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论文1200字(推荐8篇)

时间:2024-03-16 10:53:56 作者:admin

大学生创业论文1200字 第1篇

关键词:众筹;创业创新;大学生

1众筹模式与大学生创业融资契合度分析

由于众筹方式具有“低成本、低风险、低门槛、高效率”等特点,从而与大学生的创业融资的结合具有明显的优势。“低成本”,众筹可以灵活高效地募集较小规模的资金,与银行贷款相比具有较为优惠的融资费用,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低风险”,在众筹模式下,参与众筹的众多投资者共同分担风险,同时,投资者来自于各行各业,吸引投资的过程也可以当作是产品投放市场前的预演。“低门槛”,通过互联网为无资金、无经验、无人脉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一条新的的融资渠道,只要创意足够有价值,就有获得支持的可能。“高效率”,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信息产业将有助于资金供需的最佳匹配,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两者有效的结合,不仅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在丰富金融服务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得到了双赢的效果。

大学生利用众筹创业的优势

众筹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具有很多其他融资模式没有的优势。首先,众筹比传统融资模式面向的范围更加广阔和开放,门槛更低,更加平民化,草根化。究其评判标准来说,衡量融资是否成功的标准有很多,不仅仅是商业价值,并且,融资不再受到筹资者年龄身份等的限制。只要你的项目足够吸引人,得到了网友的支持和认可,一律可以在众筹这一平台上获得投资,这笔投资便可用以自己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好点子好创意的诞生,也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和方向。其次,众筹融资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所面临的风险都比较小,如果申请传统贷款,创业者必须自己承担相应的金融风险,但众筹优于其他的一点就是在融资获得初始资金之后,仅仅需要对捐赠者付出奖励。大学生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融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相比较而言众筹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第三,众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广告效应,是一种不错的营销方式。创业者初期时利用众筹来筹集资金,就需要做好宣传与推广,而借助一些社交网络的平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往往是最有效的,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为其进行投资。创业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项目路演,这不仅给初创企业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而且,项目路演成功与否企业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商讨出最终结果,得到市场反馈信息。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尽快并且有目的地修改自己的创业项目计划,从而使创业成功率更加高。又因为大学生创业者相对于其他社会人士创业而言比较特殊,没有相应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但在众筹模式下,投资者更加关注的是创业者的创意和产品自身,他们会给出自己的看法的意见,使创业者的项目运行更加顺利。这对于初创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无疑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对他们之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众筹平台应具备的特征

(1)具有独立的筛选与审核流程。这更多的是对于一些具有好的想法或概念,但是项目的实施与市场不能良好对接的不成熟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众筹平台能够和各级政府一同成立的专门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类似于“职业指导中心”等的机构来进行合作。仅是到2010年为止,就有权威的报告显示各级政府与许多高校已经成立了高于16亿元的校园创业资金,并且建设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业孵化基地,给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以及平台的支持。这样,便可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管理资源。同时还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且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创业项目进行一系列的评估与优化,给刚起步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与培训,让这些初创企业形成较好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模式。另外还能够减少创业团队在申请众筹并不断修改项目的时候在各种部门或平台间来回奔走的次数,能够更好更有效率的落实国家的优惠政策,同时众筹平台也能够更快获取到更多成功的优秀项目还不用增加人力成本。(2)防止创意在众筹期间被剽窃,增加保护意识。项目审核过程中要对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对项目的发起人作出提示,让其在对项目的描述中尽可能的避免涉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重要内容,或者在过审方面有相关的硬性要求。这既可以保护大学生的有些创意、想法不被剽窃,同时也保护了创业项目的知识产权,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风气,促进更多更好的项目出现。(3)增加众筹项目成功后首款的比例,促使项目更好周转。就现在来说,普遍为项目成功结束后才能够申请首款,在通过众筹平台的审核之后再计算首款。而在项目结束后的承诺期限内发放回报且支持者确认收到回报之后才可以收到尾款。若超过15天且支持者依然没有确认收到回报,系统就会自动确认。而针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建议众筹平台能够对首款和尾款的资金比例做出一定的调整,从而使得创业团队可以更加有效的对资金进行周转,更快的为支持者提供回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创业团队筹集股权更便捷。所谓股权众筹主要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让出一部分的股利,同时根据相关投资者的人数比例,对公司未来可能会获得的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依赖相关的互联网技术。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股权众筹是指股权朝着互联网行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当前采用的股权众筹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众筹平台的运行,一方面还是走在法律的边缘上,与非法集资这一法律问题很难区分开来,很容易违背公司法与证券法等法律规定,国家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来规范股权众筹。

