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汇总20篇)

时间:2023-12-27 08:38:08 作者:admin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财务战略矩阵;经营决策;企业绩效

一、引言

经营决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实现经营目标或解决重大问题,结合经营环境,选择、制定和实施经营活动方案的全过程[1]。财务战略作为经营决策的一部分,决定着企业的筹资、融资和分配活动的方向和规模,并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战略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这种环境下有立足之地,必须将重心放在经营决策上,只有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适合、高效和科学的财务战略才能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所以,正确认识财务战略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明确财务战略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对于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中越来越受中外学者关注。从早期关于企业财务战略和经营决策的研究来看,财务战略主要目的是创造企业价值,对企业经营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同时应该根据行业环境变化调整财务战略决策,满足市场需求[3]。通过对企业特点及其系统经营决策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系统经营决策与核心竞争力有着紧密的联系[4],它涉及企业各个经营领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绩效[5],并且根据公司财务价值理论、财务战略和盈利模式的内在逻辑,可以构建财务战略驱动的盈利模式[6]。就财务战略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我们认为财务战略可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7]。通过分析企业战略管理与经营决策的新内涵,发现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良好配合引导,可以促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8]。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于单向研究财务战略和经营决策的作用及影响,从研究方法上看,缺乏实践性。所以,本文选择大庆联谊为案例,通过深入剖析该公司2011-2015年的大量财务信息和业务资料,首先分析了公司这几年的经营现状和业绩水平,然后创新性的利用财务战略矩阵,从企业价值和资金状态角度判断大庆联谊的财务战略及其经营效果,最后检验其财务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并找出其经营业绩不佳的综合原因,从而明确企业财务战略在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明确财务战略的选择对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从实践角度为企业科学决策、良好经营发展提供更多启示。

二、财务战略矩阵模型构建

分析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选取基于经济增加值和可持续增长理论的财务战略矩阵为模型,根据企业价值和现金余缺状况研究企业财务战略选择。财务战略矩阵是一种从企业价值状况和现金状况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的财务战略分析工具。它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波士顿矩阵理论、可持续增长理论和价值创造理论为依据,将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增长巧妙结合,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评价。财务战略矩阵主要涉及可持续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投资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四项财务指标。本文选取大庆联谊2011-2015年的年报中部分数据计算以上四项指标,并通过一个矩阵将其联系起来,横轴表示经营业务产生的资金增减情况,纵轴表示企业价值增减状况。将价值状态和资金状况两个维度组合起来,把企业分成增值型现金短缺、增值型现金剩余、减值型现金剩余和减值型现金短缺四种类型,分别位于第一、二、三、四象限,根据不同象限类型的特征为企业经营发展和财务战略调整提出建议。

三、实证分析

(一)公司盈利、运营状况

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庆联谊,它是1993年12月成立的股份制地方炼油企业,公司经营规模较大,主要从事石油开采、炼制、石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变动影响,公司不断积极获取国际、国内油品市场的信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但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走低,近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截至2015年,公司经营业绩低下,营业收入元,同比上年减少;营业利润元;净利润-309,093,元,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具体相关指标如下:分析表1数据可知,大庆联谊2011-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稳步上升,资产总额规模也逐年增大,但利润总额下降了。这是因为企业急切的想要扩大规模恢复生产,采取扩张型战略,不断增加资产、资源的占有,但企业目前自身实力无法负担这种扩张,高价的成本等因素使规模成为企业的负累,赚取的利润被自己的规模清零。正如表1中数据所示,企业利润总额在2014年已为负值;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下降,到2015年时,已经为负值,这是由于成本与收入的差额不断缩小。2015年,公司营业成本已经高于营业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逐年下降,这反映了公司盈利水平的下降,生产成本增加而产品售价无法同时上调,不断增加的费用等因素使企业能力不足,无法负担生产。受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近几年整个行业不景气,油价持续走低,石油企业受行业政策和不可抗因素等影响较大,企业业绩水平直线下滑。2011-2015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增高,且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企业债务融资较多,这使融资成本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加剧。分析表1中数据走向,2014年整体业绩加速下滑,多项指标变为负值。据了解,这是由于企业2011年申报的项目到2014年正式开始投产,总投资亿元,期间公司并无其他大动作,这个失败的投资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惨状。所以,企业财务战略决策能对业绩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二)公司资金状态与

EVA经济增加值用税后净营业利润与资本成本之差来衡量。当EVA>0时,说明企业经营在创造价值;反之当E-VA<0时,表明企业经营造成了价值减损。企业销售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之差反映企业资金状态,当差值大于零时,企业出现资金短缺;反之,出现现金剩余。经济增加值和资金状况可以很好的反映企业财务战略选择情况。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大庆联谊2011-2015年年报,选取其中相关财务指标计算公司的资金状态和价值状态,如表2、表3:

(三)大庆联谊财务战略矩阵构建

财务战略矩阵可以帮助了解公司的价值创造和现金余缺情况,能反映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财务风险,帮助企业提前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根据表2和表3中计算的资金状态和企业价值,判断大庆联谊各年所处的象限构建财务战略矩阵,分析企业2011-2015年的财务战略选择情况及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表1具体分析财务战略对经营决策产生的直接影响,具体见图1: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庆联谊2011年处于第二象限,属于增值型现金剩余企业;2012-2015年移动到第四象限,属于减值型现金短缺企业。五年以来,企业价值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资金状态情况也不容乐观。2011年,大庆联谊EVA>0,说明企业当时的经营造成了价值增值,且当前业务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满足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从当年年报上也可以看出,2011年企业业绩水平较高。此时企业可以利用资金剩余进行内部投资或项目收购等经济活动,以维持和延长当前的状态,采取的战略应为加速增长型并分配现金剩余。为了加速增长,大庆联谊在2011年9月与黑龙江省龙油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黑龙江龙油石油化工气体有限公司,投资3800万元(占股76%);同年,公司申报了《15万吨/年液化气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亿元。2012年,项目正式开始开工建设,2014年正式投产。从表1可知,2012年企业销售收入急剧下降,利润为负值,到2015年企业利润持续下滑。结合图1分析,2012年企业已经处于第四象限,资金状态与价值状态都开始下滑,EVA<0,说明当前投资项目的资本回报率小于资本成本,不仅不能给股东价值带来增值,还会造成企业价值不断减值。处于此阶段的业务正在快速消耗股东的财富,并且还面临着高速增长带来的现金短缺等问题,如果继续扩大生产,会使股东财富和现金流量遭受更大蚕食。同时,受石油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企业对于市场的衰退很难挽回,这时企业应该及时停止项目投资,采取紧缩型战略,减小资产减值损失,如果继续投资扩大生产,不仅成功几率很微小,还会使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2013年,大庆联谊不但没有及时停止该项目,反而继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这就导致了企业资金的持续流失。2014年和2015年企业仍处于第四象限,利润负增长,企业价值增速下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时,企业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状况进行分析,安排资产重组及资产出售,阻止进一步的损失。利用财务战略矩阵分析大庆联谊2011—2015年的企业价值状态和资金余缺程度,发现企业财务战略决策的失误,直接导致了其经营上的惨败。

四、原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财务战略制定错误是导致经营现状的主要原因。当企业为增值型现金剩余时,说明企业当前业务能为企业价值增值,且现金流量充裕,这时可以适当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当企业为减值型现金短缺时,当前业务不能给企业增值,且现金流量不足,应及时采取紧缩型战略,降低损失,保存企业实力。同样受行业环境影响,部分石化企业能够渡过难关,而大庆联谊遭受停产危机,说明正确的战略决策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根据经营环境和自身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财务战略,预防经营风险,以保持企业业绩可持续增长,企业价值不断增值,企业资金状态健康以及战略决策的动态性和科学性。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内部上级与下级信息沟通不完善,管理者制定了错误的战略决策,导致业绩下滑严重时,内部经营者应该共同商议,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及时改变策略,把损失减至最低并理智应对经营风险。大庆联谊不但没有及时挽回,还致使损失更加严重。

(二)外部原因

石油行业为特殊行业,易受经营环境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严重下跌,进一步影响到国内石油企业,石油价格下降,导致存货跌价,造成资产减值。同时,油价下跌导致国际石油格局发生变化。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石油消费呈持续低速增长态势,国内产能不能满足需求,大量原油依靠进口,并且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大环境不好等种种行业原因,导致石油企业经营不善,销售增长率下降,企业整体业绩水平降低以及企业价值减值。

五、结论

财务战略制定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利用大庆联谊2011-2015年财务数据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及业绩水平,构建财务战略矩阵分析企业财务战略决策正确性及其对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企业经营不善的综合原因。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企业在应该选取收缩型战略时选取了扩张型战略,正是财务战略选择错误导致了经营决策的失误。研究分析表明:财务战略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业绩水平,财务战略对企业经营决策正确性具有直接影响。该项研究结果不仅使企业了解到财务战略在实际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还能促进企业合理分析经营状况以及及时预测经营风险,为企业实际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借鉴。

由于本文采取单个案例进行研究,所以具有一定局限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希望采用更多案例或大样本进行检验。另外,还有哪些重要因素会对企业绩效及企业价值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与企业战略决策又有怎样的联系,这将会是今后企业财务管理研究方向之一。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2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5202

两百多年来的黑色工业文明,使得全球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匮乏危机,人类未来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外部性,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我国已经陆续颁布和修订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在内的几十项环保法规,明确了企业在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法律责任;同时,我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制度,运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自觉降低生产经营的环境外部性。在不断强化的环境规制约束下,环境战略选择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研究环境战略选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最佳环境战略问题,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化该研究提供借鉴。

1 环境规制下的企业环境战略选择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各国环境规制的演变历程来看,早期的环境规制以“命令和控制”为特点,行政当局对企业必须遵守的环保标准以及必须采用的技术标准(包括减污技术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Gamero,2009),污染者必须机械地遵守规章制度,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单纯的命令和控制型环境规制限制了企业的决策权,不利于企业环境战略的形成。目前,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是环境规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借助市场信号引导企业排污行为,赋予污染者以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排污者可通过自主开发新技术等方式实现减排成本的最小化。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实施环境战略的重要性逐步得到了认可。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污染者的能动作用,政府部分通过实施自愿性环境规划项目,吸引部分企业自愿参与,丰富了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内容。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政府环境规制的加强,企业环境战略的选择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学者们根据企业对环境规制的反应方式和程度,对环境战略进行分类。Roome(1992)把环境战略分类为非顺从型、顺从型和积极型三种类型。Tien hua Wu(2012)则将其分为抵抗型、反应型、积极型、可持续或生态战略四种类型。巩天雷等(2006)则指出,企业环境战略选择包括抵抗型、反应型、积极型、主动型和生态型五种类型。虽然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分类方法不同,但总起来看,无外乎积极型和消极型两大类(Elena Fraj,2014)。

环境战略是企业根据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为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全局性、长远性总体谋划。除环境规制外,影响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因素还包括市场驱动、利益相关者压力和企业自身因素等(Bansa和Roth,2000)。Garés-Ayerbe和Rivera-Torres(2008)根据企业对环境管理的压力来源将企业的环境战略分为被动反应型、关注环境规制反应型、关注利益相关者反应型、全面环境质量反应型等。赵领娣、巩天雷(2003)指出,影响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市场因素包括消费者压力、股东压力、公众压力和环保技术应用,企业内部因素包括核心能力、绿色技术、企业文化和企业组织等。

相比较之下,中小企业由于环境意识较差、技术创新的能力较低,缺乏对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公关的能力等,对环境战略的重视程度不够(胡浩,2007)。李胜、徐海艳和戴岱(2008)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探讨了中小企业环境战略的驱动因素,提出了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四种环境战略,即可持续发展环境战略、主动的环境战略、遵循的环境战略和调整的环境战略。

2 环境战略选择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正确处理环境问题带来的机会和风险,采取合适的环境战略来培养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政府加强环境规制的背景下,企业环境战略选择必然会对企业的经验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以Palmer(1995)等为代表的传统学派认为,环境管制会增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绩效。而依照波特假说(1995),环境规制在给企业带来直接费用的同时,也会激发企业创新活动,从而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抵消规制成本,并导致企业竞争力的提高。Porter和Van Der Linde(1995)在研究中指出,企业实施积极的环境战略促进企业创新、技术改进并使其得到社会认可,吸引消费者,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由此,企业能够通过积极的环境战略,来抵御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并通过获取竞争优势来实现经营绩效的持续改进。

学者们大多赞同波特假说,认为企业采取积极的环境战略会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实施积极的环境战略必然会跟随环境技术的改进、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及相关生产流程创新等,这些行为能够帮助企业从成本角度相对于竞争者获得优势。另一方面,企业采纳积极的环境战略,能够向市场传递环境友好的信号,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利益相关者眼中的社会形象,吸引投资,并通过绿色产品创新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Hillman和Hitt(1999)认为,企业实施积极的环境战略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Hart和Milstein(2003)在研究中指出,采取积极的环境战略将导致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通过内部生产运营效率的提高以及满足外部合规性要求等方式,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对于环境战略选择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企业战略绩效相对财务绩效而言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采取环境战略选择后,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在财务指标上体现出来,因此环境战略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短期影响并不明显。

另有部分学者认为,适合于企业的环境战略才是最佳环境战略,才能最大化地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Martinez(2014)指出,复杂的环境投资会对采纳积极环境战略的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对自身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采取适合的环境战略,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3 环境战略选择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理论上,企业采取积极的环境战略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在环境规制等复杂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企业采取积极的环境战略,是否可以真正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国内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积极的环境战略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了正面影响,二是企业环境战略选择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并不明显。

积极的环境战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波特假说在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从而证明企业的创新活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还有助于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Clarkson(2011)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采取积极的环境战略,对其经营绩效、现金流以及研发增长和托宾Q指数都产生正面影响。卞雅莉(2013)通过化工行业238个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研究,发现环境创新战略的采纳与企业经济绩效显著正相关。葛建华(2013)通过二维坐标系和案例来展示企业面对环境规制的环境经营战略选择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出积极的环境经营绩效战略有利于提升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结论。

创新是积极的环境战略的重要体现,关于环境或绿色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大多是支持波特假说的,这从一定层面上验证了环境战略选择与经营绩效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Ilker Murat Ar(2012)对土耳其140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产品创新对企业业绩和企业竞争力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与此相类似。陈劲等(2002)对我国企业的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程发新、王薇和赵艳萍(2013)基于“环境-战略-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了政府法规、制造战略及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江苏省135家中小企业为调查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战略的选择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品技术创新的制造战略,使其在价格、产品差别等方面与大企业抗衡,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采取积极的环境战略必然会导致较高水平的环境绩效,学者们对于环境绩效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也从一定侧面验证了积极的环境战略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所具有的价值。Enrique Claver和Maria(2007)、Clarkson(2011)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环境战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而环境绩效的提升有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改进。国内学者程巧莲和田也壮(2012)研究了我国制造企业环境战略、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发现我国制造企业对环境战略的重视程度与企业获得的环境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环境绩效也与经济绩效呈正相关,竞争强度等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环境战略选择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不明显

