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实用13篇)

时间:2023-12-25 10:19:51 作者:admin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1篇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我是初一(3)班学生连文瑞的家长xxx。今天给您写信,是要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孩子来陈经纶中学快一年时间了,在这期间,先后得到了多位老师和领导的关怀,进步很大。

首先要感谢学校体育老师宋主任、闫老师、安老师和徐老师,他们对孩子都十分关心、爱护。孩子在学校进行体育训练,老师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连文瑞。在他们身上不仅学到了本领,更学到了如何做人。

再要感谢年级组的徐主任。我每次接孩子都发现他在楼上楼下巡视。另外,连文瑞上过一段徐主任的数学课,他对孩子十分关心、和蔼,从不发脾气,很耐心。孩子们很爱上他的课。

另外,要感谢教外语的杨老师。连文瑞的外语基础不太好,杨老师就利用每天放学的时间给他补课,长时间如一日,不厌其烦。连文瑞的外语有了很大的进步。没有杨老师的帮助,就没有连文瑞今天外语的进步。

教数学的李老师,也是对连文瑞关心有加,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连文瑞补课,经常弄得很晚。

还有教过连文瑞语文并做过连文瑞班主任的陈老师,从来都是把连文瑞当自己的孩子对待,我们做家长的十分感动。

今天我要特别感谢的是初一(3)班的班主任黄老师。他虽然年龄不大,但对孩子太好了。这个学期连文瑞刚来到这个班的时候,不太熟悉班里的情况,黄老师对他特别关心。因为我们住的远,连文瑞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差距,黄老师就找了一个学生帮助他,并每天让他在班里上晚自习,写完作业再回家,黄老师就一直陪着他们。晚上还多次请没饭卡的孩子吃饭。有时候作业做的晚了,黄老师怕家长着急,就及时与家长联系,通报情况。还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孩子的近况。有几天没晚自习,就及时通知家长,问孩子几点到家的。晚到了一点,就问孩子的情况。这些我们做家长的看在眼里,热在心头。用什么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黄老师是个年轻的男老师,对孩子这么细心周到,无微不至,我们做家长的都做不到的事,黄老师做到了。还有一次,黄老师发现有几次连文瑞在课堂上有时说话,他没有简单地去批评他,而是问明情况,知道孩子是由于在后边看不清黑板上写的东西,而去问同学才说话的。黄老师就及时进行了调整。

总之,我们做家长的对陈经纶中学有这样好的领导、好的老师,能如此对待学生心存无限感激,我们也为孩子能在陈经纶中学读书感到无比自豪。再次感谢各级领导和老师们。你们这样关心爱护孩子,我们一千个放心,一万个放心。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再次对我叫不出姓名的关心过连文瑞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家长:xxx

xx年4月23日

[家长给中学孩子的表扬信]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2篇

发现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努力挖掘他们的可爱之处,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表扬鼓励。

我任教的一年级有12个听障学生。刚入学时,课堂上一片糟,哭声、尖叫声、拍打桌椅声,此起彼伏,任我瞪眼跺脚都无济于事,在他们面前毫无师威可言。可我知道,我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群听障孩子,更是一个个不安的家庭。于是我静下心来,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我跟他们一起拼图、下棋、画画、看图书,我教他们认“a、o、e”,教他们说“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慢慢地,我发现他们有许多优点,他们有的爱看书,有的爱画画,有的书写认真……我时常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一举一动,这在不知不觉中给了他们很多的肯定和鼓励。不知何时,我发现下课时学生特别喜欢打手语给我比画,语文课上也时常表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劲头。师生关系在发现中融洽了,默契了。教学效果也随即提高了。

让孩子爱自己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环境等因素大多有问题行为,常常表现为缺乏求知的欲望和对事物感知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课上因听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散乱,学习效果极差。为此,我根据聋孩子的特点及能力因材施教,主动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生回答正确就给予热情的表扬,在多次的表扬和肯定后,聋孩子潜意识里慢慢自信起来,开始喜欢自己,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上课注意力也渐渐集中起来。同时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学生展示台和“雏鹰争章”表,把学生画的画、写的字贴上去,把学生的点滴进步用小五角星展示出来以资鼓励。尽管学生的成绩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这些对孩子来说无疑就是一次成功的体验。这些成功的体验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喜悦,更能带给聋孩子自信和坚强。

教孩子爱同伴

爱能使孩子坚强自信,只有坚强自信的孩子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我们的学生寄宿在学校,每天相处时间最多的是同学,在这样一个群体里,同伴问的相互关心、帮助是十分重要的。

聋孩子入学前活动的范围大多很小,接触的人也很少,因此,大多比较自私、冷漠,不会交流,不会关心他人。这时,教师就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游戏,积极创设有利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如趣味体育障碍赛、跳绳、“老鹰捉小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和乐趣,从而逐渐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个性心理。

