。 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营养学报,2003,11(1):93.

养生论文3000字 第8篇

论中医艾灸养生与保健

【摘要】中医养生和保健实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保健方法,以自我调节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本文结合课堂所学与资料查询,对中医在艾灸养生方面做了一定研究,并得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养生方法。 【关键词】中医养生;艾灸;健康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宋代《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这段话的意思是: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可见针灸既是一种自古历代相传的古老医术,又是一种可以经常使用的调节人体阴阳的保健手段。

一、艾灸疗法的起源

艾灸疗法起源于——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 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二、艾灸的作用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之气不能着人。”他经常自灸,加上其他保健措施,结果活了一百零一岁。唐代著名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这是说三十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弱现象。由此可见,艾灸确为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的好方法。

人们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 保健灸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灵枢•经脉》说:“灸则强食生肉”。说明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灸法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等理论为指导,利用某种易燃材料或药物,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熏,借其温热性效能,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法对于使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明代李延《医学入门》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三、保健灸法的常用穴位

(1)足三里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补脾益肾、调和气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预防中风,为中、老年人保健要穴。用于预防中风,在平时可单灸足三里,有中风先兆时可配合绝骨穴。古人多采用化脓灸,有“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的谚语。灸此穴有预防老花眼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

(2)神阙穴: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为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之功效。其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每次3~5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3)气海穴:气海又名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4)关元穴:关元也称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5)身柱灸:清心宁神,降逆止呕之效。多采用温和灸法,用烟卷大小的艾条,每次5~10min,隔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6)风门灸: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有宣肺解表,祛风通络之功效,主治一切风证,多用于预防感冒,采用隔姜灸法,在感冒流行期间,每日灸1次,每次5~10min,连灸10天。

四、艾灸分类常用方法 (1)隔姜灸

在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在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有亦有载述。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灸治方法与古代大体相同,亦有略加改进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 (2)隔盐灸

隔盐灸,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如《本草纲目》卷十一“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现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进,如在盐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疗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已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 (3)隔蒜灸

隔蒜灸,又称蒜钱灸。本法首载于晋·《肘后备急方》。而隔蒜灸一名,则最见于宋陈自明的《外科精要》。古人主要用于治疗痈疽,宋代医家陈言在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中有较详细的论述:痈疽初觉“肿痛,先以湿纸复其上,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壮,即换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该书还提到另一种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饼灸:“若十数作一处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灸之”。在明·《类经图翼》中又作进一步的发挥:“设或疮头开大,则以紫皮大蒜十余头,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钱,同捣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饼,置毒上铺艾灸之 ”,发展成隔蒜药饼灸法。

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如何用最自然安全的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已经被更多人关注。艾灸,作为一种自古就有的养生方法,也正在成为许多人日常保健的手段。不要为眼前的方便而随便放弃更健康的生活,这应该作为身为年轻人的我们需要牢记在心并在生活中践行的原则。

本学期通过对中医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更加清楚中医所遵循的理论体系,及他内部蕴含的哲学原理。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运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中华民族留意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遗产,虽然我们不是中医专业的学生,但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使用中医的技法,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养生论文3000字 第9篇

浅谈《中医养生学》教学方法

0 引言

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各种养生保健场馆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引起了越南留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要求将《中医养生学》纳入其人才培养方案。这无疑为中医养生保健在越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养生学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又有现代科学思想;既有中医基础理论,又有极其丰富的养生技术及疾病的预防康复手段。这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越南留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调动起越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当弥补其中医基础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系统地学好养生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精彩开篇,引发热情

“良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用精彩的开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若一开篇就讲诸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等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学习兴趣。相反,用十几分钟给他们讲中国古今的长寿名人的故事,现代人的养生误区及生活中的陋习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养生学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每次课开始的几分钟,都尽可能的多举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针灸养生时,举艾灸足三里延年益寿的故事;又如,在讲睡眠养生时,举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众姑娘们戏弄,每天给好吃好喝就是不让其好好睡觉,结果刘姥姥跪地求睡觉的故事,教师在讲“求饶”的时候,适当配上夸张、戏剧化的表情及动作,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着引用一位生理学家剥夺狗睡眠的实验,解剖后,发现狗的中枢神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从而引出睡眠养生的重要性。