另有研究表明,积极环境战略的采纳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一方面,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企业战略绩效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环境战略选择与企业短期经营绩效的关系并不明显。

1995年,Palmer等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指出,企业采取积极的环境战略能够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技术水平,并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节约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在改进生产的过程中做到最好的效率,企业在防治污染方面的投资,并不一定都能够提升经济绩效。Christmann(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环境管理中能够取得最佳成效,却并不一定都会得到成本优势,成本节约是借助于技术创新等辅助性活动来实现的,这一结果对企业实施环境管理能降低成本提出了质疑。Magness(2006)在对企业战略、经济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发现,处于公众视野中的企业会迫于公众压力公布更多的信息,但并没有证据证明企业所披露的环境绩效与企业的经济绩效间有直接关系。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3篇

【关键词】 资本运营;公司治理;协同效应;绩效评价

企业战略重组是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能力的变化,通过制定和实施业务重组、组织重组及财务重组等一系列战略和政策,实现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重新配置和更新,以实现战略变革或战略转型,使组织与环境获得动态最佳匹配,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系统化的、动态的战略行为。战略重组按内容可划分为业务重组、财务重组和组织结构重组。

综观现有的企业战略重组理论,多是从经济学、法学或管理层面进行研究,如核心竞争力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边界理论等等。而从财务角度进行研究的却很少,且已有的文献只是从财务角度的某个方面研究单个企业或者单个行业的某一种重组行为,系统的研究体系还没有形成。因此,本文尝试从财务视角研究企业战略重组,以期能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战略重组理论。

一、企业战略重组的手段――资本运营

企业要进行战略重组,必须进行资本运营活动。所谓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企业战略重组按资本运作方式可以分为:(1)扩张型资本运营,如并购、收购资产或股份、合资或联营等;(2)调整型资本运营,如股权置换、资产置换和资产剥离等;(3)产权转移型资本运营,如股权转让、股权无偿划拨、股份回购和股权托管等。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主要的特点是产权主体或其授权方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对具有运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性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保值和增值。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经营,资本运营对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经济、调整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治理结构、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要想获得高速和长远发展,必须走资本运营之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优的战略性飞跃。当前,以资本运营为手段,实现企业的战略重组不仅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能力的现实要求。

二、企业战略重组的目标――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是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后产生的委托问题,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自公司治理这一概念首次被英国经济学家在其所著的《公司治理》一书中提出后,各国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定义了公司治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组织结构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涉及股东、董事、高层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一般来说,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Karpoff and Rice(_),Karpoff and Malatesta.(_)分别对公司采用特殊的组织结构反收购以及并购行为的法律约束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那些采取反收购措施的公司的治理结构较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运营可以促使公司改善治理结构。Karpoff and Rice(_)以13个按照美国1971年法规建立起来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这些公司有着不同一般的组织限制,股票不能交易,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免除了被收购的危险。研究发现这些公司的业绩差,公司政策有争议,董事和经理更换频繁。这些事实都说明,资本运营作为一种外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地制约经理行为,改善公司治理。

秦军(2004)研究显示:资本运营有效地改善了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现象,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对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大有益处,并且通过数据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状况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有必要通过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活动,促使上市公司股权合理化,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三、企业战略重组的效果――协同效应

一般认为,协同效应是指通过重组实现双方企业资源、业务之间的共享和互补,达到重组后企业整体的价值大于重组前各自独立经营时价值的简单相加的效果,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三个方面。而所谓财务协同效应是指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在财务方面产生的种种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不是由于经营活动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它包括由于税法、会计处理规则及证券交易带来的内在规定作用所产生的货币效应,还包括由于企业资金运转的内部化、对外投资的内部化等作用所带来的财务运作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财务协同效应最终是在重组企业整合中得到的。企业进行战略重组,需要通过资本运营,调整企业的股权结构,改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获取财务协同效应,从而建立起能支持企业不断发展的财务能力,进而使企业保持长期良好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财务协同效应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使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重组后企业扩大了规模,或是优化了资源,相应地降低了破产的风险,提高了偿债能力,容易成为股市中的热门企业,使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整体改观,这些都将有助于企业筹集资本成本的较低。

二是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当企业存在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或自有现金流量不足时,都可能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困难,而通过战略重组,可以有效合理地配置现金流量,优化内部资金的时间分布,以投向具有良好回报的项目,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收益。

三是获得预期效应,推动股东财富最大化,提高企业价值。预期效应是指由于重组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企业发生重组时,被认为向人们传达了该企业的价值将会改变和该企业的管理层将采取更有效率的管理活动的信息。因此,当重组消息传出,必然引起企业股票价格的巨大波动。如果企业重组的是那些市盈率较低,但每股收益又较高的被市场低估的资产和业务,可以使企业的每股收益不断上升,股价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从而推动股东财富最大化,提高企业价值。

重组整合后财务协同效应可以通过具体的财务指标反映。林颖(2005)研究认为财务能力的改善可以反映在融资能力、投资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中,比率趋势分析的结果可以说明财务协同效应取得与否。吴芹(2003)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分析反映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在重组前后时期的变动,来反映协同效应的实现与否。为此,本文在评价重组的效果以及重组整合后的协同效应时,通过对企业战略重组的绩效评价来反映。

四、企业战略重组的结果――重组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原理,选用恰当全面的指标体系,依据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性评价。战略重组完成之后,重组的效果如何,能不能在重组整合后产生协同效应,这些都是企业在战略重组之后要考虑的问题。较好的途径是选取一种好的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对企业战略重组的绩效予以评价,以期为企业的后续决策提供指导。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指标体系必须能对企业重组绩效作全面综合的评价。本文根据企业所披露的年报信息,依据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内容,从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2个财务指标作为企业重组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及计算过程见表1。

(二) 评价方法

由于企业战略重组涉及多指标的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评价方法从整体上反映被评价事物的整体情况,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法等,评价过程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不足,即评价指标信息重叠或某些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使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为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企业战略重组绩效。

因子分析法来评价战略重组绩效的基本思想是:在收集和整理现有重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较少的主因子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避免评价指标存在相关性而造成的信息重叠问题,根据主因子和综合因子得分情况,判断企业战略重组绩效变化问题。

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如下:

设有k个观测变量x1,x2,…,xk,将这些变量进行标准化,使得标准化后的变量的均值为0,方差为1。记原公共因子变量为f1,f2,…,fm,经标准化后的公共因子为F1,F2,…,Fm,(m

因子分析模型为:

x1=a11F1+a12F2+…+a1mFm+ε1

x2=a21F1+a22F2+…+a2mFm+ε2

xk=ak1F1+ak2F2+…+akmFm+εk

其具体步骤如下。

1.逆指标的同向化

在本文所选取的指标中,包含一些逆指标,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本文采用倒数化对逆指标进行同向处理,即xj=1/xi。

2.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对变量进行比较,并消除由于观测量纲的差异及数量级所造成的影响,将样本观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其处理方法如下:

3.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

通过相关系数矩阵R可以发现各测评指标间的相关情况,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筛选测评指标。

4.确定m个公共因子

解特征方程R-λE =0,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值λi,若λ1≥λ2≥∧≥λm≥0,则根据方差累计贡献率(一般取值在85%以上)确定因子个数m。

5.求m个公共因子的载荷矩阵A

计算特征向量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A;并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A进行旋转,一般采用方差极大(VARIMAX)旋转,得到旋转后的主因子解B。

6.计算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因子得分

【参考文献】

[1] 崔世娟,孙利,蓝海林.企业战略重组理论综述[J].江苏商论,2008(10):110-111.

[2] 秦军.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效应及途径[D].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2):2-23.

[3] 王红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J].河北企业,2009(01):8-10.

[4] 肖培耻.并购协同效应的分类及作用机理[J].经营管理,2007(31):143-144.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应对策略;环境与趋势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经济结构和管理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使我国的财务管理同国际接轨,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还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财务事业的拓展,也为财务实践和理论提供了发展余地,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变革时代,加入WTO,跨国经营趋势又在客观上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财务是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种经济管理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也在不断扩展。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影响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经营、销售和企业的人事任免等,因此,可以说,抓住财务管理,就抓住了企业的主线。

一、新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电子商务等对国内企业旧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方式的冲击,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完全适应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在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实务方面捉襟见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工业经济、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的基础上,而目前全球正大步跨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逐步上升,有的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有形资产的价值。(2)当代财务管理的手段落后,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势在必行。(3)当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范围狭窄,仅限于财务风险,而对于风险投资的管理极少论及。(4)现行财务制度呆板,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等、不相容等等。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分析

任何企业的财务活动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这些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受环境影响和制约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即理财环境是指对财务活动及其管理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各种条件或因素。在这些条件或因素中,一部分是属于企业内部的、可控制的,主要包括内部的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及人员素质、会计信息系统等;一部分是属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更多的只能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这部分主要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税收环境、宏观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

1.经济全球化浪潮

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与各国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扩大,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特征:一是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己经形成的时间上相互连续、价格上联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随着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量迅猛增长。二是跨国公司己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将涉及更多领域,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又将使生产、营销、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

2.知识经济的兴起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并对“知识经济”下了明确的定义,即“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这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又称为“新经济”,认为美国近十多年的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新经济”,而“新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建立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那么,对于知识资本如何进行确认、计量和管理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3.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是由美国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的,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者结合的成果。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网络财务的最显著特点是实时报告,可以进行在线管理。网络财务的前景是诱人的,但它引起的安全问题同样让人担心。

4.企业重构

企业重构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兴起以来,愈演愈烈,现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从它的外在形式和历史演进看,它分为3种形式,同时也是3个阶段:(1)80年代的公司内部重构,即压缩管理层次,使管理更灵活机动,剥离公司非核心业务,增强公司核心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公司的全球竞争能力。(2)90年代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这次公司购并浪潮与20世纪前几次购并浪潮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是跨国购并呈上升趋势;二是购并集中在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3)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虚拟企业。有人认为虚拟企业就是网络公司,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网络公司仅仅是虚拟企业的一种。所谓虚拟企业,按照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的解释:“虚拟企业是这样一种网络组织:由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突破传统的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如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等,而通过网络,应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分散的互利的合作,一旦合作的目的达到,这种合作关系便宣告解除。因此,这是一种暂时的、空间跨度很大的合作形式。

三、新环境下应对企业财务管理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研究未来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对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也同样是为了进一步改进与创新当前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财务管理实务。我国理论界对于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①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附属于会计理论研究,财务管理实务仍处于一种无序状态;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缺乏;③我们目前企业组织结构正处于大变革阶段,缺少比较成熟规范的企业改制、公司改组、兼并与收购、跨国经营等财务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从无序走向有序,财务管理也越来越受重视,企业管理也将由原来的“生产导向型”或“市场导向型”为中心,转移到以“财务管理导向型”为中心。因此,对于如何发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①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财务管理研究队伍,倡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②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加快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③理论界与实务界合作,开展企业财务管理调查研究工作,进行案例研究,共同促进财务管理发展;④进行科研攻关,加强对企业改制、公司改组、兼并与收购、跨国经营等财务管理专题研究。

2.新形势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合理配置企业集团资产,发挥集团优势,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企业集团公司对集团内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可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和“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三种。

第一,“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采用本模式的企业集团,财权绝大部分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集权式的特点: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少部分的财务决策权,其人财物及供产销统一由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资本筹集、投资、资产重组、贷款、利润分配、费用开支、工资及奖金分配、财务人员任免等重大财务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

第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采用本模式的企业集团,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以间接管理为主。分权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财权上,子公司在资本融入、投出和运用,财务收支费用开支,财务人员选聘和解聘,职工工资福利及奖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决策权,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做出更大的财务决策;在管理上,母公司不采用指令性计划方式来干预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以间接管理为主;在业务上,鼓励子公司积极参与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在利益上,母公司往往把利益倾向于子公司,以增强其实力。

第三,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是没有的,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模式是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是一种集资金筹集、运用、回收与分配于一体,参与市场竞争,自下而上的多层决策的集权模式。此模式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是很多企业集团追求的相对理想模式。

参考文献:

[1]陈蔚.成功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5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份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存款已达402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而同时期我国GDP的增长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的现金资产不断上升,且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率。同时表明,大部分企业将现金资产都存入了银行,反映出投资渠道的单一。企业存款中,又有相当大部分(约60%以上)是属于企业集团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在银行获取较低的收益,无论从资源配置还是企业资产保值增殖的角度,都是低效率和不利的。因此,对于企业集团来说,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资产经营,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 企业集团进行资产经营的必要性

1、 进行资产经营是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集团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现金资产,这部分资产能否合理运用,实现保值增值,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金资产是企业的活血,是保障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仅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由于我国的利率尚未市场化,银行利率难于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迅速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因此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同时,银行存款的收益率较低,不能满足企业集团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资产结构多元化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许多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例如能源、电力和钢铁)甚至衰退期(例如煤炭行业),表现为技术落后、市场趋于饱和,追加投入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因此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先前的积累如何进一步保值增值的问题,二是所处的行业本身生命周期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资产结构多元化,进行资产的有效组合,是企业集团实现存量资产保值增值、抵御市场风险和实现部分甚至全面转型进入新兴行业的必要手段。

3、 产融结合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因此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资本的相互转化和融合,是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交叉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集团的一部分资产进入金融业,成为金融资本的一部分,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这种趋势也为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

二、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和宗旨。

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具有数量巨大、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资产经营策略必然的原则之一是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之上,获取稳定的收益,而不追求过高的超额收益,因为那样必然是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的。同时,投资立足于长线,对流动性要求不高。

综合起来,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是:长线投资、确保安全、稳健为本、力争收益,从而达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手段分析及策略建议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手段,实际上就是企业集团合理运用闲置资金进行各种投资的方式和渠道。下面分为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和间接投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股权投资

1、 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

金融行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具有发展前景好,收益较高的特点。从我国目前的现状考虑,对于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比较困难,而且收益较低,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中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仅6%,即使按照80%的分红率计算,按每股净资产进行股权投资的收益率也只有。因此,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是切实可行的手段。

投资参股证券公司。近两年来,许多大企业集团抓住国内券商增资扩股的契机,纷纷投资参股成为券商的大股东。例如深圳机场参股国信证券(20%股权),投资额为54480万元,七个月即获得了5293万元的收益(数据来自深圳机场1999年年报),年回报率约为;青百控股青海证券,初期投资额为万元,1999年实现利润1100万元,收益率为22%;申能股份1999年8月投资万元入股海通证券,年终获得万元的股利,年收益率为36%。

参股证券公司的优点是:(1)证券业是新兴行业,成长性好,收益较高。(2)不直接面对证券市场,由于中间有券商作为隔离带,风险大部分被券商所分担,主要风险是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