请家长爱孩子

一般聋儿家长存在两种态度倾向:一种是自卑,平时几乎不带孩子出去,对孩子比较放任。另一种是觉得孩子太可怜,就给予更多的宠爱甚至溺爱。这两种态度都不利于聋孩子健康成长。

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家长他们树立正确的育子观,要让他们不因孩子有听力障碍而放任,也不因孩子可怜而宠溺。让他们学会欣赏孩子,相信孩子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也会有出息。同时通过每月的教师反馈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从而对孩子建立信心。

教孩子学语言

聋生学习语言,传统的教学首先是手语,手语对于聋生来说是最方便快捷的沟通交流工具,然而我们发现很多聋生的手语打得再标准再规范,他的书面语言却经常颠三倒四,出现很多语病。语文,语文,以语学文,聋人无语何以学文?所以我尝试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让聋孩子在入学之初就尝试着依文学语一先学文,后学语。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3篇

亲爱的女儿:

今天,妈妈怀着愉快的心情给你写这封表扬信,真诚的祝贺你期末考试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妈妈为你自豪!

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你以优异的成绩给一年级的学习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语文、数学取得了双100的好成绩,全班仅有2人;获得奖状3张,分别是“优秀班干部”、“四好少年”、“优秀特长生”三个光荣称号,全班唯你1人;得到奖励的学习本14本。妈妈由衷的要对你说一句:“女儿,你真棒!”。

开心,上小学的这一年来,你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不管是学习语数还是体音美,你都能“一视同仁”,都认认真真地对待。每每听到老师说:“童言各个方面都很稳,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时,妈妈心中都有说不出的喜悦。

平常你从来没有因为妈妈给你报的特长班发过牢骚,总是专心地学,这样下来,你的语言表演已坚持学了三年,并小有成绩;古筝也学了两年,马上就要准备三级的考试了;画画从小就没有间断过,并取得过一次全省比赛的铜奖。这些课外知识的学习使得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更多地产生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互通的学习看来效果非常好。

亲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这样的状态,妈妈也会定期地给你写表扬信、鼓励信,妈妈祝开心永远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最后,妈妈想送给你一句话做为你的座右铭: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4篇

关键词:赏识 缺点 对策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过去那种冷面孔少了,那种简单、粗暴、挖苦性的评价语言少了;更多提倡的是给予学生人文方面的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可能性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从实践来看,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一、考虑不周全,赏识性语言过于单调。

笔者认为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的赏识,是在充分了解女儿的基础上进行的。周弘对女儿的赞赏是一对一的,他的赏识是从小细节出发,发现女儿的闪光点,通过赞赏女儿的闪光细节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发现女儿的缺点,他有大量的时间去慢慢思索,该用什么样的话语去教育女儿,既不伤女儿的自尊又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在短短的一堂课中,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思索该怎样将话说的婉转,摒除赏识的弊端,只能靠课前备课来进行预测,可是课堂是生成性的,有着许多突发性事件,容易导致教师的赏识教育做得不够完善,所以,我们常会在课堂上听到 “真好!” “真了不起!”这类单调的话语。再加上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小朋友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口号,就显得有点机械单调,小朋友们对同伴的鼓励只是过过场子,应付一下。具体到底好在哪儿,了不起在哪儿,就变成了雾中看花,朦朦胧胧。

二、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没有起到提升的作用,反馈矫正的力度不够。

教师的评价只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比如:我们常常能够遇到以下情况,学生朗读后,老师给予表扬――“读得不错”,“读得真好”。一概而论的评价语让读得不好的同学还自以为读得不错,导致学生求知不深入,浅尝辄止。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没错,但学生的这种“体验”真的都是完美的吗?否定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吗?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或者不完全正确的回答的纠正恰恰是非常“尊重”的表现。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讨论,反复修改,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体验”才会更深刻,才会更“独特”,这是不是比那些简单地处理学生的回答更“尊重”学生呢?

儒家讲究过犹不及,现在的情况也一样。我们将信心全部寄托在赏识上,想全靠赏识达到教育的目的,给予赏识的压力越大,赏识教育带来的弊端也就越明显,赏识也是把双刃剑。该怎样用好赏识这把剑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帮助孩子形成“努力归因”――一个内部的、但可变的归因。

一般说来,学生在智商上面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更多的是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距。所以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了解他们成功的内在因素,给予学生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给学生以适当的表扬。也就是说,在评价学生时,要多多强调他们的成功来自于勤奋和刻苦,而不是表扬他们“很聪明”、“脑子好使”;在批评孩子时,要强调他们的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用心,不够努力,而不是指责他们“不够聪明”或者“笨”。因为类似“你真聪明”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学生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它可能使被表扬者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从而逐渐放弃刻苦努力;也可能使学生不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失去努力的方向。归因的形成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单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需要老师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帮助孩子形成正确归因。

