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汇总21篇)

时间:2023-12-28 11:36:49 作者:admin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管理学;贾府衰落;原因;内部控制

一、管理学理论的简述

管理学原理是综合叉学科,其主要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管理方法。管理学是为适应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而产生的,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引导、控制等手段,整合组织各项资源,从而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学的含义,可以简述为以下三种:(一)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下,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二)管理是持续性的过程,也是目标实现的过程,通过管理者制订管理计划,指导组织执行的过程。管理的过程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具有持续性。(三)管理活动存在于既定的环境之中,在开放条件下,组织会处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之中,而复杂的环境会影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1]。

二、从管理学角度分析贾府衰落的原因

(一)社会政治腐败的影响

社会政治腐败,是贾府衰落的外在原因。贾府生存的时代,社会风气腐败,买卖官位的现象严重,官官相护,官府部门贪污受贿,官员生活奢侈铺张浪费,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而贾府处于当时的社会中,腐败浪费现象无可避免。《红楼梦》中第四回,贾雨村胡乱判案过程提到“护官符”一词,便是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判案过程中,门子告诉贾雨村,四大家族皆有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相互扶持,相互照应。贾雨村善于钻研权势,帮助贾府做了诸多违法的事情。例如,第四十八回中,贾雨村陷害石呆子拖欠官银,将其拥有的书画真品,以充公为理由没收,最终转送给贾府。而贾府衰落之后,在其抄家过程中,贾雨村又落井下石,反映出当时社会官场的腐败,也是导致贾府衰落的外在因素。贾元春是皇上的妃子,是当时贾府最大的靠山,元妃失宠失势之后,贾府的势力逐渐下降,也是其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二)贾府奢侈的家风

贾府的奢侈与混乱,是贾府最大的特点,在书中描写的非常细致。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贾赦、贾琏、家珍等喜爱美色,贾赦曾经逼迫鸳鸯为小妾,贾琏更是男女关系混乱。二是荣福大观园中丫鬟婆子吃酒无人管理,导致奢侈风气严重[2]。三是正室与偏方之间的明争暗斗。例如,贾政的偏方赵姨娘为儿子的发展,处处设计陷害贾宝玉。四是秦可卿死后,贾珍极其铺张浪费的举办丧礼。五是大观园的修建十分豪华,耗费较多资金,即使是皇妃贾元春也颇为赞赏,并且也曾劝说:“日后不可如此铺张浪费,此皆过分之极”。从管理学的角度可以看出,贾府的奢侈家风,开销用度极大,并且管理人员每日沉迷酒色,不务正业,是管理的败笔,也是贾府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贾府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从管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贾府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是导致贾府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贾府是书香门第之家,但是自从宁国公与荣国公开创贾府的辉煌之后,便一代不如一代。宁府因为贾敬喜欢道法,专心修炼仙丹,便交给贾珍管家。荣府是由贾政夫妇管理,但是由于贾政喜欢读书轻视管理。所以,贾府的一切事宜便交给王夫人管理。王夫人则将管家的权利交给自己的侄儿贾琏夫妇打理,王熙凤泼辣能干,慢慢的贾琏也不再管理贾府日常。而此过程中,王夫人相当于托管人,而王熙凤相当于受托人。王熙凤的上面有贾政夫妇、贾母、贾赦夫妇等,在管理学中贾政夫妇等属于王熙凤的上级。王熙凤需要将贾府的收支开销回报给上级,而上级的开销用度却不会告诉王熙凤,导致管理上面存在误差,并且时常发生越权的现象。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贾府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家族规矩不明确,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财政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差。

(四)贾府内部管理制度混乱

贾府没有明确的家规,从管理学的角度可以说是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其内部管理制度混乱,加速贾府衰败的速度。贾府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将“旧例”作为基础,沿用以前老旧的管家模式,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因此,在贾府的日常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因为个人情绪而发生开销的情况,从而导致管理的失调,浪费现象严重[4]。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管理者王熙凤,《红楼梦》中第五十回说道:“王熙凤曾在铁槛寺借助老尼为张姓财主之女金哥退婚,并向其索要三千银子”。第三十九回中,贾宝玉的婢女袭人,问平儿为何本月的月钱还未发放,平儿回复说王熙凤早已支取月钱,并且拿去赚取利润了,因此才未发放,等别处的利钱还来,凑够了月钱在进行发放。众所周知,王熙凤利用公款谋取私利,并且将大量的贾府财产转移到王府,最后导致贾府亏空衰败。

(五)利益关联导致贾府孤立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贾府的经济利益,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其受到利益关联方的影响较大。一个家族的兴衰败落,很容易受到利益关联方的影响,元春的失势、王家丢官、史家被抄、薛家败落等,都影响着贾府的利益,也是其走向衰落的主要因素。贾元春一直是贾府的官场护身符,指导元妃染病去世,贾府的护身符消失,贾府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王夫人的兄长王子腾,虽然在书中很少提及,但是其帮助贾府解决诸多重要案件。王子腾因为功绩显著,被提升为内阁大学士,但是却在上任途中因为感冒误食药物致死,贾府从此失去官场的支柱,最终导致贾府衰落。

综上所述,从管理学角度分析贾府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利益关联导致贾府孤立、缺乏内外监督管理、贾府内部管理制度混乱、贾府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社会政治腐败的影响、以及贾府奢侈的家风,均是导致贾府衰落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2篇

红楼梦创作背景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1]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成而曹雪芹就死了。

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3篇

关键词: 小说《项链》 人物形象 多重解读 头脑风暴

上完莫泊桑的《项链》,我拿着书本准备走出教室,第一排的一个小个子男生走向我,红着脸轻轻问:“老师,我的理解可能和教参上不一样,玛蒂尔德很善良,她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回到办公室,我细细琢磨着他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说不是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声音在提倡教育教学上的创新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还是免不了跟着传统的指挥棒走。我心中有一个想法:不如乘此机会拓展开去,让同学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多重解读人物形象,进行一些创新。于是有了下面的一节课。

师:对于我们刚刚学完的莫泊桑的《项链》这篇课文,有同学对于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有新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我们就重新解读一下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形象,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太强了,她的悲剧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不同意。长期以来,她都是作为一个被嘲讽的对象出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虚荣”的代名词。玛蒂尔德真的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女人吗?

师:你有什么依据?

生:爱慕虚荣,从积极意义上讲,是对现实不满足而引发的。玛蒂尔德是一个“漂亮动人的女子”,因为“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任何一个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后来只能“将就”着“和教育部一个小科员结了婚”。所以她对现实状况不满意,也是情有可原的。回到现实中来,这种不安分的心态,这种追求更美好的东西的心理,又有什么过错呢?穷人想幸福,女人爱漂亮。身为女人,谁不渴望能打扮得光鲜亮丽,出入各种高档场合,得到众人的爱慕,过着优雅的生活呢?热爱生活、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是无论哪个时代、哪个阶级的人最自然最正当的事。所以,玛蒂尔德的想法和追求实在不算过分,这也应该是一种普通的大众心理,一种最能体现人生的原始的物质追求。玛蒂尔德的虚荣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何罪之有?

师:你说得很具体,说出了你对她的无限同情,那在她身上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玛蒂尔德也许曾经虚荣,但绝不虚伪!她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而真诚的。

师:说得好!她对人生的态度的确在课文中有体现,是怎么发现的?

生:苦难是对一个人最彻底的考验。当玛蒂尔德面对着决定她后半生命运的重大人生变故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天真纯洁、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实有着坚强的灵魂和惊人的勇气。

生:我也同意他的看法。丢失项链之后,玛蒂尔德在沉重的打击面前,没有犹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现实,毅然地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这种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命运的勇气,不得不让人佩服。不是异常要强、坚韧和有着坚强的灵魂、强烈的责任心的人,恐怕是早就跪倒在无情的命运脚下求饶了。试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受到一点点挫折和创伤就心灰意冷。因为失恋便绝望自杀者有之,因为遇到困难而失望崩溃者有之,因为受了几句批评便轻易放弃者亦有之,更不用说去面对像玛蒂尔德这样突如其来,足以改变其一生命运的遭遇了。

师:在那个充斥着拜金主义的社会中,玛蒂尔德还是能够保持着诚实的品质和清白的行为是不易的。

生:老师,如果我们假设一下:按照小说中所说的,玛蒂尔德也是一个天生丽质的漂亮姑娘,凭她的美貌,凭她在舞会上能引起部长的注意的机遇,她完全有机会攀上一个有钱人而隐秘地得到一大笔钱,不用去为生活忧愁。但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后坚定地说:“要还!”并和丈夫一起为还债辛勤地工作。她对朋友没有赖账,也没有出卖人格和尊严去偿还债务。她在那污浊、虚假、拜金的丑恶社会难能可贵地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纯洁心灵,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充满幻想的女人,只要她不甘堕落,一样有承担的勇气和力量!

生:在莫泊桑笔下,玛蒂尔德美丽动人,充满了幻想而无所事事。评论者们或许正是以玛蒂尔德的幻想为依据,说她如何爱慕虚荣,如何梦想过上上流社会的豪华生活。正因如此,她才有在舞会上出尽风头的欲望,才有丢失项链的不幸和赔项链的辛酸。不错,玛蒂尔德是成天幻想着美好的生活。看到自己的小女仆,心里就会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看望自己有钱的女朋友回来,就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但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的梦想没得到实现和满足而做出有损于自己或别人的事情来。

师:玛蒂尔德尽管存在着一些人性的弱点,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她定位在虚荣的层面上,而忽略掉她内心的高贵品质。今天我们挖掘出了同学们对她的很多新的看法。大家说得很精彩!

生:这样的讨论真好!说出我们自己的看法好舒服!越说越想说!

师:好极了!我们想想,像玛蒂尔德这样有争议的人物形象还有吗?不妨再举一些例子。

生:我想说说第二册课本中《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

师:王熙凤是曹雪芹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角色,在读者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正如著名红学家王昆仑所说:“《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生:我觉得王熙凤在当代社会的话,就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一个女强人。如果贾府是个企业,那贾母就是董事长,而美丽聪明的王熙凤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经理。王熙凤不仅管着贾府上上下下的事,还管着贾府大大小小的开支。更让人钦佩的是,王熙凤大字不识一个,却把贾氏公司治理得有条不紊。

师(笑):你的想法很时尚,已经穿越了时空,有新意,她有什么领导才能呢?

生:口才不凡,善于交际,能言善辩,精明睿智,是一个从容不迫、胆识过人的脂粉英雄。

生:我还有补充。我看过整部书,在《红楼梦》里头有关贾府非常著名的情节,是“协理宁国府”,这是小说用浓墨重彩来写的所谓“阿凤正传”。凤姐受命于危乱之际,就是对于宁府这个积重难返的局面,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立刻找出宁府的五大弊端,第一件,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要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凤姐上来以后,都踩到点子上,对症施治,责任到人,立下规则,赏罚分明,而且自己是不辞劳苦,亲临督察,过失不饶,惩一儆百。经过短时间地管理,宁府一切井然有序!