2大学生创业融资众筹相关建议与意见

从市场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众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大学生各式各样的创业想法也为众筹平台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两者对接各得所需,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利共赢的局面。随着众筹行业的飞速发展,在大学生创业融资和众筹的对接时,应当注意以下五个因素,现对以下五个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1)政府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能够出具相应的为大学生创业助力的政策,贯彻落实好政策和引领舆论导向。并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方式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可以介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工商管理部门也可以在政策上提供一些支持,例如减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或者推出优惠政策。监管部门则需要为众筹平台营造一个和谐稳定且有安全保障的交易环境,使平台拥有一个良好的秩序。(2)高校方面。创业教育可以和大学所学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各大高校中,应该都有一批专业的创业教师团队,这些教师的职责就是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大学校园中也应该经常举办一些有关于创业的论坛和讲座,支持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创业,并且对他们的创业精神给予肯定和支持,还可以成立一些类似于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园等,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交流与指导平台。并引导大学生接触众筹,鼓励其对众筹融资做出尝试,可以开设与众筹相关的选修课等,建立创业教育和众筹教育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在当前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能够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创业理念。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自己的意志品质的严格要求。同时也应对众筹及平台有着更深的了解与关注。(3)众筹平台方面。不同类型的众筹平台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对应的经营措施,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扶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这些大学生认识到当前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而取得更加长远的进步。(4)法律方面。我国立法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推进相关配套法律的运行机制,对相关领域的法律文本进行完善性维护,对市场进行规范。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知识产权进行不断的完善,避免出现相关创意抄袭的不良现象,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大学生相关众筹融资能够更全面的发展。众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值得进一步推广。年轻人是众筹这一平台的主力军,在众筹这一平台中,大学生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创业动机,也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大难题,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示波,张琳,陈伟.创新创业环境下的众筹发展情况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2).

[2]赵乃迪,李静.浅析众筹对金融发展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6).

大学生创业论文1200字 第2篇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基于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具有进入门槛低、风险小、容易上手等特点,给大学生自助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大学生网上创业成为缓解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与管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网上创业;管理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创业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使具有门槛低、成本小、风险小等优越性的网上创业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项选择。随着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大学生在网上创业有其自身的优势与风险,只有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克服威胁、规避风险、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才能使得自己的创业计划更为切实可行,更多一分胜算的把握。本文就利用电子商务创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网上创业模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1.网络创业的基本概念

网络创业是一个新兴词,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建立自己的事业或者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事业。国外知名学者和机构对“创业”的定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创业特征、创业过程、创业结果和创业环境。即具有识别机会的能力、创业家的个性与心理特质善于从变化中发现机会、获取机会、创建新组织并开展独立的新业务活动。网络创业定义为“行为者在互联网环境中把握并利用市场机会、协调资源、创建组织以开展新业务的商业活动”。

2.大学生与网络创业

在对网络创业有所了解以后,我们来看网络创业的特定主体:大学生。根据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促使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原因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从主管因素看,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具有敢于挑战、敢于冒险、动手能力强、具备独立自主精神等优势,因此大学生往往倾向于创业。同时依赖一定网络技术创业的大学生往往运用IT技能强,能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使得大学生具备比较强的竞争力。可见,精神、素质和一定的网络技术是网络创业的主体所具备的一些普遍特征。

从客观上看,首先,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大学生寻求传统以外的新就业方式,网络创业就成为一条新途径,尤其是在我国受此因素的影响更大;其次,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创业比起传统创业方式来说,具有初始资本投入低、运营成本低、风险小、方式灵活和利润回报率高等特点,吸引着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第三,高校、企业和政府等对创业和网络创业的重视和相关活动的组织实施,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网络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方式,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选择。

3.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重要意义

20xx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备受关注。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成了另一条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也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年轻的大学生肩负起以创业解决就业压力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网络创业影响不小,意义非凡。第一,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解决本人的就业问题;第二,影响带动同校和周边院校同学参与网络创业,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第三,还解决了很大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的就业问题。所以说,各级政府、高等院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大学生网络创业,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可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状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的扩招,使在读大学生和毕业生逐步增多,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xx年的611万净增19万人,造成了就业难的局面;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而导致的实体经济危机,使得就业岗位减少,造成了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2.就业难引起社会关注

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弥补岗位的缺失,同时也能够为其他社会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出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30%,而我国仅为1%-2%,造成这一数据差距巨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缺乏社会资源、缺乏创业资金、缺乏社会经验是比较突出的几个关键因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优越性的客观存在,使网上创业成为校园的新话题,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新选择、新趋势。

3.互联网蕴涵着巨大的创业机会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一种网络应用,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创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和模式众多,基于互联网商务功能可以划分为:基于产品销售模式、基于服务销售模式和基于信息交付模式等三大类。基于网络产品销售进行网络创业,所需的成本、时间和技能要求,相对来说比起服务销售和信息交付来说要低,因此也更容易成为大学生的普遍选择。此外,中国的网络购物正在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价格透明和购买方便的.网络购物。目前民中,大约4个人中有1个人是购物用户,而在欧美和韩国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每3个网民中就有2个人在网上购物。网络购物的市场潜力还远未被释放。