第二:给批评裹上一层表扬的糖衣,及时地传递给学生。

在课堂评价中,批评当然不如表扬容易受学生的欢迎,是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改正的信心。当然,如果一味地进行表扬也是不行的,表扬虽好,但是容易增加学生的骄傲心理,蒙住他们进取的眼睛。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为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老师要尽量做到不正面批评学生,可以试着给批评裹上一层表扬的糖衣,从侧面给予鼓励,同样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下次再试试吧!”“你把玩的劲头用到学习上,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很快赶上来的,老师相信你。”这种鼓励式批评饱含信任,不仅使他们能察觉自己的不足,并能重新树立起信心,并为之努力。要知道裹着糖衣的批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第三:多一点提醒,给予学生信任。

学生有时候犯错误也是在无意之中发生的。特别是低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强,在上课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等影响听课效率的事情。发生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要做到克制自己的怒气,及时的提醒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然,提醒也需要技巧。如:对上课做小动作的孩子,可以通过表扬他周围同学的方式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只要发现他认真听讲,就适时地请他回答问题,回答对了就可以这么评价:“听到你正确的回答,老师为你的进步骄傲,如果你上课能更认真一些,那你的进步会更大的……”老师要多给孩子一点提醒,相信孩子能够一天比一天好。

第四:说出对学生的感受,由学生本人做出判断。

表扬包括两个方面:我们对学生说什么,学生他自己说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一切机会,及时对学生表达对他的努力、友爱、成就的赞赏,然后由学生本人做出判断。教师把学生值得赞赏的事连同自己的感受一起真切地表达出来,学生就会对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印象。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5篇

一、对幼儿要充满爱心,寄予满腔热情,创设师生关系融洽的情感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摇篮。刚入园的幼儿对老师和环境都不熟悉,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加上幼儿园刚离开母亲、家庭,会产生畏惧、提防心理,并出现一系列的防御行为,少言寡语,心情焦虑,无心活动,怕生、躲避等。教师要热情接待幼儿,语言要温和,态度要和蔼,要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特别对那些不合群的幼儿,更要充满爱心。幼儿来园、离园,老师都要主动打招呼,或者拉拉手、摸摸头。教师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动作,也会在幼儿的心田里荡起情感的涟漪。平时,教师要常与幼儿谈心,当幼儿的热心听众,把自己当成他们心中最信赖的“知心朋友”。是融洽师生感情的桥梁。幼儿生病,教师要热情地问长问短,主动上门探望。要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精神状态,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认便及时采取教育措施。教师要参与幼儿活动、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与教师之间成了朋友关系,角色关系。户外活动、早、午接待,教师都应该和幼儿在一起。让他们愿意与你相处,与你交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这种爱,是幼儿健康成长的营养剂,是每个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

二、尊重幼儿,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常鼓励,创设愉悦的情感环境。

幼儿的情感经常爱外界情景所支配和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幼儿的情感。对幼儿要坚持正面教育,不要把幼儿当作出气筒,动辄就批评,甚至讽刺、挖苦,更不能对幼儿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在孩子面前,教师的面部应该是一轮太阳,一轮月亮;教师的眼睛,应该是闪烁的星星,充满欢乐,充满活力,时时给幼儿以鼓励和力量。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这种表扬、鼓励不仅要在个别接触中进行,还要经常在全面范围内进行,甚至可以在全园小朋友面前进行。教师的表扬、鼓励,是幼儿更好行为继续的催化剂,是教师架向幼儿心扉的桥梁。我们还要经常在班内播放富有童心童趣的优美歌曲,播放一些适合幼儿的心理特征的配乐诗、配乐童话、配乐故事,陶治幼儿的情操。

三、在日常生活的小节中进行中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抓住每个生活中的小节来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教师要善于观察,这样才能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有一次是星期三,也就是孩子们换内衣_的时间,可一转身的功夫我就看到了一个令我也惊讶的场面,地上放着一件不知道谁掉的衬衣,所以的小朋友任凭它躺在地上却没有一个人去把它拾起来,都好象互通了信息一般,齐刷刷的迈过去,踩过去。当时的我很气愤,拉过几个孩子问道:“为什么看见地上有件衬衣不捡起来要迈过去、踩过去呢?”只听他们几个理直气壮的对我说:“那不是我的衬衣!”瞧,多么有理由的借口啊!我严肃的问道:“那如果有一天你的衣服掉在了地上,所以的小朋友都去踩它也不去捡它,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他们都不吱声了。之后我又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对他们进行了惜物感的培养。