师:她的极有心机、极善做作、巧于逢迎的性格特征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都不难发现,现在你换了一个角度,从现代女性意识上来认同她的确很特别。

生:我觉得,凤姐常常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你看看,一出场,林黛玉刚进府,那么王夫人说,是不是应该去拿一匹料子出来,给你妹妹做做衣裳?王熙凤怎么说?“我早都预备下了。”

师: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你们眼中的人物有他们新的磁场。

生:老师,我很喜欢《西游记》这部小说,我提议说说猪八戒。

师: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往往意味着懒惰、丑陋、愚笨等。

生:我觉得猪八戒很可爱,这种美有两方面的内涵:真与善!一方面,猪八戒性情真实生动。他的美未经浓妆艳抹的矫饰而天真自然,他是性格率真自然、表里澄澈。另一方面,猪八戒处处本色流溢,贪吃便贪吃,贪色便贪色,贪财便贪财,从不做假,从不修饰自己的内心,想咋的就咋的。

生:猪八戒勤恳憨实厚道。在高老庄猪八戒曾替老丈人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猪八戒虽形象不佳,但反倒让人感到可爱。他有着正常人所有的一切欲望,自然也包括常人容易犯的那些小毛病和小缺点。

生:猪八戒知道节俭,善于理财。在第七十七回中,孙悟空诈唬猪八戒,从他的耳朵里掏出了四钱五六分银子,这一情节在愉悦了大众的同时,也可见猪八戒“暗存私房钱”,居家好男人的形象。

生:猪八戒有他英雄主义的一面。在斗魔战场上,他经常是“不消吩咐”便主动出击,酣战既久,还能抖擞精神,恶战顽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总能表现出英雄主义的气节。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平儿;女秘书;无为不争

一、前言

(一)秘书工作的女性化趋势

随着秘书职业的细分和需求的增加,大量的女性涌入秘书岗位,使秘书行业呈现女性化特点,所以对女秘书的行为模式和角色特点的研究就显然尤为重要。

(二)女性秘书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笔者通过对大量的网络材料、优秀论文整理,对女性秘书工作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总结如下:

a工作压力大,经常为老板处理私事

b难以和女上司沟通,矛盾复杂

c地位不高,待遇不好

(三)从秘书学角度对_平儿_角色进行分析的可行性

《红楼梦》的平儿是王熙凤的得力助手,被称为_奶的_一把总钥匙_,堪比现代高级生活秘书。不仅体现出非凡秘书实务的能力,而且在人际方面自有一套_手腕_。通过对平儿角色选择性地分析能一定程度上完善当今秘书角色。

二、从平儿的_不争_看女性上下属间良性合作的实现

《秘书学》指出秘书和上司的关系具有首属性,据此我们分析的第一个话题是平儿如何维护和上司的关系。

(一)不争

不争可以解释为绝对的奉献、不自夸、不爱权利。

平儿为王熙凤奉献了一生,毫无怨言;她虽为二房,却从不争风吃醋,对于贾琏偶尔的求欢,她也夺手婉拒,牺牲自己的幸福而成全凤姐,难怪她会成为凤姐信得过的助手。

启示:古之_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天下_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秘书的奉献其实可以理解成不争名夺利,不邀功抱怨,处处以上级的利益为重,如此则上级自会认其为忠,加以重用,故_无私_反是_成其私_。

(二)排除成见,互信为上

受男性管理者居多数的固定思维的影响,很多女秘书无法相信女领导的能力。而一些女上司在普遍的性别歧视和能力质疑下,也易于把种种压力和不快转嫁给下属,进一步恶化这种_积怨_。这也是王熙凤不得人心的原因,荣国府人来人往,琐碎众多,凤姐在无数非议中独揽大权必定有不少压力,再加上婚姻的不幸,名利的锱铢之较,便铸就了别人眼中的_辣姐_形象。

王熙凤的_秘书_不可能是一个刁钻的狠角色,其结果只能是相互猜忌,鱼死网破;也不能太过老实能力不足,也无法委以重任。只有平儿才是她唯一信得过,离不了的人--平儿无条件信任凤姐,有能力保护凤姐的形象,必然能取得_奶的信任。

启示:《道德经》有云:_信不足焉,有不信焉_。只有自己有足够信用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如何让自己值得信任?依照前文的分析:一是相信别人;二是有能力。

信任机制是建立在互信的前提上的,所以秘书不要抱怨得不到上级的赏识,因为可能自己对上级的态度有所保留。正所谓_自见者不明_,只有剔除成见,具备_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_的魄力才能建立互信的前提。

三、从平儿的_无为_看与同事和下级间人际的建构

平儿的人际原则可以简单归为两点:一是无为;二是善

(一)无为

老子无为而治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_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辱之。_无为即_无人为_,于平儿则指不随意对下人发号施令,随意指使下人,耍权弄权。王熙凤处于第三等,在众人中立威,人人敬畏三分。而平儿反居二等,给人以亲切之感,得到众人的称赞;例如平儿_审贼_一事充分体现了其平实通达的作风。

启示:如果秘书同时还掌管着一定的权力,请明白_犹兮其贵言__稀言自然_的道理。

(二)上善若水

小厮兴儿曾评价平儿:_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倒也背着奶奶常做些好事。_不同于王熙凤,平儿反而常常想着别人。例如为了给尤二姐置办丧事,平儿背着凤姐偷取出二百两交给贾琏。除此之外,她也得饶人处且饶人做了不少好事......总之,在平儿身上体现了一个_善_字。

启示:老子云_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_虽然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版本,但最终说的都是水做利人之事却从不言表。_居善地,心善渊_,所以人人都离不开水。秘书如果可有水样的性格和作风,一定会拥有和谐成功的人际关系。

四、加强秘书的_主角意识_——呼唤良知

平儿虽然依附凤姐存在,却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了许些好事,同时也削弱了主子素日里的_辣姐_形象,也正是如此,才让他们之间的深度合作有了可能。

作为优秀的秘书不仅要做好附属性的配合工作,还要充分发挥主角意识。何谓主角意识?例如听从黑心老板命令在工作中昧着良心做事,甚至参与违法行为,如隐瞒事实,虚报数据等,这已经超过良心底线。笔者认为好的秘书首先要有良知,确保自己的行为首先是满足整个社会的道德期待,这也是秘书行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道德经(王弼注本)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团结出版社,2002.

[3]杨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进秘书职业化发展[J],秘书,.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5篇

《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在高中课本中我们就知道了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两弯柳叶吊梢眉,一双丹凤三角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这就是凤辣子的形象,一个外貌很美的女人,但内心很毒辣,阴险的女人。她同时也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将荣国府治理的井井有条。另外,她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流,真可谓八面玲珑。她很会讨贾母喜欢,正因为如此,所以她在贾府中的权利很大。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除了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贾母的靠山,还有她对人情世故的巧妙_,她的聪明和才智。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出口,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一说,王熙凤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说这个王熙凤通体透亮。其实王熙凤的心机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王熙凤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本事超出任何一个人。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wenxue/)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便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机心,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

她作为贾府的女管家,地位显赫,但也责任重大。她是贾府里的大忙人,忙忙的几乎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忙则忙矣,然而凤姐管起来,无论大事小情,里里外外,都是井然有序,妥帖周详。

凤姐的理家才干,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表现的最为充分。宁国府都总管赖升,闻知里面委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见请了西府了的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她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小心侍侯才好。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了一个月,过后再歇息,别把老脸面扔了。那个是有了名的烈货,脸酷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第二天一大早,就“走马上任”,并宣布“施政纲领”道:“既然委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了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理!”她针对宁府的五种弊端,采取了“承包责任制”,做到是有人办,物有人管,活有人干,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加之他软硬兼施,“打一儆百”,各色人等愈加谨慎小心,不敢怠慢。由此可见,王熙凤的权威性确实是很强的,把那本是乱糟糟的宁府,治理的十分整肃。她的才能还表现在她能将平儿的`心笼络住,以致平儿死心塌地跟随她,一切先以凤姐的正面和长远利益为重;在某些场合,平儿会违逆凤姐意图,但凤姐对这些其实很多时侯是睁一只眼闭只眼,而这正是许多成功领导的拿手好戏,试想:如果凤姐和平儿事必较真,平儿何敢阳奉阴违?而凤姐也就必定会失去平儿的忠顺了。她笼络住平儿这样一位得力心腹和助手,没有平儿,她将照顾不到许多方面,但若平儿没有凤姐,恐怕更难胜任林林总总的府中大小事物。

她是个“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厉害角色。她凭着伶牙俐齿讨得贾母欢心,在贾母面前谈笑自若。但表面光鲜亮丽的他暗地里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她为了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的婚事索要了3000两银子的贿赂,假托别人的名义写信给长安节度使迫使守备忍气吞声收回聘礼,使得张金哥用麻绳自缢,守备的儿子跳河自尽。她还经常扣住丫鬟小姐的月钱放高利息贷款,逼死了贾琏的奸妇鲍二家的,还借刀杀人让贾琏的小妾尤二姐折磨致病,不堪忍受欺辱,吞金自杀。但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生命。”一辈子争强好胜的“凤辣子”曾经呼风唤雨,最终却难逃众叛亲离的命运,到死也只有一张破席包裹她的尸体。

她的判词就是她的一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红楼梦》就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悲剧,家族衰落的悲剧,儿女情长的悲剧,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剧。文章对悲剧人物的塑造更是丰满鲜活的,尤其是对“凤姐”这一形象的塑造更是让人觉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不论是怎样的人物都逃不出悲剧的结局。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6篇

关键词:《红楼梦》,平儿,为人处事

一、本性善良,为人厚道

“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这是刘姥姥第一次见到平儿的情景。众人也曾交口称赞“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平儿不仅容颜俊美,而且还有一副惜老怜贫的厚道心肠。首先是对地位低于自己的人的无私帮助与关照。刘姥姥进贾府时,因贫寒自卑不敢前去见贾母,平儿不似贾府的守门人一般势利,置之不顾,而是主动和周瑞家的联系让其进去。刘姥姥临走时,府里老少拿了不少吃穿用度送与她,平儿也拿出大包小包各色衣服褂子、种种小玩意相赠,还客气地讲:“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是我送姥姥的。那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很穿。你要嫌弃,我就不敢说了。”感动得刘姥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直说回去给主子小姐们烧高香为她们祈福求平安。

其次,对于名份高于自己却处境艰难的人,平儿同样处处留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出身布裙荆钗的邢岫烟,寄居在“—个富贵心,两只势利眼”的贾府,因刑夫人的吝啬,迎春的木讷,手头拮据,经常处于尴尬的境地。当公子姑娘们个个身披羽缎羽纱的大红衣裳时,只有岫烟仍穿着家常衣服。细心的平儿觉察到她困难尴尬的处境,特地将凤姐的一件羽纱衣裳给岫烟送去。平儿对尤二姐的关照更是能说明这一点。尤二姐被王熙凤用计赚入大观园,受尽众媳妇的侮辱欺凌,唯有平儿看不过,处处怜悯照顾。事后还遭风姐恨骂。面对贾母不喜、众人又往下踏践、“要死不能,要生不得”的尤二姐,平儿仍然“背着凤姐,与他排解排解”。。尤二姐吞生金自逝,平儿悲伤不已,又瞒着凤姐,将二百两—包的碎银子偷了出来,悄递与贾琏治办棺椁丧礼,使得贾琏感激涕零。

如果说对于这些地位卑下或是处境堪怜的人的帮助与关照还只是人之常情,那么“俏平儿情掩虾须镯”与“判冤决狱平儿行权”这两回便充分体现了平儿的善良、厚道。平儿的镯子被小丫头偷去,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却是宝玉的争强要胜,老太太、太太生气家宅不安,怡红院的几个上等丫头的脸面处境。玫瑰露与茯苓霜失窃一案,柳家母女被人冤枉,面对众人的奉承贿赂,平儿并没有虚荣骄矜、徇私枉法,随大流,却是暗访袭人,寻得真相,开脱无辜,“得放手时即放手”,乐得施恩,使各方无不心悦诚服又心存感激。