三、大学生网络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学生在网络创业过程中遇到过的主要困难包括:信用方面等级较低,处于竞争劣势;由于经验不足难以找到稳定可靠的货源;因为在校或刚毕业,缺乏资金支撑,融资困难;缺乏网络经营的基本技能与经验;难以确定经营方向;耐心和韧性不够;缺乏有效的创业指导和氛围;与学业有冲突。安排不出足够的时间;雇用人员的管理等问题。鉴于以上诸多困难和问题,希望准备网络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参加“淘宝大学”举办的“网店运营专门人才”举办的培训班,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大学生网络创业应注意的事项

1.网络创业平台的选择

在大学生网络创业所选择的电子商务平台方面,大多是以淘宝网、易趣网、拍拍网等网站为平台,因为在这种平台上创业具有投资少、门槛低、风险小等特点;而自建网络平台则需大量资金,对于刚毕业或者未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选择自建网络平台的大学生数量是极少的。

2.网络创业经营商品的选择

首先,因受资金匮乏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网上创业主要应选择资金占用小、自身比较熟悉的产品,如书籍、服装、生活用品、音像制品、美容护肤产品、充值卡和游戏等。其次,创业项目的选择应具有校园特色。一些大学生借助校园内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学校BBS上发布各种商品以及二手物品信息,将校园BBS变成了赚钱阵地。通过BBS既可以送夜宵、洗衣服、卖鲜花。也可以交流剩余物资,还可以进一步升级成为某些产品的校园代理。第三,货源的来源可采取多种方式,通过自身资源、实体合作、网上批发、市场批发、外销余单等渠道,均可解决货源问题。

3.网络创业资金来源

因为基于淘宝网、易趣网、拍拍网等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创业处于微型创业,创业启动资金要求不高,投入不大。多数大学生是靠自己的零花钱、生活费甚至奖学金来支撑自己的网店,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则采用合伙人集资,还有的选择向银行贷款、学校资助或者政府资助作为网络创业启动资金。

五、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具有门槛低、风险小、容易上手的特点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的条件,从网络人手自主创业也许会为毕业生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另外,大学生网上创业成为缓解就业难的一个途径。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政府和高校等各个层面都开始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大学生网络创业意义和价值重大。

参考文献:

[1]陈聂:电子商务引领大学生网上创业[J],商场现代化,20xx,(17):166

[2]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xx,(1):152

[3]徐娟,李化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论坛,20xx,(10):136

[4]韩瑞芳:网上创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新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9)

大学生创业论文1200字 第3篇

(1)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对创业活动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知识系统。创业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创业知识的积累。大学生应该具备并对对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创业知识可分为以下几个内容:①扎实的专业知识,厚实的职业技能,是创业的前提。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税务等,这是创业工作必备的知识,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②经营管理知识,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决策学等创业经营管理必备的知识,并做到经营管理知识与经营管理能力结合。③创业活动应该具备的综合性知识,如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公共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2)创业态度。创业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过程的关键因素,是否具有顽强的毅力、善于交流沟通的能力,是否具有注重团队合作意识,是否能吃苦耐劳、踏实进取、诚实守信等等方面内在品质,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组成。只有当大学生对创业持坚定的态度时才有可能产生创业愿望,而强烈的创业愿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创业活动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创业综合能力。创业综合能力主要有:及时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对创业活动进行分析决策能力、对创业活动内部外部环境的把控和协调的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创业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创业者需要熟练掌握这五项能力,因为,随着创业的不同阶段,所需能力也会有所变化,如在创业的初期,可能五项能力都很重要,而进入创业的成熟阶段,随着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承担了许多工作,这时候,分析决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提升创业技能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积极意义

(1)培养自信与自我认同感。在创业过程中,是否具有自信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在逆境中开拓和创新提供信心与勇气,同时也会为学生在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怀疑和批评时提供坚强的毅力。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会带来创业的逐步成功,所以必定会让学生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在个人发展的定位中,个人有充足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业进程,推动创业活动的良性循环发展。

(2)增强进取心与责任感。个体的进取心是会促使个体具有目标指向性和适度活力的内部能源,认真持久与积极进取的态度是个体事业成功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的创业能力越强,承担的压力也就越大,而压力大了就会刺激出更多的进取心,从而推动学生不断追求人生新目标。因此创业技能的提升将会伴随着个人进取心和责任心的增加。

(3)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目标并具备相应的技能,然后围绕既定目标做一系列相应的工作。创业活动的实践证明,创业技能的提升过程中必将会引起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步提升,包括个人专业知识提升、个人待人接物的改进、个人分析决策能力的改善等等。而如果这些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势必将会促进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其次,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创业技能的提升会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带来更多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为自己在未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3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存在的障碍

(1)创业过程中缺乏自我决定的主见,由于高校大学生创业外部动力因素,如:有的为了获得学校或相关部门的创业基金改善目前经济状况,有的为了回避就业压力临时决定创业,有的为了赚足面子,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高校大学生创业过程或创业行为是为了创业行为给本人带来内在的快乐,可以在创业过程中体验与创业竞争对手博弈过程的刺激。在大学生创业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因素并存,这两种因素与创业经验不足、创业资金困难、社会关系缺乏等创业实际困难进行碰撞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创业意识减弱,不但给创业技能的提升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大学生消极创业、放弃创业。