2 精选内容,专题授课

根据越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精选讲学内容,将中医养生方法技术篇中精神养生、食药养生、经络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方式授课。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

3 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的发挥,要运用好中医养生知识必须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这正是越南留学生的短板。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对上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上课的时候准确的、言简意赅的补充相应中医基础。比如,在讲针灸、按摩保健章节时,先回顾一些重要的养生保健穴如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再讲保健方法。在讲精神养生时,教师须先介绍中医理论中“七情”的概念和相关脏腑关系以及七情如何导致疾病等,然后再接着讲精神致病。如此便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恰当举例,激发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举例,可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养生精髓。以精神养生为例,讲到情志致病时,可举《儒林外史》中范进因中举而发失心疯癫狂,如此为“喜伤心”,后其最惧怕之岳父给了他一巴掌,反而将其治愈,此为“怒胜喜”。这是典型的情志过激导致疾病和利用情志治疗疾病的病例。愤怒伤人可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死。悲伤人可举《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伤心哭泣,最后伤肺咳血而死等。又如,三国时期一太守因思虑过重致病,华佗诊之,收重礼不施治反而咒骂太守,太守大怒后其病自愈,此为以怒胜思等等。以这些案例强调情志与疾病的重要因果关系,突出精神养生的重要性。

5 实践教学,动手操作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比如,在食药养生章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药膳,自己选择搭配食材,体验制作过程。运动养生章节,可以增加传统养生体育教育,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使其掌握导引、行气运动的本领。在娱乐养生章节,如在介绍音乐养生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梁祝》、《二泉映月》、《第三交响曲》等,使之在现场能切身体会到音乐在消除病人心理障碍上特有的心理、生理功效。在介绍舞蹈养生时,播放中国好舞蹈、舞林大会、中美舞林大会等电视视频,让学生认识并欣赏古典舞、现代舞、群舞、独舞等舞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加深刻的视觉感受。

6 结束语

以上教学方法针对根据各个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夯实中医基础、突出实践,以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养生论文3000字 第10篇

中医饮食与养生

中华医学与饮食论文

饮食和养生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的饮食,使人能获得各方面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和促进病体康复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有“治病当论药功,养病方可食补,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因此,饮食在中医养生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传统的养生观点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在《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次为“填补元气”,人的元气源于父母,藏于体内,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元气,故而用药食填补元气。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绝谷则危”,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饮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饮食养生理论。自有烹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二者,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相互作用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但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病”。这种治“未病”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

平衡膳食是养生的根本。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我国古代先贤有如下精辟的论述: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一百四十余种蔬菜可供选择食用,所以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结构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即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医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之说。我国医学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美饮食”与“饮食有节”能够防病延寿,文中记述的“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类,食养尽之”具体指出,饮食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把以药治病和以食调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恰当搭配的日常饮食,能够达到营养培元,蓄精益气,预防疾病,延年健身的目的。唐代养生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强调:“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指出:“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而“食能排邪而安脏,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本也”。事实正如此,日常饮食之物,大凡有养生和防治疾病的功效,如大枣、芝麻、薏苡仁、蜂蜜、山药、莲子、桂圆、百合、菌类、柑桔等;而各类中药的原料,也多为可食用的天然植物、动物。医食同源的思想观念,使中国形成了独有的传统和制度。

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支柱之一。调和饮食滋味,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以饮食养生疗疾,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和调顺四时的原则。《礼记内则》上说:“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也论及饮食与四时、气候的关系,并对四时的主食提出了他的主张:春宜食麦,夏宜食绿豆、菽,秋宜食麻,冬宜食黍。由于四季气候存在着春温、夏热、暑湿且盛、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的特点,而人的生理、病理过程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故要注意使食物的选择与之相适应。如在阳气生发的春季,特别是少雪温盛、气候异常时,饮食应该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动火之