贾府中人际关系可谓错综复杂。探春曾一语揭开这个笼罩在封建礼教与伦理道德的温情面纱之下的大家族的亲情本质:“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象乌鸡眼,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主子亲人之间尚且如此,主子与奴才,奴才与奴才更是恩怨纠结。作为—个丫头,平儿有着自己作为奴才的屈辱与辛酸;作为管家奶奶的心腹,平儿又不是—个普通的丫头,她的手中掌着一定的权柄,但她并不肯仗势欺人,大作威福以达到自身心理的平衡和虚荣,而是以一种公正平和的心态,用自己的仁厚善良之心去关照周围的每—个人。

二、机智灵敏,巧言善对

在大观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主子与主子,奴才与奴才以及主子和奴才之间矛盾重重。因此,为了在夹缝中生存,平儿只能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小心翼翼地_在主子和奴才之间,以求将各种复杂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然而她只是一个丫头,不可能得到如凤姐、探春那样理家展才的机会,因此她的才智、巧言主要体现在在艰难的处境中对人际关系敏感的把握,以卑微的身份驾驭复杂的关系。。最为明显的莫过于_于琏、凤二人之间而游刃有余。平儿夹在淫邪下流的贾琏和多蛊多妒的凤姐之间,其地位甚是尴尬、艰难。“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贴”。其聪秀机敏由此可见一斑。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这一回,初次当家的探春为吴新登媳妇和赵姨娘怄了气,正想找凤姐的事做筏子,给众人作个榜样。细心的平儿立刻觉察到了,“明白了对半”,卑躬屈膝和小心翼翼地迁就,话说得也非常得体:“那是他们瞅着_奶是个菩萨,姑娘又是腼腆小姐,固然托懒来混。” “我原没事的,二奶奶打发了我来,一则说话,二则恐这里人不方便,原是叫我帮着妹妹们服侍奶奶姑娘的。”不仅恭顺谦谨,不经意间还将凤姐对探春的关怀之意表露出来 “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哪里照看得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者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头一件于太太的事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的情义了。” 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家族下人的弊病,而且在委婉地劝熄探春怒气的同时给探春以十足的脸面,并又毫不损害王熙凤的威信。话说得面面俱到,既夸赞了小主子的才智见识,又阐明了凤姐难于行事的苦衷,简直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又实事求是、不卑不亢,难怪连素来处事圆滑的薛宝钗都忍不住说:“张开嘴我看看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起就说了这些话……总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们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平儿虽身份特殊而地位尴尬,但处事分寸得宜,言语得体,一一周全妥贴,充分显示出了不凡的才智。难怪宝玉称她是“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一回,平儿为贾琏收拾衣服,发现了一绺女人头发,“忙拽在袖内”。深知贾琏作风的平儿当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她并没有给他难堪,而是帮着瞒过了“醋瓮子”凤姐。且不论平儿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只看平儿在处理这件事上的胆略、机智、巧言。凤姐狡狤多疑,所以当她问起时,平儿先是顺着话头说:“我也怕丢下一两件,细细地查了查,也不少。”“怎么我的心就和奶奶的心一样,我就怕有这些个,留意搜了搜,竟一点破绽也没有。”在一旁的贾琏紧张得“脸都黄了”,平儿却脸不变心不跳,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非常坦荡地让风姐再搜一搜,彻底消除了凤姐的疑虑,做得巧妙、自然。这样做免除了一场家庭风波,既不得罪凤姐,又让贾琏心存感激。

三、顽强耐挫,自尊自爱

以曹雪芹的人物塑造艺术而言,是不会让平儿这一形象流于一种扁平的道德观念的符号的。如果说仁善、机智构成了平儿性格的基本框架,那么平儿顽强的耐挫能力、自尊自爱的精神则是作为穿梭于这一框架之间的线条、血液,三者的优秀品质交相辉映,使这一艺术形象越发鲜明地凸显出来,熠熠闪光。

平儿陪同凤姐嫁到贾府时,贾琏身边的人是有好几个的。但是至后来,先时的两个屋里人,凤姐又陪嫁过来的四个丫头,最后“死的死,嫁人的嫁人”,“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最后唯独平儿得以生存下来,几经淘汰,站住脚跟,这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机缘凑巧,其间必定有一场激烈的角逐过程,竞争的结果就是平儿成为了琏、凤二人都信赖不疑的人。以平儿的弱小,又处于那样的恶劣环境,敢于接受命运的挑战,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面对贾府主子与主子、主子与仆人、仆人与仆人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除了与众奴仆展开较量与角逐外,还要解除凤姐的疑心和妒意,并获取凤姐的赏识,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正如王昆仑先生所说“(平儿)软弱平庸了,不配作王的心腹助手;精强过甚了,王熙凤一天也容不下她”。更何况平儿是处在妻非妻、妾非妾的尴尬境地,她要生存,唯有在四面铜墙铁壁中开辟出一条生存之路来,如果不能顽强耐挫又如何能支撑下去呢?

严峻的现实环境使得平儿和其她的丫头不同,既不像紫娟那样忠厚老实,也不像晴雯、鸳鸯、司棋等人那样刚烈决绝,更不像袭人那样藏于柔顺表面的工于心计,她的顽强挣扎是以至诚、礼尽为前提的。“变生不测凤姐泼醋”这一回,王熙凤过生日多吃了酒,回房歇息,遭遇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气得浑身乱颤,一脚踢开门,一面骂,一面与鲍二家的撕打,说是“你们一条藤儿整治我”,这“一条藤儿”自然也包括平儿,因此跟在后头的平儿无故受了一顿打。平儿有冤无处诉,哭喊:“你们做没脸的事,好好的又拉上我做什么”。此回对凤姐稍或不公,但其中最无辜的是平儿。虽说平儿是王熙凤当家理政的心腹助手,她积极参与,受到信任,很多时候还起着“减震”、“防护”的作用,但同时她也是凤姐随时提防的“肉中刺”、“眼中钉”,因为平儿长得俊俏可人,是贾琏的通房丫头,尽管这是王熙凤同意了的,但在情感上很难接受。好在清醒的平儿从未摆过这个身份,从未在意过这个身份的意义,用贾琏自己的话说,“如今连平儿他也不叫我沾一沾了”,处处尊从凤姐,如此日夜小心警觉,才得勉强与这两人共事那么多年。就这样,仍时不时受王熙凤打击、讥讪、奚落。但这回平儿却成了众矢之的,打得有冤无处诉。平儿虽心中委屈,还是当着贾母等众人给凤姐磕头陪不是,“奶奶的千秋,我惹了奶奶生气,是我该死”。一席话使得凤姐既是惭愧,又是心酸。此举正是平儿在痛苦中挣扎奋斗的写照。表面上是主动承担责任,实际上是以退为进。不是奴性十足,正是顽强耐挫,自尊自爱的能力,一种隐忍节制的精神。难怪清代青山山农在《红楼梦广义》中说赞平儿有“古名臣事君之风”。不论得意时还是失意中,都做得周全妥贴,让她一直稳稳当当地自如行走在在矛盾重重、杀机四伏的贾府。

初读平儿,其性格中似乎没有某种因素给读者留下特别深刻鲜明的印象,但细细品评之后,才愈体会出其身上独特的魅力,才明白平儿为何长期以来被作为—个几近于“完人”的形象而深受读者的喜爱与赞美。其中缘由就是平儿敢于直面挑战,机智善言,加之心地善良,使得她能以一卑微人物搏得主子的赞许、倚重和下人的尊重、钦佩,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清代评论家涂赢在《红楼梦论赞·平儿赞》中云:“求全人于《红楼梦》其惟平儿乎!平儿者,有色有才,而又有德者也。”平儿,不平也。 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郑秀真.论平儿的生存艺术[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0,(3).

[2] 莫亚.今宵便有随风梦 知在红楼第几层——《红楼梦》中平儿形象的审美理想和文化内涵解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3] 啸马.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审美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7篇

暑假到了。卸下了所有的学习任务,从整天忙碌转到了整日无所事事。如何让漫长的暑假生活过得更充实有意义呢?自诩为文艺女青年的我,再次拿出那本厚厚的《红楼梦》,悠悠地品读起来。

《红楼梦》内容浩大,里面人物众多,据说有人统计为四百四十八人。王熙凤,是《红楼梦》里血肉丰满,生动立体的一个人物形象。曹雪芹说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红学家们戏说“爱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对于她,我也有一些分析和思考,说说我的体会。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曹雪芹就是这样把她搬上《红楼梦》的舞台的。她笑着,张扬地粉墨登场。她穿金戴银,满身珠翠,“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她着装奢华,外形泼辣美丽,“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美得令人惊艳,又美得俗气,她的服装配饰五颜六色,样式花哨,穿戴繁多,由此看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书中,贾府最终败落时,从她的屋子里搜出的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也足以可见她贪婪的嘴脸。她手段狠毒,却又心非真狠毒。文中“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竟这样放诞无礼?’”就可见凤姐对下人的威慑力之强大。为人处事雷厉风行,手段狠得让他们“个个皆敛声屏气”。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8篇

一、《红楼梦》“对女性尊重”的微观认识

“宝黛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最高峰《红楼梦》的一条叙事主线。整部小说通过对贵族阶层“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盛衰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当《红楼梦》作为中学语文阅读教材呈现在师生面前时,教师要首先明确它是一部小说,以特征各异、形象鲜明的人物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从微观层面的人物塑造来看,《红楼梦》突破封建社会男权主义思想的束缚,刻画出一群美丽、聪明、有思想、有意志、行止见识不凡、人格独立的女性,体现出“把女人当人、对女性的尊重”。这与古代其他作品中描写的一些女性迥异,如《诗经・氓》中的弃妇、《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即使古代“四大美女”也难逃厄运:她们被玩弄、被侮辱、被损害,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男人保住权力或利益的工具(就连《孙子兵法》中的“美人计”,也是把女人当成礼品或工具而没有当作周周正正的人)。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尽了没落社会贵族家庭中的一代年轻女性(黛玉、宝钗、湘云、元迎探惜姐妹、晴雯、鸳鸯、紫鹃、平儿等)的可爱、可贵与可敬。

二、“宝黛初相见”之美与悲剧结局

《红楼梦》第3回后半段即《林》文是这样描绘“宝黛初相见”的: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量)一番……

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品读画线词句),活脱脱地展现出二人分明是故交知己,彼此心仪;虽属初见,没有矜持和羞赧,更多的是亲切与亲昵。

越剧《红楼梦》中描绘“宝黛初相见”的一段唱词,也表现出宝、黛二人发自内心的对彼此的认同与赞美。

(宝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黛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宝玉):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黛玉):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宝玉):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无论是原著描写,还是改编的影视剧,“宝黛初相见”的情景无疑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感觉:宝、黛二人“牵手”应是命定的;有情人成眷属,是必须的!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宝黛爱情悲剧”之所以震撼人心,就在于它让读者看到了“有价值的东西”被无情地毁灭。宝黛二人最终是一个郁郁而死、一个疯癫出走,而黛玉临终之时正是宝玉成亲之日。“宝玉,宝玉,你好……”这是林妹妹最后的声音,也成千古之谜:“你好……”什么呢?绝情、狠心、懦弱、无能……恐怕尽在其中了。

那么,是谁毁灭了宝黛爱情?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黑手?