(2)由于外界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创业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率较低,持续性较差,这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真实状况,高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放弃创业梦想,离开创业团队,从创业队员跨入公务员考试大军、或者放弃创业,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或国有企业应聘等常规面试,这样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技能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创业团队不稳甚至解散,或创业项目失败。创业技能不能得以锻炼,创业思维及潜能不能得到应有的施展,更谈不上把创业思维及潜能深化和转移到实际创业行为上来。

(3)无论是高校,还是政府创新创业工作主管部门,在激励大学生创业制度方面服务工作不到位,没有深入到创业工作的全部过程,这样既不利于创业技能的培养,还阻碍了创业活动的展开。而高校通过举办创业大赛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这种激励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纸上谈兵,把创业激励放在在创业计划比赛,缺乏对创业实施过程的激励与扶持,因此,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技能发展的完整性,很难完成整个创业过程。

4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的着力点

(1)构建并完善大学生合理的创业知识体系。大学生科学完备的创业知识体系是成功创业的首要保证,在必备的知识体系中,包含了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经济形势及政策、工商管理知识等。大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反映了对培养的培养思路,因此,高校应当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为帮助学生创业,设立创新创业课程或短期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知识和技能辅导。同时大学生还要主动学习有关创业书籍,以及浏览有关创业主题的微博、论坛,全方位营造创业氛围,经常组织创业团队成员参加创业培训,进行实地考察锻炼,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创业所需要的经验,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共享、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加强和其他创业团队的知识沟通交流,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创业知识体系。不断利用这些知识来创造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2)积极强化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做一个有心人,有效利用校内外的一切教育资源,尽量多的参加各种锻炼机会,如:企业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协会、勤工助学等活动,通过各种实际锻炼,磨练自身的意志,增长各方面才干,学会如何对待挫折。在校大学生还要多参加创业辅导培训、校企合作讲座、创业设计演习等创业实践活动,主动抓住校内外各种创业锻炼学习机会,全面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培养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敏感,最终发现和捕捉创业机会,进行成功的创业。

(3)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个体心理倾向,会引导创业者为追求某一特定目标,而投入大量精力、资源和行动。在高校大学生实施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创业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要注重自身创业意识的培养、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着能吃苦耐劳、踏实进取、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乐观豁达、敢于冒险的优良品质的人,实现成员之间的价值观、态度等人格差异的最小化。

(4)通过高校教学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我国高校要普遍开展创业教育,配备专业的创业指导老师,真正开设创业指导课,纳入教学大纲,使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学科专业教育,举行创业大赛,真正做好创业教育工作,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各高校要制定完善的创业激励办法,奖励大学生和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活动,了解和掌握本学校的实际创业教育情况,积极进行创业资源整合,从而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创业论文1200字 第4篇

(1)教师不够专业,创业教育体系也不完善。现阶段,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的,他们在接受了相关课程的培训后就开始为学生授课,他们对于创业的实际经验是非常缺乏的,那么就很难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而创业教育体系也还不够完善,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不是鼓励他们一毕业就进行创业,在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时,应尽可能的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2)资金和场所的缺乏。即使你具备了很好的创业想法,但是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那么想法也是无法转化成现实的,可见,资金既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条件,学校应投入一定的资金用来建立创业实践场所,而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学校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3)创业教育目标不够清晰。我国的大学生在刚走出校园后往往都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他们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也很弱,他们想要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巨大的回报,这些都说明了他们在心态上是存在着问题的,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在选择创业时并没有设立清晰的目标,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将这些内容落到实处。

2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调整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要想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那么在校内不但要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同时还要聘请一些经经验的创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亲身传授给学生们创业的技能和经验。

(1)应坚定的培养学生的创业勇气。作为创业者身上必备的一项素质,创业的勇气能够时刻督促创业者去追求和把握市场机会。

(2)应坚定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知识、经验以及网络都是创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创业知识就是指在构建和发展企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业务流程和基本常识;而创业经验则是指因做过同类工作而能够对创业中的变化和资源进行有效的预见。另外,还应帮助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因为任何创业都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要努力几次才可能成功,所以,学生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训练

要想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一定的创业勇气和创业思维,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创业实战能力,那么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训练就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创业训练工作:

(1)在校内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校园内部进行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重要途径,创业计划竞赛是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的,这一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积累学生的创业经验以及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都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现阶段,我国的清华大学是最早引入创业计划竞赛的学校,在国外,一些如斯坦福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的院校在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这类竞赛,很多新的企业也都是从这类竞赛中诞生的。在创业计划竞赛中诞生的企业,有的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已经发展成为营业额为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了,当然,这些都是创业计划竞赛的直接成果,而更重要的还是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业教育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是有重要意义的;