四、在教学性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性活动中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象在我们的六科教法中可以对幼儿进行求知感的培养并训练他们的移情能力。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提出疑问,愿意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体验乐趣!还可以通过唱歌、画画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如有一次的美工课,我让孩子们画一幅自己最得意感觉最美的画。等收到画的时候我看到大多数孩子都画的什么花呀树的。咦?我突然发现我们班的冰心画的和别人的不一样,她画了一座漂亮的楼,楼前站着一个人,我问她为什么画这些的时候,她告诉我:“我画的是我们的幼儿园,而幼儿园门口站着园长老师。她在迎接我们每个小朋友来幼儿园。”我满意的点点头并且表扬了她,孩子把幼儿园当成了最美的地方,把老师当成了可亲的人,这是孩子们的心声。总之,由于“情感”这一动力的促进,孩子的认知、语言、品行、体质等诸多素质都得到了整体和谐的发展。

五、在幼儿游戏中的培养。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6篇

宝宝:

你近来表现太棒了!妈妈很喜欢。就象你自己认为的一样,你不愧是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讲卫生的美羊羊呢。

这两周妈妈都在外地出差,听教师和爸爸说,你在幼儿园和在家表现都很好。在幼儿园变得好学了,上课不吵闹,吃饭、睡觉也很好。在家耍赖少了,虽然偶尔会闹小情绪,可是会听别人的劝。周六妈妈带你去喝喜酒,你不但能安静地坐在自己位子上,自己吃菜、喝饮料,还主动夹菜给妈妈和临座的小姐姐。你好有爱心哦!饭后,你向妈妈要纸巾,妈妈以为你要拿来玩呢,结果你去给在座的其他人分发,虽然爸爸和外公没去,你还不忘留两张给他们。妈妈感到有点惊讶,但更多的是高兴,我们坤坤包宝懂事了。

继续加油!少闹情绪!做个人见人爱的美羊羊吧。

爱你的妈妈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7篇

一、赏识教育、引路导航

罗丹就曾经这样说过:“生活从来不会缺少美,只会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已”,记得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男生,课堂上总是不够安分,不是随意插话,就是经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教师提问]说完就抢先答题。他这些行为让很多任课教师看不惯。而我坚信:教师应具有一双能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美和表扬。我主动找他谈心,肯定他的优点很活泼、聪明、指出他课堂纪律欠佳,课堂上我经常给他机会回答问题,他每次答对,我会表扬他脑子反应快,或者表扬他总是能得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当然,我对他的缺点也不是一味放纵,而是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这对他的心理影响极大,赏识给他的是自信和动力,这让他在学习中找到了尊重和赏识。从此以后,他跻身于优等生行列,自信满满。

二、赏识教育、润物无声

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会让学生察觉到老师的一份温情与爱意。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朗读的背诵,一次语文课上,我叫起一位柔弱的小女孩背诵课文,她腼腆地站起来,如临大敌,结结巴巴地背了两句停了下来,怯生生地望着我不知所措、下面的学生一阵哄笑,我用手势示意安静。微笑走过去,柔声对她说“别紧张,好吗?有老师在,我相信你能行,再想想,我可以给你提示。”她望着我亲切充满信赖的眼光,咬了咬嘴唇,坚定的点了点头。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居然很顺利的完成了背诵任务。我微笑着回到了讲台,这时教室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小女孩含着泪花望着我,流露出感激的神情。有了这样的刻骨铭心的经历,他从此再也没有胆怯过。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之于学生的这份绵绵的爱意,这份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差生感觉到善意。

三、赏识教育,激励学生

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意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嗫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让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学生,也巩固了教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四、赏识教育,关爱尊重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记得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每天蜷缩在座位的一角,胆怯的眼神似乎怕见到春于的阳光,让人睢着好心疼,下课的时候,只要一走进教室,我总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时间久了,其他同学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渐渐地他敢和同学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堂上主动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用眼睛瞅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好近,好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五、赏识教育,大胆批评

沙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对学生真心的赏识,就如一剂甜甜良药激励学生不断奋进,赏识教育突出了优点,但是容易掩盖和忽视他们的缺点。”因此,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自身出现的缺点错误,要查找原因,也要大胆地批评,这种批评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

六、赏识教育,发挥作用

学习主动性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虽,学习就主动,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教师用欣赏的眼光,鼓舞与激励的语言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这就是赏识教育对学生兴趣与学习动机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交流。

更好的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挥能力,追求赏是人的天性,作为教育者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帮助发展,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和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成长的潜能。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8篇

一、让学生认知新学校,产生归属感

我校是一所占地一百多亩,有学生两千多人的规模较大的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周边六个乡镇以及外地来酒泉打工人员的子女。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内心充满了陌生感、孤独感和好奇心:这里的楼房好高啊,这里的老师真多啊,这里的学生更多!晚上住在学校不害怕吧,这里的大学生欺负小同学吗?这些疑问肯定是好多学生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讲的。因此,我在每次接手一级七年级新生时,总是利用第一节课带着学生熟悉学校,让他们知道五中校训的含义,熟悉学校每栋楼房的主要用途,熟悉办公室的布局,熟悉各功能室的楼层位置,熟悉留守儿童之家的陈设,熟悉学校的一草一木,熟悉学校的一砖一瓦。通过看展板,听介绍,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可喜变化,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归属感,使他们由衷感受到,这就是我理想的母校,来到酒泉五中学习我光荣、我自豪、我骄傲,我和家人的选择是正确的。每每通过这节室外课的引导学习,学生就好像有千言万语要表达,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让学生接纳新老师,产生亲近感