三、“察言观行”解读王夫人

《林》文在整部《红楼梦》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变化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伏笔与铺垫作用。这里,笔者重点解读一个若隐若现的“大人物”――王夫人。

王夫人有着金陵王氏的显赫出身和封建家族“母以子贵”的荣耀,深得贾母信任,是贾府的实权派。贾宝玉被视为贾府第三代接班人,王夫人当然会“干预”儿子的婚姻大事。随着黛玉的到来,王夫人的“干预”开始了,而且是天衣无缝、淋漓尽致。

1.“言笑”示权力

《林》文只在陪贾母接见黛玉、代表贾政招待外甥女两处,对王夫人有不多的言行描写。在贾母住处,王熙凤初见黛玉一番恭维逗乐之后,与王夫人(二人是姑侄女关系)有一段“发放月钱”和“给黛玉裁衣裳”的对话。

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可别忘了。”熙凤道:“……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在这场姑、侄女对话中,王夫人先发制人,一“问”两“道”一“笑”,柔中带刚,权力的锋芒瞬间迸射。

第一,半路杀出――威严扑面。“熙凤亲为(黛玉)捧茶捧果”,众人的目光、注意力自然还集中在黛玉身上,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未开口的王夫人提了一件本不需要她劳心费神的小事情――“发放月钱”。她这一“问”是无意还是有心?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熙凤对黛玉说的这番话透露出的是,她在贾府是管事的主,管人、管物……王熙凤的确有超强的管理能力,精明能干,但她能蹬鼻子上脸,为所欲为吗?显然不行。谁要来管控她?王夫人。所以,王夫人要用“发放月钱”的小事来扫王熙凤的兴,在警醒侄女的同时,附带暗示林黛玉:我,才是大当家的!

第二,一箭双雕――缚鹰捕兔。王夫人“过问”月钱发放,表明她是当家人,王熙凤不过是跑腿办事的角色,话语中的“随手”二字随口而出,却有不一般的味儿:一是再次表明府中的大事小情得听“我”王夫人安排;二是暗示林黛玉也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随手”拿两个就够你用了;三是在黛玉面前轻描淡写地显示了贾府的富贵、奢华,稍微地“炫”了一下富。王夫人貌似关心的“裁衣裳”达到了“一箭双雕”之效:“缚”住熙凤这只傲慢强悍的“鹰”,“捕”住黛玉这只心性敏感的“兔”。

第三,强强联手――重剑无锋。“二王”的对话是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结束。王夫人“笑”之前是侄女的一句回应:“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这是场面话,也可能是假话。此时王夫人“笑而不语”很有深意:第一,竟在我面前耍花枪,别把我当傻子,但我不点破你(姑侄俩在演“双簧”)。第二,算你聪明识相,没忘记我是谁!(姑侄俩配合默契)

王夫人的“笑”既有对王熙凤的嗔怪,又有赞许;既有约束,又有纵容。姑侄间“暗藏刀锋”的对话和“强强联手”的默契,时时牵扯到黛玉,这便让心细如发的黛玉有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之感。

2.“绕行”炫地位

林黛玉尊贾母之命要去拜见大舅贾赦和二舅贾政。

拜见大舅贾赦,黛玉是由大舅母邢夫人领着并全程陪同的,而后命人去书房请贾赦。拜见二舅贾政时,黛玉是由“众嬷嬷引着”,往东转弯,穿厅堂,进大院,到正内室瞻望,再去东耳房吃茶,最后在小正房内拜见贾政和王夫人。王夫人坐炕上接见了黛玉,并说明“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撇开大舅母“全程亲切陪同”与二舅母“在家拿架子等候”不说,单说贾政“今日斋戒去了”,王夫人此前是知道的,但为何在贾母处不说明,还要人领着黛玉一番折腾后,才在小正房接见黛玉?她有什么目的?王夫人要让黛玉看到贾家无与伦比的地位和谁与争锋的势力,她和贾政位居“高端”。黛玉是在贾政看书、喝茶、小憩的小正房内受到接见的。王夫人为什么要在贾政的“地盘”招待黛玉呢?――除了贾政缺席,由她全权代表来接见黛玉外,向黛玉炫耀自己在贾政家中的地位应该是主要用意,舅舅的地盘舅母做主!

至此,我们明白,王夫人安排黛玉“遛弯儿”,就是以荣禧堂显摆贾府的“尊贵”,以三间耳房昭示贾府的“富有”,以小正房标榜自己的“权势”。

至此,黛玉彻底明白,贾府的权力集中在二门,王夫人是二门的代表。这个离父来京本就“处处小心、时时在意”的小孤女在“绕绕等等”中彻底明白自己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在王夫人心中的价值分量:林家与贾家门不当、户不对!

3.“贬词”拉距离

在黛玉进贾府的当日,王夫人和黛玉接触的时间远多于邢夫人,甚至超过贾母,但她前前后后和黛玉说的话很寥寥:一说贾政斋戒之事,二指看熙凤的住处,三贬抑儿子宝玉――这是王夫人有限的话语中着重表达的内容。

王夫人称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告诫黛玉“以后不要睬他”,并说“姊妹都不敢沾染他”,不要同宝玉多说话,不要相信他的“甜言蜜语”……

王夫人为何在黛玉面前一再贬抑宝玉?宝玉真是“孽根祸胎”吗?

《红楼梦》第33回是这样描写宝玉被父亲怒打、王夫人拼死阻拦的情景:

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贾政)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

母亲对儿子的心疼之情溢于言行,一句“岂不是有意绝我”直白地说出宝玉是她的生活、生命之重,宝玉是她在贾府获得尊崇和权力的唯一筹码。如此看来,王夫人当着黛玉的面反复“贬”宝玉,是有算计的,他反复“贬”宝玉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林妹妹远离宝哥哥。

《红楼梦》第4回中,薛姨妈领着宝钗兄妹来投贾府,王夫人并没劝宝钗“不要睬他”,反而“喜得忙带了女媳等人,接出大厅”,进而安排薛姨妈一家长住在靠近王夫人和贾母住处的梨香院。那么,同为宝玉的表亲,为什么王夫人态度迥异?这不光因为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钗是她的外甥女,关键是王夫人内心更希望薛宝钗成为继王熙凤之后的贾府当家少奶奶。所以王夫人反复“贬”宝玉的目的之二就是要给后到的薛宝钗“占位子”。

这里,王夫人是打着一举三得的“如意算盘”:一是宝钗与王夫人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更亲:二是宝钗做了儿媳妇,贾、薛、王三家的关系,更“铁”;三是王夫人在贾府的地位,更“崇高”。

总而言之,王夫人“言笑”有深意、“绕行”有目的、“贬词”有阴谋。可以说,从黛玉进贾府那一刻起,王夫人就给黛玉的生活埋下了不幸的种子,实乃“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黑手!

四、从《林》文的解读中反思文本解读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提倡文本解读,强调尊重读者个体的阅读体验,真正允许“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存在。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处理是经历“阅读文本”到“解读文本”的层进过程的。阅读文本是基础,要做到“读懂”文本,“得其意”(知文本说什么);解读文本是深化,“读透”文本,“得其言”(知文本怎么说)与“超越”文本,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及“得其趣”(知文本的情感指向)。

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文本解读”存在着“浅读”、“偏读”、“散读”,甚至“错读”等问题。因此,在文本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自我认真阅读文本,进行细致、精确的分析,实现对文本内涵准确、深刻、个性化的解读,从而引领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探究能力的新发展。

1.准确地解读

教师要能找准解读文本的有效切入点,实现“牵一发动全篇”。找准文本解读的有效切入点,是避免“散读”文本的好办法。找准切入点的路径、方法很多,如抓叙事线索、核心意象、人物特征等。但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把握文体特征,寻找解读切入点的路径与方法,如解读“宝黛爱情”的走势,抓住王夫人的“言行”这个切入点,联系整部《红楼梦》,前后贯通,王夫人的“黑手”便跃然纸上。

2深刻地解读

这指的是教师要能突破表象找本质,抓住细节,品词析句。文本解读要避免“浅读”,必须“文火慢熬”,即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突破表象(显性元素)找本质(隐性元素),抓住细节与关键性词语,“百次地读、千次地问”,细细品味、琢磨,务求“所以然”,从而发现文本深层的蕴涵。就《林》文而言,学生分析概括出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及其塑造方法,主体目标已达到,但教师不应停留于此,要引领学生揭秘“宝黛爱情悲剧”的元素,深入探究王夫人的内心世界。

3.个性化地解读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9篇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评价

《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凤姐的各种评语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凤姐叫做“女曹操”,把凤姐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

王熙凤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聚焦的、辐射的作用。《红楼梦》写了这么大的一个家族,四百多个人物,设想如果没有了王熙凤,这个书会怎么样。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王熙凤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底下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以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所能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程度来说,也是其他形象难以企及的。王熙凤这个形象的社会触角是最长的,可以越出贾府的门墙,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门,可以伸向宫廷等等。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方面,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

协理宁国府充分展示了凤姐的“辣手”,有一股不避锋芒的锐气。凤姐不怕得罪人,没有绕着矛盾走,而是迎着矛盾上,结怨树敌也在所不计。有一个仆妇迟到了,也说了情,最后呢是不饶,打了二十板子,出去回来以后,还要跪下来磕头叩谢。

凤姐这种凌厉之风,即在日常事务和人际关系中也可见出来,有什么难缠的人,难缠的事,凤姐一来,顷刻了断。如那个李嬷嬷大闹绛芸轩,凤姐一来,连哄带捧,一阵风脚不沾地的就把她撵走了;赵姨娘也是一个,凤姐来了,指桑骂槐,只要几句话,赵姨娘立刻不敢吭声了;另外像宝玉挨打了以后,只有凤姐上来,骂下人糊涂,打成这样还要搀着走,还不快拿藤屉子春凳来抬。凤姐这个人是很务实的,她有一种处乱不惊、明断务实的作风。

王熙凤的“辣手”在更多的情况更多场合表现为逞威弄权、滥施刑罚。她素常惩治丫头,“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威吓道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这种簪子叫做香闺刑具,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在清虚观的时候,又是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都站不住。这种地方,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了。怪不得有些奴仆在背后诅咒她,说她是“阎王婆”、“夜叉星”。

王熙凤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气概,就是鬼神难挡,有这样的气魄,只可惜这种气魄用在了邪恶的方面。王熙凤也供瘟神,给女儿起名求福祉,并不说明她不迷信,是说明她不虔诚,没有顾忌,毫无顾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计后果。如果说协理宁国府是“用权”,权在威随,威重令行,那么铁槛寺这一段就是“弄权”,就是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上,假权营私。

她这个辣手到了赶尽杀绝,不留后路的地步。王熙凤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她作了事以后,从来不后悔,而且她要斩草除根,对那个落有把柄的张华父子,最后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治死。从这种地方,我们可以充分领教凤姐手段之辣。

人们常说王熙凤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她日常的为人处世当中常有利害的权衡、得失的算计。她克扣月钱放债生息,不单是把下人的钱拿来克扣,她连老太太和太太的都敢挪用,都先克扣住不发,而且即便是“十两八两零碎”她也要把它攒到一起放出去。所以李纨说她“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大闹宁国府的时候还不忘记向尤氏要五百两银子,其实她打点只用了三百两,她又赚了二百两。王熙凤的算计之精、聚敛之酷,是出了名的,连她自己也都知道:“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放是放高利息贷款),都要生吃了我呢。”

王熙凤的机心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王熙凤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刚出口,凤姐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

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邢夫人要讨鸳鸯,先来找王熙凤商量,王熙凤连忙劝告邢夫人,说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邢夫人一点也听不进去,王熙凤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