(2)建立校内创业者联盟。我们也把创业者联盟叫做创业者俱乐部,其就是已经创业的学生与准备创业的学生之间的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加先进和实用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可以获得如风险投资、新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培训支持,而要想有效的运作创业者联盟也并不容易,其不但需要社会、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以及经济管理部门等多个机构的支持,这样大学生才能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各项创业活动。在这一创业生态系统中,高校与社会和企业之间应加强沟通和联络,同时学生与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也应加强联系,从而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3)建立校外的创业实习基地。社会应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学习的机会,到一些成功人士创办的企业中去感受创业的灵感和氛围,这样才能使自身的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像腾讯、搜狐和新浪这样的公司应多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应积极的学习那些著名人士的创业经历,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论文1200字 第5篇

【摘 要】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我们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在创业前准备的真实状况,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给大学生提出创业前的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人群大多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涉及众多专业,范围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讲,我们的整个调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xx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xx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结论分析与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

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与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从事创业的人既要懂经营,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又要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既要能言善辩,又要能谈判公关,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因此,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三,小结: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调查结果与信息,普及创业理念,弥补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努力,在电信分院老师、团学干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小组完成了此次调查研究。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写,我们的日常工作、调查方法、报告论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缺陷,望评委老师能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为我们日后其他工作做借鉴!

大学生创业论文1200字 第6篇

一、微创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

大学生是就业需求相当大的群体,同样也是最具有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但由于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等原因,创业成功率还比较低。据统计,“20xx届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探寻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新模式,突破大学生创业瓶颈显得尤为关键,而微创业的到来,正是契合时代需求和大学生特点的创业模式,是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拓展就业渠道的有益尝试。20xx年,创业网站“创业邦”启动“中国互联网微创业计划”,首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微创业概念,并推出了所有项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营销手段相结合以实现成效最大化的“微创业”原则。近年来,国家对创业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江苏省举办的“创业微计划大赛”、湖南省举办的“大学生微创业大赛”、吉林省举办的“全省首届大学生微商创业大赛”、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举办的“20xx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等各类微创业比赛层出不穷。20xx年的更是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凸显了政府对创业工作愈来愈重视和支持。微创业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规模微小、成本微小的创业,或是指在细微的领域开展的创业活动。它包括创办小微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微平台如微博、微信平台进行的创业活动、个体经营或兼职经营。它有着投资小、规模小、风险低、见效快、灵活性强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今微创业多被特指为利用网络进行的新项目开发的创业活动,其主要以网络为平台,与实体相结合,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

二、微创业是契合大学生需求的创业方式

微创业作为新型创业模式,有其自身优势,和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社会实践少但创新能力强的特点非常契合,是最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之一。

(一)符合时代潮流

微创业是具有相当灵活性的新创业模式,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展创业活动,运用网络媒体进行营销。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时代和手机媒体的到来成长起来的一代,在网络运用上得心应手。现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微媒介盛行,微传播方便快捷,为大学生微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简单易操作

微创业拥有着启动资金小、对经营场所要求少、方式方法简单、经营模式易复制等特点,正好能破解大学生创业中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缺少场地等难题。低成本、低风险、低门槛使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能顺利加入微创业的队伍。

(三)创新创造性强

成功的微创业不仅仅是简单重复别人的模式,更强调的是点子和创意,也就是需要创业者紧跟社会潮流,提出新颖的创业模式。而大学生是最具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他们容易接受新奇、个性的事物,大学生的青春和激情也让他们能迸发出无数新内容,发现无数新商机。

三、大学生微创业情况调查

为了解大学生微创业的具体情况,笔者在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大学、扬州大学,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200名,专业涉及理科、文科、工科。另外,随机调查常熟理工学院已毕业学生100名。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问卷率98%。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大学生对微创业的认知,对创业政策的了解以及微创业开展情况、影响微创业进展的因素等展开。

(一)微创业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的学生了解微创业,仅有的学生完全没听说过微创业;的学生认为微创业有着良好的前景,仅有的学生对微创业持悲观态度;的学生尝试过微创业,的学生有想法或正积极准备开展微创业,的学生身边人正在进行微创业,仅有的学对微创业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表示可以很好地兼顾微创业和学业,仅有的学生表示开展微创业会影响学业。数据表明,微创业在大学生中知名度高、影响力广,是学生群体普遍认可的创业方式。

(二)创业政策了解情况

的学生表示对国家创业政策不了解,熟悉创业政策的学生仅占到;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创业培训,仅有的学生参加过专题创业课程或创业大赛。这说明,创业政策的普及以及创业培训的开展还不够。

(三)微创业开展情况

在有想法和尝试过微创业的学生中,坚持下来的仅有,的学生中途放弃了微创业。对于微创业的失败,的学生认为缺乏相关创业经验,的学生表示父母不支持,希望有稳定的工作,的学生表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的学生表示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的学生表示没有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在“政府最应加强哪方面的创业支持”的回答中,的学生选择了“资金支持”,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机构服务支持”,的学生选择了“政策扶持”,12%的学生选择了“指导培训”。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微创业开展还不够理想,亟待资金、政策、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引领。