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成长的个体,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关系。教师也需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流畅的思维和情感。作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要善于关心学生,寻求一切条件和机会走近学生,拉近师生间、生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新学年伊始,学生刚刚来到一所新鲜而又陌生的学校,总会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只有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尽快走近学生、熟悉新生,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接受自己。一般而言,上第一堂课,最好引导孩子们到室外熟悉校园环境,在第二节课时,不是匆匆忙忙地让孩子们进入到学习书本知识的氛围与状态中来,直接接触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鼓励大家敞开心扉,介绍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介绍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好朋友等。教师要适时引导、点评,时不时插话并说出学生们的优点或不足。对教师而言,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可以不失时机地介绍自己的工作、学习、甚至家庭情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甚至熏陶,如,我喜欢看什么书,喜欢看什么电影,有啥兴趣爱好等都可以和学生交流。同时,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语言,并适当地运用学生的语言和他们分享,和他们交流。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距离渐渐拉近了,学生对老师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些陌生。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聊天,拉拉家常,在生活、学习上,关心爱护他们,主动接近,平等相待,真诚友好,以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视教师如父母,不再因想家和想父母而影响学习。

三、让积极健康的心态伴随学生茁壮成长

初中学生大多对亲情的依赖性较强,好多学生在家里还喜欢在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怀里撒娇,可是一到寄宿制学校上初中,却要开始面对生活上的许多杂事,许多困难都要自己面对,简单的吃饭穿衣、洗澡列队可能都是一种挑战。由于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较大,抗挫折能力差,因此一部分学生开始厌学,产生逆反心理,更有甚者“一走”了之。针对种种问题,做好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利用班会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周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常识、青春期常识教育,人际交往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知观。让学生有一个阳光的心情,宽容周围的人和事。激励学生健康发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心理发展规律,知识积累,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2.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疏导。一些问题学生的心理是复杂、隐蔽、丰富、微妙的,因此心理指导教师或班主任一定要主动找这些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倾诉的机会和平台,对他们的各种问题采用疏导、启发、接纳、交流、理解等方式,逐步排除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

3.寻找机会请心理咨询专家为初中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做心理专题辅导,用权威的学术思想感染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快乐成长。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变化、青春期烦恼、早恋、人际交往、健全人格等,通过心理专家的专题辅导,解疑释惑,从而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四、让学生融入集体,用同窗之情叩启心扉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9篇

1.给孩子自主空间

看到孩子心情不好,有的父母觉得是自己对孩子关心不够,就不厌其烦地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没考好……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太脆弱了,就严加批评甚至挖苦一通,导致孩子心情更加烦躁,和父母关系也紧张起来。父母说,“不知道该和孩子说什么才好”,那么就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不想讲话,父母就不要勉强,当孩子想说的时候,父母就以轻松的心情耐心倾听。

复习期间,面对孩子的烦躁不安,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抱着一颗“平常心”陪伴孩子。首先父母要做到心态平和,高考虽然重要,但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并不会就此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把高考看成和平时的考试一样。如果父母内心把高考当作生死攸关的大事,言语、行为上都会传递出紧张、压力。这样无论是关心、鼓励或批评,都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当父母自己的心态放松了,孩子的情绪也会随之稳定下来。

备考期间,父母切忌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包办了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做题,想方设法搜寻各地高考复习资料……这些做法都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让本就紧张的气氛更加压抑。其实,让孩子适当做些家务劳动,全家人一起聊聊高考之外的话题,能够让孩子高度紧张的神经放松一会儿,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

2.帮孩子树立信心

上高三以后,有些父母经常会不自觉地对孩子说:“一定要考好啊”,“争取考上某某名牌大学”。父母这样说,一方面是在表达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是希望借此鼓舞士气,增强孩子的信心。然而,如果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这些话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心理品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父母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要建立在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认清孩子的能力,确立合理的目标,在自身基础上发挥最好水平,而不是不切实际地攀高。父母要教孩子多和自己比,尽自己的力量做到最好就是进步。看到孩子每一次考试都扎扎实实有所进步,即便不是名列前茅,也要及时鼓励,相信他高考能顺利发挥。父母可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多表扬孩子,鼓励他看到自身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

3.教孩子轻松应考

高考只是人生漫长旅程中的一个节点。父母要教会孩子轻松应对考试,而不是把考试当作一个无法逃避的麻烦、负担。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心情愉快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烦恼、焦虑、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