一旦遇到利害攸关、损害尊严的、危及地位的,王熙凤就会使出她浑身的解数,她的机心谋略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她阴而狠的一面,比如那两个著名的事件:一个叫“毒设相思局”;一个叫“赚取尤二姐”,所谓“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凤姐一次又一次地假意挑逗、虚情承诺,完全合于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用兵之法。在这一回合里,凤姐易如反掌地运用了自己模样极标致,心机又极深细的优势,陷贾瑞于歹毒的“相思局”中。

尤二姐之于凤姐,是具有相对优势的,所以凤姐要煞费苦心,以退为进。她亲自出马到了小花枝巷,一席话不要说尤二姐把她认作好人,连大观园那里的姐妹,除了少数比较有头脑的人,都觉得凤姐改弦更张了,都觉得她很贤良。凤姐紧紧抓住了尤二姐的弱点,所谓“淫奔无行”,一女侍二夫,牢牢地抓住张华这张王牌,收放自如,行云布雨,凭借衙门的法、家族的礼,造足了舆论,布满了流言,使尤二姐坠入软绵绵、黑沉沉的陷井之中,不能自拔,最终走向绝路。“机关算尽”,这些凤姐的过人之处,也是凤姐致祸的内因。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映衬 陪衬 反衬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章节,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其中的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重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当然已有全面的分析。而对其中“三春”一一迎春、探春、惜春的作用,却少有探讨。从全篇来看,“三春”在文中虽然着墨不多,“只见其形,不闻其声”,但其作用却不容忽视。

一.为林黛玉作映衬与比较。《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自然是重要人物,贾氏三姐作用之一就是映衬林黛玉。林黛玉的母亲去世以后,为什么会投亲寄居贾府?就是因为她在家“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女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下,方来贾府“依靠外祖母及舅氏三姐妹”因此可以说,形貌俊美,性情淑静的贾氏三姐妹的出场,虽然“只见其形,不闻其声”,也正是为黛玉进贾府原委作了铺垫与说明。其次,描绘“三春”的美貌与表现林黛玉的美貌作了比较。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一番夸赞之辞,是突现林黛玉之美的。但是,如果没有前文的对“三春”美貌的描写,王熙凤的这番话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者也会感到突兀了。由此可见,对只见其形的“三春”美貌的描写,作为林黛玉美貌的比较之笔,是必不可少的。再次,为林黛玉进贾府的心态作铺垫。林黛玉进贾府的基本心态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种心态,固然是其寄人篱下的心理反映,但我们从另一角度再深究一下,这又何尝不是伦理道德,特别是大家闺秀之道的教化所造成的?而在恪守闺秀之道方面,“三春”便是典范的了。我们看文中“用餐”一段的描写,便看明白:“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 ,黛玉十分推让”;“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在此,林黛玉和“三春”的矜持谦恭是何其相似!仔细揣摩,贾氏三姐妹这一群体形象,用来映衬林黛玉进贾府的心态,是颇有深义的。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1篇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许多《红楼梦》偏爱者都会觉得凤姐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所以,凤姐是一个让人们又恨又爱的丫头,在许多评论中,有一条这样的评语最受人好评: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是的,王熙凤的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贾母面前她是一个能干嘴甜的丫头。在《黛玉初进荣国府》中就充分地体现出她的这一性格特点。话说黛玉到了荣国府,与众人一一拜见后,经贾母介绍,认识了王熙凤,知道她在贾府权势很高。还不及多想,凤姐就拉着黛玉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回说了一番赞美黛玉的话后,又哀怨姑妈的逝世,最后又拉着黛玉问长问短,把贾母哄得团团转。

人无完人,凤姐也有许多缺点,但他最致命的缺点还是她爱做缺德事儿。

在“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

对于王熙凤的做法,许多人都有强烈的反应,因此,无论是红楼人物还是红楼读者都会在背后辱骂她,但是,我认为她的所作所为还是有可以理解的地方。

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不得不杀害与自己作对的人。这一切都来源于什么?都源于她的自尊心!身为管家,又深受贾母的喜爱,这对于小小年纪的她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所以,她十分钟爱这个职位,为了这个职位,她能做任何疯狂的事!

在《红楼梦》中,凤姐的结局非常悲惨,这是她一生所作的孽而导致的,但只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无法改变的。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2篇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赏析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结局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1、《红楼梦》的艺术之美

2、《红楼梦》的人物

3、《红楼梦》知识题

4、《红楼梦》妙玉人物介绍

5、《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

6、《红楼梦》诗词(20句)

7、《红楼梦》贾源人际关系

8、《红楼梦》读后感1800字

9、《红楼梦》内容介绍以及100位人物介绍

10、《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3篇

摘要:本文依托《红楼梦》原著的基础,从影视风格及演员表演层面上对比了1987年拍摄的电视剧《红楼梦》与2010年电视剧《红楼梦》。找出新版较旧版所取得的成功和不足,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电视剧;改编

旧版红楼梦开始于对古典名著的推广传播。而新版红楼梦的拍摄源于对市场的追求。两者出发点的不同,直接导致其在具体操作和结果上的差异。旧版注重《红楼梦》的故事性,力图让观众了解其故事,理解其人物。用写实的方法还原了红楼梦的世界。新版则将重心放在了追求了视觉效果上,从服装化妆、布景、摄影都极尽精美,创造了国内电视剧画面的新标准。下面试以从影视风格和演员表演两个方面来对比一下两版的异同。

一、影视风格

两版红楼梦在风格上反差很大,旧版活泼写实,新版鬼魅虚幻。它们所营造的影片氛围刚好相反。

1.布景与道具比较。新版和旧版在布景上最大的不同是“虚”与“实”的关系。新版很“虚”,它着力与营造曹公笔下亦真亦幻的世界,以旁观者的语气告诉我们石头上所刻故事,保持着一种抽离感。而老版重“实”,它营造的,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贾府,里面上演着鲜活的人生百态,它要带着观众进去同悲同喜。

87版在制作时,建造了大观园和宁荣二府。其场景摆设遵照原著,几乎还原了人物的生活环境。 新红为了追求更为虚幻的艺术效果,选择了大量搭建摄影棚。长达50集的电视剧,摄影与灯光配合天衣无缝。

旧版的精致程度虽在电视行业史无前有,但受经济、能力的限制,很多场景道具略显粗糙。新版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大量调用历史真品,珍贵文物来作为布置,剧中重要道具则用珍贵材料量身定做,每一样道具都极尽细致、华丽。

2.服装与化妆比较。新红的人物造型中,戏曲感过重的额妆、宝玉的辫子头、秦可卿的鬼魅造型等大胆挑战了观众对红楼人物的欣赏习惯,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方式。

旧版红楼梦的造型获得一致好评,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它的造型已远精致于其它电视剧。今天重拍《红楼梦》,在尊重历史和原著的路上,已难有建树,所以新红总设计师叶锦添的另辟蹊径也可以说是非常可贵的突破。

再者,《红楼梦》本身,是提供了造型创新可能性的。曹雪芹在创作时,有意模糊了故事朝代,人物穿着打扮非清非明,但极尽奢华富丽,每一次对人物外形的描写都是对其性格的诠释。从这一点上看,服装造型只要符合人物设定,有助于表现人物,都是正确的。

二、演员比较

1.简析《红楼梦》两版电视剧在人物形象上的差异。在87版当中,最大的亮点应属王熙凤,泼辣精明,八面玲珑。宝玉还原了曹雪芹笔下潇洒公子的形象,更将宝玉之多情演绎得感人至深。宝钗面庞圆润,颇有“艳冠群芳”的大家闺秀风范。林黛玉娇柔多病、多愁善感。但对黛玉反抗封建社会的叛逆精神表现并不够。

新版的《红楼梦》里面,小宝玉纯真可爱,大宝玉痴情风流;宝钗神似而形不似,小宝钗李沁气质、演技都较好,但体型羸弱与原著中“肌肤丰泽”“体丰怯热”的形容相去甚远;大宝钗演员白冰体型更似宝钗,但与李沁相去较远,年龄相差太大,气质也不如前者,两位宝钗不像。新版黛玉的饰演者蒋梦婕体型圆润健康,与黛玉全不形似。贾母气质大气但不似中国老太太,王夫人年龄太大似宝玉奶奶,秦可卿造型过于鬼魅,秦钟贾琏等外形实难担当原著的设定。

2.演员表演比较。旧红里,人物表演较为戏剧化,细腻考究。而在新红里,演员扮相戏剧味十足,但表演相对平淡,大量的旁白和配乐的运用,分散了人们对表演的关注度。

例如王熙凤一角,旧版的饰演者邓婕表演松弛自然,外形“粉面含春威不露”,一眼就给观众聪明伶俐机关算尽的感觉。她所饰演的王熙凤不怒自威,表演自然、气势凌人,如第三回中,王熙凤的第一次出场,声音凌厉,举止洒脱,气质干练大方。将王熙凤的机灵、巧舌表现得自然到位。

新版饰演者姚笛外形漂亮乖巧,气质温顺平和,饰演钗黛二角都颇为合适。她所饰演的王熙凤表演痕迹较重,感觉吃力。为了表现王熙凤的“威”而动辄圆瞪双眼,台词也说得没有底气。同样如第三回中,王熙凤第一次出场,说话吃力,没有气势。再如第十一二回,邓婕的表演平稳自然,将对贾瑞的勾引隐藏与不经意动作之间。姚笛的表演起伏较大,当猛见贾瑞时吓得花容失色,说话柔弱自然,随后马上挂着笑容提着气说话。

陈晓旭所饰演的旧版林黛玉深入人心,但对比原著,她所饰演的林黛玉,体形娇弱、多愁善感,外形神态相似。但缺乏对林黛玉内心的表达,影响了人们对黛玉的全面认识。新版的饰演者蒋梦婕,表演较为清淡,表情言谈起伏都不大。虽没有太多的表现,但好在自然平稳。如第七回“送宫花”之中,原著说道黛玉“就只在宝玉手中看了一眼,便问道····”;旧版的表演显得黛玉刻薄、挑剔;新版黛玉则略微温和,表现出了黛玉的生气是有缘由的“怕人嫌弃”,加深了人们对黛玉内心世界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胡适,俞平伯等.细说红楼梦:红学专家解读红楼梦[M].蓝天出版社,2006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4篇

《红楼梦》王熙凤形象的创作论文

摘要:作为荣国府的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王熙凤是《红楼梦》生气贯注的艺术境界里连接荣国府和大观园生活的“聚光点”。本文试从王熙凤的不朽的典型形象的创造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王熙凤;形象;创作

《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艺术性最高、思想性最强的作品。我认为,在《红楼梦》“生活全景”的形象世界里,创造得最为成功的不朽的艺术典型,当是王熙凤。

未见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人还在后院,却先传来了笑声,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就引起了林黛玉的特殊感受:“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可见她一出场给予林黛玉的印象就已显示出她在荣国府的特殊地位。在这样老少三代人奉侍老祖宗的场面上,居然来了这样一个大声喧哗的年轻媳妇,怎能不使正在“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刚来外祖家怕被人耻笑了去的林黛玉的敏感和吃惊!而由远客眼中所见,也昭示了她平日的无拘无束。自然,也恰恰通过王熙凤这“放诞无礼”的出场,才有力地表现出她深得贾母的宠爱,也显示了正是这种宠爱给了她特殊的地位。