四、推动大学生微创业的建议和对策

大学生微创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和高校扮演好自身角色,搭建各种平台,整合多种资源,持久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早日实现成功创业铺好路、搭好桥,也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创优创新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早日踏上微创业成功之路。

(一)政府:完善创业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1.进一步完善微创业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在注册登记、贷款融资、税费减免、创业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制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优惠政策,与其他创业群体区别开来,将这种区别体现在享受优惠的门槛、范围、力度等诸多方面,逐步建立普惠性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微创业者因互联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为主要以网络媒体开展微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便捷的网上工商注册服务、网上税收服务等,同时规范其经营行为。

2.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创业资助、融资支持、税费优惠、培训补贴、房租补贴等资金支持,延长税收减免年限,提高政策的普惠率和资金的扶持度。特别是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和大学生创业启动专项扶持资金,为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3.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政府要投入专项资金,建好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如大学生创业科技园、集中创业区域、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独立办公场所等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可以配备一定数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服务人员,提供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等“一条龙”全方位创业服务。同时,还可依托互联网营销专家、创业指导专家和企业高管等专业人士,根据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规划、产品选型、网络开店、网络营销、企业管理等创业技能培训和指导。

(二)高校:加强创业指导,提供优质创业服务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根据创业教育要求开设专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为学生讲解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及创业知识。同时,开设市场信息咨询、金融支持、风险预警、创业心理疏导等同步配套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基本技能。

2.培育优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拥有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强大的催化剂,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强化教师创业能力建设,并吸纳创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业指导老师。同时,主动与政府和企业对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优秀创业者、企业单位负责人、优秀校友等前来授课或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指导教师,用现身说法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并为正在创业或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选定一对一创业导师,强化学生创业活动指导,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错路。

3.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以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为导向,鼓励开展以移动互联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特色专业化创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校等各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培训,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熟悉了解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个性的服务、教育引导,积累创业实践能力,还为企业提供了人才资源和科技成果等,将企业需求与学生条件进行快速配对,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

4.重视创业心理引导。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培养商人、创业者,更不是教育追求财富的最大化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培养唯利是图的人,而是以带动学业、促进就业、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己任,以培养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因此,在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或成立心理辅导室,特别重视创业者面对的心理压力问题,让大学生端正创业观念,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较为乐观、正确的创业心态。

(三)学生:树立正确理念,用创新点亮创业梦

1.转变创业观念。大学生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不要悲观认为创业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应提高自身自谋职业、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秉承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深入城乡基层、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微企业,通过创业学习和不断实践,积极寻找商机,敏锐发现市场,找寻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不断提升创业能力,从而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2.坚持创新理念。微创业就是利用最小的资源,找到独特的、最容易切入的点,把创意和商机匹配,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改变商品供给和消费方式,开发更多商业模式。因此,大学生需要时刻保持创新的头脑,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微”字、“新”字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创业形式,点亮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xx:191-193.

[2]吴晓义.微创业:概念、作用与扶持机制[J].广东科技,20xx(13):46.

[3]夏春雨.试论高校校园创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J].教育探索,20xx(10):34-35.

[4]刘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视阈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中国会议,20xx:50-51.

大学生创业论文1200字 第7篇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共27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背景因素与创业意愿的关系调查;第二部分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包括独立自主意识、学习能力、领导才能、风险承担能力和抗压能力、接受创业教育情况等.本文研究样本来自华南地区3所农业高校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1份,回收率。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采用EXCEL2010进行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运用软件对调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对问卷作信度分析,结果发现测评项目的信度系数(标准化克朗巴哈α系数)为,表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信度,问卷调查的数据可靠。

二、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研结果与分析

1.个体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创业人文环境较差,到农村创业更具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在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等创业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这要求到农村基层创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挑战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坚定的学农爱农兴农的信念。而性别、年级因素、专业、心理素质等可能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的形成带来深刻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明显,男生有创业意愿的占,女生占,男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不愿意创业的女生比例高出男生14%(见图1-A)。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更加追求事业成功,风险承担能力更强,更富于冒险精神;另外男生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改变命运,取得创业成功,同时还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追求工作稳定、男性担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有关系。持无所谓态度(观望)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反映男生一方面追求事业成功,同时对创业更加慎重,更显犹豫。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有较大差异,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其中,大四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大幅低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于大四学生)。相应地,不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见图1-B)。大三学生经历过创业憧憬和创业教育成功案例激励后,创业冲动和意愿激增,而大四学生历经了找工作、毕业论文、考研等诸多压力后,变得更加现实,甚至有些消沉和疲惫,创业激情被磨灭,创业意愿大幅下降。依据专业特点,将受访学生分为两大类:传统农科类和非传统农科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农科类学生创业愿意()明显高于非传统农科学生(),无创业意愿的传统农科学生比例()明显低于非传统农科学生()(见图1-C)。其原因可能包括,传统农科学生较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和自身条件限制,就业相对困难,就业质量不高;所学专业比较对口,凭借专业知识更容易自主创业;农科学生由于专业“冷门”,更具危机感,更加懂得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农科毕业校友中成功创业的案例较多,对农科学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风险承担与挑战