参股证券公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证券公司的选择问题。由于主要的投资风险是券商经营风险,因此券商的素质成为选择的重要依据。选择标准包括管理水平高低,财务状况优劣、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与否等方面,尤其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股权投资受证券市场风险影响的程度。一般来说,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的证券公司,将致力于使证券市场对公司股东投资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其二,控制权的问题。由于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必须对投资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有必要获得一定得公司控制权,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参与。参股的股权比例应该以大于20%为宜,因为根据有关规定,这是股东拥有公司财务审计权的最低股份比例。深圳机场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对国信证券投资的,占有20%的股份。

保险公司。保险业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但是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是因为投资工具较少,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管制较多,造成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

由于目前存款利息和国债利率较低,而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的利率相对较高,仅靠利差收入来维持,收益十分有限,造成保险公司经营面临相当大的困难。长远来看,国家将逐渐放松管制,保险公司资金的投资渠道将越来越宽,尤其是可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比例逐渐提高,使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目前介入的力度不宜过大。

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也是一种可行的投资手段。尽管19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只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才能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放宽了条件,国有企业也可以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

按照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状况,一个管理20亿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8000万元之间,按照管理费收入(无风险收益)计算,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将超过10%,如果旗下基金的收益较高,还将获得丰厚的佣金收入,同时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可预期的管理费收入还将增加,

因此,以发起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投资,可以在保证基本收益率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收益。

不足之处在于容量较小,即发起基金管理公司所需资金量较小,很难满足企业集团投资需求,目前资本规模最大的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才亿元人民币。因此,对于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来说,这种方式在投资组合中只能占很小的比例,其风险/收益特性对于整体来说影响不显著。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扩张,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资本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扩大对初期股权投资的需求,因此,发起基金管理公司仍不失为一种具有投资潜力的的方式。

2、 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指投资于公路桥梁建设等公用事业项目。这种行业属于通常所说的“防守型行业”,具有明显的优点,即收益稳定,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小。缺点是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意味着收益实现的时间较长和资产流动性较差。如果需要资产变现,则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尽管企业集团资产经营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不高,但由于市场变化速度太快,难免会遇到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改变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组合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保证这种灵活性,就需要一定的流动性。

以投资于公路为例,上市公司湖南高速(0900),主要的收入来自于高速公路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当年湖南省以及全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车流量较往年没有明显增长,但湖南高速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收益。重庆路桥(600106)也是从事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收入来自路桥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地域的选择。进行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选择目前不太发达但是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同时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相当重要的。选择不太发达的地区是因为地价等成本较低,初期投入相对发达地区少,意味着未来潜在收益率提高。

其二、项目的选择。尽管公用事业整体上具有收益稳定的特点,但稳定也有高低之分。通常建设期长的项目收益较高,因为项目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风险相对较大,因而收益中必然有一部分是风险补偿。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中,有必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必须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

其三、控制投资数量。由于公用事业投资所需资金量巨大,投入产出周期长,时流动性较差,因此这种投资在整个资产经营策略中的比例不宜过高。如果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数量较小,则应投资于流动性更强的项目。

3、 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行业,投资方向主要是处于初创期或进入成长期的新兴企业,具有风险大、潜在收益高的特点。国内的风险投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随着国内二板市场的推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将逐渐完善,而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从外部条件,投资客体的角度来看,目前在国内进行风险投资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企业集团资金数量大,能够满足风险投资进行项目群投资组合操作的资金需求。

企业集团从事风险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直接进行投资和通过发起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进行风险投资。由于在风险投资的实际操作中,投资项目的发掘,培养和风险/收益评估要求很高的专业水平;在新兴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其经营管理,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高;风险投资的退出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操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团进行风险投资,以上述的第二种方式为宜。同时考虑到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性和前述资产经营的原则,风险投资在整个的投资额中应占较小比例,不宜超过5%。

(二)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的最突出特点是流动性强,适合于投资组合的调整,目前主要的投资品种有国债、股票、基金券。

1、 国债。风险小,收益稳定,最近发行的三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由于其风险/收益特性十分明显,在此不作详细分析。

2、 股票。目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股票投资管制已经放松,国有企业既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一级市场的配售,也可以参与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从目前的状况看,在一级市场对业务相关性较强的新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优先认购是风险较低而收益较高的方式。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每年通过这种方式投资的收益率均在10%以上,占其总体收益的比例达25%――50%。因此企业集团采取这种投资方式比较理想。

另外,企业集团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资,企业集团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优点是可以自主进行风险控制,决定投资策略和投资品种,决策比较迅速,但缺点是企业集团内部缺乏股票二级市场操作的经验和人才,专业化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因此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委托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在下面将有分析。

3、 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券的投资从目前看也是比较理想的投资方式,从我国证券市场新基金两年来的实践看,大部分都给基金持有人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三)资产委托管理。

这种方式优点是委托代理机构进行操作,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专业化程度高,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并有效地管理风险。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并不仅仅限于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还可以其他方式――例如风险投资等的操作来实现收益。采取这种方式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受托人即代理机构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以往证券业务自营的业绩。这一点反映了代理机构操作大资金的能力和盈利水平,是决定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因素。

其二,操作风格。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反映在操作风格上就表现为积极型和稳健型。企业集团处于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应该选择风格稳健的代理机构。

其三,风险管理水平。代理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高低和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金的安全性。

(四)策略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于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1、 根据安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并兼顾一定的流动性的原则,建议将投资分为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和流动性较差的股权投资两部分,各占50%左右。

2、 在股权投资中,对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可占30%――40%,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相对较强(资产质量好,易于转让),但风险较大。产业投资中,公用事业投资可占50%――60%,风险投资占10%左右(总量的5%)

3、 在证券投资中,建议将50%左右的资产投资于基金,30%以上投资于国债,20%以下投资于股票(因为风险较高,如果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可适当提高比例。)

以上是通过对目前的市场状况的定性分析确定的一个比例,有必要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作出调整,但是调整的频率不宜过于频繁,否则必然增加交易成本或造成流动性损失,较大调整(幅度以投资比例的5%为界限)的时间间隔以一年为宜,平时只适合进行微调。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6篇

在现代社会中,资金是所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依靠自有资金,而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资金的需求。负责经营已是广大企业所接受的一种融资方式,它是一种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

1负债经营的优势

负债经营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它不仅能及时、快速地满足企业对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要求,还为企业提供了其他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负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在资本总额、息税前盈余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高,预期的每股收益也越高。

(2)负债的利息具有“抵税”作用。在会计处理中,负债的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这就使得企业的成本费用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税负。

(3)在利率、汇率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具有举债效应。因为债务到期时,企业是以帐面价值为准归还,一般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所以,当利率、汇率上升越高,企业因此而得到的潜在利益越大。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负债经营能够获得额外收益,西方的商界大亨也无不举债经营,向资金市场融资。1988年,对于报业王国麦道克来说是丰收的一年,麦道克通过施展铁腕,一举集资20多亿美元,把美国极有影响的一座电视网买下。至此,麦道克已背负24亿美元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债务越滚越大,事业也越滚越大。在企业资金利润率高于负债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负债不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只要企业运行良好,赢利能力强,负债再高也可以良好运作。在1990年西方经济衰退以前,麦道克凭借各银行的支持,良好的信誉,超人的胆识,独特的经营,最终建立了年收入达60亿美元的报业王国。它控制了澳大利亚70%的新闻业,45%的英国报业,还把美国的一部分电视网络置于他的名下。

但有谁可以把握市场的瞬息万变呢?一旦企业负债过大,债主过多,对付起来也实属不易,一发牵动全身,投资风险特高。哪怕是碰到企业财务管理上的失误,或是一种始料未及的灾难,就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此时,企业负债越高,到期还款付息的压力也越大。用他人的资金为自己赚钱当然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但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将影响你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商业信用、再融资能力,甚者将直接导致企业的倒闭。

事实证明,当麦道克的流动资金不足以偿还到期的区区1000万元美元贷款时,各家银行、金融公司也因为种种原因不再贷款给他,麦道克走到了生死攸关的边缘。虽然,我们不能说这是其根本原因,但它直接导致了结果的产生,只要美国匹兹堡的这家小银行把麦道克不能到期偿还其1000万美元的事闹到法庭,他就失去了商业上的信誉。不管你的报表上有多少利润,你规划的前景有多么美好,接下去就会有145家银行都会索还贷款。就是具有最佳支付能力的企业也受不了债权人联手要钱。这样一来,麦道克只有变卖资产以偿还债务,真的走到了事业的尽头。

2负债经营的风险与防范

导致企业负债经营失败的首要原因是缺乏稳健意识,行为过于冒险

负债经营是一种风险很大的经营方式,负债经营的企业家都有很强的冒险意识。所以负债经营特别需要能够有效防范财务危机的措施。可是很多企业没有,或自认为本企业进行了信用管理,但由于缺乏流动资金和资金储备,信用管理的作用大打折扣,完全不足以防范风险。企业不能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忽视风险的存在,过度的负债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并直接危及到企业的生存,所以企业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以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防范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策略是保障企业销售增长率及赢利能力

当一个企业的销售收入呈稳定增长趋势时,未来现金流量也会随之增长,对于成长型的企业来说,为了维持业务的高速增长而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其偿债资金来源还是有保障的。而对于盲目对外投资者,一旦投资失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往往是致命的一击。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项目的无风险管理,即项目启动时不该有突出风险,项目启动后要时刻关注市场及技术等关键要素的变化,保证项目按时投产、足量生产。在进行现金流量估算时,充分考虑投资项目未来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建立必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及时调整,最大限度控制风险。此外,企业还要合理安排资金,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支付日,考虑到企业用款高峰和低谷,以避免企业使用资金不当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麦道克的此次财务危机源于它的支付能力太差,债务遍地开花,从美国、英国、瑞士到印度、香港,能借到钱的地方他都去,债主高达146家,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而企业的流动资金甚少,连1000万美元的调头资金都没有。所以,当银行通知他必须到期以现金偿还债务时,竟然一筹莫展。可见,适宜的资产负债率及保持一定的流动资金偿债能力对企业来说是多么重要。

化解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策略是积极筹措资金偿还债务,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企业应当有相当的优良资产可供重组,一旦投资项目失败或出现其他麻烦,可通过重组资产偿还债务;或者有良好的信用,可再融资。负债经营的关键不是能否筹集到资金,而在于是否有强大的再融资能力,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一定量的资金加快循环速度,实际上就实现了资金的增量。所以,我们应当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努力提高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效益,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减缓负债经营所带来的压力。

麦道克此次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应当归功于花旗银行的一位女经理。在对麦道克旗下100多家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后,她对麦道克的雄才大略,对他发展事业的企业家精神由衷佩服,提出由花旗银行牵头,所有贷款银行都必须待在原地不动,谁也不许退出贷款团,以免一家银行退出,采取收回贷款的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匹兹堡那家小银行,由花旗银行出面,对它施加压力和影响,要它到期续贷,不得收回贷款。从而挽救了麦道克。表面上,麦道克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位伯乐。但如果麦道克没有好的发展前景,没有好的赢利能力,没有好的信誉,谁也帮不了它。即使女经理提出了这个方案,那也要得到其他145家银行的同意。如果其中有一家不接受这项约束,麦道克还是难逃厄运。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7篇

企业税务管理风险与控制分析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企业的交易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存在诸多潜在风险。相应地,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也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税务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税务问题已成为企业风险的制造者,稍有不慎,企业就会产生涉税纠纷,使企业利润遭受损失,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及相关应对措施,望各企业单位能重视税务管理,积极防范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税务风险;税务管理;相关措施

一、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

因税务造成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涉税行为未能正确遵守国家税收法规规定而给企业带来利益损失。在企业经营中税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具体表现为:政府机关检查、稽查时发现企业漏税、逃税等,或是引起补税、罚款等,更有甚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内因造成的税务风险。这部分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原因而造成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纳税意识淡薄,部分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或者对税务筹划认识不足,认为筹划的目的是少纳税、不纳税,导致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进行非法经营、投资活动,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这类事项活动风险较高。

(2)企业办税人员素质不高,由于企业内部办税人员对国家相关税法法规的认识不明,不能及时依据税法变动做出调整,使得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未能完全按照相关税法的要求操作,引起了企业事实上的偷税、漏税行为,给企业运营带来了隐形风险。

(3)企业税收筹划不当,企业税收筹划是合法的节税筹划活动,是纳税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以降低税负为目的,对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筹划安排,选择有利于节税的生产经营方案。企业是可以通过合法的税务筹划来进行节税的,但由于部分企业税收筹划计划的不规范,不仅没能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反而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致使企业内部经济混乱,最终加大了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经常忽视筹划的机会成本,招致税负抑减效应过度,最终得不偿失。部分企业对筹划目的认识不清,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造成企业持续亏损。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终只会导致企业整体利益受损,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受阻。

(4)错误运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会依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发展目标,颁布不同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做出调整,依据国家新政策的要求提交相关数据材料,在具备一定条件和资格的条件下,享受国家税收优惠。若企业不能及时调整,故步自封,不能在政策实行时效内正确行使权利,就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例如某企业错将非科研研究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薪酬当作科研研究费加计扣除政策的部分,最终被税务机关查处罚款。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国家政策内容,熟知操作程序,以免错误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5)企业兼并、合并和收购活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兼并重组时,往往只重视被兼并方的资产负债情况,而忽略了被兼并方的税务核查。而被兼并方如果存在潜在的税务纠纷或是严重涉税违法事项,那么在兼并结束之后,这些隐患将由兼并企业承担,这会给兼并企业带来极大的税务风险。

(6)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个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必须依靠企业内部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现行国内仍有众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残缺不整,缺少全面系统的税务管理体制,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许多税务风险问题无法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这直接拖慢了企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2.外因造成的税务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来袭,企业的交易行为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外部风险种类越来越多,潜藏风险愈来愈大。由外因所造成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市场经济变动引起的税务风险,经济全球化从潮流的冲击引起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荡,在不稳定的经济大环境下,国内各种涉税事项多而杂,且变动频繁,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日益上升。

(2)税法体系不完善,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在市场经济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税法体系仍处于完善阶段。因此而出现了税法法律法规变动频繁,若企业不能及时依法变动,则很可能导致企业违规操作、违法涉税现象的出现。税法体系的不完善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税收风险。

(3)税务监督检查机关执法不规范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税法体系的不完善,税法法规的频繁变动,部分执法机关未能严格遵照国家最新颁布的税法法规办事。且部分税务执法部门之间存在重叠现象,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执法力度不一致等因素,都会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

二、控制税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1.增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税务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不会因人们的主观意识增强而消失,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增强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在企业发生税务纠纷是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分散税务风险,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增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做到诚信纳税、熟知我国的税法章程、及时依据税法政策变动作出相应地调整、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会计核算体制,只有企业认真落实税务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完善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相关制度。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应注重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包括税务筹划、税务风险分类、应对不同风险的措施、风险控制系统四大类。部分企业还可以借助外部税务中介机构或引进税务专家来帮助解决企业内部的税务问题。总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税收筹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3.合理避税。企业可以加大税收筹划的投入,通过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等方法实现企业合法合理的节税。企业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考究,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计划,减少企业税收压力,通过规范合理的操作,降低企业避税的风险。

4.提高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是决定企业日后发展情况的决定力量,因此提高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来控制税务风险的至关重要的。因为防范税务风险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阶级力量的协调统一、相互配合,企业管理层在进行税务风险预估和做决定时,一定要全面的考虑各种方案的成本代价,谨慎防范各种情形下的风险,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降低税务风险,提高企业收益。

5.创建良好的税企关系。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必须要熟练掌握税务机关的工作流程,在日常交往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树立良好的纳税人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遇到意外事件时,争取到相关机关的信任,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企业只有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在某些弹性较大的税收政策中享受更大的税收优惠。企业制定的税收筹划计划必须得到税务机关的批准才得以实施,因此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是防范税务风险必要手段,但在日常经营时,企业经常忽略这一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明确企业税务风险来源,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正确控制税务风险,从而缓解企业税收压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变化蓬勃发展。笔者建议,企业要重视税务风险防范,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并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控制税务风险。当前,随着国家税务机关稽查力度不断加强,以及国家xx对反腐事件打击力度的加大,企业更需要谨慎守法,依法缴税,避免偷税漏税事件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虎段学仲张佰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识别、评估与控制》(9).