这是王熙凤第一次出场所造成的特殊的艺术境界,你看她出场后的瞬间的具体行动,包孕了这个典型人物多么丰富的个性与心态:看到林黛玉的容貌,立刻联想到“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的嫡亲的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黛玉的美,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提到黛玉母亲的去世,假哭起来,可一听到贾母的“责备”,立刻转悲为喜,表现了她不露痕迹的善于逢迎和作戏。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又询问婆子们对黛玉和伴随人员的安置情况,一方面是通过热情待客的表白,来炫耀她的管家奶奶的地位和权威;一方面又是为了表现她对黛玉的周到的关心,以取悦于贾母。所以,王熙凤的第一次出场,虽是借助于林黛玉的明眸,其中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却极富概括力、多侧面地塑造了王熙凤的鲜明的形象和性格。

王熙凤的这三次出场描写,虽从不同的艺术氛围烛照出荣府管家人典型性格的某些侧面,但从《红楼梦》形象世界整体性格风貌来看,还不能说是它的“真的人物”的全貌,而只是她的个性锋芒开始崭露。曾经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典型形象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在美学上,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典型在读者心目中所造成的富有深广社会意蕴的形象感受。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5篇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本管理大作。贾府规模庞大,管理特别是理财尤显重要。贾府兴时,王熙凤、探春和宝钗等理财尚有一些成效,而后来由于府中上下奢费逸乐终致衰落。贾府的盛衰之变说明了“俭兴奢败”的道理,可谓“成也理财败也理财”。

一、《红楼梦》理财思想的闪光点

《红楼梦》给我们展示了三种类型的理财人才:一是执行型人才,王熙凤既具有管理才能,又有较好的执行力,她心眼很多,而且办事干练,在贾府兴旺时期将荣府治理得有一定的条理和秩序;二是改革型人才,探春虽是妾生, 且又未出阁,但她办事果断,棉里藏针,勇气可嘉且具有创新思想;三是协调型人才,宝钗能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还会柔性管理, 能使被管理者都口服心服。她们三人在管理方面都有一些可取之处,都有一些理财的闪光点。

(一)积极理财观

探春在理财方面积极主动,善于捕捉理财的信息,转变理财观念,变消极理财为积极理财,变“消费型”经济为“生产与消费型”经济,既节流,又开源。第56回探春过年时到赖大家做客,在与赖大家的女孩闲聊时,探春无意之中了解到赖大家的园子有人包了去,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赖大家的新机制、新模式使探春颇受启发,掌握了很好的信息。虽然她此时尚未家政,但志存高远的探春是个有心人,为她日后理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熙凤也善于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和弊病。第13回在协理宁国府时,对宁国府做了一次家族诊断。她极其尖锐地指出,宁国府存有“五大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只有先找出这五大弊病,王熙凤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理财责任观

王熙凤应对宁府五大弊端的措施之一是建立宁国府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进行职责分工,把任务落实到人,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凤姐命彩明订造簿册,传来升媳妇,要家人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第二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她根据举办丧事和家务活动的各项任务加以分类,管事、管人、管物分工明确。1.管事的分为几类,以四人到二十人为一组,有管人客来往倒茶的,有管本家亲戚茶饭的,有灵前上香添油的,有挂幔守灵的,有管杯碟茶器、酒饭器皿的,有管上夜监察火烛、打扫地方的,余下的按房分开,某人守某处,所有桌椅古董,各类器皿,痰盂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照样赔偿。2.王熙凤还对负责管理的人提出要求,要来升家的每日总揽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报告。若有徇情,一经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3.吩咐管物的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等物,一面发交,一面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清清楚楚。正是由于王熙凤 “事有人办,物有人管;职责分明,各司其职”的管理,宁国府的事情才办得井然有序。

(三)理财控制观

贾府规模很大,费用和开支是笔很大的数目。贾府的管家们在费用控制方面有一些可圈点之处。如第55回探春、李纨和宝钗在王熙凤生病以后,由王夫人临时指定“管家”。探春一接手,首先就对财政开支上的两种宿弊开刀。第一刀砍的是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一年各八两银子的费用,因为这一项开支其实是以他们上学为名津贴给袭人、赵姨娘、李纨的,而她们三人本来就各有月银,不必再重复开支。第二刀砍向小姐们重复支付的头油脂粉费2两银子,理由是每个姑娘每月已有2两月银,再发银子属于重复、浪费。此三刀引起广泛影响,显示了探春敏锐的观察力和魄力。

凤姐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对采购费用也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她通过职务不相容原则来控制采购费用。凤姐亲自掌握授权和审核两项大权,执行、记录和保管这些不相容的需要相互牵制的职务由不同的下人担任,例如:丫环彩明为记录员,买办设采购员,库房设保管员等。以王兴媳妇的一次买线采购为例:王兴媳妇先向凤姐报称“领牌购线,打车轿”,然后将一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帖,知“数目相符”后,又命彩明登记,才取荣国府的对牌掷下。王兴媳妇方去采购……待王兴媳妇交过牌,取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方予领取。这样一次采购的财务控制非常严密,将内部牵制控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宁国府下人们不敢再“滥支冒领”。

(四)理财效益观

1.盘活土地资产。第56回探春受到赖大家花园管理的启发,提出了大观园新的管理方案,变“支出”为“收入”。赖大家的花园没有大观园的“一半大”,探春感到大观园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一年值四百两银子,没有合理利用,完全被糟了。她提出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可以一举多得: “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连宝钗和李纨对这个盘活园子的方案也都称赞叫好。

2.盘活货币资产。贾府有很多的流动资金及个人的私房钱,这些钱在王熙凤放高利贷的营运下,产生了资金效益。王熙凤让她的陪房旺儿替她经管放债的事,周瑞则是王夫人的陪房,他在荣国府“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出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来往”。荣府及至被抄家时,还有成箱的借票。王熙凤还通过推迟或者减少丫环们的月钱放高利贷。第39回,袭人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屋里还没放,是为什么?”平儿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两天就放了。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王熙凤通过高利贷为荣府谋取了很多利益,但她也为自己搞到了不少体己钱。李纨不禁惊叹道:“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

3.盘活固定资产。《红楼梦》也有数处描写了贾府的典当活动。第53 回王熙凤想到了要拿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第69回贾琏为发送尤二姐,向王熙凤要银子,王熙凤说:“什么银子? 家里近日艰难,你还不知道? 咱们的月例一月赶不上一月,昨儿我把两个金项圈当了三百银,使剩了还有二十几两,你要就拿去。”《红楼梦》写贾府的典当,也是为了反映这个官僚地主家庭渐趋没落衰败的过程。虽然是王熙凤故意哭穷,但由于贾家奢华浪费,经济亏空,此时王熙凤能够借典当来盘活一些资产,筹措资金应付各种开支,不失为一种暂时解决问题的理财方法。

(五)理财法治观

探春管理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不讲情面,严格执行。探春刚上任就碰上一个难题,赵姨娘之弟赵国基(也就是她的亲娘舅)死了,吴新登媳妇故意不说以前丧葬补贴的数字,也不出主意,要看看这位年轻无经验、且与生母有关的新管理者如何处理。而探春依然是按制度行事,查明旧账,依照往例“赏银”,一两不肯多加。弄得生气的赵姨娘亲自出马,向探春兴师问罪。王熙凤也派平儿来说情。面对压力,探春既不屈服,也不手软。为了维护“制度”,她坚决顶了回去。探春在与李纨、平儿商量削减开支的时候,平儿都表示凤姐已经想到了,只不过没有去落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表现了她的理财技巧和管理能力,而对荣府很多问题却怎么视若不见呢?精明的王熙凤自然是考虑到层层叠叠的利益关系,怕得罪了人影响自己的权利地位。而探春则不同,更多按规则和道理行事,很少考虑人情面子;对事不对人,也不怕得罪人。这些都说明,对管理者而言,不能有私心和受关系网的束缚。

二、《红楼梦》中揭示的理财问题

《红楼梦》虽然展示出王熙凤、探春、宝钗等人的管理经验,但由于贾府所处的社会背景和贾府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也不可避免暴露出了贾府理财的一些问题。

(一)过度膨胀的人员问题

人口膨胀是贾府最重要的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随着“奴役模式”的升格,造成日益严重的人力浪费。贾府第一代创业者刚刚转入“纯”消费的时候,“主子”、“奴才”都不会太多。至几代以后,“合族”上下已经“四五百人”,其中“主子”二三十人,基本人均二十多个仆人和丫鬟,单是贾母一个就役使八个大丫头,二三流丫头若干。秦可卿的丧事,由王熙凤主办,单是第一次点卯,涉及的“婆子”、“丫环”就达一百零六人。人口的迅速膨胀使得这个大家族增加了大量的日常开支,加上管理层的日益铺张浪费,在贾府的收入来源相对固定甚至日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肯定就会越来越入不敷出了。

(二)奢华浪费的理财环境

贾府铺张浪费严重,为排场和面子花费了很多的银子,生活也挥霍糜烂。从过个年两三千两银子都不够,推算每年正常消费均在数万两,还不算婚、丧、寿及其他大额消费了。从当时的谚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就可以看出贾府是怎样的奢华。1.政治消费。第18回元妃省亲,为供赏玩,花几万两银子搞了个园林建筑大观园,加上省亲仪典所需的人力财力,所耗银子的总量虽然没有详细披露,但仅仅“下姑苏请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一项“小事”,就动用了三万两银子,省亲的总消耗量也就不难推测了,估计也在十万两以上,连贾妃都默默叹息奢华过费。2.宗教消费。为求福祉贾府中本有个规模不小的家庙,还在城外又修造了个铁槛寺,并且逢节庆、红白大事,就时常去拜祭,拜祭时车乌压压地占了一街。3.婚丧寿事消费。第55回凤姐讲婚庆每人要花上万银子。加上秦可卿的风光大葬:“好生预备新鲜陈设,多请名僧,以备接灵使用。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4.日常生活消费。贾府衣食住行极其奢侈:凤姐穿“大红洋绉”的皮裙,黛玉穿“大红羽缎”的褂子,宝琴有用野鸭脸颊上的毛织的凫靥裘,宝玉穿用孔雀毛纺成线织的“雀金呢”。用的是进口舶来品,西洋玫瑰露、猩红洋毯、玻璃炕屏、金西洋自行船、波斯国玩具、“西洋珐琅黄发赤身女子”装璜盒子的洋烟……“单管穿罗罩纱,吃的戴的,都是人家不认得的”。吃的可谓是玉盘金樽,过一个年“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 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可见贾府的生活是何等奢华浪费。

(三)严重匮乏的资金来源

贾府是典型的“官养体制”,资金来源很少,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定期到礼部领取的“赏银”。第53回贾蓉去了一整天,才领回来。至于数量,只够“世袭穷官儿”过一次年用的,大约三四千两银子,似贾府这样的庞大消费集团,是不放在眼里的。二是十几处“庄子”的租赋,这些“庄子”是 “皇封”,也是“官养体制”的一种体现。在第53回,庄头乌进孝说宁国府有庄子八九个,荣国府的庄子虽然在数量上也是八九个,但面积却大于宁国府庄子几倍。荣国府一年的租赋总额为“二三千两银子”,宁国府的收入也就只有千把银子。这点收入,恐怕连过年的开销都不够。三是贾政的“官俸”。贾政是贾府中唯一正式做官的人,他的收入是多少,书中没有直言,只写了他还需时时从家里寻求贴补。清朝官吏,做清官没法活的,知县的月俸只有几两银子,连“中央”级官吏的月银也只有十几两、二十几两。贾政一年的“官俸”可能也就只够办一些小事吧。其他零星来源也不过数百两银子,另外加上王熙凤放高利贷所得,这几个来源加起来也不到一万两银子,与贾府的挥霍相比远远不够,难怪要亏空了。