物,并应选食鸭梨、荸荠、桔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等食物,取其清淡、甘凉,以免积热在里。在夏季,遇暑热兼湿之候,肤腠开泄、汗出也多,使人常易贪食生冷。寒冷之物太过则更伤脾胃。因此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与油腻厚味,宜食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常可选食西瓜、冬瓜、白兰瓜等瓜果,常饮绿豆汤,并以灯心、竹叶、酸梅水、冰糖煎水代茶饮用,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攻。秋气凉燥,当少食辛燥,选用蜂蜜、秋梨等柔润之物,山药、苡米等健脾补胃之品。冬季万物潜藏,天寒地冻,阴盛阳衰,进食胡桃、羊肉之类,自可补肾助阳,以迎来年。

中医饮食与养生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包括“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食疗观;“审因施食、辨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故大众遵循:“饮食清淡,素食为主”、“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无绿”等平衡膳食原则。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五谷为养”之“五谷”,泛指米、谷、麦、豆等多种粮食,即中国人常说的“主食”,这些主食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脂肪含量极少。按照中医理论,五谷能养五脏之真气,故称为“养”。应该说是抓住了摄取营养素的主体和根本。“五果为助”之“五果”,泛指苹果、梨、香蕉、桃等多种鲜果和干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有机酸。食用“五果”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在人体摄取营养素时,它能起到辅佐和协助的作用。“五畜为益”之“五畜”,泛指猪、牛、羊、鸡、鸭、鱼等动物性食物,即中国人常说的“副食”。它们含有丰富的脂肪、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用动物性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修补机体组织,弥补植物蛋白在质量上的不足。“五菜为充”之“五菜”,泛指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菌类等多种多样的蔬菜。它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胡罗卜素、B族维生素、钙、钾、镁、铁等营养素。完全合理的食物结构还必须有蔬菜辅佐、补充,才能使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得以充实、完善。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提倡人们杂食五谷,并以此为主食,在为益的五畜、为充的五菜、为助的五果配合下,主副食互为补充,辩证施食,就能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气味和而服之”是指所吃的谷、果、畜、菜必须性味和合,才能补精益气,利于健康。

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古人主张饮食的五味要配合得当。大凡古人调和食物,按五行归类,酸属春,苦属夏,辛属秋,咸属冬,所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用酸、苦、辛、咸四味调和食品。

五味进食得当,能营养五脏,增进食欲,有益健康;但是偏颇太过,相关脏腑不胜负担,反易得病。饮食五味之入五脏,各有其走向,哪一味偏嗜都会使脏腑之气过剩,失去平衡。五味进食不及会造成营养缺乏,太过也会导致疾病,平衡适宜方能益于健康。现代医学认为:酸辛太过,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食用糖过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病、近视、龋齿都有密切关系;食用盐过量,是引起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饮食宜清淡,忌味重肥浓。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说“:厨膳勿使脯肉常盈,常令俭约为佳”,“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凡可食之肉本无毒,或自死及着疫死,则有毒,食之者心困闷而吐痢。”清淡,是与浓厚肥腻相对来说的。一是指五味的进食适可而止,口味不可过重。二是说,宜常食新鲜蔬果、杂粮等营养丰富而易吸收的食物。少吃些肉,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其他有益食物是很重要的。清淡的食物,一般都有利于消化吸收,而且可防止多疾病。现代营养学证明,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有50种左右,可概括为七大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健康的人要全面摄取这些营养物,而不宜偏于某一种。多吃肉,特别是肥肉,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所以饮食结构以素为主,荤素同食,比较合理。

祖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学习中医饮食与养生的理论知识,使我更加清楚中医养生所遵循的理论体系,及他内部蕴含的哲学原理。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中医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运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中华民族留意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遗产,而且不止这样,我们还应该把中医养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