[2]王玉娟《税收筹划风险及对策研究》【M】2005.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8篇

第八步:简单经营管理

到底如何去评价和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在全世界,目前都是一个伟大的秘密,在揭开这个秘密之前,我们正在走一个大大的弯路,我们总是习惯把一个企业现在拥有的东西称之为他的资产,而事实是,企业藉以获得这些资产的方式,才是他真正的资产。企业获取价值的方式,其实也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经营和管理。为什麽我们的企业已经如此的努力,经营和管理不但越来越辛苦,而且收获越来越少呢?百年盛世的结论是:你的经营和管理准确率太低!提高准确率最好的方式是什麽呢?百年盛世的建议很土,但也许这才真正对企业有用:把你的经营和管理,做的简单再简单!

要想使经营和管理变的简单,最困难的一步就是:一定要把经营和管理区别对待。大多数的企业家目前做的都很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总是把经营和管理搅和在一起,越搅和越复杂,越复杂越累,越累准确率越低!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企业是一个组织,德鲁克早就断言:完美从来就不是一个组织的特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它的机制,机制的基础就是架构和分工,你的企业如果有一流的人才,但只具备二流的机制,你就是三流的企业。百年盛事的忠告是:经营和管理必须从机制出发,在组织架构的层面明确分工,管理其实是企业中层的基本工作,经营才是企业高层的天职。高层忙着管理,基层盲目的经营,是最糟糕的企业运营机制。

专业化就是简单经营,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最简单的经营,其实只经营两个要素,这就是百年盛世的二元经营机制:士气经营机制和战略经营机制。

士气经营机制: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说的很对,对到其他企业都认为正确,但还是根本不能运用。归根到底,企业经营的对象,永远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所以企业经营第一要素,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心,企业经营的第一要素是团队的士气。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士气至高无上!这不是说一个组织有了士气,就一定会赢,而是说一个组织没有士气,就肯定会败!士气是一个组织的意志;一个组织的精神;一个组织的气势;一个组织的作风!著名军事家拿破仑有句名言:军队的战斗力的四分之三是由士气组成的。所有经历过失败的企业家都感叹:“企业里没有任何东西比员工的士气更重要!”因为他们经历过当一个组织不能“一鼓作气”获得胜利时,“再而衰”的无奈和“三而竭”的失落!可惜的是,我们总是在士气泄尽,失败已定的时候,才猛然悔悟:原来士气真的是必须建立一个机制去经营的!

战略经营机制:企业必须经营的第二要素就是战略。战略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企业对未来的选择。战略是面向未来的,你的企业有今天的成就,来源于你3年前的决策,你企业3年后的结果,取决于你今天的决策,这就是战略。战略最关键的环节,不是选择去做什麽,而是选择不去做什麽!这就是把企业经营和管理做得简单的最核心环节。不过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的企业,仍然把战略当成儿戏,只是在关注,在制定,在执行,而不是在经营。100个企业做战略,99个的战略是进行业前10名,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正在玩的游戏,战略不是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的规律是:100个人都选一样的答案,100个人都通过,企业战略的规律是:100个企业都选择相同的战略,就有99个必须出局!战略不是用来看的,战略是用来做的,再好的战略,没有一个机制来经营,也是空的。

把杰克·韦尔奇的话倒过来讲,就是我们很多企业的现状:因为管的太多,所以管得不好!目前所有管的好的企业,最少也要管理两个要素,这就是百年盛世的二元管理机制:纪律管理机制和工具管理机制。

纪律管理机制:我们的企业都喜欢去搞文化营造而忽视了纪律建设。事实是,对于一个组织,文化过于弹性,往往因为空洞虚无和温情脉脉,而流于形式。真正的管理刚性,其实来自于纪律管理,纪律永远不是用来管人的,纪律是用来整合一个组织的思想的。列宁说:“战争就是战争,它要求铁的纪律。”百年盛世的结论是:企业就是组织,所有组织都必须有铁的纪律。一个组织的文化,很可能就是某个领袖的文化;所以我们的企业总是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所以佛教有佛组释迦摩尼,基督教有耶稣;但一个组织的纪律,就必须是所有人的纪律!所以真正的佛_要素食和禁欲;基督徒要祈祷和礼拜!每个企业家,都想做一个造钟的人而不是一个去敲钟的人,一个组织真正能沉淀和传承的是什麽呢?绝对不是那若有若无的文化,而是实实在在的纪律!思想意识是高度差异化的,社会上是这样,一个组织内部也一样;惟有铁的纪律才能把这些差异的思想整合起来!如果你觉得这很难接受,你仍然推崇文化,那麽你就把纪律看成文化中最特殊的一个部分:文化中必须沉淀传承下来的组织基因!不客气的讲,一个没有管理好纪律的企业,根本就没有未来。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9篇

分析与企业经营策略论文

小小的二、三十来坪的店面里,店家是如何地经营、调度、订购、管理多达数千种的商品呢?顾客群又是如何区分、锁定的?数量众多的7-Eleven如何经营其“物流配送”、“通路行销”?其又是如何在商场竞争激烈,以及面对消费者的多样需求,新热门商品生命週期大幅减缩的环境中,提高商品流转率,同时避开流通业视为梦魇之“库存过多”与“销售机会错失”问题,领先竞争对手取得竞争优势,进而执业界之牛耳?迈入21世纪的今天,在日本拥有九千家左右,全世界达两万家的日本7-Eleven,确实是当今流通业界的典范。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日本遭遇前所未有的经济萧条,继长崎屋、崇光百货的宣告破产,大荣百货、西友等流通业正惨淡经营的困境中,7-Eleven不仅逆势成长,业绩蒸蒸日上,更是业界的翘楚。勿庸置疑的是,幕后功臣——资讯科技(IT:InformationTechnology,以下简称“IT”)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个人希望藉由对“IT经营策略与7-Eleven”间的关系研究,从根本上加以剖析探讨,理清7-Eleven成功的企业经营秘诀,进而提供企业经营瓶颈的解决方案,积极转型、预备或已公司化、民营化的公营机构等等,以及有志从事便利商店连锁业、或正在经营中的相关人士些许的参考与助益,期能展望未来,开创事业的高峰,以达永续经营的境界。

60年代的企业、公务部门为追求效率而引进电脑取代传统的手工作业,正式开启IT运用于经营管理的大门。最近几年来,网际网络为首的IT不仅对于企业经营,其他如企业现况、企业文化、业界版图、乃至于经济构造均带来重大的影响。此后,渐渐地扩展至经营策略的层面。最初问世的。,则是70年代蔚为风潮的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经营资讯系统、简称MIS)系统。其具有将电脑主机储存的资料加工整理,提供经营层经营资讯的“经营资讯管理系统”。然而在未尽彻底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却如昙花一现般消失无踪。80年代以后,继MIS之后,SIS(StrategicInformationSystem:策略资讯系统、简称“SIS”)开始展露头角。顾名思义,即利用电脑“探讨经营策略的创造、加以实现的体制、以取得竞争优势”的资讯管理系统。迄SIS为止,大家终于体认电脑为中心的IT本应扮演积极追求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层面的角色。SIS确实缔造无数值得一提的成功事例。翻开商务IT应用的历史可知,IT已经跳脱传统的取代手工、追求高效率的日常业务框架,迈入有效经营资讯的提供“MIS”、实现经营策略的工具“SIS”、配合业务环境改革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相关经营决策的应用层次。

IT应用领域涵盖业务现场——经营决策高层,诚象征着IT已经是企业所不可或缺的经营基础。因此,其极限的应用与否将带给企业优胜劣败的重大影响。而且,其也是孕育新型商业的重要契机。网际网络为中心的经营基础的应用亦具有改变过去商业习惯、商业交易的力量,也是企业探讨公司竞争力泉源——核心竞争力的契机。因而出现缺乏竞争力的部分借由外包解决的趋势。其不仅瓦解既有的企业业务,同时也强化企业的优势领域。当然,IT基础的扩充、资讯流通的促进,让企业间的互动更加容易,确实是幕后功臣之一。在另一方面,IT的促进资讯流通非仅限于企业而已,生为地球村一份子的我们同样也在营造着IT生活。现在,日本的成年人中每三、四人之中,就有一人使用网际网络,而且可连接网络的手提电脑更达三千万台以上之多。网络购物更是成为趋势。网际网络几乎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无门市商店利用网际网络提供顾客买卖交易,网络公司更是将此顾客桥梁的“网际网络”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可以预见的是,尽管起一度发生网络泡沫化情形,扮演顾客桥梁的“网际网络”,今后带给企业的影响,决不容轻视的。

近二十年馀,经理人不断在学习整套的规则:例如企业必须保持弹性,迅速回应竞争与市场变迁,持续标竿学习(benchmarking)以达到最佳表现,积极採用外包方式(outsourcing)以达最佳的效率。此外,为在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企业宜培养一些核心能力。市场定位一度是策略的核心,现今则因过于静态而不再适合今日生气蓬勃的市场与快速变迁的技术而遭到扬弃。根据新的教战守则,竞争者能迅速模彷任何市场定位,定位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充其量只是昙花一现而已。问题是,这些的想法祇对了一半而已,而且把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导到相互毁灭的竞争道路上。以本论文中心的7-Eleven为例,日本国内目前拥有1万家左右家,全仰赖店内的电脑连线系统进行管理。近年更成为日本最大的零售业者。然而,为7-Eleven带来加速了解顾客需求、预测每天的销售趋势及增加供应效率三项优势的.幕后功臣,无非善用高科技。7-Eleven深信,市场竞争的本质已经改变,不再是产销导向地将产品推销给顾客,而是由顾客的需求引导企业供给产品和服务,全新的需求导向、顾客满意导向的时代已悄悄地来临。7-Eleven惊人之处,在于计划负责人铃木敏文的经营手腕“颠覆旧常识的经营手法”。他们不断推翻常识以发展企业,“常识”指的是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习惯和常规。而7-Eleven成就的是“经营业务改革”,即是消费者需求导向式的知识经营。

铃木敏文说:“既然我们无法完全掌握市场变化,就不该被动评估变化,而是建构一个面对任何挑战,都能迅速因应、主动出击的经营体质。此为7-Eleven如何以一流通业成为立足股市堪与製造、科技大厂比美的原因。诚如本论文中的论述,在消费者需求、嗜好瞬息万变的年代中,孰能迅速嗅出、掌握市场讯息,结合资讯科技与前瞻性商品开发、同时将顾客满意塑造为顾客忠诚度的思维、锐意创新的经营策略,势将能够杀出低迷的景气重围,避免一而再、再而三的投资失误,进而打造一片美好的远景。获得些许的启示,加以未来“知识型经济”发展愿景、“前瞻性的目标”任务、“讲究方法”的策略、“落实”的营运、而由“人”彻底地将其内隐的知识转化成外显的绩效之健全“执行力”的后盾之下,致力于产品研发与创新,应可从容面对惊涛骇浪变化的市场挑战,继以纸牌与扑克牌为事业基础起家的任天堂、以手表起家的卡西欧和著名的新力科技、丰田、本田等汽车製造厂之后,摆脱阴霾的束缚,重新开创浴火重生的经济奇蹟之路。

参考文献:

[1]铃木敏文:.《7-ELEVEN经商之道》(科学出版社).

[2]蔡智恒:.《7-ELEVEN之恋》(麦田出版).