(四)浅尝辄止的理财改革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6篇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外貌美丽、华贵、俊俏,她的神态狡黠刁钻,她的言行伶牙俐齿、机敏善变。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精明能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施政者,她高踞在荣府几百口人的总理宝座上,有着八面玲珑之威,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却又有些心狠手辣、笑里藏刀,是一位有计谋的管家奶奶。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角色形象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是贾政的侄媳妇兼内侄女。是王夫人的侄女,是贾琏的妻子,是巧姐的母亲,是贾蔷和贾蓉的远房婶子,是贾瑞的远房嫂子,是探春的`堂嫂子,是迎春的亲嫂子,是惜春的远房嫂子,是贾宝玉的舅表姊兼堂嫂,是薛宝钗的舅表姊兼堂妯娌,是林黛玉的舅表嫂子。深得贾母恩宠和王夫人赏识,成为贾家荣府的实际掌权者。《红楼梦》用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那是先写她爽朗的笑声与不受约束的语言,后才写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这样强调了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又刻画了一个笑里藏刀、及有计谋的凤姐形象,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

正册判词

王熙凤

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释】

1、冰山:比喻不可长久依傍的权势。一只雌凤:指凤姐。这幅图画比喻王熙凤所依附的豪门贵族,已处于“末世”,势若冰山,难以持久。

2、凡鸟:合而为王熙凤的“凤”字(繁体字凤为鳯,繁体字鸟为鸟)。

3、“末世”指贾府大势将尽。

4、“都知”句:可知王熙凤虽然为人刻薄,心狠手辣,但是还是很有才能的,偌大的贾府在她的管理下可谓是井井有条。

5、“一从”句:其说不一。或说贾琏对王熙凤始则听从,继则对凤姐命令,指手画脚,这在从前是不可能的。最终休了凤姐,将平儿扶正(人字和木字和在一起是个休字)。或说“休”字应作“休矣”讲,指王熙凤死去。

6、“哭向”句:其说不一。贾府没落之后,不仅仅要抄检在京城的家产,就连在南京祖籍的祖产也要没收,让谁去指认祖产呢?自然是贾府的大管家——王熙凤了。所以王熙凤在被押往金陵的时候自然是、“哭向金陵”了。“事更哀”:别人在抄捡之后,或死或罚,还有个明确的结局,但是王熙凤却还要被押往金陵去继续被审问。当然是比别人更加哀伤。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7篇

王熙凤之我见

王熙凤,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外貌美丽、华贵、俊俏,她的神态狡黠刁钻,她的言行伶牙俐齿、机敏善变。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见风使舵。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精明能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施政者,她高踞在荣府几百口人的总理宝座上,有着八面玲珑之威,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却又有些心狠手辣、笑里藏刀,是一位有计谋的管家奶奶。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读罢《红楼梦》我掩卷沉思,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雨满面,又曾不止一次因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但最让我为之心动的却是那位被世人认为刁钻泼辣、放诞无理、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她虽没有黛玉娇滴可爱,也没有宝钗温和宽厚,但我却说她的确是一个世间少有的奇女子。

而论其性格,她却是一个极“辣”的女人。我们初识其辣是在她首次出场,人未见笑先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其放诞无礼与周围人的敛声屏息,恭肃严整形成强烈反差。也难怪初到贾府的黛玉会纳罕,而贾母戏谑的称之为“凤辣子”更是恰当不过的。再有王熙凤对黛玉的盛赞:“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样的这话说得巧妙绝伦,既赞美了林黛玉,取悦了贾母,也暗中夸奖了在场的迎春、探春和惜春。这是她“辣”的体现,也是她绝佳口才的展现,所以说后来她能把说书的`唬的瞠目结舌,道:“奶奶好刚口,奶奶若做我们这行,我们也就没饭吃了!”冷子兴也说“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 也是不无道理的。 而王熙凤的一哭一笑也皆有来由,哭是因为她想到贾母见到外孙女必定会引起失女之痛,所以这哭是为贾母而哭,而当他听到贾母说到“我才好了,你到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她忙转悲为喜,情绪变化之快无人能及。而从她回话王夫人,笑答贾母等情节,更生动地显现出其善于逢迎,精于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之特性。 至于其后,则更有“毒设相思局”, “弄权铁槛寺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等,活脱脱将一个“凤辣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王熙凤之辣,却不似寻常的泼妇悍女。

她辣,却辣得脱俗,辣得让人有的不是打心眼里的厌恶,而是深深的铭记和久久的回味,就像一杯哭咖啡,苦涩中透着那种浓浓的香韵,这正是 “恨凤姐,气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然而仔细想来,却不得不说,王熙凤之“辣”,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这个深宅大院之中,贾母高高在上,无人能及;王夫人妻以夫荣,又母以子贵,地位非凡而牢固;邢夫人虽无甚地位,然终是贾母长媳,亦不可小视;李纨为贾政那个出色的长子之妻,以其贞节在贾府倍受尊重,又有子。而王熙凤呢,她有的是什么?公公不务正业,婆婆愚蠢无能,丈夫荒唐奢淫,又无子嗣;而于她自己,又不若看似贤淑端方的秦可卿般善用其色,她恪守妇道,自尊自重。要巩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只能靠自身的努力,只能凭其“辣”。 而当她不再“辣”时,她也就不再受人重视了,有的只是为尊者的误解与责难,他人的白眼与讽刺。心中万般委屈悲愤,却无处诉说,不得宣泄,更不得夫婿体谅。一个女人,一生却不得丈夫真心以待,情何以堪。其临死的凄惨之况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也许我们更应该为这个“辣女人”洒上一把同情的泪水吧。

可论其才智,她竟是一个极“能”的女人。 她有着不同于与她同时代文弱女子的独特个性,她精明能干,把一个大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也许她腹内空空,既吟不成诗,也做不得对,既不及宝钗的停机之德,更不及黛玉的咏絮之才,可她正像第二回冷子兴所云“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的确,在整个红楼梦中没有一个男人能超过王熙凤的才干及处事的魄力。王熙凤自信、刚强、作风男派,堪比男人。她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自幼假充男儿教养”。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她女儿身上铸就了男儿的性格——自信、大胆、刚毅,这是大观园中其它的裙钗也远不及的。且看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事,在宁国府理事,王熙凤又只是“挂职”,权力可不是那么好集中的。但她却理得有头有绪,针对宁国府五大“疑难杂症”(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她可是能一一对症下“药”。 首先是分班管事,职责分明;其次精细考核,不容混冒;第三赏罚严明,树立威信。于是头绪清楚,成绩立见:“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利害,自此各人兢兢业业,不敢偷安”。一个身处封建世家的女子,竟能担起持家重任,并且干起事来能得心应手,怪不得秦可卿早就给了王熙凤定论:“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也怪不得当今许多“红迷”纷纷称赞王熙凤是个卓越的领导!这样八面玲珑叱咤风云也绝非一般男子所及!所以,王熙凤----这位绝世佳人,这朵红楼奇葩, 遗世而立,撼人心魄啊!

重读《红楼梦》不觉被王熙凤深深地感动,遂成此文。

【知识扩展】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8篇

这里结合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马红老师的一节学习指导课进行说明,这节课以《林黛玉进贾府》为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展示对话学习能力”的训练。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教师指定本节课的主持人――学科助理王冉,并提前告知本节课的流程,让其组织流程链接。

上课时,教师首先播放《黛玉葬花》。之后,导入学习能力指导课:“每个人对黛玉都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我们围绕她来对话、交流与沟通;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我们充分地讨论,并通过具体问题来加以训练和巩固,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学法指导,训练体验

学科助理王冉登台主持,教师一旁观察、指导。

小组讨论学习能力的培养 王冉通过幻灯片展示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并指定第三组学科长展读,同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体会。之后,王冉说:“现在,请大家看《结构自修评价单》,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并就《结构自修评价单》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结构自修评价单》呈现以下问题:

第一,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可以从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中选择。第二,文章的题目“林黛玉进贾府”可否改为“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回姥姥家”?第三,借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课后习题第一题)第四,电视剧《红楼梦》重拍,如果你有机会参演其中角色,抛开性别限制,你会选择参演其中哪个角色,并简要陈述理由。

教师积极进行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状态和问题解决的质量。各组学科长召集小组成员,明确本组的讨论分工,将问题落实到每位成员并迅速开展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第五组讨论内容涉及一些课外知识,需要借助网络,学生向教师求助,教师马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大大地节省了讨论时间;第三组到黑板上去展写,小组其他成员继续讨论下一问题;第七组在组内讨论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采取就近原则与第六组和第八组进行了组间讨论,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合理的结论。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认识错误,提高讨论的效率。同时,教师把握时间,随时提示讨论进度,保证了展讲环节的顺利进行。

展示对话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完成讨论后,王冉组织学生进入展示对话的环节。首先,王冉通过幻灯片明确展示对话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指定第五组展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体会。教师补充完毕,接着,王冉宣布:“下面请大家按照展示‘六字诀’以及老师的要求对刚才讨论的问题进行展讲。”第二组展讲同学借助教师的网络资源,给大家分析了“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对王熙凤的评价,也介绍了王熙凤的最终结局,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人物形象。此时,教师举手示意有话要说。教师设问:“请大家找一下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异同点。”随后,大家再次进入讨论。有两组同学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观点,引发大家产生了进一步的讨论。这样,对两个人物的认识就达到了更深的层次。展示完毕,王冉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了评价。随后,邀请老师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对各组的展讲加以点评。

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教师补充点评完毕,王冉宣布:“为了巩固小组讨论学习和展示对话的操作流程,下面,大家按照小组讨论和展示对话的各项要求解决《结构自修评价单》上的其他问题。”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研讨当中,教师巡视,随时关注讨论的动态,同时帮学生提示难点问题。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王冉要求每组按顺序进行展讲。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所有问题展讲完毕,王冉和各组组长分别汇报新学习能力培养情况,总结在本节课中全班或本组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等方面的收获,同时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总结大家的表现,对下一步如何提高学习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在训练中尽快掌握参与学习的基本能力,除了精心设计训练例题及课堂组织引导外,教师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19篇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真实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世风的浇漓及人心的衰莠。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1715?一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清代伟大小说家。祖籍一说是河北丰润,一说是辽宁辽阳。清人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从他曾祖至他父亲,其家世袭江宁织造。幼年时家势贵盛,气派显赫。后来其父因事获罪,产业被抄没,家道衰落。曹氏全家从南方北迁,中年后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贫,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嗜酒健谈,性格傲岸。《红楼梦》写到80回时,因贫病交迫,加之爱子夭折,含恨而逝,使《红楼梦》成为未完稿的著作。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处理的是社会问题,但他不可能知道是社会问题,他把《红楼梦》悲剧看作是人生的'悲剧。虽然,他从自己的生活经历里敏锐地感受到那时代的窒息气氛,深刻体验到社会统治势力的罪恶,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无法认识到制造悲剧的社会根源。这样,他一方面真实地描绘了生活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贾宝玉和社会所造成的爱情婚姻悲剧,另一方面却又把这一切最后归结为人生的苦痛和无常。小说开头描写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神话、主宰人间风情月债的太虚幻境、似有若无的甄宝玉和来去无踪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给《红楼梦》悲剧蒙上一层感伤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色彩。曹雪芹的思想明显含有新的民主主义因素,但也没有能够脱离封建主义思想体系。他通过《红楼梦》形象体系所表达的思想,在当时历史阶段中是先进的。但他一面鼓吹人的“情”、“性”或“欲”,以反对统制文化思想的“理”,一面还是只能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为孔孟之学作新的解说。他一面反对专制主义,一面还只能向往于古代仁君之政。曹雪芹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苦闷,他毕竟已经感受到了新时代因素的搏击。他的孤独是伟大的孤独。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20篇