意愿以及事业心等对创业意愿形成有重要影响采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对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样本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即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见表1)。样本的KMO值为,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原变量适合做因子(主成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作为纳入标准,运用正交旋转方差最大法提取因子,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共提取8个因子(见表2),这8个因子共解释了17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说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贡献率较高,该分析结果可以接受。最终提取的8个公因子,涵盖了所有17个变量,根据载荷最大的变量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各原始变量的载荷、公因子的命名、解释变量如表3所示。由此可见,假设一个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家庭、年级、专业、社会兼职与实习经历、学生干部经历、创业相关经历等不变时,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到8种因素的影响,依据重要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人脉和资金支持()、财富与地位的追求()、政策了解()、自学能力()、创业氛围与教育()、事业心()、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以及就业形势感知()。将因子分析中所得出的8个因子作为变量,分析其与受访者创业意愿的相关关系。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的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均小于,即所提取的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极显著相关。为探明各因子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各因子作为自变量,创业意愿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其中,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创业氛围与教育、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以及事业心这5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概率p值均小于,因此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资金和人脉支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强。据此建立回归方程:y(创业意愿)=*x1(人脉和资金支持)*x2(自学能力)+*x3(创业氛围与教育)+*x4(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x5(事业心)。观察所有个案的残差数据,标准化残差呈正态分布,并且从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标准P-P图(见图2)可以看到,散点在直线上或靠近直线,说明变量之间呈线性分布。由此可以推断,回归方程满足线性及方差齐性检验。

3.兼职、创业教育或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密切

调查发现,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愿意创业的占,无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具创业意愿的占,两者之间相差;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不愿意创业的比例()比无兼职经历学生的比例()低(见图3-A)。表明大学生课余到校外兼职有利于促进创业意愿的形成。积累必要的经验和技术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社会兼职为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提振了创业的信心和愿景。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对创业意愿无明显影响。担任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创业意愿分别为和,不愿意创业的比例分别为和,均无明显差异(见图3-B)。有研究认为,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提升创业意愿。[2]本次调查发现,创业实践和参加创业大赛活动对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参加过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学生其创业意愿()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学生()高出,处于观望状态的比例也高出12%,不愿意创业的比例()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低(见图3-C)。表明通过亲身参加和创业有关的活动,接触与创业相关的事务,对于了解创业、激发创业热情有积极的影响。洛达克(Roudaki)指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强化有重要作用;[3]李(Li)研究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和印度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发现,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意愿形成影响很大;[4]大学期间关于创业的学习经历有利于他们提前了解企业如何运作,对他们预测创业能否取得成功,评估是否做出创业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意愿,应该强化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让学生了解创业,掌握技能,勇于创业,热爱创业。

4.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

家庭创业背景对创业意愿形成有较大影响。本次调查发现,亲友中有成功创业案例的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比无亲友成功创业的学生比例()高,前者无创业意愿的比例()比后者()低(见图4-B)。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处于亲友经营企业的环境当中,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会有一定了解,或者对企业经营产生兴趣,这样也容易激发创业意愿。这些影响可能在于创业氛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这种支持能够激励具有创业潜能的大学生坚定创业理想并朝着创业目标前进,从而提高创业的可能性。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创业氛围对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必要的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这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调查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无明显差异,即生源地(城镇或农村)对创业意愿无显著影响。

三、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路径

1.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创业理想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将解决“三农”问题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农村条件艰苦、就业岗位少、薪酬低,很多农业院校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农村基层发展。因此,农业院校应站在推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生基层创业的高度开展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内涵,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类创业活动所必备的挑战精神、自学能力和事业心,核心是要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自觉适应社会需求,将目光转向农村和农业,树立面向农村自主创业的观念。其次,在创业教育中应渗透“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一些农业高校把创业教育视为提高就业率的无奈之举,部分涉农专业毕业生把回农村基层创业视为求职不顺之后的选择。学生创业意愿受事业心的追求影响较大,在创业教育中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基层创业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社会价值与地位的提升。农业院校必须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一批立志学农爱农兴农的优秀学子。如袁隆平院士早年读书期间在学校组织的园艺场参观时,对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春华秋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立下了学农爱农的志向。再次,创业教育应与农业知识培训有机结合。农业现代化知识是农科大学生创业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因此,要特别注重农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的高度结合,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农科教育为特色,创业教育为龙头,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的融合。既要突出专业知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要加大创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尽量扩大创业教育的受众面,不仅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大学生,更要将创业教育普及到所有在校大学生,尤其要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普及,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在普及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保证农科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要求。还可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专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探索农科学生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创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重视大学生农事训练与实践,积累创业技能