[3]洪明洲:.11.『管理-個案.理論.辨證』(科技圖書公司).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解决措施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它是在传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战略决策需要的情况下,为适应和促进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的。它要求管理会计要从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关注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提供和控制程序。不仅要和特定阶段的特定战略目标相适应,而且要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时、空、量上都大大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限定,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有如下特征。

第一,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企业相关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分析与掌握企业的外部环境并密切关注企业所在行业以及市场的动态,从而扩大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报告范围与角度。而传统的管理会计则只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做出单一的核算。

第二,全面性。战略管理会计收集信息涉及面广,考虑多种因素,使之搜集与整合的信息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还增加了多项应该考虑的重要非财务信息。

第三,权变性。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这种权变管理思想必然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在变动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各项决策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战略相关度。

第四,长期性。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经营。它主要针对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与决策,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第五,过程控制。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以过程的控制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了控制的有效性,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

1.扭转了企业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

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方面,关乎企业经营业绩、管理绩效的发展。为了使会计与管理更好地结合,使之相辅相成,就必须发挥战略的效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将扭转企业以往只注重短期利益,只关心自身经营模式的现状,使企业经营者能够以战略的高度指导企业经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制定经营决策,充分将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并使企业能够良性竞争,自然而然地实现优胜劣汰。

2.突破了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的范围

为了实现战略管理,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经营脉络,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动向,就要根据变化调整企业战略部署或采取更为有效的战略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按照美国学者波特的理论,在竞争环境中,企业将面临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供应商的砍价能力、客户的砍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新的竞争对手的入侵。这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其所涵盖的信息明显超越了成本会计单个会计主体的范围。这些竞争力信息,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所必备的,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竭力提供。

3.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了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制定的决策还有赖于员工的执行。决策被执行程度的高低,执行效果的好坏与否,以及执行后的反馈都对企业经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改进甚至是废立都要有赖于这些因素。可见,人力资源在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必然将战略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会计管理与核算中,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增强其可利用性。

4.促进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不断完善

社会责任报告是一种不同于财务报告的报告形式,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它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是从企业内部来进行评价的模式。目前只有100家上市企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使公司经营更加透明,使信息使用者可利用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大大提高,也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决策,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1.缺乏完整和可引用的理论体系框架

战略管理会计在上世纪80年代被逐渐引入我国,并有个别企业应用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也仅仅是个例上的表现。由于其引入时间短,理论体系不完善且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使企业经营者没有完善的理论框架来引用,可操作性大大降低。

2.企业经营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的经营处于一种尴尬的转换阶段,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润不挂钩的现状使企业经营者疏于管理,放松相对制约,缺乏在管理方面创新的热情。

3.企业经营环境不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从会计的发展角度来看,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会计发展历程的角度我们也可得知战略管理会计也将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从宏观的环境来说,我国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与之配套的电子商务也没达到广泛的普及;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企业内部环境也不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由于企业经营者本身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不够,钻研欲望不强,使之不能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加之企业经营者对于相关方面人才不够重视,认为战略管理只是对传统管理会计起辅助作用,不愿在此方面付出过多成本,从而造成战略管理无使用和发展之地。

四、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1.建立健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基础是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根基,抓好基础作用要从构建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开始,给战略管理会计的恰当应用提供有规可循的结构脉络。首先我们应引进现今西方先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现状和中国国情制定出适合于中国市场经济使用的理论框架,这样设计出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是对西方理论的重新定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框架和方法。战略管理会计是多门学科的结合,不仅仅是战略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简单相加,更要在将两者融合的同时关注营销学、经济学等重要领域的相关理论,这样建立出来的体系才健全,丰富,用以指导管理和核算。

2.改变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中起着总领的作用,他的决策关乎整个企业的命运。而欲想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热情,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潜能就应当首先让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和企业利益相挂钩,那么企业经营者要负担企业的经营责任,这样才能让企业的管理者不由自主地去研究经营管理学,去探究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3.加强企业内外部环境,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战略管理的突出重点是要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决策做到适时变化。那么,营造良好企业外部环境必然会大大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运行。当然,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核算和决策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企业内部,内部环境的改进与优化无疑也是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成熟与发展的良方。良好内部环境的营造首先要从企业管理制度出发,企业无论在宏观上的指导性经营理念和微观上员工的具体惩罚措施都应从战略角度出发,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战略的氛围下,不至于使企业的战略管理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在现今经济状况下应形势和经营要求产生的,所以,这必然是今后会计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的企业引入这种方法和理念将使企业经营始终处于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但是,由于其引入的时间短,发展不够健全,内外部环境不佳给企业经营者的运用造成不小的阻碍和困扰,所以,希望文中的几点建议能用于帮助改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 车忠范.战略管理会计:传统管理会计的反省与发展[J].理论研究,2009,(9).

[2] 曹晓东.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09,(10).

[3] 李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动态分析[J].财会通讯,2010,(6).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资本运营 财务决策 战略决策 企业

一、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1、资本运营的概念

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企业内部一切可以增值的价值的总称,企业对资本的拥有表现为强大的资源支配权。运营的一般含义是指对企业的筹划和管理活动,那么所谓资本应该是指对企业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所谓资本运营,就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值为目的,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通、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调整和优化配置手段,对企业资本进行有效运作,实现增值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2、资本运营的主要特点

(1)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资本运营者不仅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要考虑运用一切经营手段扩大可以利用的资本的份额,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来获得更大价值的增值。资本运营的这种开放性,使企业面对的经营空间更为广阔,打破地域、行业、部门、产品等分割,把企业看成可增值资本的载体,使企业资本随着利润的多少和高低而转移。

(2)资本运营要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运动是资本的内在属性,资本只有通过不断的流动才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增值,资本的闲置是资本的极大浪费和流失。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通过资本形态的变化,盘活沉淀、闲置、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的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优化资本的组合质量,达到资本有效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加快资本流动的速度,缩短资本的流动过程,提高资本的流动效率,实现资本的迅速增值。

(3)资本运营具有分散风险的要求。资本运营而对众多的可供选择的经营对象和经营方式,在未来结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而也存在着风险。任何一项资本运营活动,总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自己的资本既能够安全运行,又能够得到最大盈利,因此资本运营均趋于把资本分散并吸收其他资本参股,营造一种分散和混合的资本结构,通过资本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而增强资本的抗风险能力。

(4)资本运营重视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而非占有权。利润来源于对资本的使用、运作而非占有,因而资本运营把资本的支配和使用看得比资本占有史为重要。资本运营关注一切有利于自身资本扩张的资源,可以通过控股、合资、租赁、兼并等方式将木不属于自身占有的有增值价值的资本纳入自己的支配体系,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企业,从而增强竞争能力,“做大蛋糕”,提高获取更大盈利的可能性。

二、完善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建议

1、企业资本运营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并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协调

(1)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战略广义上包括目的与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狭义上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一般认为战略是由若干要素构成。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是由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四要素构成的。产品与市场范围说明企业属于什么特定行业和领域;增长向量说明企业有产品与市场范围向未来产品与市场范围移动的方向即企业经营方向;竞争优势表明企业某一产品的市场组合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凭此可给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协同作用指明了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涉及到企业与其新产品与市场项目配合所需要的特征。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

(2)为何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企业战略的总体指导性。企业战略是指贯穿于企业一定历史时期的所有重大决策中的指导思想及其事关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目标、规划与谋略;是企业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思路,具有强大的指引性。企业战略的科学性。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是充分分析了所有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与内条件)之后决定的。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而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二是战略分析工具的科学性。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法、学习曲线法、竞争性分析法、成本领先地位分析、产品差异分析、价值链分析、盈利相关分析、市场份额分析、产品质量分析、技术领先优势、关系矩阵、成长/份额矩阵分析、吸引力矩阵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为企业科学地、正确地确定企业战略提供了保证。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盲目性,是指国内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目标定位不能反应企业实践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一是重产权资本运营轻产业资本运营。部分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产权资本运营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所以要从产业资本运营转向资本运营,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自己的主业,结果搞得企业组织庞大,但资本盈利性却较小;二是资本运营不讲究量身策略。有些企业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施无关联多元化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有的企业本无良好的基础和业绩支撑,由于收购项目与企业原先所具有的核心产品、技术缺乏内在的联系,又未能在新产品中培养出新的核心产品最终把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正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应该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运用各种资本运营方式、方法来进行。

2、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财务决策水平

(1)处理好战略决策与财务决策的关系。在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在具体资本运营方式的选用上,要以战略决策为主,并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战略决策为主是指在扩张、收缩或治理型资本运营方式类型的选择上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来确定。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另外,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确保了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是指在先定的资本运营类型后,以财务管理的各种分析、决策方法来评判该资本运营类型下方案的盈利性、可行性,以对战略决策进行财务管理上的第二道把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风险与收益的比较,选择具体资本运营方式。

(2)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运用方式。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主体方法。据有关调查,国内企业所采用的决策方法中,成本法是最主要的评估方法,占95%左右。收益法一般被作为成本法的验证方法,市场法很少采用,期权法几乎无人采用。一般其中的收益法是最科学合理的一种决策方法,其被国际公认为是企业价值估算最恰当、最理想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却被企业运用的最少,这一点是一定要更正的。所以,应提倡一般的企业在决策时以收益法为主体方法。当然,这也要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而定,应该收益法也有它的缺点。辅以非主体方法的验证。因为各种决策方法都有它的缺点,都有它小适用或发生偏差的情况,所以企业有必要再选用另外一种方法加以验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与科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期权法的优点决定了它应当被用为验证方法的第一选择。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操守等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决策的正确性,而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又处于一个管理的核心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各相应执业能力。另一方面,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时选用的财务方法,必然提高了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特别是收益法、期权法的复杂原理和对数学等方面的高要求。成本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这也是以往企业财务决策大都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因。所以,企业应该在人力资本运营上下功夫,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业务能力。

3、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

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包括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无形资本运营。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者是产生的新价值的源泉,而企业的劳动力就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当中,所以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三个过程,企业的所有资本的运动只能表现为各资本类型的等值的转化,而没有新增价值的产生。

不论企业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企业价值的增值都离不开企业的虚值资本的运营。所以企业不论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都要重视虚值资本的运营。

然而,在企业进行产权资本运营时,主要是并购资本运营,其并购动机决定了并购的成败就取决于企业并购后新企业或两个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将原有的和新增的虚值资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虚值资本整体,然后发挥虚值资本的价值创造作用。所以,企业虚值资本的运营对企业的产权资本运营的成败是最关键的。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产权资本运营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进行企业虚值资本的整合。

三、结论

本文在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理论与方法上,吸取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针对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思考解决办法,提出企业资本运营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三个建议。

本文对企业资本运营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力图为完善企业资本运营的实务提供一个理论指导。但是,由于能力及篇幅所限,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中提出的方法也还有待于在实务中进行一步验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佳贵:现代大中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 赵炳贤:资本运营论[M].企业出版社,1997.

[3] 肖瑜、刘兴云、王维虎:资本经营战略[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0.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2篇

探究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论文

1制约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原因

原材料收购方式单一,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牛蒡种植以户为主,这种种植方式的缺陷体现在种植比较分散、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不集中。企业收购也必须以户为主,面向千家万户去收购,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就是增加了企业收购原料的难度,延长了收购时间,增加了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

我们知道生产工具的先进与否影响着生产效率的高低,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必然要有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工艺。该镇大部分企业在建立之初,由于资金缺乏,导致企业建设规模小,厂房建设简陋,生产厂房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相对比较落后,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商品生产的要求。

缺乏创新意识,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缺了创新意识,企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只有坚持创新意识,勇于实践,才有产品开发的动力,才能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从目前来看,部分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科技意识淡薄,习惯于走单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老路子;习惯于传统体制和卖方市场条件下形成的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产品基本上以粗加工为主,还没有开发新产品或者对产品进行精细化、多元化开发的愿望,有的企业只是进行简单的初加工,赚取少量的冲洗加工费用。例如,有企业只是对收购的牛蒡进行简单的冲洗,然后装箱运送到其他企业。

资金缺乏且筹资能力差,抵御经营风险能力不足

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就好比血液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一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撑,就无法适应发展的需求。企业本身资金缺乏,没有过多的资金积累,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不足,如果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必然导致企业停产或者破产,对企业的打击往往是毁灭性的,因此通常对外源资金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现实是本地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比较窄,企业内源融资渠道不畅,而直接融资门槛过高,像公司上市、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不是很容易的'情况下,融资的主要方向就是间接向银行进行借贷,而银行提供的资金有时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品牌优势

对企业而言,品牌是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商品质量的一种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为企业赢得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在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好的品牌就是一个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从目前来看,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首先,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品牌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没有树立品牌意识。其次,虽然意识到了品牌效应在企业的重要性,但是企业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在树立企业品牌化方面举步维艰。

市场信息滞后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信息情报正在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市场信息也就把握住了市场脉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从笔者调查来看,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市场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有时仅仅通过合作伙伴来获取信息,该渠道获取信息的缺陷在于信息量小、信息的准确性不高,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分析和决策。

2对策分析

改变原材料种植和收购方式

在分析导致企业发展的因素时,谈到了传统的种植模式给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如果要消除这种影响,我们必须引导农民朋友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农业种植合作社,实行“联耕联种”模式实现连片耕种。

这种种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耕种、便于管理、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

②企业收购不再面对千家万户,有利于原材料的收购,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③有利于企业掌握原材料的供货量。

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实力

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融资的需求也不同,比如在企业的初始阶段以内部融资为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内源融资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时,以商业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外源资金成为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主要渠道。对于该镇企业融资渠道问题,我们把不同的企业分开进行分析,一是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的企业,这类企业对资金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除了企业内部资金的积累之外。

还可以从以下渠道进行融资:

①商业银行进行借贷,比如向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②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

③小额贷款公司,如财务公司、典当行等进行贷款。二是规模比较大的龙头企业,除了自身资金积累和银行借贷外,还有以下融资渠道:①股票市场融资;②发行债券和票据。

勇于创新,增强产品开发能力

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强,不能单靠简单的加工为主,而应该勇于创新,在产品开发上多下工夫,使产品向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企业的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的依托、枢纽和核心,企业的创新,即关系到企业的当前利益,更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即关系到企业的当前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创新机构,建立技术中心。当然,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科研人才。对于在财力、物力和科研人才比较匮乏的企业来说,也可以实施产学研联合、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和科研单位合作。在企业创新加强产品开发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加强技术信息交流,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技术合作,推动中小企业与相关行业的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发展趋势,以便开发出多元化、精细化的产品。

注重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

牛蒡产品具有地域性、特殊性的特点,从国内来看,了解牛蒡产品的人不是很多,要使人们认识并消费牛蒡产品,品牌效应就显得尤为突出。从品牌的作用来看,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所包含的价值、个性、品质等特征都能给产品带来重要的价值。品牌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石。无论是从品牌作用还是本地企业的发展来看,注重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势在必行。

3结论

该镇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此种情况下,只要企业能够抓住时机、大胆进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3篇

论文摘要:传统的营销思维是企业先制定营销战略,后选择相应的战术。而逆向营销理论则认为战略应当自下而上发展而来,即先制定战术。逆向营销是以顾客主导一切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为基础,以逆向思维方式为指导的突破常规思维的一种全新的营销理论,在客户主导一切的时代,逆向营销将帮助企业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推动现代企业的营销实践。快速

长期以来,人们对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已经有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谈到战略和战术,人们总是强调战略的重要性,只有战略正确了,战术才有意义,而且制定战略往往是从上到下。毫无疑问,这种思维模式使很多企业获得了成功,但也使很多企业陷人困境。大量的例子说明,当按照正常思维模式难以实现目标时,不妨反过来想想,也许能使你获得意外的成功。这就是逆向营销的核心思想,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逆向思维。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每一次营销观念的重大变革,都是向重视顾客方向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未来营销观念的演进也是如此。不过,更加重视的是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差别化需求或更加细化、深化的需求。

1、逆向营销的含义

所谓逆向营销是以顾客主导一切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为基础,以逆向思维方式为指导的突破常规思维的一种全新的营销理论,在客户主导一切的时代,逆向营销将帮助企业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推动现代企业的营销实践。逆向营销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采取逆向思维,突破传统营销观念的束缚,以求营销策略最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其做法是一种基于对市场的观察了解和在对市场营销战术本身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来制定战略,采取自下而上的思维,即从战术到战略的倒推营销方法。