春寒料峭的上海,国光剧团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了主题为“双面魏海敏”的两台大戏:《金锁记》和《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不同于《金锁记》是为魏海敏量身打造,《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编创于上世纪80年代,由“红楼作手”陈西汀亲自操刀,1983年上海京剧院童芷苓在香港演出此剧,一炮而红,这部戏是童芷苓艺术生涯后期的代表剧目。自童芷苓之后,童小苓等荀派名家也在舞台上呈现过该剧。作为“传统”新编戏,《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经过长期的舞台打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范式,特别是童芷苓的经典演绎为后世树立了表演此剧的圭臬。魏海敏在2003年首演此剧,此次她于东艺重新搬演,在继承前辈规范和演出自我风格上都颇有可圈点之处。

首先,在舞台布景方面,国光剧团的这一版《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仍然延续了童版的话剧写实风格,突破了京剧传统的“一桌二椅”模式。不论是贾琏和尤二姐的私寓,还是王熙凤的内宅,都使用了明清风格家具,包括花瓶等装饰物,也完全是实景表现。在这种限定好的舞台环境下,戏曲表演本身的“景带在演员身上”原则被打破了,故而演员在其中的表演也不能不做出一些改变。童芷苓当年的演绎巧妙地化用了话剧的表演手法,与戏曲手眼身法步的基本功运用相结合,使这一部新编京剧仍然是“戏”而不是“剧”。魏海敏的此次演出对“童韵”的这一特点做到了完美的再现。

眼神的灵动是童芷苓表演艺术中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塑造王熙凤“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的特殊人物性格时,更是突出地表演了她眼神运用的独特之处。在演绎王熙凤的过程中,童芷苓喜欢用“斜视”的眼神,这本来是戏曲表现中眼神运用的忌讳,但在这一出戏中,这种运用方式可称为“以病为艺”,既凸显了王熙凤作为掌家少奶奶睨一切的傲慢和威严,又鲜活地刻画了她心口不一、两面三刀的做派。魏海敏将童芷苓的这一舞台表演特点充分地吸收在了自己的演出中。

王熙凤在全剧第二场首次登场亮相,前一场贾琏与尤二姐对凤姐得知他们成婚事实的惧怕心理,以及来旺听到王熙凤传他问话时的紧张情态,已经对这位主人公威严泼辣的性格做了充分的铺垫和渲染。然而,在第二场中,魏海敏扮王熙凤登场之后并没有直冲来旺开始发作,而是站定在舞台中央,先斜眼看了一眼平儿,再顺着平儿手指的方向看向来旺――这一看也不是立即怒目相视,而是先向来旺所在的方向走了两步,随着身体的移动,头和眼睛慢慢跟了过去,直至走到来旺面前时,王熙凤的眼神正好在他身上看定,再由下往上一逡巡,逼视得来旺不敢抬头,忙不迭打躬作揖――这两看,魏海敏在舞台上演出时头部几乎没有明显的动作,而是主要用眼睛的转动来完成。此处的“斜视”,一方面鲜明地交代了王熙P世家大族出身的“贵气”,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她长期掌家形成的不怒自威的气场,奠定了这个人物在本剧中的性格基调。

又比如,在王熙凤赚骗尤二姐入大观园一段表演中,王、尤二人见面坐定,按照京剧表演一般的程式,二人对桌讲话时应转身看着对方。而此时魏海敏念开头两句念白时并没有正眼看尤二姐,而是在念白的过程中用斜眼扫一下即带过。在这里,“斜视”的眼神运用意在表现王熙凤在花言巧语诱骗尤二姐时偷偷观察她是否相信自己所说的微妙心理,相当传神地刻画出了王熙凤性格中“脸上堆笑,脚下使绊子”的“双面”特征,可谓用得其所。

魏海敏演绎的王熙凤,不仅有对前辈艺术家宝贵舞台经验的继承,更有着自身在十数年舞台实践打磨中的发展和创造。鉴于王熙凤这个人物性格的泼辣和干脆,以及整体以实景为主的舞台环境,相对于童芷苓的演绎,魏海敏在搬演中减少了水袖的运用。例如,第二场王熙凤质问来旺贾琏偷娶细节的开端,王熙凤问来旺:“二爷整天整夜的不回家,你还能闲得住吗?”这一句念白的表演中,童芷苓与魏海敏都有“两指”,第一指是在念“不回家”时指向身体前方,第二指是指向来旺。童芷苓在此处的手部动作仍然不脱京剧青衣手不出袖的规范,第一指是以袖盖手一个小翻腕指外,第二指则是右手托左袖,左手于袖内对来旺做摊手;而魏海敏此处则借鉴了荀派花旦的指法,她在念“不回家”时用较快的速度起右手,手心向上指外,而念下半句的“你”时慢慢收回右手横放于胸前,继而伴随着“闲得住吗”的厉声喝问,同样用右手快速点指向来旺。另外,在第六场,魏海敏没有像童芷苓一样穿带水袖的戏衣,而是改为穿着无水袖的长袄,持手帕。这种穿戴上的改变使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与故事背景,和整体舞台环境更为契合了。同时,因为不带水袖,故而魏海敏在此处为王熙凤的表演设计了更多明显的手部动作。例如,在唱“小若把那孽种生了”一句时,魏海敏没有用青衣惯常的双手莲花指小云手指内,而是再次化用荀派花旦的指法,单手胸前绕圈、提手腕指出――这种身段指法上借鉴荀派、唱腔仍以梅风梅韵为主的表演,生动立体地刻画出了王熙凤身上贵族的华贵端严和争风吃醋的“小家子气”对立统一的“双面”性,使得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一下子活泼泼地立在舞台上了。

不过,所谓青骢俊骑,小疵难免,魏海敏对王熙凤的演绎虽然已臻化境,但是与童芷苓相比,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憾是对于念白的运用尚有待打磨。童芷苓舞台表演的一大优长即在于她的念白博采众长,以荀派的娇俏爽利为基础,融合了梅派的沉稳大气和王派对京白的改造,将剧中王熙凤的一口京片子念得抑扬顿挫,软硬气口分明。更为难得的是,在此基础上,童芷苓结合自己曾经参演电影、话剧的艺术经验,在念白时善于巧妙结合大小嗓的运用,并通过对节奏的掌握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例如,在第六场,秋桐初进家门,此时王熙凤刚刚被贾琏对尤二姐的爱重之心打击,内心充满了绝望和愤恨之情,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面对秋桐时是怀着气愤又无奈的心情,还有一丝千头万绪缠身的疲惫之感。这里王熙凤安顿秋桐的一小段念白既要一以贯之地体现出她掌家主妇的威严,又要把上述复杂的情绪都包含在其中,还要附带有一点儿对婢女出身的秋桐的轻视。而且,这一段念白是王熙凤坐在椅子上完成的,并无太多的身段动作可以与之配合,因此,对于节奏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童芷苓在此处表演堪称“神品”,最为突出的特色在于舞台化节奏与生活化节奏的融合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念白中虚词的使用方面。譬如,在王熙凤问明秋桐的身份之后,童芷苓从嗓子眼里发出了若有若无的冷笑,继而用低音一字一顿地念出“真不巧啊”,后面告诉秋桐二爷眼下没心思纳妾,“这些日子没空办你的事了”,又让秋桐“一个人住下来再说吧”。从这几句念白中可以看出,童芷苓很注意在舞台表演的话白语句中加入生活化的虚词,如“啊”、“了”、“住下来”的“来”等,并且,她在念这些词语时都恰当地运用了轻声,使得这一段舞台表演的整体效果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而魏海敏在此处的处理则去掉了上述几个语气助词,虽然于达意无碍,但是在表现王熙凤懒怠搭理秋桐的情感效果方面不能不说有所减弱了。

另外,戏曲舞台表演向来有“一棵菜”的说法,主角的光彩照人自不必说,配戏的次要角色也须得具有相当功力,方能使整台戏达到最佳演出效果。这对于《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这样的全本戏而言更为重要。遗憾的是,在这一场演出中,一些与魏海敏搭戏的对手演员似乎在表演方面还略显薄弱。特别是第六场中秋桐的扮演者,不知是出于理解剧情的差异使然,还是表演路数的不同,这一版秋桐更多地演出了“痞气”,特别是拉着平儿下场一节,更有了彩旦的味道――窃以为,不论是《红楼梦》的原著,还是陈西汀的剧本中,秋桐在到贾琏身边之前是贾赦跟前伺候的大丫鬟,如同鸳鸯之于贾母,袭人之于宝玉一样,虽然性格中有无赖庸俗的成分,但是这个人物的“泼辣”仍是平民女儿式的狡黠和自作聪明,特别是在行为做派上,必然不脱女儿气的娇媚和机灵,在表演时仍然应该恪守花旦家门,与“丑”区别开来。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论文 第21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是培育职业人才的摇篮,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口头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角色表演,激发口语表达热情

口语交际能力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面对具体的情境表达思想,发展学生的语言技巧,培养学生的文明交际素养。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参与体会,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把静止的教材内容转化为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参与表达的机会,教师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担当角色,直接参与活动,通过模仿扮演,活灵活现的表演,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再现课文情境,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小说《失街亭》的教学,教师让学生搜集“失街亭”故事的前因后果,在课堂上讲述,“诸葛亮伐魏,派马谡做前锋把守街亭重镇,马谡不听诸葛亮安排,刚愎自用,痛失街亭”“失街亭后,面对魏国大军,诸葛亮冷静应对,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挥泪删马谡,自贬三级”等情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扮演诸葛亮、马谡等角色,展现“失街亭”的场面,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神态、动作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通过活动,担当角色,既有新鲜感,又可以体验人物情感,教材静止的符号,变得那样生动可感,可学。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三国英雄耳熟能详,教师组织学生“三国英雄知多少”抢答活动,教师可以分出类别,让学生抢答,曹魏的五子良将、吴国的十二虎臣、蜀国的五虎上将等,魏、蜀、吴的文官武将纷纷出场,学生一改往日的沉闷,踊跃抢答,欢声笑语在教室内回荡,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成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舞台。

二、小组交流,展现口语表达才华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在组内交流,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例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集中描写王熙凤的段落是五六自然段,教师让学生朗读描写王熙凤外貌、动作、语言的文句,思考“王熙凤是怎样出场的”。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王熙凤的性格,王熙凤张扬跋扈、贪婪俗气、精明能干的特点无不表现在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设想故事情景,延伸故事情节,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想象,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这些大胆想象,可打破学生的思维惯性,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自由大胆表达,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小组讨论交流后,推选小组代表在班内展示小组成果,提供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学生认真思考,热烈讨论,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训练口语表达技巧

口语交流是进行社会交往的必备技能,中职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中职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烈,特别是做游戏,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参与,促进观察、表达、肢体活动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在课余时间,教师组织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从心理素质着手,让学生当众说话,从登台入手,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中讲话的胆量,克服畏惧心理,发展表达能力。国旗下演讲、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等,都是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学生走出学校,选择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事物,进行实践锻炼。例如,利用建筑工地,给工人介绍工程进度、工程概况等。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行业的机会,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展示了学生的风采。

总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口语交际具有临场性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战”中体验语言魅力,在活动中提升口语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关裕泰.职业培训概论[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