首先,建立农业院校农事训练与实习基地。调查表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经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但是,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措施和制度还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薄弱。相对工业类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农业企业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农科学生创业缺乏平台和载体。因此,农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主动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以科技创新、课程实践、就业实习等为目标的农事训练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业参观、实习和实践。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大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培养了一批立志农村基层创业的学生。另外通过农业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其次,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农业技能实践内容。农业院校要以教育部“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实操能力,充分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激发其创业意愿。定期举办农业文化节、农业实验技能大赛、农业知识竞赛、生态沙盘制作大赛等活动,强化农业技能和农事实训,畅通科技创新和创业探索的渠道,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中感悟创业。还可尝试举办面向农村的大学生基层创业计划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赛中接受农业创业教育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整合社会资源指导创业实践。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需要与多个部门发生联系,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农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其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缺乏。一方面需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规定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必须到企业完成;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也可作为创业教育的师资,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训和实践。对愿意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的学生,重点开展帮扶和指导,尽量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3.营造惠农兴农的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意愿

大学生创业论文1200字 第8篇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己的伟大创业精神与伟大创造成果,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_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应当是高校培养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一、创业的内涵与特点

创业能力是指在进行创业与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创业活动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首创性;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这两个特点是在创业性活动的结果中表现出来的。例如,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创业能力是在他们的发明成果中得到体现的,而这些科学发明既前所未有,又对社会作出了极大贡献,若是简单重复,不具有首创性,没有新的社会价值,就不能算是创业。当代大学生在上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掌握应用这些知识经验的方式方法与手段,这既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发展创业思维的能力。创业能力是由创业想象与创业性思维能力组成的,是人类普通的心理能力,一般人都具有一定的创业潜能,而大学生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新的解题方法,新的思维角度,大胆的设想,精心的实验,都蕴藏着丰富的`创业潜能。大学这一阶段对人一生中的创业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少科技人才的创业活动在大学期间已初现端倪,这为他们的创业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培养创业能力的途径

创业潜能的开发,既离不开好的社会环境,又离不开学校得力有效的教学方法,更离不开个性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身创业潜能的开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1、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当前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绝大部分是集中性思维,而很少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强调创业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高度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自觉地进行创业活动与自身创业能力的开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基尔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特三个特征。所谓流畅是指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短时间内发表较多的概念,它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变通是指思考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符合青年大学生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的特点,通过开展创新思想大讨论,举办创新成果交流会与表彰会等形式,大力表彰与宣扬创新典型,将大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营造出一种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要遵循物质利益原则,发挥利益杠杆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热情。

2、培养竞争心态。在创新竞赛中,健康的心态非常重要,离开了它,人的创新精神就会扭曲变形,甚至变质。大学生要明确竞争的目的与意义,正确地对待与参与竞争,不可将正当竞争蜕变为追名逐利,更不能挖空心思地相互排挤、倾轧,形成不健康的恶劣风气。

3、创造竞争环境。公平、公开、公正是任何竞赛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广大参与者的普遍期望。在创新竞赛活动中,这一原则坚持不好,就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人们的创新热情。

因此,一定要增加竞赛的透明度,将竞赛规则、参与人员、评比人员、评比结果以至于整个过程都公示于众,接受全体大学生的监督。

三、架构联通桥梁

创新成果尽快发布出去,得到校方与社会的肯定,关键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无阻,这就要求在科研创新与实践运用之间建起一条“绿色通道”。当前,在大范围内,高校已经基本具备了这样一条“通道”,但对大学生来说,这条“通道”总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们对自己的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因自惭形秽而不敢登大雅之堂,这也是导致他们创新精神难以张扬的一个因素;应该将这条通道扩展开来,延伸到全体大学生中间,可以以班、系、二级学院学校为单位创办简报、快报,设立广播站、信息网站等,为大学生发表自己的思想与科技成果提供学术论坛。

四、强化利益保障

人们只有切实感受到激励的目标要求同他们的自身利益相一致,才会焕发出无比的热情。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挥利益杠杆的作用,运用好奖励手段,实施奖励,还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效即兑原则。创新成果的效益显现往往不会立竿见影,而是有一个接受时间检验的过程,但超出了一定的时间限度,创新成果又可能会出现零效益。所以,对于每一项创新成果,既不能急于作出评价,又不能无限期拖延,应该跟踪观察、检测,等到其充分发挥效能之后再做鉴定,并依照奖励原则进行表功。

2、宁缺毋滥原则。评选创新先进不能下指标分名额,搞平均主义,轮流坐庄,这样非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大大挫伤创新者的积极性。对于创新人才的奖励,要出现一个,奖励一个,没有出现的,宁可保持空缺,也不能牵强附会、滥树典型,无法发挥奖励的作用。

3、失利免惩原则。这是保护人才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创新本身就充满了风险,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因为创新失利而遭受惩罚,创新者就会内生出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自身创新精神的逐渐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