传统的营销思维是企业先制定营销战略,后选择相应的战术。而逆向营销理论则认为战略应当自下而上发展而来,即先制定战术。其理论可从三个方面阐述。

第一,营销战略要自下而上制定,依据战术制定战略。战略提炼于业已选定的战术,即企业先选定一个可行的、有竞争优势的战术,然后将它演变成长期性的营销战略。

第二,战术决定战略。换言之,战术支配战略,即企业的广告宣传等沟通战术应当支配企业的战略,这就如同结构要服从功能一样。

第三,战略推动战术。一个完善的营销战略的目的在于推动战术的运用,此外无别的意图,即战略的唯一目标是战术上取得成功。

2、逆向营销的意义

在传统的营销组合指导下,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面对新的经营形势,企业采取传统的营销组合,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竞争。因此,推行逆向营销的营销发展战略已经是势在必行。与传统的营销组合相比,实施逆向营销战略,对于推动企业营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快速

2. 1逆向营销有利于企业转变经营观念

长期以来,受短缺经济的影响,许多企业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经营观念。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经营观念已经成为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做强、做大的栓桔。实施逆向营销的企业,要有效地贯彻战术需要,就必须调整自己的产品、服务、定价等营销组合策略,使企业的市场战略适应市场战术的需要,从而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经营观念。

2. 2逆向营销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会

目前,现代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企业间竞争激烈,市场上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因此,先制定战略,然后针对战略制定战术的静态营销思维早已不适合市场的动态发展。逆向营销是。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思维,即企业要为市场上行之有效的战术而调整自己的产品、服务、定价等营销组合活动,使公司的战略为市场服务,因而将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会。

2. 3逆向营销有助于国内企业更好地制定特色营销战略

特色营销战略是企业为争夺目标市场而向其潜在顾客提供的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或服务。逆向营销在市场中先找到独特的战术并以之为中心制订战略,战略反过来促进战术层独特优势长期化、全局化,进而整个企业营销组合体现出战略化的特色,形成特色营销战略。

2. 4逆向营销有助于企业营销实践发展

逆向营销观念强调企业应该首先在市场中找到与众不同的战术,然后再以战术为基础来制订战略,并通过战略来促进战术的执行,从而使得企业形成长期的、综合的竞争优势。逆向营销的提出,是世界精英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企业界针对营销发展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营销发展思路。实施逆向营销,将帮助许多企业不断积累逆向营销的实战经验,从而最终推动企业营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3、逆向营销的营销组合策略

逆向营销源于企业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在整体的营销思考和操作上,它改变了原有的营销模式,引发了全新的营销思路和实践。在此种逆向的过程中,逆向营销组合其核心与重点部分,是逆向营销实践成败的关键所在。

逆向营销组合完全改变了传统营销4Ps(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运作模式,它是在相对应的4 Cs(顾客需要和欲望、顾客成本、方便性和沟通)的基础上,从反向使企业营销战略得以实施。它主要由逆向产品策略、逆向定价策略、逆向渠道策略和逆向促销策略四个主要环节组成。以下将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探讨逆向营销的营销组合策略。快速

3. 1逆向产品策略

逆向营销的营销组合策略首要环节是起始于并终止于顾客的逆向产品策略。现代社会中,消费的准则趋于。以我的要求提供产品,即“为我”制造产品。企业要真正注重消费者的利益,就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把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形式产品交给消费者设计,并从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出发,不断完善附加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逆向产品策略,就是消费者不必根据现有的产品来调整、改变或满足消费需求,相反可以将自己对消费的需求、产品的构成或要求直接传递给生产者,通过与厂家的互动交流,共同创造出为满足特殊需求的产品——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案。这种逆向产品策略源于并导致消费者个性化和独特化的追求与发展,消费者行为从“被动选择”发展为“主动参与和设计”,不再受限于现有市场的商品。对企业而言,服务对象从大众改变为每个不同的消费者,生产方式从“及时单向生产”转变为“即时互动生产”。由于逆向产品策略将不会引发某种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批量经营,这对企业传统的生产和营销模式是一个强烈的冲击。为了赢得消费者,企业必须把他们看成是独立的、不同的、特殊的个体,鼓励创新,为之量身订做,以满足其独特的需求。

3. 2逆向定价策略

逆向营销的营销组合策略第二个环节是逆向定价。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一般根据产品的制造、销售和其他成本,然后再考虑相关企业的利润进行产品的定价。因此生产企业或商家始终是定价的主导者和决策者。而逆向营销的方式则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使消费者从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制定者或影响。由市场信息武装的现代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现有市场价格水平,通过互联网向企业提出对所需产品或服务打算支付的价格。在议价过程中,顾客不再因缺乏信息或无决定权而受企业价格的制约或控制,最终的价格将以顾客接受作为条件。而顾客考虑价格时,为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可以适当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其前提条件是消费者的意愿,而其主要特征则与传统的价格策略相反,它由消费者实施,并表现为适当范围内价格的提高。

3. 3逆向渠道策略

逆向渠道策略是逆向营销组合中重要和关键的又一环节。众所周知,金字塔结构是现代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与此相适应,传统的营销渠道构建一般是沿着金字塔顺向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渠道层次的增加,企业与终端顾客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生产者与顾客之间的沟通问题,从而疏远顾客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要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企业在进行渠道选择时,首先就应该从渠道的终端开始向上考虑,反方向从金字塔的底部向金字塔的顶部运动;其次是运用现代数码知识和网络技术,尽量缩短顾客与生产者之间的渠道,使顾客能够不通过或通过更少的中间渠道,就能够直接进行购买活动。比如,“虚拟商店”已成为市场营销的新渠道。消费者正逐渐改变习惯的消费行为和模式,他们往往不必光顾实际的商店,而直接通过网上下载的方式购物;或借助于互联网表达对购物的思路和要求,在网上展示厅里看样品定制,在家中坐等送货;甚至可以主动选择能为自己带来便利的方式或渠道获取产品和服务。当然,逆向营销并不排斥实体渠道,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和虚拟系统的整合运用才为最佳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产品或服务以及不同顾客常需要不同的渠道。消费者可以成为通路的主动选择者、参与者或设计者,他们更了解最为便利的通路,并愿意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但是,由逆向而产生的通路虽具有多样灵活便利性和针对性,但也更具不规则性和复杂性。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提出对特殊渠道的消费需求,而企业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使其得以实现并畅通无阻。快速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4篇

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

摘要:一段时间内,如何有效破解企业融资两难问题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重要领域。本文在抽样调查某市部分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基础上,重点分析造成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的瓶颈因素,针对促进企业融资增长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企业;融资;对策

近年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呈现出L型走势、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波动频繁、国内农畜产品价格震动剧烈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普遍存在困难。

一、某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需求调查情况

1.企业调查走访情况。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上报《走访重点企业情况反馈单》显示,此次调查走访活动中,共完成走访企业314户。按所属行业划分:农林牧副渔业企业59户,采矿业6户,制造业82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加工业20户,建筑业1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户,批发和零售业71户,住宿和餐饮业14户,房地产业3户,其他行业31户。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9户,中型企业52户,小型企业192户,微型企业43户,个体经营者19户;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企业18户,民营企业295户,中外合资企业0户,外商独资企业1户。2.企业融资需求情况。从融资需求调查情况看,本年无融资需求的企业合计91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223户。有融资需求企业的融资需求金额合计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需求亿元,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亿元,其他用途资金需求亿元。有10户企业选择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融资前置条件,其中7户需要协调解决土地问题,3户需要协调解决环评问题。选择需要政府部门协调政策性担保公司给予增信支持的企业有19户,金额合计为亿元。需要走访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企业有197户,支持金额合计亿元,需要走访银行以外机构进行支持的企业有8家,金额为7250万元。3.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情况。《反馈单》填报数据显示,某市金融机构针对企业融资需求能够积极予以满足,并明确了支持时间。金融机构年内已经完成授信和在12月前给予贷款支持的企业154户,占全部被调查对象比为,贷款支持金额合计亿元,决定在底前对走访对象进行支持的企业有18户,贷款金额合计亿元。此外,利用农业发展银行产业投资基金进行支持的企业有2户,金额合计亿元,通过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授信支持的企业有1户,金额为500万元。4.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情况。企业填报经营地址的有193户,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的企业有150户。融资方式中选择流动资金贷款的有202户,选择项目贷款的有2户。担保方式中,选择信用的有1个,选择保证方式的90户,选择抵押方式的93户,选择质押方式的6户。融资用途中,选择基本建设的7户,选择购买原材料的156户,选择扩大再生产的9户,选择市场推广的3个,选择支付经营费用的27户,选择其他用途的5户。留下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信息的企业有204户,填写融资需求有效期限的146户,填写财务指标信息的有176户。

二、融资需求调查及银企对接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1.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融资意愿不足。此次融资需求调查与银企对接过程中,金融机构走访企业314户,其中有91户反馈为无融资需求,占比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背景下,大量企业选择稳健发展,并不愿意扩大融资,盲目生产。另外,从企业贷款大量为流动资金贷款,而项目贷款仅有3笔,也间接反映出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不高,显示出企业融资更趋合理。2.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对企业要求更高,抵押物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融资的重要瓶颈。汇总数据显示,尽管金融机构在与企业洽谈融资过程中,愿意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但是明确担保方式多为抵押和质押,而信用方式的贷款总量占比明显偏低。需要提供抵押、质押方式的贷款占比为,保证方式占比,而信用发放贷款仅1笔。显示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更趋审慎,反向则反映出企业融资难度在不断提高,在没有地方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支持的前提下,难于获得资金支持。3.财务软约束正逐步演化为制约企业融资的`掣肘因素。从金融机构反馈的短期内不予企业支持的原因选择中,可以看到部分金融机构正将企业财务情况作为重要的前置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小微企业长期存在财务软约束问题,特别是微型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严谨的、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准确的财务数据,造成金融机构不能全面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加之没有有效抵质押物的情况下,企业难于获得融资支持。4.地方政府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增信资源有限,限制企业增加融资。此次调查中,部分金融机构尽管想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但是明确了需要地方政府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融资增信,但某市现有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仅有13家,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县级行政区域,注册资本金数量不大,一般在1000万元及以下,有限的增信资源难于满足企业的实际增信需求,制约了企业融资。5.金融机构传统支持行业与新兴产业融资难度加大。某市宏观经济持续发展一直对房地产业、煤炭行业和资源性企业存在较高依赖。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整体环境,如国内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趋紧、国际上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波动剧烈以及有色金属价格处于低位运行的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对相关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呈下降趋势,此次调查情况也论证了上述问题。如:金融机构走访房地产业企业仅有3户,建筑业企业仅有11户。此外,金融机构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也明显不足,针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仅走访4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仅走访13户。相关行业企业融资难度在不断提升。

三、工作建议

1.地方政府应强化政策配套支持,加强融资增信能力建设。针对企业融资总量快速提升的工作实际,以及小微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两难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出台更多利于企业融资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同时将出台的有关政策与金融政策开展有效对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增加财政资金供给,吸收民间资本,增设融资性担保公司,壮大风险保证基金,为企业融资提供增信,促进企业融资合理增长。2.金融机构应提振信心,加大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力度,积极落实金融监管政策,有效增加信贷资金供给。不断加大分支机构建设,加强信贷部门人员队伍建设,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查走访,按照一企一策工作原则,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对于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不抽贷、断贷、停贷,结合经营实际,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对于能够按时结息、或者是通过追加授信总量能够促使企业恢复发展获得的企业要执行更加灵活的信贷管理政策,继续给予有力支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性再贷款,积极对接好涉农小微企业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抢占优质客户和信贷市场份额。尽管当前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的政策性资金设置了利率管理要求,造成了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利率定价出现了“双轨”现象和提升了管理难度,但同时也为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拓宽了低成本资金来源渠,即贫困县法人金融机构全部可以申请使用再贷款资金。而且政策明确提出可以为涉农企业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支持,贷款发放利率还显著低于其他大中型全国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于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是一次抢占优质客户的有力机遇。4.企业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加大产品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法制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融资,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会持续提升。需要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增强法人治理意识,加快财务硬约束管理进度,深入研究金融政策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要求。同时要对市场进行科学研判,要加大产品科技要素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5篇

论文摘要:21世纪是品牌营销的世纪,企业的经营者,要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本文以研究品牌营销战略为核心,对品牌营梢战略的作用、构成、意义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实施品牌营销的建议。

品牌营销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指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

一、企业品牌营销战略意义

(一)品牌营销战略的意义

1、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自身在消费者心日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体现,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品牌营销战略和企业形象息息相关,知名品牌往往就是企业形象良好的具体证明。品牌营销战略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改善,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有助于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保障。

2、品牌营销战略可以促进产品销售。品牌营销战略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可以很好的实现企业预定的销售目标,消费者对知名品牌也越来越情有独钟。

3、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品牌营销战略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粘合剂。一个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在内部组织管理中更容易统一意志,协调行动,同时还可以提高员工精神土的满足感和归宿感,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4、品牌营销战略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的价值有利于我们开发使用。我们可以利用它的光环在投人阶段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阶段降低生产各项制造费用;在销售阶段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

5、品牌营销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振兴一方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区域经济发展约新局面;三是借知名品牌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地区知名度;四是企业可以形成知名品牌产品系列,促进相关产品的崛起。

二、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构成

品牌营销战略包括核心战略、辅助战略和维护战略三个组成部分。企业在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

(一)企业创立品牌的核心战略

企业创立品牌的核心、战略是设计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创立品牌的基础。核心战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内容:

1、选择目标市场。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使企业不可能为所有的细分市场服务。因此,企业必须依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开展调研,选择能发挥资源优势巨规模适宜、前景看好的目标市场。

2、战略规划。企业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了品牌战略的可行性方案。

一是开发设计产品。企业要创品牌,必须开发设计出其有卓越质量和完美设计的产品。二是价格。品牌本身是一种价值,但高价并不一定可以创立品牌。三是分销。分销是指销售渠道的.设计选择和管理。最佳销售渠道受到产品、消费者、企业本身、中间商和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四是促销。这是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任务,也是最富变化的营销策略。

3、“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企业的管理基础是“以人为本”,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究其根本还是要靠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人是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管理、搞好服务乃至塑造企业形象的根本。

4、优质服务。首先,优质的服务可以促进产品销售,从而扩大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其次,优质完善的服务能减少顾客的错误购买、使用不当,能及时处理和解决顾客对产品的各种问题,因而可以减少顾客的风险和损失,具有维护企业和品牌美誉度的作用;第二,优质的完善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利益,如免费送货、维修、培训等。另外,优质完善的服务是企业向顾客表达尊重的最好方式,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

三、对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强烈的品牌营销意识

企业的经营者,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经营者,要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要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更是企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大途径。要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

(二)选准市场定位,确立战略品牌

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人生产条件下,企业要通过市场调查,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发出一、二个异质性品牌,走品牌战略之路。

(三)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品牌开发

运用国际仁通行的做法进行资本经营,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和有偿使用等方法,嫁接和引进现成的品牌,以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

(四)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

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实现最快的组合经营。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拓展市场,还可以网上购物。

(五)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品牌营销战略要求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此企业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可以连锁经营、加盟经营,企业还可以通过定牌生产等形式把品牌的生产形成规模化、集约化。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6篇