考生如果把考试看作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则是促使自己进步的途径,在这样轻松的状态下,可以发挥出最佳水平。相反,考生如果觉得考试是一种磨难,为了父母的面子不得不学、不得不考,总会担心自己考不好,辜负父母期望,他就会缺乏斗志、患得患失,导致临场紧张、发挥失常。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10篇

“赏识教育”是把双刃剑

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都认为,赞扬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赞扬能够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和自我认识。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肯定与赞扬,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孩子进行实时的赞扬,进行正面的评价,就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们的自尊就会得到正常的满足,就会萌生幸福的体验。这种体验能进一步增加孩子的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孩子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去争取更大的成绩。

但并不是所有的赞扬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它是一柄双刃剑,既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妨碍孩子的绊脚石。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对频繁出现的赞扬产生麻木的感觉;有的孩子听惯了赞扬而听不得半句批评,受不得挫折;有的孩子会嫉妒获得赞扬的同伴;有的孩子为了获得外在的赞扬而学习,却缺乏对学习的内驱力,逐步对学习丧失兴趣。

到底赞扬正确有效

1.期望性赞扬

当父母或老师对某个孩子寄予期望时,就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当我们对孩子充满期待,孩子稍有进步,就会喜形于色,这样自然会给孩子以潜在的激励。

筱筱的手指非常纤长,见过她的人都会夸赞说,“看这孩子,长了一双天生适合弹钢琴的手啊!”开始学琴后,纤长的手指果然给她增色不少并且经常受到赞扬。筱筱愈发爱上弹钢琴,因为她确信,自己有一双天生的“钢琴手”。

筱筱显然是受到了“期望性赞扬”,并且深信不疑,从而激发了自己的自信,在弹钢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的身上不缺少优点,而是要家长用“慧眼”去发现。也许他活泼好动,擅长体育运动;也许她文静细致,喜欢阅读写作;也许他爱奇思妙想,适合科学发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诱导性赞扬

当孩子在某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时,家长或应冷静客观地加以分析。确信孩子适于朝此方向发展,就加以诱导,通过言语举止潜移默化地给孩子施以影响,使孩子在受到赞扬的同时明确自己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和发展。

自从看过一次航空展览之后,明明就对航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回到家都会摆弄一会儿他的小模型,或者在纸上画一些飞机。爸爸妈妈发现了明明的兴趣之后,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给他买了很多关机的书和模型,一有机会就带他参加类似的展览,还经常鼓励明明把自己制作的航模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兴奋地围着明明转,明明的兴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现在已然是班上的“飞机专家”了。

利用间接形式对孩子进行诱导性赞扬特别有效。譬如,以无意的形式把自己对孩子的赞扬透露给孩子的同学、伙伴、亲友和师长,让这些人把诱导赞扬的信息转达给孩子,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鼓励性赞扬

当孩子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进步时,哪怕这种进步带有某些偶然因素,家长也应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予以公开赞扬和鼓励。

佳佳从小身体就弱,胃口一直不好,吃饭时经常挑食、偏食。上幼儿园以后,佳佳开始逐步学着自己吃饭。妈妈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后调整了策略,每次给她盛一点点,只要她能吃完,就夸她很棒。佳佳受到了鼓励,吃饭越来越好了。

孩子身上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让家长心焦,但如果孩子某一阶段或哪一天出现了进步,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和赞扬。这样孩子才会得到动力,朝着更好的方向进步。

和你分享这些赞扬的技巧

1.充满爱意。多拥抱他、关心他,认真听他说话,这样孩子就不会只为“赢得”你的爱和赞扬而去表现自己了。

2.及时。趁热打铁,及时赞扬、鼓励,有助于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3.有针对性。对孩子的赞扬,内容越具体越好。宽泛的赞扬会让他很茫然,不知道你究竟要赞扬的是他的哪种行为。

4.目标适当。当孩子的好行为逐渐巩固后,偶尔的赞扬也足以让孩子保持他的好行为。不妨鼓励他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11篇

亲爱的儿子:

你知道吗?最近妈妈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你的进步,看到了你的成长,这首我们一直期待的。

首先你在学习方面,有了自觉学习的冲动,能够抓紧时间学习,并且利用我上的时间看书,看到你的灯一直亮着,我们心里有无限的喜悦,因为你进步了,过去那种拖沓,对付的现象已经不在了,这真是一件大好事。这样一来你的成绩就会很快上来,就会进一步增强你的信心,就会让你从此开始,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去。

然后,你学会了做事情,能够在休息时间,自己收拾房间,做的井井有条。有时候还会帮妈妈做些家务,努力减轻妈妈的负担,妈妈谢谢你!

其次,你懂事了,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乱花钱的现象不见了,而且懂得不该花的不花这个道理。不再因此和爸爸妈妈生气,这怎能不让我们兴奋呢!