工匠精神与企业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就工匠精神与企业管理进行分析阐述。工匠精神的养成应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抓起,使更多的人具有敬业态度、人格品质与专业能力。工匠精神的养成与弘扬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当重视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拥有优良的基因,方可获得卓越绩效与持续成功。

关键词:工匠精神;企业治理;价值观;企业文化

一、工匠精神的本质

工匠精神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两个方面:敬业与专业。

1.敬业

敬业表达的是工作态度,支撑态度的是价值观。态度是价值观的外显。一个人的奋斗目标与言行举止总是受其价值观支配的。态度决定努力的程度,价值观决定方向。认真、负责、积极、创新、执著、热爱、注重细节、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完美主义、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坚持、严谨、一丝不苟等,可归入态度范畴。公正、博爱、尊重规律、坚持真理、诚信、谦卑、服务、淡泊名利、敬畏、敬天爱人、奉献、牺牲等,展示的是品质与价值观。

2.专业

专业是对技能、能力和业绩的表达,其核心是能力,业绩是能力加敬业的果实。专业能力是长期探索和不断积累的结果。工匠的专业能力可能来自师傅多年的言传身教,或家族的世代传承,或者个人千百次的锤炼。无论精湛的手艺缘何习得,都离不开个人的持续努力与不断创新。专业能力的获得离不开敬业态度的支撑与引导。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没有敬业态度与品质,不可能练就专业能力。再从字面上看,“工匠”一词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一词有四种解释:一是意识、灵魂,二是实质,要旨,三是生气、活力,四是意志。两词合体之工匠精神表达的也是精神(灵魂)的作用与力量。综上,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敬业加专业。敬业表达的是态度和品质,专业表达的是能力。要想获得工匠精神,要从态度、品质、能力三个方面修炼,其核心是品质,即价值观的养成。1前德国人设计修建的青岛城市排水系统,今天仍是国人的榜样。正是工匠精神确保了德、日产品的制造工艺和质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二、工匠精神的养成

当下许多企业面临共同难题,即便出高薪,也难招到满意的员工,只好降低标准,退而求其次。对企业而言,除了看重专业技能外,企业更关注敬业精神,即员工的态度与品质。招不到具有敬业精神员工的原因之一,是国内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普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态度与品质的.教育。尽管有学校开设了品德课,但收效甚微。因此,培养工匠精神,重点与难点是敬业精神的养成。怎么弥补这种缺失呢?这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课题,是全社会的使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下面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

1.企业层面

需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培育出企业的工匠精神,确保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一,最高管理者应当重视并逐步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的一项战略决策。世界知名企业无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可以解读为许多表达美德的词汇,但实质就是公正与爱。诚信也是对公正与爱的表达。企业文化还离不开追求卓越的精神。建立在公正、爱、诚信、追求卓越基础上的企业文化,一定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走向持久成功不可或缺的基因。华为的企业文化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以奋斗者为本,二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性化管理,经营管理中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不能把人当机器。而“以奋斗者为本”则强调的是,企业需要勤奋努力、认真负责、勇于付出的人,要以他们为标杆,他们是企业生存之本。不让雷锋吃亏,强调的是公平正义,在用人、利益分配中的公正。这两点,不正是前边讲的态度与品质吗?第二,最高管理者应积极践行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和克服自我,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全体员工树立标杆,否则,企业文化只能沦为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第三,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因为现有教育体制没有敬业教育的内容,企业必须设法补课。华为大学做出了榜样。其全封闭、半军事化的培训中,文化课占一半课时,内容包括诚信、自我批判、团队合作、奋斗精神、互助、责任心、敬业、服从、以客户为中心等。此外,华为大学还设了思想导师岗位,均由德高望重的人担当,负责学生的思想沟通和精神引导。第四,将企业文化融入制度体系,包括分配制度、监管体系。

2.社会层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整个社会的联动才是最有效的。第一,全社会都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数代人的持续努力,需要系统的顶层设计。任何事情,策划先行。第二,党和政府从自身做起,为公众立标杆,带动整个社会的效法。敬业应是对每个公务员和党员的基本要求。第三,选拔德高望重的精神导师,制订可行计划,对教师队伍开展系统培训与考核,夯实教师信仰,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准,净化各级教师队伍,使他们不辜负“灵魂工程师”的称号。第四,鼓励开办家长美德培训学校,对家长进行免费的强制性培训,使他们成为称职的家长。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还是第一位的,若家长缺乏精神力量,没有教育能力,是教育体系的一个潜在隐患。第五,强化媒体宣传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导向作用,深度解析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手段,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精神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让主流媒体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总之,举国上下都须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全社会范围开展美德教育,激发灵性学习潜能,使每个人都具有工匠精神,即敬业态度、人格品质、专业能力,逐渐提升社会与民族的成熟度。有了这样的大环境,企业工匠精神的养成就有了土壤和源泉。

三、工匠精神与现代企业治理

1.企业治理的两层保障

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需要两层保障:一是自律,二是他律。自律就是个人自我约束,他律是指依靠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不合法与不合规的行为。他律需要外来力量的介入,如司法部门、媒体、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机构(如监理公司、纪委巡视组)等。自律则完全仰赖于自我修养和对规则、对真理的敬畏。企业治理,也要靠这两层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自律程度依赖于个人修养与企业文化,这两者都离不开工匠精神。员工的他律则靠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个人修养宜在招聘时把关,员工入职后则应当依仗企业文化这个无形但强大的力量约束。企业文化通常表达为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文化是企业的基因,基因对生命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好,人与人之间是服务、协作与共赢的关系,则企业内耗低,效率高,管理成本与隐性成本小,合力大,机会多;否则,人与人之间是役使、欺诈的关系,企业内部没有公正,员工之间没有互信,内耗高,效率低,管理成本与隐性成本大,形不成合力,机会自然就少。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现代企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这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共识。制度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只有融入了优秀文化基因的制度才是具有生命力。就拿绩效考评与激励制度来说,如果制度不能体现公正原则,则制度就起不到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多数员工不努力,哪来效率与赢利,生存都会成问题。企业的成功,是战略、人才、技术、市场、政策、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短期的、小富即安的成功,制度与文化的作用可能不是很突出,但追求卓越绩效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依靠文化与制度。而且,文化比制度更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做好战略规划、利用好人才、技术、市场、政策等各种资源的重要保障。中国的百年老店与世界五百强,无不如此。哈佛商学院课堂上讨论的经典案例也在传递同样的真理。

2.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基于标准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它为国内许多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持续改进提供了框架。建立这些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些标准隐含了对企业文化的要求,如公正、诚信、尊重、坚持不懈、追求质量与品质等。有些标准则明确提出了对价值观、企业文化的要求,如版的ISO9001和ISO9004。被荣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理论中提出或强调了人的价值观、敬业精神的重要性。质量管理之父约瑟夫朱兰博士,在其大量培训与质量管理圣经《朱兰质量手册》中,也反复强调了与德鲁克同样的观点,此不赘述。其实,产品与服务质量就是人品、精神的体现。综上所述,企业要获得卓越绩效与持续成功,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让企业拥有优良的基因,再依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敬业精神与专业能力,这样就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应对各种风险,既收获物质利益又为社会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阿迪卜塔赫尔扎德.巴哈欧拉启示录[M].北京:新纪元出版社,.

[3]约瑟夫朱兰等.朱兰质量手册(第6版):通向卓越绩效的全面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7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战略风险;思想研究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位置,就需要企业自身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脚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在环境不断变化影响下,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理论就会相对应的发展和演变。风险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任何一项项目的经营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在当前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下,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之间依赖生存,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和市场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如今,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影响下,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战略风险已经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将企业战略风险的本质把控好,需要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自身的演变以及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战略风险思想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战略问题的提出

战略问题的提出是企业经营管理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新型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越来越高,企业逐渐朝着国际化、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很多西方企业的生产已经经历过了大规模的制造时代和营销时代。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市场由卖方市场逐渐朝着买方市场转变,跨国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当中占据有利位置,就需要加强其自身战略问题的提出,其中包括增长减缓、利润下滑、竞争者夺走市场份额等等。现代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企业未来自身的盈利能力,需要对战略定位进行重新的定义,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脚步,来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会,而不是根据目标来进行相对应的决策。企业战略问题的提出,是在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之下,随之产生对应的变化,企业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考察方面,从根本上对企业自身的盈利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二、企业战略风险的产生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企业经济、技术、竞争、和消费需求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巨大,导致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比如一些增长减缓、利润下滑、市场份额降低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对企业产生战略风险的因素。企业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保持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是战略问题产生的根本。战略问题的提出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为了规避未来发展过程中经营环境变化而带来盈利能力降低的风险,其自身的本质就是战略风险。战略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由于企业战略风险的出现,由于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包括经济、技术、竞争、和消费需求等等。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能够直接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产生相对应的风险因素,从而导致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从战略风险产生的原因不难看出,环境变化是战略风险的最根本原因。

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规律

1.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当前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自身在市场当中如果想要占据有利位置,就需要企业认准其自身的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规律,意识到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战略问题的提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最终结果。战略理论是针对战略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并且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下不断演进,如果在环境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下,相对应的战略规划理论;环境不稳定状态下,战略定位理论以及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如果遇到环境及其不稳定的状态下,动态能力理论等等。这些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都是随着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生着相对应的变化和演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客观意识到企业战略的整体管理方向。

2.资源能力是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战略作为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风险有效规避的一种方式方法,在当前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形势下,战略管理理论也随之发展。比如战略制定共聚合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是由静态SWOT方法逐渐演变成为战略图景的一种构造方法,由能力的积累和培养逐渐演变成为动态能力的构建等等。战略管理理论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本质仍然是战略的适应性,也就是企业的字眼能力要逐渐适应环境的整体变化。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企业在应对战略风险时,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演变的核心体现方式主要是环境能够适应战略风险的整体思想,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3.环境不确定性越大,企业战略风险越大。战略理论本身是作为企业在规避风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在企业早期连续变化的环境过程中,战略对企业风险的规避发生过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环境变化的频率越来越快,导致战略在作为规避风险最有效措施时,其自身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在整个过程中,其自身的战略核心包括战略适应风险、战略管理风险等等,具体体现在战略的制定过程中,所依赖的信息数据等等,由于这些信息数据自身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导致战略自身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加大。在这种形势下,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企业战略的风险就会越大,对企业的日后发展来说,会形成非常严重的制约影响。

四、企业战略风险分析

由于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就会有所降低,这就导致战略问题越来越严峻。战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战略风险,从这种形势下,战略问题的产生本质就是战略风险产生的根本。现代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降低战略风险,才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另外,战略理论的提出为战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理论支持,在整个过程中,也为企业战略风险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战略自身就是风险规避的有效手段。在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影响下,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问题,战略一旦出现之后,其自身作为一种风险规避的手段,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仍然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战略问题的出现和战略管理理论的内容,可以看出战略本身是企业规避未来发展不确定性所引起风险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环境的不断变化,会直接导致企业战略风险也随之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导致企业自身的战略风险也在不断加大,针对现有的形势状态,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战略风险规避的最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梁江,刘冀生.试论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框架及发展趋势[J].中国软科学.2010(06).

[2]王云昌.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的比较分析[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8).

[3]倪义芳,张有福.试论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J].科学管理研究.2011(18).

[4]华山,葛雷,冯俊文.保险企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4).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8篇

风险企业分析论文

所谓风险企业主要是指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其发展历程与一般企业相比,有其独特的特性。

一、风险企业发展阶段

1、酝酿阶段高科技创新者确定了一项很有潜力的高技术产品项目或创意后,为验证其可行性,需要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研发。这时候的资金投资目的在于使创意构想商品化。通常投资规模不大,但风险高。因此,这一阶段所需的资本通常靠自筹或政府的技术开发基金给予资助。

2、筹建阶段(创立期)

在创立期产品创意的商品化已获得成功,这时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建立营销网络和进行后续研发,在这一阶段,由于没有经营记录,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而风险资本恰恰在这一阶段开始介入。

3、扩展阶段(扩充期)

扩充期企业创益产品已开始为市场认同并有经营业绩,但为了进一步开发产品,提高产量和销量,资金需求量也迅速增加,资金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但是企业还达不到上市标准,金融资本因企业自身信用尚难取得。因此,能满足企业资金需要只有风险资本。

4、成熟阶段(成熟期)

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企业上市(IPO)前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时风险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引进资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为公开上市作准备。因此,投资于企业成熟期的风险资本被称为战略投资。战略投资风险较低,目前大多数投资公司都热衷对此阶段的投资。

二、风险企业资金的来源

风险企业的融资渠道

风险资本是风险企业最主要的—个资金来源。能提供风险资本的机构很多,包括政府风险基金、风险投资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一些个人投资者。

启动资金

有资料表明,早期或扩张期公司所需资金一半以上都是由公司创建人以其自有资金和其他个人投资形式提供的。这部分资金通过风险企业的营运获取收益便使企业度过最初的原始积累阶段。

由投资银行或投资代理机构向其投资人发行认购书来为风险企业筹集股权资本。

首次发行募集(IPO)

对风险企业而言,上市募集提高了风险企业的知名度和融资实力,能够向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资料库0!!(7#%34:0(7)/足够的资本并且具有流动性高的特点。缺点是交易费用高。

2、国内风险资本主要的资金来源

(1)政府财政资金

融资担保资金

目前北京已设立了类似的政府担保资金,如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担保资金,首期启动资金5000万元,全部由北京市财政拨人。

政府直接投资资金

国内近年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中,政府财政资金也是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之一。

例如利用科技部门的财政拨款和信贷额度,按星级制参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帮助建立多样化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其次,各级政府每年应逐步增加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并以部分拨款,部分无息或低息贷款的形式专项用于高新技术开发。再次,提供与风险投资相匹配的无息或低息优惠贷款,或设立担保公司、担保基金为给风险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担保,信用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也可以要求被担保人为其提供反担保等,引入风险融资。此外,政府财政对风险投资的支持还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来实现。

(2)机构投资者资金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可以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各种社会保障基金和信托、财务公司等。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从事投资有着严格的限制,只允许其从事政府指定的投资项目,如从事国债投资等。因此,商业银行直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存在法律障碍,只能采取间接的方式,如通过银行信贷方式(有政府部门提供的风险投资担保)提供风险资本。

保险公司

目前保险法对保险资金的资金运作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券、买卖_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行股票市场以及_指定的其他资金运作方式。故保险资金要直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尚不现实,只能采取一些间接方式如通过投资基金的形式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

证券公司(综合类证券公司)的营业范围中包括项目融资、资本运作、成立投资公司经营基金等业务,在现实情况下,证券公司应该是提供风险资本的一个主要来源。

信托投资公司

随着证券与信托业分业经营的施行,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将专门从事信托业务,具体包括信托存款、信托贷款、信托投资等信托业务,风险投资应该成为信托资金的一个重要运用方式。财务公司财务公司作为集团企业的金融窗口,可以为其成员的风险企业提供投、融资的资金支持。(3)个人投资者我国居民储蓄水平一直很高,但由于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单一,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一直不很畅通,而风险投资则便是转化途径之一。但近期内仍有待于各项配套金融措施的完善,如成立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的风险投资基金等。

(4)产业资本

这是目前除政府财政资金外最为现实可行的风险资本来源,国内近年来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中,产业资本也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如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_、首钢总公司等公司注入产业资本成立的。

(5)外国风险资本

这是我国目前最令人关注的风险资金来源,由于外国风险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其直接目的是希望在日后到海外以IPO的方式收回投资,故受到各方面的注视。但该类风险资本往往对项目要求非常严格,非常谨慎,一般只有极少数风险投资项目才能获得他们的关注。

三、获得风险投资的条件

评价风险企业是否满足风险投资标准的过程既是了解风险投资人投资标准的过程,也是从融资角度对风险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的过程。风险企业要想从风险投资机构那儿获得投资,必须使自已达到风险投资机构的对投资项目的要求和标准。

风险投资机构对投资项目的评价选择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筛选,其次是对筛选出来的投资项目进行尽职调查,以进行投资项目决策。

1、风险投资机构对投资项目的迷选

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的遴选过程中,主要侧重以下方面:

投资产业

风险资本一般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投资重点。从总量上看,高新技术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一般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但是,仍然会有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向其他行业中的高科技领域进行投资。

投资项目发展阶段

一个企业的成长通常分为酝酿期(有的也称为“种子期”)、创业期、扩张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对风险资金的需求、未来的收益和风险都不一样,不同风险投资机构会结合自身的特点而选择相应发电子商务资料库/(*:,16$+;9:,:*展阶段的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在本世纪80年代以前,风险资本大都投向创业期及其以前阶段,但近年来风险投资有专注于投资风险企业后期发展阶段的趋势。

投资规模

不同的风险投资机构对投资规模的要求有所不同,通常他们会根据其风险投资基金的规模来确定一个自己认为较为理想投资额。

区位特点

被投资企业的地理位置和人才、信息条件构成了其自身的区位特点。通常认为,人才集中、配套工业齐备、地处信息中心和交通中心的被投资企业具有最佳的风险投资环境。

管理团队

风险企业的人才技术条件、以及产品研发出来适应市场的时间和效益显现的节奏。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规划和中心,都是风险投资机构考量的要素。

2、投资决策

风险投资项目在通过初步筛选后,风险投资者即开始对筛选出来的项目开展调查,包括投资前对风险企业现状、成功前景及其管理层所作出的独立的调查。

调查的内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风险资本家对风险投资项目的最终决策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风险投资人所希望达到的投资效果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3-5年能收回投资;二是3-5年内能实现5-7倍的收益。

最吸引投资人的是增长快速而且有着超额利润的朝阳行业。

对管理的要求

良好的管理素质是风险投资人关注要方面之一。

其他标准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投资标准外,风险投资人可能还要对下面的问题作出判断: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维持这种优势所需的投资?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否恰当?市场竞争的程度?现有的销售渠道是否强大并得以保持?与同类企业相比,风险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再投资率和资本密集程度?风险企业的评估价值和价格是多少?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是否满意?

四、国内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

风险投资过程的最后阶段是投资退出,退出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收回原始投资;二是实现投资收益。

1、退出途径

风险投资通常有三种最基本的退出方式:首次公开发行(I缩写为IPO)、收购和兼并(M简写为M&A)和执行偿付协议(Liquidityagreement)。(1)首次公开发行(IPO)公开上市往往是一种被优先考虑的退出方式,采取这种退出方式对风险投资人和被投资企业来讲都最为有利可图,但持有期最长,受监管多。(2)收购和兼并(MA)收购与兼并往往是最容易成功的退出方式,但与公开上市不同,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一般不太欢迎这种退出方式,因为这样做意味着企业被大公司收购而失去其独立性。

(3)执行偿付协议

偿付协议是一种用以帮助投资人把他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变现的一项合约保证。偿付协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回购条款

按照该条款风险投资人可以强迫被投资企业按议定的价格回购投资者手中的股份。

买卖契约

风险投资人可以强迫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或者回购投资人股份或者将其股份卖给投资人。执行该条款会使风险投资人变现投资变得容易一些。

2、国内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及解决途径

(1)目前国内风险投资退出问题现状

目前国内风险投资的最大难题在于“出口”问题。在风险投资的三种退出方式中,国内只有股权转让一种可以操作。而且在国内的股权转让中,由于法人股不能流通,因此只能采取场外转让的方式,风险投资人的资本利得会大大减少。其它两种方式中,偿付协议由于股份回购受限而无法操作,公开上市也因国内主板市场上电子商务资料库4;0+(“/4;#7/3!$市标准过高,二板市场尚未建立,境外上市限制较严而难以实现。

因此,要大力发展国内风险投资业,政府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取消股份回购的限制;二是解决法人股流通问题;三是设立二板市场。以上三项措施的实施需要制订完备的退出机制和与此配套的法律环境。

3、间接实现公开上市([PO)的途径

(1)海外上市

主要是在美国NASDAQ、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但由于海外上市要求苛刻,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内风险企业数量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几家大的风险企业。

(2)国内间接上市: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间接实现公开上市的目的。

借壳上市

即由上市公司(主要是某些业绩比较差的上市公司)与风险企业进行资本置换或并购上市公司资产方式,从而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被上市公司收购

通过将公司资产作价售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实现对风险企业的并购。这样,一方面风险企业将从上市公司那儿获取发展所需资金,另一方面,风险机构投资者以自身持有风险企业股权购买上市公司向其定向增发的股票,从而实现其所持风险企业股份的流动性和盈利性。

总之,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化程度提高、与此相关的产业配套政策的日益成熟,相信风险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会随退出机制的日趋完善而变得更加方便、渠道更为广阔。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19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解决措施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它是在传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战略决策需要的情况下,为适应和促进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的。它要求管理会计要从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关注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提供和控制程序。不仅要和特定阶段的特定战略目标相适应,而且要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时、空、量上都大大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限定,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有如下特征。

第一,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企业相关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分析与掌握企业的外部环境并密切关注企业所在行业以及市场的动态,从而扩大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报告范围与角度。而传统的管理会计则只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做出单一的核算。

第二,全面性。战略管理会计收集信息涉及面广,考虑多种因素,使之搜集与整合的信息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还增加了多项应该考虑的重要非财务信息。

第三,权变性。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这种权变管理思想必然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在变动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各项决策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战略相关度。

第四,长期性。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经营。它主要针对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与决策,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第五,过程控制。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以过程的控制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了控制的有效性,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

1.扭转了企业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

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方面,关乎企业经营业绩、管理绩效的发展。为了使会计与管理更好地结合,使之相辅相成,就必须发挥战略的效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将扭转企业以往只注重短期利益,只关心自身经营模式的现状,使企业经营者能够以战略的高度指导企业经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制定经营决策,充分将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并使企业能够良性竞争,自然而然地实现优胜劣汰。

2.突破了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的范围

为了实现战略管理,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经营脉络,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动向,就要根据变化调整企业战略部署或采取更为有效的战略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按照美国学者波特的理论,在竞争环境中,企业将面临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供应商的砍价能力、客户的砍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新的竞争对手的入侵。这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其所涵盖的信息明显超越了成本会计单个会计主体的范围。这些竞争力信息,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所必备的,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竭力提供。

3.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了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制定的决策还有赖于员工的执行。决策被执行程度的高低,执行效果的好坏与否,以及执行后的反馈都对企业经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改进甚至是废立都要有赖于这些因素。可见,人力资源在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必然将战略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会计管理与核算中,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增强其可利用性。

4.促进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不断完善

社会责任报告是一种不同于财务报告的报告形式,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它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是从企业内部来进行评价的模式。目前只有100家上市企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使公司经营更加透明,使信息使用者可利用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大大提高,也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决策,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1.缺乏完整和可引用的理论体系框架

战略管理会计在上世纪80年代被逐渐引入我国,并有个别企业应用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也仅仅是个例上的表现。由于其引入时间短,理论体系不完善且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使企业经营者没

[1] [2]

有完善的理论框架来引用,可操作性大大降低。

.企业经营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的经营处于一种尴尬的转换阶段,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润不挂钩的现状使企业经营者疏于管理,放松相对制约,缺乏在管理方面创新的热情。

.企业经营环境不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从会计的发展角度来看,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会计发展历程的角度我们也可得知战略管理会计也将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从宏观的环境来说,我国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与之配套的电子商务也没达到广泛的普及;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企业内部环境也不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由于企业经营者本身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不够,钻研欲望不强,使之不能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加之企业经营者对于相关方面人才不够重视,认为战略管理只是对传统管理会计起辅助作用,不愿在此方面付出过多成本,从而造成战略管理无使用和发展之地。

四、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建立健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基础是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根基,抓好基础作用要从构建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开始,给战略管理会计的恰当应用提供有规可循的结构脉络。首先我们应引进现今西方先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现状和中国国情制定出适合于中国市场经济使用的理论框架,这样设计出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是对西方理论的重新定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框架和方法。战略管理会计是多门学科的结合,不仅仅是战略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简单相加,更要在将两者融合的同时关注营销学、经济学等重要领域的相关理论,这样建立出来的体系才健全,丰富,用以指导管理和核算。

.改变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中起着总领的作用,他的决策关乎整个企业的命运。而欲想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热情,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潜能就应当首先让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和企业利益相挂钩,那么企业经营者要负担企业的经营责任,这样才能让企业的管理者不由自主地去研究经营管理学,去探究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加强企业内外部环境,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战略管理的突出重点是要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决策做到适时变化。那么,营造良好企业外部环境必然会大大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运行。当然,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核算和决策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企业内部,内部环境的改进与优化无疑也是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成熟与发展的良方。良好内部环境的营造首先要从企业管理制度出发,企业无论在宏观上的指导性经营理念和微观上员工的具体惩罚措施都应从战略角度出发,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战略的氛围下,不至于使企业的战略管理流于形式。

企业运营策略分析论文 第20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解决措施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它是在传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战略决策需要的情况下,为适应和促进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的。它要求管理会计要从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关注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提供和控制程序。不仅要和特定阶段的特定战略目标相适应,而且要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时、空、量上都大大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限定,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有如下特征。

第一,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企业相关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分析与掌握企业的外部环境并密切关注企业所在行业以及市场的动态,从而扩大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报告范围与角度。而传统的管理会计则只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做出单一的核算。

第二,全面性。战略管理会计收集信息涉及面广,考虑多种因素,使之搜集与整合的信息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还增加了多项应该考虑的重要非财务信息。

第三,权变性。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这种权变管理思想必然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在变动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各项决策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战略相关度。

第四,长期性。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经营。它主要针对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与决策,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第五,过程控制。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以过程的控制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了控制的有效性,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

1.扭转了企业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

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方面,关乎企业经营业绩、管理绩效的发展。为了使会计与管理更好地结合,使之相辅相成,就必须发挥战略的效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将扭转企业以往只注重短期利益,只关心自身经营模式的现状,使企业经营者能够以战略的高度指导企业经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制定经营决策,充分将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并使企业能够良性竞争,自然而然地实现优胜劣汰。

2.突破了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的范围

为了实现战略管理,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经营脉络,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动向,就要根据变化调整企业战略部署或采取更为有效的战略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按照美国学者波特的理论,在竞争环境中,企业将面临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供应商的砍价能力、客户的砍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新的竞争对手的入侵。这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其所涵盖的信息明显超越了成本会计单个会计主体的范围。这些竞争力信息,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所必备的,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竭力提供。

3.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了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制定的决策还有赖于员工的执行。决策被执行程度的高低,执行效果的好坏与否,以及执行后的反馈都对企业经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改进甚至是废立都要有赖于这些因素。可见,人力资源在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必然将战略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会计管理与核算中,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增强其可利用性。

4.促进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不断完善

社会责任报告是一种不同于财务报告的报告形式,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它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是从企业内部来进行评价的模式。目前只有100家上市企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使公司经营更加透明,使信息使用者可利用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大大提高,也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决策,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1.缺乏完整和可引用的理论体系框架

战略管理会计在上世纪80年代被逐渐引入我国,并有个别企业应用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也仅仅是个例上的表现。由于其引入时间短,理论体系不完善且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使企业经营者没有完善的理论框架来引用,可操作性大大降低。

2.企业经营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的经营处于一种尴尬的转换阶段,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润不挂钩的现状使企业经营者疏于管理,放松相对制约,缺乏在管理方面创新的热情。

3.企业经营环境不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从会计的发展角度来看,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会计发展历程的角度我们也可得知战略管理会计也将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从宏观的环境来说,我国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与之配套的电子商务也没达到广泛的普及;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企业内部环境也不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由于企业经营者本身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不够,钻研欲望不强,使之不能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加之企业经营者对于相关方面人才不够重视,认为战略管理只是对传统管理会计起辅助作用,不愿在此方面付出过多成本,从而造成战略管理无使用和发展之地。

四、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1.建立健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基础是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根基,抓好基础作用要从构建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开始,给战略管理会计的恰当应用提供有规可循的结构脉络。首先我们应引进现今西方先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现状和中国国情制定出适合于中国市场经济使用的理论框架,这样设计出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是对西方理论的重新定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框架和方法。战略管理会计是多门学科的结合,不仅仅是战略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简单相加,更要在将两者融合的同时关注营销学、经济学等重要领域的相关理论,这样建立出来的体系才健全,丰富,用以指导管理和核算。

2.改变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中起着总领的作用,他的决策关乎整个企业的命运。而欲想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热情,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潜能就应当首先让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和企业利益相挂钩,那么企业经营者要负担企业的经营责任,这样才能让企业的管理者不由自主地去研究经营管理学,去探究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3.加强企业内外部环境,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战略管理的突出重点是要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决策做到适时变化。那么,营造良好企业外部环境必然会大大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运行。当然,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核算和决策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企业内部,内部环境的改进与优化无疑也是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成熟与发展的良方。良好内部环境的营造首先要从企业管理制度出发,企业无论在宏观上的指导性经营理念和微观上员工的具体惩罚措施都应从战略角度出发,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战略的氛围下,不至于使企业的战略管理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在现今经济状况下应形势和经营要求产生的,所以,这必然是今后会计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的企业引入这种方法和理念将使企业经营始终处于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但是,由于其引入的时间短,发展不够健全,内外部环境不佳给企业经营者的运用造成不小的阻碍和困扰,所以,希望文中的几点建议能用于帮助改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车忠范.战略管理会计:传统管理会计的反省与发展[J].理论研究,2009,(9).

[2]曹晓东.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09,(10).

[3]李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动态分析[J].财会通讯,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