亲爱的儿子,有你我们是幸福的,你是我们的骄傲!谢谢你!加油,我们相信你会更好!

表扬人:xxx

20xx年x月x日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12篇

一、亲切问候,让幼儿减少陌生感

早上来园,轩轩哭闹着,拉着奶奶的手就是不肯放开。于是,奶奶陪他玩了一会儿积木,等轩轩不哭了,奶奶说:“奶奶走了,宝宝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好不好?”正玩得很开心的轩轩突然大哭起来,抱住奶奶的腿不放。我去抱他,他怎么也不肯,用手拼命打我。好不容易奶奶把轩轩拉开,轩轩挣脱了我的怀抱,坐在小椅子上一直哭。我说:“轩轩是个大宝宝了,要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的哦。”他抬起头看看我,我又说,“你看,小眼睛流这么多的汗,都红了呢,不好看了,老师帮你擦掉,不要再流出来了哦。”他点点头,我帮他把眼泪擦干说,“这样的轩轩真好看,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喜欢你呢。”轩轩听了,不再哭泣,开始玩玩具了。

轩轩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亲子依恋比较重。轩轩在家是由奶奶带的时间较多,在情感上对奶奶有了一定的寄托。上幼儿园了,奶奶不在身边,他在心灵上就少了这份寄托,多了一份不安全感。在幼儿园,很多事情要自己做,轩轩没有习惯这样的生活,再加上亲人不在身边,难免会有点情绪。对于轩轩这样的孩子,老师一定要以更大的耐心对待他,理解他,从孩子的角度思考,试着去淡化孩子心理上的症结。用语言用行动来安抚他的情绪,多说一些温暖的话,在开始的时候帮助他做一些事情,让他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千万不能用严厉的方式去对待他,否则会加深他的不安全感。

二、理解尊重,让幼儿减少距离感

宝宝们陆续去厕所小便,轩轩很早就进厕所,可是等到宝宝们都出来了,他还是在里面不出来。我以为他衣服穿太多,走过去想帮他拉裤子,一摸才知道他是小便在身上了。于是我说:“快点出来,老师帮你换掉。”说完就去帮他找裤子。等我找到轩轩的裤子,准备帮他换的时候,却没有见到他在教室,于是我又走到厕所,看见他光着屁股,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我走过去,轻轻跟他说:“小便在身上没关系的,天冷了,要赶紧换掉,不然要生病的哦。”他点点头,我拉着他走了出来,帮他换掉了裤子。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尿湿裤子是经常发生的。轩轩比较胆小,尿裤子后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不敢出声,可能害怕被责骂,不敢走出厕所。教师在这个时候用亲呢的语言安慰他,告诉他尿裤子不是件丢脸的事情,老师在乎的不是你尿裤子了,而是裤子湿了不及时换掉,会生病的,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知道老师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批评自己。我们在处理孩子生活问题时,要时时想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有完整人格的人,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在面对尿裤子这类事情时,不能责骂孩子,而是要安慰他们,避免无意地伤害幼儿自尊心。

三、宽容接纳,让矛盾及时化解

自主活动的时候,轩轩和丁丁各抓着一本书的一角,争执起来。轩轩一边抓着书,还一边用手不停的打在丁丁的脸上身上。我赶忙把他们拉开,问是怎么回事。一起看书的宝宝指着轩轩说,“他抢书”。原来,轩轩看书的时候,看到旁边丁丁的书里有好玩的东西,就想拿过来看,丁丁不肯,两个人就发生了争执。我让轩轩认识到了打人是不对的,跟丁丁道了歉,并且说:“小书本都被你们拉疼了呢,那边书架上还有很多书想和轩轩做朋友,你愿不愿意找它们做朋友呢?”听了我的话,轩轩跑到书架边选了一本喜欢的书,又津津有味的看起来了。

小班幼儿间发生矛盾冲突是正常现象,当幼儿在遭遇到冲突或挫折时,他们往往希望寻求成人的同情和接纳。如成人对孩子表现出接纳,会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幼儿的所做所为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教师也要接纳幼儿,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宽容的态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这时,幼儿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劝导,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创造机会。让幼儿树立自信

我带着孩子们玩“击鼓传花”,轮到谁就表演一个节目,并且可以奖赏一个小橘子。鼓声停了,刚好轮到轩轩,我问他想表演什么节目,他摇头,于是我说:“轩轩要想一想表演什么,这次先请一个好朋友来帮他表演。”第二次轮到的时候,他站着仍不知道做什么。我在他耳边轻轻说:“要不学个小猫叫吧。”他边做动作边学起了小猫,还学了小兔跳。我让宝宝们夸了他,还和新来的实习老师都奖给他一个拥抱,给了他一个橘子,他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在活动中,他表现积极,实习老师表演节目后,我让宝宝们都去抱抱新老师,原本最不主动的轩轩第一个跑上去和新老师拥抱了一下。

轩轩胆子一直很小,不主动与人交流,平时很怕在小朋友们面前讲话,表演节目,教学活动中从不举手发言。在游戏中,为了保护轩轩的自尊心,我让他找一个好朋友先来表演。小雨得到了原本属于他的奖励。第二次,我特意在他面前停下鼓声,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他能大胆走到中间,却不知道该表演什么。于是我轻轻提醒他,并在表演结束后让小朋友们夸夸他,并告诉他真棒,新来的实习老师也喜欢你,要送给你一个拥抱。通过这些鼓励与夸奖,帮他树立起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他的情绪一直很积极,还能主动去拥抱新老师了。

表扬上中学孩子的范文 第13篇

一、家庭教育缺失下的小学生心理问题初探

调查中发现,农村寄宿小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六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表现出很大程度的未完成性。在寄宿制小学的环境下,父母,这一儿童主要的依恋对象失去了踪影,在情感上儿童将处于一种苦恼和不安的状态,随着这种情形的持续,儿童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精神行为,其心理、人格的发展也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探索寄宿制小学环境下学校对寄宿小学生的情感关怀已显得尤为迫切。

第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对外界没有安全感,长此以往,孩子在心理方面表现出敌视、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

第二,由于藏区寄宿制小学生每学期只有中途一次放假回家和家长见面,他们很少和父母进行亲密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孩子在寄宿制学校待上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孤僻、对别人缺乏信任、缺少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在生活中也不容易体会到积极、愉悦等感情。

二、家园式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物质文化方面,积极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为寄宿小学生提供安全、卫生、和谐、稳定、融洽、舒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努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和谐校园。在精神文化方面,要进一步重视农村寄宿制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建立相应的情感关怀管理制度。如:乡城县城区小学的“真爱润泽心灵,自主点亮人生”的“爱”文化、青德寄宿制小学的“德”文化、尼斯寄宿制小学的“志”文化,都从学生的情感关怀方面打造校园文化。

(二)模拟家庭生活情境,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建成“学生之家”

1.教师人文关怀,真情孕育

每个离开父母身边的孩子,无形中都会有一份孤独、落寞。而这种情绪的蔓延将极大地损害孩子的心灵,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使孩子在学校处处找到家的温暖,父母的呵护,乡城县城区小学向全校教师发起了征集“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志愿者活动,活动中全体教师踊跃报名,学校择优选用了28名教师担任了28个宿舍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把学校的大爱彰显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这些“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们自费为孩子们购买了窗帘、窗花,精心设计和布置宿舍,让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心语;“全家福”、“爱心寄语”、“爱心电话”组成了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孩子们随时可以免费拨打“爱心电话”和家人聊天;每逢节假日,孩子们总能收到“爸爸”、“妈妈”准备的小礼物,学校也会安排好伙食,校领导和班主任都会来和他们一起欢聊;城镇学生还自编节目与寄宿制学生共舞,在祝福声中,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都能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自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2.学生互助友爱,深情一家

寄宿制学校在模拟家庭环境和家长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我们想到了寄宿制小学“移植”或者部分“移植”家庭生活真实情境的办法。如果在寄宿制小学的情感生态环境空间里,出现了“家长”与“孩子”交往和互动的行为,在寄宿制小学的情境下小学生看到了父母的身影,那么他们对学校的陌生感一定会消退,他们甚至还会在学校找到一定的归属感。

在民族地区因其自治的特点,很多家庭都有2至3个孩子,且孩子之间年龄差距不大,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同在一所学校的现象很普遍。为此,各寄宿制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模拟“家长”与“孩子”型学生间的交往与互动,既培养了大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又维系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弥补了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

(1)在安排宿舍及床位时,尽量将同一家庭学生或将直系亲属家庭学生安排在一起,形成“爸爸、妈妈”型学生照顾“孩子”的雏形。

(2)在平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指导教师,指导“孩子”各种生活技能、忠孝仁爱,弥补藏族家庭教育的缺失。

(3)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型学生成为“孩子”的护理员,帮助他们完成自身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如:洗衣服、梳头等,逐步培养小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发挥生活教师对寄宿制小学生的情感关怀作用

生活老师的责任和目标不仅仅要对孩子的“衣、食、住、行”事事关心,还要给孩子多一点关爱,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更要做一名合格的生活老师。

1.爱心是当好生活教师的前提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都远离父母,他们十分渴望父母的怀抱与温暖。生活老师要有爱心,在生活和情感上给予寄宿学生以关心与关怀,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父母的“代替”。

2.细心是当好生活教师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生活老师要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交心、勤检查、勤表扬、勤沟通。

3.耐心是当好生活教师的保证

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允许他们出现差错,多给他们一些改正的机会,不要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学生的思想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要有长远的目标,持之以恒,反复地教诲,才有一定的收获和回报。

(四)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作用

一是要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办好家长学校。